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高中 > 高中语文 > 高中语文题库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在一起,拟一个标题,并自选角度,作简要评论。材料一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是诗人杜甫为好友李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在一起,拟一个标题,并自选角度,作简要评论。材料一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是诗人杜甫为好友李

题文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在一起,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并自选角度,作简要评论(不超过60字)。(4分)
材料一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是诗人杜甫为好友李白写的名句,但李白终究没能“头白归来”。不过,他青少年时代的读书之处,现距江油城区6公里的小匡山下,一个占地800亩、由油菜花与麦苗种出的巨大李白头像已经初步呈现在人们面前,这将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绝无仅有的一大人文奇观。昨日,记者在这里看到“千年李白,回归大地”八个大字清晰可见。据了解,读书台下这片田地的承包者是太平镇的100多户村民,去年9月与一家文化公司签下协议书后,村民便按照划定区域播种庄稼,由于今年气候的影响,原本已经该呈现的李白头像将推迟一些时间。
材料二 从播种到出苗,历时半年多的史上最大的李白头像近日在李白故里——四川省江油市的一块田野里逐渐清晰起来。金黄色的油菜花与翠绿色的麦苗令巨大的李白头像及“千年李白,回归大地”八个大字完美显现。李白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曾在四川江油度过其少年时代,至今该地年年都会举办纪念活动。此项活动策划者称,他还将以“李白一张脸,占地八百亩”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
标题:                                                                  (2分)
评论:                                                                  (2分)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标题示例:①千年李白,回归大地 ②地有多大,李白的“脸”就有多大?
评论示例:①继承传统文化,需要一定的形式。当飘逸的诗仙跟我们渐行渐远时,读书台下的巨大头像,总会唤醒些许沉睡的记忆,其创意令人称道。②当朴素的播种与文化创意相遇时,收获的肯定不仅仅是季节的成熟,还带上了文化的馨香,吸引了世人关注的目光。③李白形象的传承居然要借助田间地头的“摆谱”,显得无聊,完全成了当地借名人进行宣传的噱头,这样的吉尼斯纪录还是少申报为好。(提出一个观点,言之成理就行)

解析


给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文学评论,除了应遵循一般议论文写作的普遍规律外,在选取角度、拟定题目方面,还有它自身的一些特殊规律。就常识而言,文学评论大视角的选择有:人物分析、结构分析、表现手法分析等等。中学生的文学评论受评论对象(一首歌词或一篇五六百字的散文、小小说、寓言故事等)和篇幅(五六百字)的限制,一般只能选择某一方面(如表现手法)的某一点(如象征)。正如同一般给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议论文首先要全面、正确、深刻地理解原材料,达到“化”的程度一样,给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文学评论首先也要全面、正确、深刻地理解原文的内容及形式上的特点。在搜索小角度的时候,有两条原则:一是紧紧抓住原文最突出的“那一点”;二是紧紧抓住虽非原文最突出然而却是自己理解最深、把握最大的“那一点”。若能将理解最深的“那一点”与把握最大的“那一点”相契合,将是最佳的选择。在这里,还有一点值得指出,必须打破对文学评论的神秘感。第一,中学生写文学评论,往往并不苛求有什么创见,只要能恰当地举出所给文章中的例子去印证老师以往在分析课文时所讲过的某一写作特点即符合要求;第二,倘若整体把握感到吃力,也可以评论自己理解最深的某一段;不能评论深层次的内容,也可以评论浅层次的内容——如比喻的运用,开头、结尾的艺术等等。现举一例来说明: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在一起,拟一个标题(.....”主要考查你对 [综合读写 ]考点的理解。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gaozhong/60757.html

高中语文题库相关栏目本月热门文章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