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初中 > 初中数学 > 初中数学知识点

初中数学教学应怎样提问

1.初中数学教学应怎样提问

初中数学教学应怎样提问?在课堂教学中,问题如何提出,对教学影响极大。什么时候提出什么问题,需要精心设计,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

(一)课堂提问的语言要有准确性

课堂提问离不开语言,而语言的准确是至关重要的。所谓准确的语言,就是提问的语言应该滴水不漏,不能有空子,不能含混不清,不能模棱两可,更不能出现错误。同时语言要简炼,不能哕嗦,不能重复,要做到言简意赅。然而在我们的课堂提问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令人不满意的提问,需要我们引起注意。例如:教师问学生:“整数包括什么?”在现阶段学生只能回答:“整数包括自然数和零。”其实不然,整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零,这些知识学生到中学就能学到,与其给学生认识上造成误解,教师不如把这个问题反过来问:“自然数和0都是什么数?”又如:“判断下面各式,哪些是整除?14÷5=2,8 14÷7=2 14÷3=4……2a÷b=c”这个问题提的不准确,因为整除的概念是对两个数而言的,即: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数a能被数b整除。而不能说哪些算式是整除。


初中数学教学应怎样提问

(二)课堂提问要有逻辑性

数学是一门严密且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我们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注意准确地、科学地运用每一个数学概念,既不能随意增加,也不能随意删减和调换。例如:“物体表面成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决不能把“或”变成“和”。又如:“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而不能把“相当于”说成“就是”。同时,还要注意数学概念之间的关系。如“方程和等式”的关系,等式包含着方程,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而所有的等式不一定是方程。又如约数和倍数的关系,约数和倍数是相互依赖的两个概念,两者不能孤立存在,一个数的约数是针对它的倍数而言,一个数的倍数也是针对它的约数而言。3是12的约数,12是3的倍数,而不能说成3是约数,12是倍数。教师只有把握了这些数学概念,对于我们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课堂提问要促进学生思考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生学习数学的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活动,只有勤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思维能力。为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促进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然而,在教学中常常听到一些教师埋怨学生“脑袋笨”,课上总是问而不答,把课堂上的沉默都归咎于学生,这是极不恰当的。其实只要教师把握准学生的思维从哪里起步,向哪个方向发展,将会在哪里受阻。再恰到好处地设计提问,学生的思维闸门就会敞开的。

2.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养成好的课堂习惯,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氛围中学习。

在数学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就会以主动的态度和自己的方式去探究知识,会以主人的身份与教师--他们的伙伴、朋友一起切磋、探究其中的问题,即在师生、生生之间的一种民主、有序的交流。在课前,教师应先先设计对哪些应作必要的启发指导,哪些应由学生自由充分地讨论。在教学中的重难点处,由于每个学生都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不同的学生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的方面,若能组织学生集体作分组讨论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讨论、学习,思维由集中而发散,又由发散而集中,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这样同学之间相互弥补、借鉴和启发形成交互的思维网络,对问题的解决有很大的帮助。

而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动脑更是发展其创造力的有效方法,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间的交流活动,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不轻易表态或下结论;对学生中出现的错误不压抑而是在群体交流与讨论中让学生自我发现;对于小组讨论的结果及思维过程应鼓励学生及时展现,不要怕出错,要敢于面对问题,挫折和失败,关键是通过交流和讨论发言后知道自己的思维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以及自己在理解、认识问题的缺陷。同时让每个学生亲历过程,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这种良好的课堂习惯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地位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与学生分享理解,是生命的活动,专业所长,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着自己。

营造宽松的课堂学习气氛

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

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 “情感”为教学开道。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3.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敢于发表不同意见。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发扬民主,要师生平等地共同探讨问题,形成宽松的求异氛围,使学生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教师,不迷信权威,敢于发表不同意见。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的求异思维。比如在解题过程中,对于某些问题学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且不与老师或书本上的一样,而学生又不是很自信,教师此时就应该鼓励表扬他们积极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本人更应具备一种求异精神、创新精神。不盲目相信书本和一些所谓的权威言论,教师要爱护学生敢于提异议的勇气和积极性,在教学中对那些有异议的发言,教师要肯定并赞扬。有很多学生提出的不同看法可能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教师一定尊重学生,耐心听,千万不要给学生泼冷水,要抑制其他学生的哄笑,嘲弄,要因势利导,通过分析学生的看法与观点,肯定其中正确的,深刻剖析错误的,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初中数学教学应怎样提问

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

教师授课不能用老的模式“一言堂”,只给学生灌输知识,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接收器。教师不能只满足于学生无异议的全盘吸收,不重视启发学生的思维,也不重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是机械式的,学生的学习往往是被动的。教师和学生之间也缺乏感情的交流,学生就很难对老师和所教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相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力求生动有趣。教师授课应采用启发式,教师作导演,让学生扮演主角,应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举手踊跃发言,提出质疑,展开讨论。教师要积极评价学生回答的问题,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备课也不能光备课本,还要备学生,估计学生会提出怎样的问题,教师应具备多方面的知识,灵活而科学地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类问题。因此,这对老师来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要深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探索,使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创造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

4.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数学

1、寻找兴趣信息,引发主动参与

兴趣是求知的向导,是成才的先兆,是追求真理的第一步。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事物的个性倾向性,也是推动人去积极思考和创造的内在动力。教学中使学生学习从枯燥乏味达到兴趣盎然,需要教师积极找寻课堂中的兴趣信息,亦即教学中的兴趣结合点,它包含了教材、课件、环境等各方面学生感兴趣的地方,而教师收集兴趣信息的过程,不仅是学生产生兴趣的前提基础。也是教师高超教学艺术的体现。如教学《观潮》一课,教师借助录像和绘声绘色的解说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全方位去观察了河流→浪→潮水,初步感知了潮水的气势,这给学生一种从未有过的新奇感,形成这种新奇感的因素,正是教学中我们努力找寻的最佳兴趣信息,这些信息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涵,同时也引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鼓励质疑问难,引导积极探求

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学习也是这样,“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引导学生质疑问验,是训练思维能力的基本方法,也是学生积极探索、寻求的途径。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是学生欲求主动完成学习内容的体现,因为学生在学习中有疑,就说明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大脑在积极地思考。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诱发出他们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而解决疑难,使学生取得进步。

3、贯穿情境活动,诱发自我完善

情境不仅指存在的现实,同时也包括暗含的境界。(辞海980页)情境活动运用到教学中去,可以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通过情境活动运用到教学中去,可以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同时也使他们的心理机能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教师也能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提出“相机教学”的主张,就是指教师要抓住有利时机,运用情境,随时随地因事因人地对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教育。可见,课堂中贯穿情境活动,是使学生主动探求,诱发其进行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之一。

初中数学教学应怎样提问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数学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chuzhong/597776.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