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高中 > 高中历史 > 高中历史题库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中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中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中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请回答:
(1)洋务运动“剪断了一些枝叶”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2)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是如何进行革命准备的?辛亥革命是如何将“大树”砍断的?(8分)
(3)革命派为什么没有挖掉“树墩”?何以见得“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6分)
(4)陈独秀等人为了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进行了怎样的斗争?(4分)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化企业;派遣留学生;创办新式海军(6分)
(2)创立了革命团体,如兴中会,进行革命宣传;成立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和两百多年的清朝统治;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并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8分)
(3)原因:辛亥革命不彻底;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果实;帝国主义列强干预;革命纲领不彻底;“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例如:袁世凯、张勋复辟帝制以及北洋军阀封建统治等(6分)
(4)1915年,陈独秀高举“民主、科学”两面旗帜,批判旧文化、旧道德,提倡新文化、新道德(4分)

解析


(1)结合洋务运动的主张加以回答即可以得出洋务运动“剪断了一些枝叶”表现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化企业;派遣留学生;创办新式海军,但其主张中体西用,只学习西方的器物,而不学制度,所以说其只是剪断了一些枝叶。
(2)结合所学知识辛亥革命的背景即可以得出其准备为创立了革命团体,如兴中会,进行革命宣传;成立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第二问可以结合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加以回答即可得出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和两百多年的清朝统治;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并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革命派没有挖掉“树墩”也可以等同于说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的表现及其原因,即辛亥革命不彻底;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果实;帝国主义列强干预;革命纲领不彻底,革命不彻底,旧有东西的萌发可以表现为袁世凯、张勋复辟帝制以及北洋军阀封建统治
(4)新文化运动主张解放人们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高举“民主、科学”两面旗帜,批判旧文化、旧道德,提倡新文化、新道德,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全盘否定,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西方文明对中国.....”主要考查你对 [武昌起义 ]考点的理解。

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含义:

是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中国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以文学社和共进会为主的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于在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的历史背景:

①《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成为大势所趋。
②物质基础: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迅速的发展;
③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
④思想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⑤导火线:保路运动,亦称“铁路四川保路同志会报告风潮”。

武昌起义的爆发:
时间:1911年10月10日
经过:革命党人攻克武汉三镇(汉口、武昌、汉阳),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宣布废除宣统年号,改为黄帝纪元,国号为“中华民国”
领导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领导力量);湖北新军(武装力量)

武昌起义的影响:
1、积极影响:推动了各省独立,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
2、消极影响:立宪派、封建官僚投机革命,控制大部分地方政权,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gaozhong/231127.html

高中历史题库相关栏目本月热门文章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