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建筑 > 建筑知识 > 结构设计

抗震墙设置位置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如何确定

抗震墙设置位置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如何确定

在抗震墙底部设置加强部分,是指在抗震墙底部一定高度范围内,适当提高承载力,加强抗震结构的措施。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一下抗震设计中墙体底部加强部分的一些注意事项。

对于弯曲和弯剪结构的抗震墙,塑性铰一般出现在墙肢底部,塑性铰以上一定高度范围作为加强部分。在此范围内,采取增加边缘构件箍筋和墙体横向钢筋等加强措施,避免墙体肢端的剪切破坏,提高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

首先,这是老生常谈。要熟悉自己的学习体系和路径,对标准体系有深入的了解,才能谈“按标准执行”。

工程概念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修订版] > 6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建筑> 6.1一般规定

6.1.10抗震墙底部加强部分的范围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底部加强部分的高度应从地下室顶板开始计算。

2.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底部加强部分的高度,可以是框支层加上框支层以上两层的高度与地面安装抗震墙总高度的1/10的较大值。对于其他结构的抗震墙,当建筑高度大于24m时,底部配筋部分的高度可为底部两层和墙体总高度的1/10的较大值;当建筑高度不大于24m时,底层可作为底部配筋。

3当结构的计算预埋端位于地下一层底板处或以下时,底部钢筋应向下延伸至计算预埋端。

机制

文章描述:

6.1.10延性抗震墙一般控制在底部屈服,即在计算嵌入端以上一定高度范围内,出现塑性铰。设计时将墙体底部可能出现塑性铰的高度范围作为底部加强部分,以提高其抗剪承载力,加强其抗震构造措施,使其具有较大的弹塑性变形能力,从而提高整个结构的抗震抗倒塌能力。

89规范底部加强部分与墙肢高度和长度有关,不同长度的墙肢加强部分高度不同。为了简化设计,2001规范将底部钢筋的高度改为仅与墙肢的总高度相关。此次修改将“墙体总高度的1/8”改为“墙体总高度的1/10”;加强部分的高度应从地下室顶板开始计算;当计算的埋入端低于地面时,仍需向下延伸,但加固部分的高度仍从地下室顶板计算。

另外补充了高度不超过24m的多层建筑底部钢筋部分高度的规定。

如果有裙房,根据本规范第6.1.3条的要求,主楼与裙房屋顶对应的相邻上下两层需要加强。此时,加固部分的高度还可以延伸到裙房以上一层。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 > 7 > 7.1剪力墙结构设计的一般规定

文章描述:

7.1.4抗震设计时,为保证剪力墙底部的塑性铰具有足够的延性,应对可能发生塑性铰的部位加强抗震措施,包括提高其抵抗剪切破坏的能力,设置约束边缘构件等。这个加强部分称为“底部加强部分”。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jianzhu/613937.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