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高中 > 高中地理 > 高中地理题库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B国家的农业类型以________农业为主,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经济作物是________。据报道,19

题文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B国家的农业类型以________农业为主,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经济作物是________。据报道,19

(1)图中B国家的农业类型以________农业为主,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经济作物是________。(3分)
(2)据报道,1960年以来,图中湖泊的面积、水量、水面高度均在减少,而湖水盐度开始接近海水盐度,原始有机体大量死亡。试说明其原因。(6分)
(3)为减缓D湖生态恶化、水量减少的趋势,应采取的措施有哪些?(6分)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灌溉 小麦 棉花(每空1分,共3分)
(2)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植被破坏严重,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2分);河流沿岸农业灌溉用水消耗太多(2分);河流沿岸工业及生活用水消耗过度(2分)。
(3)加强国际协作(2分);控制河流用水量,发展节水农业(2分);种草种树,恢复植被(2分)。

解析


第(1)题,结合图示的轮廓分布判断,该地区位于中亚,为咸海周边地区。其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其成因主要是由于海陆位置的影响。图示B国位于干旱地区,故主要的农业生产类型为灌溉农业,位于温带地区,故粮食作物为小麦,盛产棉花,有“白金之国”之称。
第(2)题,图示水域为咸海,为内陆湖,其水量主要来自于河流径流量的注入,水量的损耗主要为蒸发,故其水量减少,盐度升高,主要从自然原因蒸发加大和人为原因,河流沿岸用水量加大和上游的植被破坏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导致入湖径流量减少。
第(3)题,治理措施主要针对原因,故主要从恢复流域内的植被和减少河流沿岸的用水量,增加入湖径流量方面分析。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准确进行区域定位,并结合区域环境特征分析影响区域发展变化的原因,难度一般。另外本题还可考查B国棉花种植的优势条件。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B国家的农业.....”主要考查你对 [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考点的理解。

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1、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①政治地图
含义:全球政治区域划分和国际政治关系的地图。
内容:着重表示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管辖范围、国界和领土轮廓。
变化主要原因:国家间的政治、经济冲突和国际竞争。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争及其影响
大战原因:重新瓜分世界。
结果:协约国胜利;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崩溃;匈牙利、芬兰、波兰等国家出现;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出现;英法衰落;美国兴起。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德日意结成轴心国集团;苏、美、中、英、法组成反法西斯同盟获得胜利。
战后:英法严重削弱,德国分裂、日本成为美国附庸、欧洲东部依附苏联、中西部依附美国,美苏由合作走向对抗,两极格局形成,发展中国家获得独立。
2、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社会主义阵营从20世纪50年代末出现分裂,到20世纪60年代末解体。
西方阵营出现分化,西欧、日本重新崛起,独立自主倾向增长,美国控制能力减弱。
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欧洲政治地图剧变:捷克斯洛伐克分裂,德国统一、南斯拉夫分裂、苏联解体。
除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外,形成西欧、日本、俄罗斯、中国、印度等多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
3、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与冲突
二战后总体是和平局面
区域国际组织的建立:阿拉伯国家联盟、非洲统一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等。
地区冲突和战争不断:阿以冲突、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等。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gaozhong/616794.html

高中地理题库相关栏目本月热门文章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