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术期刊 > 杂草学报

禅谚“快马一鞭,快人一言”解*

禅谚“快马一鞭,快人一言”解*

付建荣

禅谚“快马一鞭,快人一言”,又倒言作“快人一言,快马一鞭”,最早见于禅宗灯录。清翟灏《通俗编》卷二八考其源头云:“《传灯录》南源道明上堂语。”《传灯录》指北宋景德元年(1004)道原所编的《景德传灯录》,该书卷六“袁州南源道明禅师”条:“上堂云:‘快马一鞭,快人一言。有事何不出头来,无事各自珍重!便下堂。有僧问:‘一言作么生?师乃吐舌云:‘待我有广长舌相,即向汝道。”《五灯会元》卷三“南源道明禅师”条同。

现今出版的一些重要辞书,均引《景德传灯录》或《五灯会元》作为“快马一鞭,快人一言”的首证,而对其意义的解释不尽相同,对“快马一鞭,快人一言”的意义之源也未予揭示。

辞书对“快马一鞭,快人一言”的释义,可以概括为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以温端政先生主编的两部大型语典为代表。

《中国俗语大辞典》(1989):“就好像好马打一鞭子就跑起来一样,爽快的人一句话

就能做出决定。”

《中国谚语大辞典》(2011):“就像善奔跑的马只需抽一鞭子就会加速奔跑一样,痛快人听到一句话就能迅速做出反应。”

这种解释最为流行,《中华谚语大辞典》(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俗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4)、《谚海》(语文出版社,1999)、《新华谚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简明汉语俗语词典》(中华书局,2007)、《新华语典》(商务印书馆,2015)等释义大致相同。

第二种观点,以袁宾、康健(2010)主编的《禅宗大词典》为代表。

《禅宗大词典》:“原指为人豪爽,做事利索。禅录用例多形容禅机迅疾,直截了当,不容拖泥带水。”

上揭三种辞书的解释,都未对“快马一鞭,快人一言”中的“快”字做出注解。从串释来看,“快马”有两解: 《中国俗语大辞典》解为“好马”,但具体词义所指模糊。《中国谚语大辞典》解为“善奔跑的马”,即“快”取“迅速”义。《禅宗大词典》则未对“快马一鞭”做串解。关于“快人”,三种辞典串释为“爽快的人”“痛快人”“为人豪爽”,则都是指人性格爽快而言的[1],即“快”取“爽快”义。从上述解释来看,“快马”之“快”和“快人”之“快”的词义便没直接的关联性了。

今按,“快”有“好”义[2],文献中“快马”可表“好马”义,义同“良马”[3],具体可指速度快的好马。如《乐府诗集·折杨柳歌辞五》:“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但在佛教文献中,“快马”还可以指有灵性的好马,聪明灵悟,善解御人意。如隋智顗《妙法莲华经玄义》卷九:“譬如钝马,痛手乃去;……譬如快马,见鞭影即去。”“快马”与“钝马”对举,其义显豁。宋源清《法华十妙不二门示珠指》卷上:“若根利者,闻名即入。快马见鞭影,即著正路。”“快马”喻“根利者”,很明显是指灵悟之马。“快马见鞭影”是佛家习用的譬喻,最早见于隋智顗《摩诃止观》卷十:“如诸外道先有见心,被佛化时,如快马见鞭影,即便得悟。”又《观音玄义》卷上:“众生闻者,如快马见鞭影,即破惑入道,故名为智。”义即好马窥见鞭影就能立即觉悟,比喻聪明人一经点化便能悟道。“快马见鞭影”譬喻出自后秦鸠摩罗什所译的《大智度论》卷一《中缘起义释论》:“尔时,长爪梵志,如好马见鞭影即觉,便著正道。”正可比证“快马”即“好马”,亦即聪明、灵悟之马。

同样,在佛教文献中“快人”可指聪明、灵悟之人,具有悟道利根。《景德传灯录》卷一八“福州鼓山兴圣国师”:“鼓山自住三十余年,五湖四海来者,向高山顶上看山玩水,未见一人快利通得。”《五灯会元》卷一八“福州雪峰东山慧空禅师”条:“俊快底点着便行,痴钝底推挽不动。”“快利”“俊快”同义连言,均用于修饰聪明伶俐之人。禅师对愚暗迟钝者常以“漆桶不快”“不快漆桶”斥责,“不快”即“不聪明”。[4]宋惠洪《石门文字禅》卷一六:“倚杖南轩看修竹,快人解箨玉苍苍。”这里的“快人”,即指聪明人,非谓性格爽快之人也。

禅谚“快马一鞭,快人一言”中的“快马”“快人”正表“灵悟之马”“聪明之人”,下面的异文和变体可证。上揭道明禅师的语录,清代达变权禅师在颂古时曾有提举。

(1) 南源道明禅师上堂:“快马一鞭,至人一言。有事何不出头来,无事各自珍重。”僧问:“一言作么生?”师乃吐舌云:“待我有广长舌相,即向汝道。”(清海澄编《达变权禅师语录》卷四“颂古”)

按,“至人”指至上之人,亦即根器聪明之人。

(2) 拈云:“君子一言,快马一鞭,丝来线去,有甚交涉。”(明幻敏编《庆忠铁壁机禅师语录》卷一三)

按,“君子”谓有道禅僧,亦即利根之人,禅籍习见的“君子可八”可证。[5]

(3) 上堂:“智者一言,快马一鞭。眼目动定,直待驴年。”(明净柱编《石雨禅师法檀》卷四)

(4) “至于隔江招手,高亭橫趋而去,携锄入园,良遂当下便悟。智人一言,快马一鞭。那堪长期短期,结冬结夏,作诸钝汉举止乎?”(清钱光秀《兜率不磷坚禅师语录·序》)

(5) 坐香开示:“若论此事,人人本具,个个圆成。何须结制,画地为牢。所谓良马一鞭,俊人一言,直下领会,不用多端。”(清授远等编《伏狮祗园禅师语录》卷上)

足以证明,“快人”即“智者”“智人”“俊人”,“快马”即“良马”,聪明灵悟之马。因此,“快马”之“快”和“快人”之“快”的确切词义是相同的,“快马”是用来比喻“快人”的。隋吉藏《维摩经略疏》:“若利根之人,如快马见鞭影即驰,但用正不须于傍。”唐大觉《四分律钞批》卷四:“上根之人,犹如快马举鞭见影即走。迟驴楚毒而不肯行,此喻下根人也。”足资印证。

“快马”与“快人”的确切词义殆可定谳,但这则禅谚的语义尚难解开。恰当地追溯源头,是研究俗语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开俗语语义及其理据的关键。今按,这条禅谚定型后的源头(即形式之源),清翟灏的溯源是恰当的,但意义之源,尚可提前。笔者以为“快马一鞭,快人一言”的语源,可追溯至后秦鸠摩罗什所译的《大智度论》卷三十六《释习相应品》:

(6) 佛知众生心根有利钝: 钝根者,少智为其重说;若利根者,一说二说便悟,不须种种重说。譬如快马,下一鞭便走;驽马,多鞭乃去。

这里的语义很明确,指聪明人只须一说二说便悟,就如好马(按,和“驽马”相对,指灵悟之马)只须打一鞭便走。禅谚“快马一鞭,快人一言”正源于此段佛教譬喻,形式和语义两方面皆可为证。两相比较,禅谚中的“快马”“一鞭”与佛源中的“快马”“一鞭”是完全对应的,禅谚中的“快人”和“一言”对应于佛源中的“利根者”和“一说”。稍显不同的是,禅谚把“一说”改为“一言”,显然是为了能和“一鞭”压韵;又把“利根者”改为同义的“快人”,应是为了和“快马”相对称。

稍需多说的是,在禅谚的结构中选择了“一说”而舍弃了“二说”,这不仅仅是为了和“一鞭”相对应,还和禅宗独特的修证观念有关。禅宗虽立“不立文字”“以心传心”的传教原则,但在启悟学人时允许略开方便之门,提倡垂示“至理一言”,不可老婆心喋喋不休,这甚至被写进了《禅苑清规》。

(7) 欲白堂中事,寅朝众集时。一言如当理,何必在繁辞?(宋宗赜《禅苑清规》卷十)

所以,石田法熏禅师和鼓山为霖禅师都这样说:

(8) 快人一言,快马一鞭,已是忉怛,何况七十三八十四,如之若何。(宋了觉等编《石田熏和尚语录》卷三“示澄禅人法语”)

(9) 快人一言,快马一鞭。更不劳叨呾,大家且恁么看取。夜寒,珍重!(清太泉编《为霖道霈禅师餐香录》卷上)

上堂语录更为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

(10) 上堂,问:“快马一鞭,快人一言。和尚今日升座,又作么生?”师云:“瞎。”进云:“恁么则人人鼻孔撩天去也。”师云:“又要第二言?”僧喝,师打,云:“又要第二鞭?”僧无语。(清超宗编《大博干禅师语录》卷一)

这都表明,在禅谚中“一”具有强调作用,“一言”是为学人略开的方便之门。

还需赘言的是,这条禅谚在生成过程中,“快马一鞭”的后面省掉了表示结果内容的“便走”,“快人一言”的后面省掉了相应的结果内容“便悟”。这显然是出于四字格造语的需要,省去的内容可以在语境中得到补证。

(11) 上堂:“快人一言,快马一鞭,而今有个入得。”(宋师明编《续古尊宿语要》卷六“东山慧空和尚语录”)

(12) 快人一言,快马一鞭。何不向二老汉句下瞥地去,更若迟疑,拄杖生根,驴年也未到休歇处。(宋了觉等编《石田法熏和尚语录》卷三“示远知客”)

例(11)“而今有个入得”,例(12)“何不向二老漢句下瞥地去”,均是希望学人言下悟入。在上揭变体语境中,例(4)“当下便悟”、例(5)“直下领会”,均可补证之。这样的省略在禅林内部是不妨碍交流的,因为禅师垂示“一言半句,其意唯要人直下契证本来大事因缘。”(《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一五“示枢禅人”)但这给我们理解它的语义和分析理据,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困难。

综上,“快马一鞭”是定型后的四字格喻体,语义指“好马只须打一鞭便走”;“快人一言”是定型后的四字格本体,语义指“聪明人只须垂示一言便悟”。所谓的“利者一闻即悟”(《维摩诘经文疏》卷二十七),证以禅录众例,[6]无不赅通。这里再举几个例子分情况说明之。

(13) 问:“曹溪一曲师亲唱,药忌相投事若何?”师云:“快人一言,快马一鞭。”僧曰:“此话三十年后盛行。”师云:“莫乱统。”(《建中靖国续灯录》卷四“舒州投子山圆修禅师”)

(14) 垂示云:“若论渐也,返常合道,闹市里七纵八横。若论顿也,不留朕迹,千圣亦摸索不着。傥或不立顿渐,又作么生?快人一言,快马一鞭。正恁么时,谁是作者?试举看。”(宋圆悟克勤《碧岩录》卷四)

例(13)“药忌相投”比喻方便法门,圆修禅师用“快人一言,快马一鞭”,回答学人询问方便法门之事怎么样,例(14)圆悟禅师在垂示机语后告诫学人“快人一言,快马一鞭”,希望学人当机悟入,语义均指聪明人只须一言便能悟道。

(15) 上堂:“快人一言,快马一鞭。若更眼睛定动,未免纸里麻缠。”(《五灯会元》卷三“蒋山法泉佛慧禅师”)

(16) 睦州回,僧问:“一气还转得一大藏教也无?”师曰:“有甚饆饠子,快下将来。”木庵永颂曰:“快人一言,快马一鞭。停囚长智[7],十万八千。”(宋法应集、元普会续集《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二二“睦州”)

例(15)、例(16)的语境带有强调机语迅疾的特点,要求学人言下直悟。禅语“快人一言,快马一鞭”,仍指聪明人只须一言便悟。但直接释作“形容禅机迅疾,直截了当,不容拖泥带水”,释义远离字面义,并不确当。

(17) 垂示云:“快人一言,快马一鞭。万年一念,一念万年。要知直截,未举已前。且道未举已前,作么生摸索?请举看。”(宋圆悟克勤《碧岩录》卷七)

(18) 上堂:“快马一鞭,快人一言。直饶与么,犹是钝汉。”乃召大众云:“吃茶去。”(宋师明《续古尊宿语要》卷三“保宁仁勇禅师语录”)

例(17)、例(18)反映了上述禅宗独特的修证观,“一言”只是略开的方便之门,是权宜施设。学人若能不依靠言诠施设,直接自悟,那是禅家首肯的“上士”。故例(17)云:“要知直截,未举已前”。下面的例(19)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19) 上堂云:“一锤便成,犹为钝铁。千割不断,岂是神锋?良马尚不待鞭影而行,上士又何假言诠而晓悟?灵龟已涉周遮,问答一场狼藉。”(《建中靖国续灯录》卷一九“华藏禅院广鉴禅师”)

显然,“良马尚不待鞭影而行”,是受禅宗“不立文字,以心传心”思想的影响而产生的一条反义俗语,下言“上士又何假言诠而晓悟”,[8]即其显证,故云“一锤便成,犹为钝铁”[9]。据此,例(18)虽言“快人一言”,但“犹是钝汉”,便可理解了。

最后,我们再看道明禅师语录,道明禅师用“快马一鞭,快人一言”作为上堂垂示语,有僧追问“一言作么生(是什么)”,显然是想得到道明禅师垂示“一言”的具体内容,以便悟道。因此,语义也是指聪明的人只须一言便能悟道。

禅谚“快马一鞭,快人一言”在进入世俗文献后,语义随即发生了变化。最早进入世俗文献的例子,是变体“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20) 苗员外自想道:“君子一言,快马一鞭。我既许了他,怎么失信?”于是叫过两个歌童分付道:“我前日请山东西门大官人,曾把你两个许下他,我如今就要送你到他家去,你们早收拾行李那!”(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五五回)[10]

再略举两例现今一些重要辞书中列举的例子。

(21) “好!快人一言,快马一鞭。社长,就听你一句话了!你要同意,我们马上签合同。”(武剑青《流星》)

(22) 武当说:“快马一鞭,快人一言,说干就干,说走就走,今天动身!”(罗旋《南国烽烟》)

显然,这条禅谚的语义已经世俗化了,形容为人豪爽,做事干脆痛快。这些语义世俗化的例子,正是上揭众多辞书据以释义的依据。

需要说明的是,这条禅谚在世俗文献中使用的新义和禅籍语义没有自然的联系,很难视作基于联想的正常引申,应该属于“误解误用义”。汪维辉、顾军(2012)指出,“词由于误解误用也会产生新义,这是词义演变的一种方式。……导致词产生误解误用义的常见因素有: 意义干扰、读音干扰、词形干扰、内部结构的重新分析、语境误推等,根本原因是‘陌生化。因误解误用而产生新义的现象在其它语言中同样存在。对于在语言发展史上已经完成了词义变化、约定俗成的误解误用义,只能尊重社会的选择”[11]。这条禅谚在世俗文献中“突发性”地产生新义,可能受到了“君子”“快马”“快人”常用义的干扰,[12]当然最根本的原因是对禅谚语义的“陌生化”。

基于这条谚语的新义已经约定俗成,我们建议辞书这样解释“快马一鞭,快人一言”:

原为佛教用语,语出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卷三十六《释习相应品》:“佛知众生心根有利钝: 钝根者,少智为其重说;若利根者,一说二说便悟,不须种种重说。譬如快马,下一鞭便走;驽马,多鞭乃去。”后定型为“快马一鞭,快人一言”。“快马”指有灵性的好马,“快人”指聪明伶俐之人。语义指好马只须打一鞭便走,聪明人只须垂示一言便悟。《景德传灯录》卷六“袁州南源道明禅师”:“上堂云:‘快马一鞭,快人一言。有事何不出头来,无事各自珍重!便下堂。”后用来形容为人豪爽,做事干脆痛快。罗旋《南国烽烟》:“武当说:‘快马一鞭,快人一言,说干就干,说走就走,今天动身!”也作“快人一言,快马一鞭”“智人一言,快马一鞭”“良马一鞭,俊人一言”“君子一言,快马一鞭”等。

附 注

[1]《汉语大词典》“快人”条释作“豪爽的人”,除了举本文此例之外,还有《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鱼豢《魏略》:“卿乡里乃有尔曹快人,为将灼如此,朕复何忧乎?”1例。今按,董志翘(2003)指出,此例“快人”乃“佳人”义,亦即“优秀人士”之义。董文考之甚详,其说可从。

[2]张相(1977)《诗词曲语词汇释》“快、不快”条、董志翘(2003)、王云路(2010)曾对中古、近代汉语中“快”表“好”义有专门揭示。

[3]“快马”表“好马”义,较早见于《三国志·魏志·贾逵传》裴松之注引鱼豢《魏略》:“孚自选温信者三人,不语所之,皆敕使具脯粮,不得持兵仗,各给快马。”“快马”义同“良马”。检《三国志》一书,“快”凡29例,表“好”义有6例,无1例表“迅速”义,所以此例“快马”义同“良马”。北魏高允《塞上公亭诗序》:“延和三年,余赴京师,发石门北行,失道路宿,寓代之快马亭。其俗云: 古塞上翁所遗之邑也。曰公有良马,因以命之。”上言“快马”,下言“良马”,其义显豁。

[4]可参袁宾、康健《禅宗大词典》“不快漆桶”“漆桶不快”条。

[5]用例可参王长林(2015)。

[6]借助2014年版CBETA电子佛典检索,“快马一鞭,快人一言”共出现10次,除去异文后得3例。“快人一言,快马一鞭”共出现29次,除去异文后得15例。

[7]袁宾、康健《禅宗大词典》“停囚长智”:“借停顿的机会思考对付的办法。此语多使用于机语交锋之中,禅家推崇敏于接机,要求摆脱情念意想,‘停囚长智自然要受到批评,因此带有贬义色彩。”

[8]按,这条反义俗语“良马尚不待鞭影而行,上士又何假言诠而晓悟”,更能证明“快马一鞭,快人一言”的确切语义。

[9]《祖庭事苑》卷五“一锤便成”:“《智觉心赋》云:‘如王索一椎之器,言下全通。注云:‘王索宝器,须是一椎便成,第二第三皆不中进。此喻一言之下,便契无生,不须再问,(再问)便落阴界。”“钝铁”喻指“钝汉”。

[10]试比较例(20)出现的语境,语义明显不同。

[11]该文指出“由于误解誤用而使词产生新义(有的是先从非词变成词)的例子在汉语里并不鲜见,成语中尤多,应该说这是一种带有普遍性的现象。”这个说法是符合事实的,本文可视为发生在谚语里的一例“误解误用义”。

[12]在《金瓶梅》中,“快”共出现了254次,无1例表“好”义或“聪明”义。其中,“快马”共出现4次,另3例均表跑得快的马:“骑着快马也赶他不上”(二三回)、“骑快马先奔来家”(四九回)、“骑着快马,夹着毡包,走的满面寒流”(五一回)。“君子”共出现12例,另11例都不是指有道禅僧,如“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三八回),例多不赘举。

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编,汉语大词典.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1993.

2. 董志翘.中古汉语中的“快”及与其相关的词语.古汉语研究,2003(1).

3. 耿文辉主编.中华谚语大辞典.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

4. 汪维辉,顾军.论词的“误解误用义”.语言研究,2012(3).

5. 王长林.禅语“君子可入”释义商兑.语言研究,2015(1).

6. 王云路.中古汉语词汇史.北京: 商务印书馆,2010.

7. 温端政主编.中国俗语大辞典.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

8. 温端政,王树山,沈慧云主编.谚海.北京: 语文出版社,1999.

9. 温端政主编.新华谚语词典.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5.

10. 温端政主编.中国谚语大辞典.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11. 温端政主编.新华语典.北京: 商务印书馆,2014.

12. 许少锋主编.简明汉语俗语词典.北京: 中华书局,2007.

13. 徐宗才主编.俗语词典.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4.

14. 袁宾,康健主编.禅宗大词典.武汉: 崇文书局,2010.

15. 张相.诗词曲语词汇释.北京: 中华书局,1977.

(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呼和浩特 010070)

(责任编辑 马 沙)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17954.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