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高中 > 高中地理 > 高中地理题库

读不同地物的反射光谱图和月球探测拍摄到的局部三维景观图,回答1—3题。 1、有关图中地物反射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雪反射率最强的波段是

读不同地物的反射光谱图和月球探测拍摄到的局部三维景观图,回答1—3题。 1、有关图中地物反射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雪反射率最强的波段是

题文

读不同地物的反射光谱图和月球探测拍摄到的局部三维景观图,回答1—3题。
1、有关图中地物反射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雪反射率最强的波段是红外光区  ②沙漠反射率最强的波段是可见光区
    ③湿地所有波段的反射率都低于5%  ④小麦反射率最高部分达到85%

[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地物的这种反射特征可直接应用于
    ①航空遥感技术 ②航天遥感技术 ③全球定位系统 ④地理信息系统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嫦娥一号”在绕月轨道上对月球探测拍摄到局部三维景观图,采用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

[     ]

A、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遥感
D、数字地球、遥感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C
2、A
3、A

点击查看遥感技术(RS)的应用知识点讲解,巩固学习

解析

该题暂无解析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读不同地物的反射光谱图和月球.....”主要考查你对 [遥感技术(RS)的应用 ]考点的理解。

遥感技术(RS)的应用

遥感技术的概念
所谓遥感,就是遥远的感知,是人们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是指借助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不与探测目标接触的情况下,记录目标物对电磁波的辐射、反射、散射等信息,揭示目标物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探测技术。

遥感的关键装置—传感器:

遥感的关键装置,是一种被称为传感器的仪器。传感器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接收地面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并以图像胶片或数据磁带记录下来.传送到地面接收站。由于地面物体的种类、性质、环境条件的不同,其反射和辐射的电磁波也各不相同。所以,可以对遥感信息进行处理和判读分析。

遥感技术系统与分类:

一、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
遥感技术系统由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装置、数字或图像处理设备以及相关技术组成。
遥感平台:是装载传感器的工具,按高度,大体可分为地面平台、航空平台和航天平台三大类。
传感器:是远距离感测地物环境辐射或反射电磁波的仪器,如照相机、扫描仪等。
遥感技术的工作流程:

二、遥感的分类:

 分类标准  类型  遥感平台的高度 航天遥感、航空遥感、近地遥感 电磁波的波谱范围 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谱段遥感 应用领域或专题 环境遥感、大气遥感、资源遥感、海洋遥感地质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 传感器的工作特点 主动式遥感、被动式遥感

航天遥感、航空遥感、近地遥感比较:
  航天遥感 航空遥感 近地遥感遥感平台及高度位于大气层外的卫星、宇
宙飞船等,高度大于80千米大气层内飞行的各类飞机、飞艇、气球等,高度小于20千米

三角架、遥感塔、遥感车(船)、建筑物的顶部

成像
特点比例尺最小,覆盖率最大,概括性强,具有宏观的特性;多为多波段成像比例尺中等,画面清晰,分辨率高,可以对垂直点地物清晰成像;多为单一波段成像比例尺最大,覆盖率最小,画面最清晰,多为单一波段成像应用
特点动态性好,适合对某地区
连续观察,周期性好动态性差,适合做长周期(几个
月及更长)观察  

遥感的基本工作原理:
地物在不断地吸收、发射(辐射)和反射电磁波,并且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性不同。遥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遥感是利用装在飞机或人造卫星等上面的光学和电子设备,接收地球上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以图像胶片或数据磁带记录下来,再传回地面接收站,使用处理和识别设备进行处理和分析,获得地物的信息。
遥感技术的应用:
1、遥感与资源普查:

 应用领域具体内容  备注 矿产资源蕴藏矿产的地方有许多是地质
断裂或环形构造带,较容易借助
遥感技术“发现”矿产人们只需要分析遥感图
像就可以划定蕴藏矿产
的大致区域 生物资源通过遥感图像解译或图像处理技术,
提取植被的分布、类型、结构、健
康状况、产量等数据为农业、林业、城市绿化、
环境保护等部门服务
2、遥感与环境灾害监测: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将不仅为人们提供信息资源,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与交往方式,而且在环境监测、灾害预警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有助于灾害的预防、环境的治理和保护。
 应用领域 具体内容 备注 环境监测荒漠化、土壤盐渍化、海上冰山漂
流、海洋生态、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植被变化、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有利于人们了解环境变化,使
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 灾害监测 旱情、水灾、滑坡、泥石流、地震、
农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 有利于防灾减灾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gaozhong/1257984.html

高中地理题库相关栏目本月热门文章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