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百科 > 生活 > 常识知识

汉代重要的音乐形式之一是什么

汉代重要的音乐形式之一是:相和歌。汉代汉族各种民间歌曲的总称,它最初的表演形式是清唱的“徒歌”,后发展为一人唱、三人和的“但歌”,最终形成了以乐器与歌唱相和的形式。



1、汉代重要的音乐形式之一是相和歌。相和歌是汉代时期在“街陌谣讴”的基础上继承先秦秦声、赵声、齐声、郑声、楚声等传统声调构成的,它也是汉族颇具代表性的传统舞蹈之一,会在各种娱乐场所、宴会上进行游演奏表演,也用于民俗活动等场合。



2、相和歌最早记载于《晋书·乐志》上:“相和。汉旧歌也。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主要特点就是唱歌的人自己击鼓和伴奏的管线乐器相结合,也由此等流传了下来。

它最初产生于一些民间没有伴奏的歌谣,继承了周代“国风”和战国“楚声”的传统发展起来。后来,进一步发展出了专属的演唱方式和乐器,据《宋书·乐志三)的解释:“相和,汉旧歌也。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也就是说,所谓相和歌,是指用弹弦乐器和管乐器伴奏,由一人手里拿着一个叫做“节”的乐器,一边打着节拍,一边歌唱。所以“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当是相和歌的主要特点。

最初,民间歌谣是没有伴奏的,也就是“徒歌”。由这种表演形式进一步发展,就是所谓的“但歌”,即“无弦节,作伎,最先一人倡(唱),三人和”,也就是没有乐器伴奏的清唱而加上了帮腔。相和歌名字中的“相和”,其实就指的“一人演唱余人相合”,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也有“千人唱,万人和”之类的描写。而由这种表演形式再进一步发展,将其“被之管弦”,发展为“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这才成为名副其实的相和歌。到这时候,相和歌其实已经不是一般的民歌,而是一种艺术歌曲了。



早在汉朝初期,相和歌就已经发展到以乐器来和歌了。相和歌的伴奏乐器主要是笙、笛、节、琴、瑟、琵琶和筝,而西汉乐府中的“歌鼓员二十四人”,就应当包含有相和歌的歌唱人员。另据《汉书•霍光金日磾传》记载,在汉昭帝死后,昌邑王曾“发乐府乐器,引内昌邑乐人,击鼓歌吹作俳倡”。这里所说的“歌吹”,就可能指的是丝竹相和的相和歌。由这种相和歌再进一步发展,逐渐与舞蹈相结合,就形成了歌舞大曲,或称“相和大曲”,这是相和歌的最高形式,也是唐代大曲的先声。

相合大曲主要结构因素包括艳、曲、解、趋、乱等,简单来说,艳主要与歌舞的形象动作有关,一般出现在曲前,作为引子;解则指的是大曲中段的主体段落,可以数解并置,犹如今天音乐的主歌;而趋则是指的结尾高潮部分。由此可见,这时的相合大曲已经具备了三段式歌舞曲的基本结构,并为后世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ask/1431820.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