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小学 > 小学试卷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一)师旷论学(18分)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1、解释文中加黑的词。(4分)
①恐已暮矣( )  ②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
③臣闻之( ) ④善哉( )
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4分)……………( )
A、臣闻之 B、如日出之光 C、驱之别院 D、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4、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分)

(二)欧阳修论作文(16分)
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1、解释文中加黑的字词。(4分)
①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 ②惟勤读书而多为之( )
③自工(  )  ④疵病不必待人指摘(   )
2、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4分)
①学而时习之(   )②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
③唯勤读书而多为之(  )④多作自能见之(  )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4、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什么?(4分)

(三)自护其短(14分)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1、解释文中加黑的字词。(4分)
①席上啖菱(  )  ②或曰(   )
③啖菱须去壳( )④欲以清热也(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作“因为”解释的一句是(4分)( )
A、欲以清热也。  B、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C、以土砾凸者为丘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4、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4分)
 
 (四)曾子杀猪(18分)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zhì)。”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1、解释文中加黑的文言词。(4分)
①女还(    )  ②顾反为女杀彘( )
③特与婴儿戏耳( ) ④婴儿非与戏也( )
2、下列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4分)( )
A、其子随之而泣  B、曾子欲捕彘杀之  C、妻止之  D、曾子之妻之市
3、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6分)

4、这则寓言说明的道理是什么?(4分)

(五)郑人买履(18分)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4分)
①而置之其坐( ) ②反归取之( )
2、下列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4分)…… ( )
A、先自度其足 何不试之以足
B、宁信度 无自信也
C、郑人有且置履者 遂不得履
D、先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
3、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义(4分)
①反归取之(    )
②何不试之以足(     )
③至之市而忘操之(     )( )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并用括号补出省略的内容。(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这位郑人会“宁可相信尺码而不愿相信自己的脚”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尝:___________________     走: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划线句子:

3、请你评价“王戎”:
 
(七)(卓)茂尝出门,有人认其马。茂问之曰:“子亡马几何时矣?”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而子挽车去。将去,顾而谓曰:“若非公马,牵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马,乃诣丞相府归马。
[ 注 ] ①卓茂:人名。 ②公:对人的尊称。③诣:到······去。
1.下面对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子亡/马几何时矣。   B.子亡马/几何时矣。
C.子亡马几/何时矣。 D.子亡马几何/时矣。
2.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字。(3分)
(1)卓茂尝出门( )(2)将去,顾而谓曰( )(3)若非公马( )
3.用现代汉语说说“心知非是,解以与之。”的意思。(2分)”

4.卓茂问:“子亡马几何时矣?”的用意是什么?(1分)

5. 文中表现了卓茂 的品质,表现了“马主” 的品质。(2分)
(八) ★鲁人徙越
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①,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履为履之也,而越人跣②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鲁人对曰: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缟(gǎo):古代的一种白绢。②铣(xiǎn):光脚。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划横线词语。
①鲁人身善织履( ) ②或谓之曰(  )
③履为履之也( ) ④而越人被发(  )
⑤以子之所长(  )
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3.请用短文中的原句回答鲁人不可徙越的原因。
 
4.你认为鲁人可不可以徙越呢?请用自己的话说明理由。
 
5.本人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九)★农夫殴宦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选自韩愈《顺宗实录·宫市》)
【阅读训练】
1.解释文中加点词:
(1)才与绢数尺 :  (2)农夫涕泣:
(3)不取直而归  : (4)遂殴宦官: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刀劈狼首 B.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文中卖柴农夫与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的遭遇,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卖柴农夫与卖炭翁这两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十)★颜回好学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蚤死 ( )  (2)孔子哭之恸( ) (3)门人益亲( )
2.翻译
(1)弟子孰为好学?
(2)不迁怒,不贰过。

3. 孔子“哭之恸”的原因是什么?
 
(十一) ★王充博览
王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日久,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乡里称孝( ) (2)师事扶风班彪( )
(3)一见辄能诵忆( ) (4) 遂博( )
2.翻译: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
 
4. 上文中“百家之言”中的“百家”是指什么?
 
(十二)★不记人过
吕蒙正①相公不喜记人过。初参知政事②,入朝堂,有朝士③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 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④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 时人皆服其量⑤。 (选自宋·司马光《涑水记闻》,略有改动)
【注释】①吕蒙正(994--1011):宋代政治家。②初任参知政事,初:刚刚; 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 ; ③朝士:中央官员。④同列:同事。⑤量:肚量。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不喜记人过( ) (2)佯为不闻(  )
(3)令诘其官位姓名(  ) (4) 遂止之( )
2.翻译
(1)罢朝,同列犹不能平。
(2)不问之何损?

3.上文赞美了吕蒙正在怎样的品质?
 
(十三)★何梅谷之妻
何梅谷,鄱阳人也。其妻垂老,好事佛,自旦至夕,必口念“观音菩萨”千遍。何梅谷以儒学闻于时,止之则弗从,弗止又恐贻笑士人。进退狼狈。一日,呼妻至再三,随夜随呼勿辍。妻怒曰:“何聒噪若是耶?”梅谷徐答曰:“仅呼半日,汝即我怒,观音一日被尔呼百遍,安得不汝怒耶?”妻子顿悟,遂止。
(选自明·程文宪《中州野录》)
【阅读训练】
1. 解释:
(1)垂( )  (2)夕( )
(3)止之则弗从( ) (4)贻( )
2.翻译:观音一日被尔呼百遍,安得不汝怒耶?
 
3. 何梅谷为何“进退狼狈”?
 
(十四)★邴原弃学
邴原①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②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③有志,吾徒④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⑤《论语》。
 (选自明·李贽《初潭集⑥·卷十二》)
【注释】①邴原:三国时人,当时著名的学者,与管宁、华歆并称“辽东三杰”。②恻:怜悯。③苟:假如,如果。④徒:白白地。⑤《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着作。 ⑥《初潭集》:明代思想家李贽所撰,共十二卷,系内府藏本,按内容分为五类:曰夫妇,曰父子,曰兄弟,曰君臣,曰朋友。每类之中又各有子目,皆杂采古人事迹,加以评语。
【阅读训练】
1. 解释:
(1)凡得学者( ) (2)苟( )
(3)徒( )  (4)资( )
2.翻译:
(1)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2)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

4. 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什么? 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什么?

参考答案
练习一
参考译文  
晋平公对师旷说:“我年龄七十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说:“为什么不把烛灯点燃呢?”  
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人戏弄国君的行为呢?”  
师旷说:“双目失明的我怎么敢戏弄君主呢?我听说,少年时喜好学习,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灿烂;壮年时喜好学习,如同正午强烈的阳光;晚年时喜好学习,如同拿着蜡烛照明,点上烛火照明比起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  
晋平公说:“说得真好啊!”  
(一) 
1、①晚 ②怎么 ③ 听说 ④ 好  
2、 B
3、少年好学,就像初升太阳的光芒;壮年好学,好像中午太阳的光辉;老年好学,仿佛点燃的蜡烛的光亮。
4、学无止境,什么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
译文:近年来孙莘老结识欧阳修,曾经问他怎样才能写好文章。欧阳修说:“没有其它办法,只有勤奋读书多动笔,才能写得精妙。很多人的弊病在于:写作太少,又懒于读书,每写出一篇,就想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达到目的的人。文章缺点不需要别人指出,只要写多了,自己就能发现。”
(二)  
1、 ①曾经 ② 写 ③精,妙 ④小毛病
2、 ①指代学过的知识 ② 他,指欧阳修  ③文字、文章 ④疵病,文章缺点
3、 没有其他办法,只有勤奋读书并且多动笔,自然就会写好。  4、 唯勤读书而多为之(多读书多写作)
译文:有个人是从出生以来就不认识菱角的北方人。他到南方做官,有一次在酒席上吃菱角,这个人连壳一起放到嘴里吃。有人说:“吃菱角要去壳。”他想掩盖自己的错误,于是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呀!”问的人又问:“北方也有菱角吗?”他回答说:“前山,后山,什么地方没有?
(三) 
1、 ① 吃 ② 有人 ③ 剥掉 ④想要
2、 B
3、 前山、后山,什么地方没有!
4、 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不要不懂装懂,否则会闹出笑话。
译文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赶集,她的孩子哭着也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待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回来,就看见曾子要捉猪去杀。她就劝阻他说:“我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夫人)这可不能开玩笑啊!孩子不知道(你)在和他开玩笑。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现在你在欺骗他,这就是教育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孩子,孩子就不会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啊。”于是曾子把猪给杀了,煮了之后把猪给孩子吃掉了。
(四
1、 ① 同“汝”,你 ② 回来 ③ 罢了 ④ 开玩笑
2、 D
3、 现在你欺骗他,这就是教儿子欺骗呵。妈妈欺骗儿子,儿子自然不信任自己的妈妈,不能以此作为一种教育。
4、 教育人要言必信、行必果(意思对即可)
译文: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
(五)
1、 ① 坐 座 ② 反 返
2、 D 度
3、① 尺码 ② 履 ③到、往 、 尺码
4、 ① (你)怎么不用其所长脚试试它呢?
② (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啊呀。
5、 因为他是因循守旧的教条主义者。(言之成理即可)
(六)
1、尝:曾经。 走:跑。
2、李子树长在路边却有很多果实,这些李子一定是苦的李子。
3、参考:王戎善于观察,善于推理。王戎能够通过表面现象,看到事物的内在联系。
王戎在七岁的时候曾经和众多小孩游玩。他们看见路边的李子树有好多果实,压弯了枝条,其他小孩争着跑去摘那些果实,只有王戎一动不动。有的人问他这样做的原因,他回答说:“李子树长在路边却有很多果实,这些李子必定是苦的李子。”那人摘取果实品尝,的确是这样的。
(七)
译文:卓茂曾有一次(坐马车)出门。有人说那马是他丢失的。于是卓茂问他:“你丢马多长时间了?”那人说:“一个多月了。”卓茂这匹马已经养了好几年,心里知道不是这人丢的马,但还是卸下马来给了他,自己拉了车要离开。将要离开时,回头对那人说:“如果不是你的马,请牵来丞相府还我。”过了几日那人在别处寻得自己丢的马,于是到丞相府还了卓茂的马。
1.B
2.曾经 离开 如果 
3.心里知道这马不是那人的,但还是解下马给他。
4.想确认马是谁的
5.仁厚(宽厚 宽容)  诚实 
(八).
【译文】鲁人自己善于织草鞋,(他的)妻子善于织白绢,(他们)想搬到越国去。有人对他们说:“你们一定会很穷的。”鲁人问:“为什么呢?”(那个人)说:“草鞋是用来穿的,可是越人光脚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可是越人披头散发的,凭你所擅长的技能,到用不着的国家去(谋生),想要不贫穷,难道可能办到吗?”鲁国人就反问他说:“到了不用我们专长的地方,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穿鞋戴帽,随着用途的不断推广,我们怎么会受穷呢?”
1.①自己 ②有的人 ③穿 ④但是,表示转折 ⑤凭、用
2.略 
3.略
4.本题答案较为开放。如:①不可徙。鲁人没有从实际出发,越国人不穿鞋,不戴帽,如果徙越,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以后的生活肯定会走投无路。②可徙。鲁人可以引导越国人穿鞋戴帽,随着鞋帽用途的不断宣传推广,就可以发挥他们的特长,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5.(1)凡做一事,制定行动计划,必须先做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万不可纯凭主观,心血来潮,莽撞从事。做生意特别要了解顾客的需要。(做事要切合实际,实是求是,人实际出发,分析客观条件,这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要学会换一种思路考虑问题,要善于对同一对象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思维,从而得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样才会创新,才能更好地把握时机。
(九)
【译文】曾经有一个农夫,用驴驮着木柴到城里来卖,遇到宦官自称“宫市”拿走他的木柴,只给了他几尺绢,又就地索取“门户”税,还强要(农夫)用驴把木柴送到内廷去。农夫哭了,把得到的绢又给了宦官,(宦官)不肯接受,说:“必须用你的驴把柴送到内廷。”农夫说:“我家有父母、妻子、儿女,等着卖柴得钱后,才能有饭吃。现在我把木柴给了你,不向你要价钱就回去,你还不肯放我,我也只有和你以死相拼了!”农夫就殴打了宦官。
(街使的属吏捉住他上报,德宗颁诏将宦官废免,赐给农夫十匹绢。然而,宫市并不因此而改变,谏官与御史们屡次规谏,德宗都不肯听从。)
1.(1)给 (2)眼泪 (3)通“值”价值 (4)就
2.A
3.略
4.揭露了“宫市”对劳动人民的剥削、迫害。卖柴农夫性情刚烈,敢于奋起反抗;卖炭翁淳朴善良,逆来顺受。
(十)
【译文】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了。孔子哭得十分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以颜回为榜样)更加亲近我。”鲁哀公问:“你的学生中哪个最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可惜短命死了!现在再也没有这样的人了。
1.(1)早 (2)极度悲哀 (3)更加
2.略
3.颜回年轻轻就死了,现在没有像他那样好学的人了。
(十一)
【译文】王充少年时死了父亲,家乡人都赞扬他很孝敬。后来到了京城,在太学学习从业的本领,拜扶风班彪为师。王充爱好广泛,浏览而不拘泥于某些段落和句子。他家穷没有书,经常去逛洛阳街上的书店,浏览人家所卖的书,看一遍就能背诵。天长日久,于是(他)广泛地弄通了众多流派的学说。
1.(1)赞扬 (2)以……为师 (3)就 (4)就
2.略
3.指诸子百家的著作,如《老子》、《孟子》、《庄子》、《韩非子》、《荀子》等。
(十二)
【译文】吕蒙正相公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刚刚担任参知政事,进入朝堂时,有一位中央官员在朝堂帘内指着吕蒙正说:“这小子也当上了参知政事了呀?”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而走过去了。与吕蒙正同在朝班的同事非常愤怒,下令责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急忙制止不让查问。下朝以后,那同事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彻底查问。吕蒙正则说:“一旦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就终身不能忘记,不如不知道那个人的姓名为好。(况且)不去追问那个人的姓名,对我来说又有什么损失呢?”当时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度量。
1.(1)过失、过错 (2)假装 (3)责问 (4)制止
2.略
3.吕蒙正为人正直,襟怀坦白,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寻机报复。有胸怀,更有智慧。
(十三)
【译文】何梅谷,是鄱阳人。他的妻子将要老了,喜欢拜佛念经,从早晨到黄昏,一定要嘴里念“观音菩萨”上千遍。何梅谷凭着儒学好而在当时出了名,(他想)阻止他的妻子做佛事,可是妻子不听从,不阻止呢,他又怕给当时的读书人留下笑柄,(这样使得他)进退两难。一天,他三翻两次地喊他妻子的名字,一直到晚上也呼喊个不停。妻子生气地说:“为什么这么吵闹呢?”梅谷慢慢地回答说:“(我)才喊了你半天,你就对我生气,观音菩萨一天被你呼喊上百遍,怎么能对你不生气呢?”妻子顿时明白了,于是停止做佛事。
1.(1)将(2)黄昏 (3)指何梅谷妻每天念千遍“观音菩萨”这件事。(4)留下。
3.何梅谷妻每天念佛千遍,何梅谷阻止她她不听,不阻止她呢,又恐怕会让读书人见笑。
(十四)
【译文】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经过书塾时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小孩子为啥哭泣?”邴原说:“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那些读书的人,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老师怜悯地说:“你想读书就来吧!”邴原说:“我没有上学的学费。”老师说:“孩子,你如果有学好知识的志向,我可以白白地教你,不要你的学费。”邴原于是就进了学堂。(他学习异常努力),一个冬天,就能读熟了《孝经》《论语》。
1.(1)能够 (2)假如,如果(3)白白地 (4)钱,学费
3.发现邴原无学而泣,躬身垂问。得知邴原身世后,甘愿舍弃自己的收入,免收邴原学费。这位老师“关心贫幼”、“帮助有志者成才”的品质值得每一个人敬佩。
4.贫不丧志,立志求学,并在学习中刻苦勤奋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注:需打印的家长,请自行将内容复制到word里进行打印!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iaoxue/302678.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