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术期刊 > 宁波通讯

发力总部经济 宁波该出什么牌?

发力总部经济 宁波该出什么牌?

宁波市服务业局课题组

当前,跨国公司等总部企业运营模式和全球布局正在重新调整,全国新一轮总部企业争夺战已经打响。面对新的机遇,宁波积极借鉴上海、深圳、杭州、南京等总部经济发达地区的经验,以总部经济为支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将其作为宁波推动重大产业布局落地,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突破口。

今年以来,宁波市先后出台《宁波市深化改革推进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和《宁波市鼓励和引导总部经济发展实施细则》,提出到2022年,聚焦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集聚一批契合宁波发展战略、占据产业链高端的引领型总部为重点,用最优资源高标准引进、培育和壮大一批总部企业,推动总部企业能级提升和高端引领,力争总部数量超过1000家,实现三年翻一番,努力建成长三角乃至全国总部经济标杆城市和总部生态最优市。

宁波总部经济优势凸显

近年来,宁波市通过本土培育和外部引进,大力构建开放型总部企业经营组织体系,国内外的大企业集团正在宁波加速集聚,总部经济优势凸显,总部功能区建设初见成效。截至2019年9月,宁波拥有585家总部企业。其中,9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18家企业入围中国制造业500强,14家企业入围中国服务业500强,381家企业2018年末净资产总额达到1亿元人民币且上年度营业收入(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

区域总部和职能总部聚集。目前,宁波拥有 143家世界500强企业的分支机构,企业投资额近190亿美元。通用、杜邦、三星重工、美国陶氏、台塑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在宁波设立总部功能型生产基地,微软、IBM、汇丰、渣打、华为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在宁波设立总部功能型服务机构。2019年,宁波共引进6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项目。

企业类总部以本土民营总部企业为主。宁波拥有的585家企业类总部中本土总部企业有442家,占比达75.6%。在宁波百家优势总部企业中,85家是民营企业;宁波入选中国企业500强的9家企业和中国制造业500强的17家企业均为民企,且年度营业收入全部超过200亿元,市场竞争能力卓越。如奥克斯集团、富邦控股旗下多个产品销量位居全国第一。随着宁波华翔、浙江吉利等民企“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宁波品牌影响力不断加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宁波累计批准设立境外企业和机构2000余家。

企业类总部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服务业以商贸和物流业为主。制造业总部企业主要集中在汽车、石化、纺织和家电等传统行业,已成为宁波产业调整转型的重要力量;服务业总部企业以商贸和物流业为主,占本土服务业总部企业的60%以上。世界500强企业在甬143家分支机构也以制造业为主,其中制造业企业77家,占比达53.8%。从分支机构总部所在国分布来看,总部设在国内、北美洲、欧洲和亚洲及其他地区约各占 1/4。

企业类总部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宁波形成了以三江口商务区、东部新城中央商务区为两核,以宁波南部商务区、宁波国家高新区、北仑区、宁波杭州湾新區为四个特色产业重点发展区的“二核四区”总部经济空间布局。其中三江口商务区、东部新城中央商务区、南部商务区总部企业尤为集中。东部新城中央商务区依托已建和在建的国际贸易展览中心、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国际金融服务中心,积极打造以金融、国际贸易为特色的总部聚集地。宁波国家高新区是宁波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载体和长三角南翼的科技创新基地,先后引进近200家科技研发机构和2000余家各类研发、电子信息企业;宁波南部商务区作为本土总部企业的重要集聚区域,入驻的各类总部企业已超30家。

总部经济影响力和辐射范围逐步扩大。近年来,宁波总部企业机构通过对外投资,足迹已遍布国内各个省市,并且延伸到国外的诸多城市和地区。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自2012年开始在埃及、乌拉圭等国家设立了6家营销子公司,在瑞典设立汽车研发机构。舜宇集团近几年频频利用海外并购进行扩张,相继收购了韩国、美国、以色列等地的光学公司,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天文望远镜制造商。雅戈尔、杉杉、申洲、狮丹努、百隆等服装企业也均在东南亚国家投资设立生产基地,永发集团、南苑集团、中基宁波集团等企业也在东南亚国家开展境外投资。

制约宁波总部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

通过近几年对总部企业的大力培育和发展,宁波总部企业发展有所加快,扶持政策效应逐渐显现,总部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与上海、深圳、杭州等总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相比,宁波在总部企业的综合实力、总部职能、产业布局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综合实力有待提升。宁波总部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实力相对较弱。目前从宁波总部企业整体情况来看,大型总部企业相对较少。据不完全统计,宁波尚无总资产上千亿元的总部企业,仅15家企业营业收入超百亿元,80%以上的总部企业总资产和营业收入都在百亿元以下。宁波跨国公司全球总部、区域性总部以及国内大企业全国性总部或全国功能性总部等高端总部较少,尚未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总部企业集团。宁波本土总部企业实力普遍较弱。2019年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中,宁波企业排名普遍靠后,排名前50的仅金田铜业、雅戈尔、奥克斯等3家企业,12家企业排在250名之后,主要集中在纺织、家电、金属材料、汽配等行业。

总部职能不够完善。目前,多数总部企业总部职能的提升仅限于依靠传统的销售业务拓展市场,并且多是采用“铺摊子、摊大饼”的粗放型扩张方式,对分支机构的管控力度不够,并未真正实现总部企业管理职能的优化提升,缺乏最能体现总部企业集聚资源优势的产品研发、投资管理、营销物流等更深层次的职能型总部企业。另外,总部职能定位不明确,部分总部企业存在组织结构不合理、管理层次多、监管缺位等现象,无法充分发挥总部企业应有的价值。

行业布局不够合理。宁波总部企业所处行业相对集中,产业体系分布不够完善。近年来,宁波入围中国企业500强的企业大部分属于制造业和商贸业,世界500强企业在宁波的分支机构属于工业和商贸业的占到60%以上,其他的产业占比相对较小。同时,总部企业行业层次相对较低。目前宁波大多数总部企业仍集中于传统加工制造业、商贸零售业,在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商务服务业、科技研发等领域形成一定规模的总部企业相对较少,难以吸引优质高端的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宁波。

总部发展空间尚未形成联动。目前,三江口商务区、东部新城中央商务区、宁波南部商务区等各类总部基地总部企业数量较少。综合性总部、专业总部基地、功能总部中心等不同层级、不同规模总部集聚区梯次推进、协同发展的空间格局尚未形成,总部基地的影响力、带动力和辐射力还非常有限,还未形成总部资源、总部功能高度集聚的发展格局。

配套环境仍不完善。在科研人才方面,宁波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数量相对较少,吸纳和培育人才的载体和平台水平相对较低,导致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尤其是总部企业发展提升所需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明显不足。在产业支撑方面,产业配套不完善,金融、科研、信息等现代服务业相对落后,尤其是法律服务、信息咨询、金融保险等高端商务服务机构缺乏,無法为本土总部企业发展提供较好的服务支撑。在政策方面,与国内城市相比,宁波总部经济相关政策优势并不明显,对新引进总部企业的优惠补贴力度也小于其他兄弟城市。

实施四大行动推进宁波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

通过近三年努力,宁波总部经济的带动效应全面提升,对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对经济新动能的引领效力显著增强,为宁波建成长三角乃至全国总部经济标杆城市和总部生态最优市奠定扎实基础。到2022年,宁波将初步形成“5510”总部集聚格局,即5大总部企业集聚区,5个区县(市)功能型特色总部基地,10幢高端总部楼宇;总部企业发展所需的基础环境、产业服务环境和政策体系全面完善,国内总部生态最优市初步建成。

总部企业引培行动。一是全力打造一批本土支柱性总部企业。围绕八大硬核产业链,重点选择各行业领域中的龙头企业,增强资金供给和服务支撑,精准扶持本土龙头总部企业做强做大,打造100家本土优势总部企业,形成一批支柱性总部企业。选育优引一批新型专业性总部企业。分行业领域动态遴选一批苗子企业、种子企业,结合行业发展特点、趋势和企业发展前景精准施策,支持其发展为总部企业或功能性总部。根据总部经济生态要求,优选引进一批创新型、专业性总部企业或功能性总部。二是重点引进一批必备性产业总部企业。瞄准现代城市经济,总部经济发展奠基性、必备性的产业,总部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优化的关键环节,重点引进一批软件产业、数字产业总部,及投资基金公司。大力引进与宁波现代产业体系紧密相关的业务基础件、嵌入式软件、通用型软件、通用行业软件等领域的软件产业总部企业、功能总部或分支机构,积极引进芯片设计和制造类总部企业或功能机构。

空间布局优化行动。一是形成总部企业集聚均衡发展格局。市级层面根据现状重点提升发展东部新城中央商务区、三江口商务区、宁波南部商务区等传统总部经济集聚区,规划发展宁波前湾新区、甬江科创大走廊、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等总部经济集聚区。各区县(市)根据本地优势特色产业和总部企业发展情况,集中建设若干各具特色的总部基地。二是整合提升开发区集聚总部企业。积极整合提升现有开发区,将调整后的开发区打造成高能级开放平台和总部企业集聚区,激发开发区体制机制活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推进开发区国际化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现有区内总部企业向整合提升后的开发区内集聚。大力引进符合开发区产业发展导向、产业链补链拓链强链的各类总部企业入驻开发区,促进开发区总部企业集聚优化,在开发区形成良好的总部经济小生态。三是做优做强总部经济特色功能区。积极鼓励各区县(市)充分利用旧厂房等产业发展空间,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进和培育相关产业总部企业,发展特色产业,打造特色总部经济功能区。提升发展现有的金融街、金融小镇、电商园等总部经济特色功能区,重点打造若干包括金融、电商、商贸、物流、文创、科创等产业总部经济特色功能区。四是着力培育一批高端主题总部楼宇。坚持产业引领、精准落户原则,引导新引进创新型、新兴专业服务等总部企业进入商务楼宇。各区县(市)要积极引导新引进服务业总部企业或功能机构向重点商务楼宇集聚,重点打造一批金融楼、外贸楼、商务楼、物流楼、科创楼、专业服务楼等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高端主题楼宇。

生态环境建设行动。一是做优四大基础配套环境。按照“产城融合”理念,做优基础配套体系,做强做精城市功能,以高标准的城市品质吸引总部企业落户入驻。在市级产业集聚区、区县(市)功能特色总部基地、高端楼宇周边打造优越的商业配套体系、生活配套体系、商务配套体系和基础教育配套体系。以便利的区域交通配套、完善的商务办公配套、绿色的生态环境配套以及优质的基础教育配套吸引优秀企业落地入驻,吸引优秀人才集聚。二是做强四大产业服务环境。按照“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要求,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为总部企业集聚提供数字经济环境。积极争取中央、浙江省支持在甬建设高水平大学,扩大在甬高校的研究生、博士生招生规模,为总部企业集聚夯实人才基础环境。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总部企业高效认定和全流程优化服务,持续优化总部企业营商环境。建立健全市领导和区县(市)政府、市级部门主要负责人联系总部企业制度和投资促进制度,加强对各类总部企业的定期走访和对接服务。加快完善成果转化体系、创新孵化体系、供需对接体系、专家智库体系、知识产权体系、金融投资体系,不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增强产业配套能力。

扶持政策落实行动。一是制定出台事业类总部、机构类总部、新兴类总部认定标准。完成已有总部认定工作。适当放宽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总部型机构认定标准,降低外商在甬设立投资性公司条件,完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总部型机构认定办法。二是制定出台财政扶持政策。统筹安排总部经济发展资金,在“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专项资金、“225”外贸双万亿行动专项资金、“3433”服务业倍增发展行动专项资金、科技专项资金等专项资金中留出一定比例资金,用于支持制造业企业总部、研发型总部、港航物流总部、国际贸易总部、新型总部等重点领域,加大对总部企业建设总部大楼、购置或租用办公用房、引进总部企业等方面的扶持。三是制定出台总部企业用地优惠供应和管理办法。将总部企业用地优先纳入年度土地供应计划,在国土空间规划中予以落地。重点总部企业自建总部办公用地,涉及新增的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由市统筹安排。总部企业建设项目优先申报列入市重大产业项目、市县长项目,优先提前予以用地保障。四是制定出台总部企业人才优惠政策。加大总部企业紧缺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建立高端紧缺人才储备库。对总部企业招引的符合条件的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按其贡献每年给予一定的奖励。将总部企业人才纳入宁波人才安居保障范围,对符合条件的,给予安家补助、购房补贴等政策支持。

责任编辑:姚颖超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16015.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