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河南教育

驱散暴力“乌云”

驱散暴力“乌云”

王春生

预防校园暴力欺凌事件,要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精准施策”,及时驱散暴力“乌云”。

从校园暴力欺凌事件的发生地点来看,往往不局限于學校,而是在以校园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合理范围内。校园内的暴力我们可以通过加强管理、加大巡查力度、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成立学生自治委员会、聘请法制副校长、普及法制教育以及模拟法庭进校园等手段和活动加以有效遏制,而校园周边呢?这就需要举全社会之力,保护我们的学生。2007年,两帮学生因在校外网吧发生矛盾,吃亏的一方便怀恨在心,在周五发现对方三人乘坐公交回家之际,上前把他们围在公交站牌下,一场冲突即将爆发。就在这关键时刻,附近群众及时上前阻止,并拨打了110,暴力欺凌事件就这样被及时制止了。我校经常联系公安、工商、文化、城管等职能部门对校园周边进行排查,及时消除隐患。此外,我们很注重与周边的村庄社区搞好关系,聘请村干部为校外监督员。校外监督员一方面要预防和阻止本村青年寻衅滋事,伤害学生;另一方面也能有效监督和制止学生在校外的暴力欺凌行为。

施暴的学生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我们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

一是与不良社会人员接触过密的孩子。这些学生与一些社会不良人员相互勾结欺压别的学生,可谓害群之马,危害极大。学校方面要特别关注这类学生,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阻止,及时转化,在避免侮辱其人格和不影响其身心健康的前提下,甚至可以对其采取必要的惩戒措施。例如,对于当众侮辱其他学生的,必须要求其当众道歉,决不能让其恶行中表现出的炫耀和耍威风的倾向滋长蔓延。但是教育不是万能的,对待屡教不改、危害严重的行为,则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如社区矫正等;对待构成违法和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则需要司法部门的介入。

二是受家庭和社会不良环境影响较深的孩子。很大程度上,校园暴力的根源在于家庭和社会。现在社会的不良现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改变着学生的人生观,诸如游戏中的血腥杀戮,影视剧中的帮派群殴,还有做事凭条子、惹事拼老子、出事花票子等现象的长期影响,心智不太成熟的孩子,会认为处理矛盾靠暴力,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另外,许多施暴者有着相似的家庭背景,或单亲家庭,少人关心、少人问,在成长关键期缺少必要的家庭引导;或家庭条件优越,家长认为不论事情大与小,都可以去摆平,引发了孩子的模仿。对待这些孩子,我们要因人施教,创新德育模式,改变育人理念,探寻适合学生心理成长规律的、易于被学生接受的教育方式。我曾经教过一个学生叫阿彪,打架斗殴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我试着想说服他,几次都没效果。这期间,我几次联系其离异的父母来校都未有结果。我实在忍无可忍,准备开除了事。就在此时,阿彪又把一学生打伤,更坚定了我的决心。就在我做好材料,准备报送学校时,一个小女孩找到我,捧出一把零钱欲赔付对方,阿彪见状搂着小女孩,号啕大哭,嘴里喊着“妹妹,哥哥可见到你了”。等两人情绪平稳后,阿彪终于给我讲了隐藏在他心底的家庭矛盾。阿彪和妹妹感情很好,从小形影不离。然而他们的父亲嗜酒如命,还有家暴倾向。母亲不堪忍受,带着女儿与父亲离婚了。阿彪从此与阿彪父亲疏远,甚至曾和父亲动过手。阿彪就这样逐渐养成了遇事不冷静爱动手的毛病。在我征得对方家长原谅的基础上,阿彪最终留在学校继续学习,不过前提条件是,每学期我都要和阿彪签一份“合同”,妹妹是担保人。阿彪为了不让心爱的妹妹伤心,努力地在改变着自己,直至顺利毕业。

三是价值观模糊、盲目追随和效仿不良行为的孩子。看一下网上流传的那些校园暴力欺凌的视频,我们不难发现,施暴者是一群未成年的孩子,我们反思这是为何?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勒庞认为“汇集成小团体,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力量变大了,每个人都是盲目的、冲动的、极端的”。再看网上流传的视频,在几个人殴打受害者的同时,旁观者或嬉戏,或叫好,或拍视频,就是没有一人出来劝阻。他们为什么执意如此?他们图的是什么?他们图的就是更大范围内的“知名度”,要的就是其他学生眼里畏惧的“存在感”。我们在日常管理中,要及时发现和阻止拉帮结派的现象,要通过拓展训练、主题班会、文艺活动、社团活动等正确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明晰善与恶的界限、错与对的标准。endprint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145170.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