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初中 > 初中历史 > 初中历史题库

材料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古今中外,一些改革值得我们深思: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1921

材料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古今中外,一些改革值得我们深思: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1921

题文

材料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古今中外,一些改革值得我们深思: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
1921年3月,列宁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
通过改革,人类文明不断注入新的活力而不断发展。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1)请选择材料中任一历史事件,简述其基本史实。(提示:从背景、主要内容、作用等方面叙述)(5分)
(2)你能否再列举一例中国古代著名改革,并说说其措施和作用。(3分)
(3)改革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20世纪50—80年代,苏联和东欧国家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革。但它们要么失败,要么被迫停止,请举例加以说明。(2分)
(4)通过对古今中外改革的学习,谈谈你的认识。(2分)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示例一:商鞅变法:①背景: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封建经济的发展;各国新兴地主阶级纷纷掀起变法运动。(1分)②主要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制,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建立县制等。(2分)③作用: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2分)
示例二:新经济政策:①背景:国内战争和反外国武装干涉取得胜利后,苏俄面临的迫切任务是尽快恢复国民经济,但过时的战时共产主义却使经济进一步恶化引起广大工农群众的强烈不满和反抗。(1分)②主要内容:用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允许私人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实行自由贸易制,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多种形式的报酬制。(2分)③作用:广泛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为巩固无产阶级政权和进一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经济基础;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有益借鉴。(2分)
示例三:罗斯福新政:①背景:经济大危机给美国以空前严重的打击。罗斯福以“新政”为口号击败在任总统胡佛,于1933年3月就任总统。(1分)②主要内容:整顿银行业,恢复银行信誉;调整工业,颁布《国家产业复兴法》;颁布《农业调整法》,调节农业生产;政府实施失业救济和“以工代赈”,积极扩大消费需求。(2分)③作用:不仅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维护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也为其他国家实施国家干预经济,进行体制性自我调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2分)
(说明:所选史实的背景,答出所列任何一点都可得1分,主要内容和作用答出任意两点都可得分,各2分。学生从其他方面做答,只要正确也可给分)
(2)例如:①北魏孝文帝改革(1分)②措施:迁都洛阳;汉化政策:学说汉话,改穿汉服,改名汉姓,与汉族贵族通婚等。(1分)作用: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或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1分)
(3)苏联:赫鲁晓夫改革,(1分)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经济政治体制。(1分)(或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了苏联的解体;或东欧:匈牙利改革,在改革向纵深发展时,其国家领导人担心引起苏联干涉,停止了改革行动。)
(4)认识:①改革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②改革要符合国情,符合历史潮流;③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要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④杰出人物对社会的发展起一定的推动作用;⑤对外来文明不能生搬硬套,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⑥改革要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等(答出任意两点可得2分,其他答案有道理也可酌情给分)

点击查看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知识点讲解,巩固学习

解析

如商鞅变法:①背景: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封建经济的发展;各国新兴地主阶级纷纷掀起变法运动。②主要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制,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建立县制等。③作用: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中国古代史上的另一著名改革,例如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迁都洛阳;汉化政策:学说汉话,改穿汉服,改名汉姓,与汉族贵族通婚等。作用: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或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20世纪50—80年代,苏联和东欧国家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革。但它们要么失败,要么被迫停止,其具体表现是苏联:赫鲁晓夫改革,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经济政治体制。东欧:匈牙利改革,在改革向纵深发展时,其国家领导人担心引起苏联干涉,停止了改革行动。
通过对古今中外改革的学习,我们能得到的认识:①改革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②改革要符合国情,符合历史潮流;③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要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④杰出人物对社会的发展起一定的推动作用;⑤对外来文明不能生搬硬套,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⑥改革要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等。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材料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从某种意义.....”主要考查你对 [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考点的理解。

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十月革命的胜利:
俄国的十月革命的胜利,对其本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内,其推翻了资产阶级政权,实现了实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并成功的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对外,其为世界其他各国无产阶级树立了榜样,鼓舞了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俄国十月革命同法国巴黎公社运动的异同:
1、相同点:
(1)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推翻资产阶级反动统治的革命斗争。
(2)背景都是大规模战争,分别是普法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3)都是以武装起义的形式夺取政权,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2、不同点:
(1)巴黎公社没有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
(2)巴黎公社没有取得农民的广泛支持,只有无产阶级孤军奋战;
(3)革命胜利以后的措施不同:巴黎公社没有立即向凡尔赛的资产阶级反动政府发动进攻,给敌人以喘息的机会;,坚决镇压反革命叛乱,对各种反动势力和外国武装干涉毫不手软。
(4)巴黎公社只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促使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的诞生。
3.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4.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十月革命后,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立即起来学习、宣传和研究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从而在中国出现了第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2.同时,使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工农劳动群众的伟大力量,因而他们开始改变对人民群众的看法,逐渐认识到要真正改变中国社会的现状,必须发动广大的工农群众起来进行革命斗争。
3.为中国无产阶级的觉醒准备了条件,成为五四运动的前奏。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的场面:

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的生平:
1870年4月22日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辛比尔斯克,列宁是他参加革命后的笔名。列宁的父亲是一位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教育活动家,哥哥亚历山大因参加谋刺沙皇而被处死。在家庭的影响下,1887年秋列宁进入喀山大学法律系学习,然而,不久他就因为参加学生运动而被学校开除,遭到逮捕和流放。
1888年,列宁回到喀山后,开始研究马克思的《资本论》和普列汉诺夫的著作。1892年,他开始筹建马克思主义小组,并将《共产党宣言》译成了俄文,还写下了第一本著作《农民生活中新的经济变动》。这时的列宁已由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共产主义者了。
1895年,列宁在彼得堡创立了“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这年年底,他再次被捕入狱,14个月的狱中生活后,于1897年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在西伯利亚的3年中,他开始使用“列宁”这个笔名,写出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并克鲁普斯卡娅结婚。
1900年2月,列宁在西伯利亚的流放结束,回到彼得堡后不久转赴西欧,在德国创办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第一份机关报《火星报》。 1903年7月30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布鲁塞尔召开代表大会,会上形成了以列宁为核心的布尔什维克,布尔什维克的意思是多数派。布尔什维克及其思想体系的产生,标志着列宁主义的形成。 1905年11月,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后,列宁回到祖国直接领导革命,并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在民主革命中的策略。12月,莫斯科武装起义失败,列宁又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第二次流亡生活。在此期间,他写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等一系列著作,使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列宁又提出了“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口号,阐明了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1917年3月,沙皇政府被推翻。听到沙皇垮台的消息以后,列宁立即返回俄国,积极准备发动武装起义。在列宁的领导下,俄国人民终于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革命胜利后,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他领导人民粉碎了帝国主义的三次武装进攻和国内的叛乱,使苏俄的经济建设逐步走上了正轨。 1918年列宁遭到暗杀,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列宁的身体从此开始恶化。列宁在晚年得了脑溢血症,但他在病中仍口授了《论合作制》等文章和信件。1923年,列宁病情开始恶化,并停止了一切政治活动。1924年1月21日,列宁不幸与世长辞,终年54岁。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chuzhong/579637.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