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术期刊 > 文教资料

校企合作培养高职院校大一学生创新能力

校企合作培养高职院校大一学生创新能力

万里 汪国好 汤波 封寒 宗琪

摘   要: 本文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在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精准定位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角色,分析校企合作在高职院校新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优势,提出校企合作培养高职院校新生创新能力的措施。针对措施进行实验论证,得出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对高职院校新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具有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   大一学生   创新能力   实验研究

习近平在对职业教育“一个论断五项任务要求”的重要指示中明确提出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校企合作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已经实施多年,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环节,是学生理论学习向实践学习的过渡桥梁。企业作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战平台,对高职院校大一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启迪和引领作用。

一、学校和企业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角色定位

创新能力包含两个方面,创新素养和创新技能。创新素养是创新的通识能力,即创新型人才具备的共同的职业素养,包括敏锐的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在创新素养培养中主要通过课堂、校园生活、思想引领等多角度全方位的素质教育逐渐提高学生的创新素养。企业在创新素养培养中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在实际生产实践中的观察能力、质疑能力和创新的思考能力。创新技能是学生通过后期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运用创新的方法解决实际工作中矛盾的能力。学校在学生创新技能培养中的作用是依托书本理论教学,完善学生开展创新活动具备的理论知识体系。企业在学生创新技能培养中的作用是基于学校的理论教育基础,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现场问题的解决能力及职业素养。

二、校企合作在高职院校新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优势

1.校企合作有利于培养新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专业知识的储备是创新的基本要求,高职院校新生普遍存在缺乏理论学习兴趣的问题,中学时期长期的理论学习让学生对知识指导实践产生怀疑,久而久之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大一期间参与校企合作,对企业生产实践认知加深,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学习的被动者转变为学习的主动者。

2.校企合作有利于引领新生关注行业前沿

创新是在深刻理解行业发展前沿的基础上,通过独特的、新颖的技术或方法推进行业向前更进一步,推动整个行业或技术的发展。高职院校新生在校主要学习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课本知识的更新往往滞后于行业的实际发展。校企合作可以通过企业把最新的行业发展和技术革新传递给学生,引领学生在今后学业生涯中时刻关注行业的发展动态,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于行业和技术的创新思维。

3.校企合作有利于为新生提供创新的课题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技术和管理问题,把相关的技术和管理难题引入新生的课堂,学生带着寻求“问题”解决方案的目的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为学生整个大学期间的专业学习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在学生心中提前埋下了创新的种子。

三、校企合作培养高职院校新生创新能力的措施

1.设置企业辅导员

高校辅导员制度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功能日趋成熟。高校辅导员的职责主要是通过思想引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学业规划能力、职业素养能力及创新意识和能力[1](3-4)。目前高校很多辅导员自身专业与所带班级专业不对口,受限于辅导员本身对本专业和行业的了解,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业规划能力、职业素养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明显不佳。部分辅导员缺乏企业工作经历,对学生职业素养、創新能力的培养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企业辅导员是校企合作中的企业方安排一名企业资深职员常驻学校,协助学校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其对学生教育和管理的内容紧密结合企业需求。企业辅导员作为学校和企业合作的桥梁,主要职责是传递企业文化、规章制度、管理方法等,根据特定企业和行业特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新意识,是企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在校落实者。企业辅导员基于企业身份和专业性,在新生的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提出的要求往往更容易被学生认可和执行。企业辅导员在日常管理中发现学生的特长和优势,完善成长记录,学生毕业进入企业按岗设人,极大提高了企业岗位人才的分配效率,有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并提高学生在匹配岗位上的创新能力。针对高职院校大一学生设立企业辅导员,在学生整个学业生涯实施专业性指导,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指向作用。

2.企业参与课程教学改革

传统的校企合作主要是学生到企业参与实践,以体验式为主,实践的深度和广度不足,学生没有真正深入理解专业和将来工作的内容。学生实习考核的指标往往是生产简单的模型。这一考核指标的设置过于简单和形式化,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采用传统校企合作模式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的创新能力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企业要主动参与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制定企业培训课程,尤其要开发专业化、项目化、模块化的课程。所谓专业化的课程是指企业要根据行业或者企业的工作需求,制定与企业业务紧密联系的专业课程,或者对学校既定的专业课程按照实际工作中的重要程度排序。这种专业化课程的引入,会避免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因课程繁杂而抓不住重点。项目化和模块化课程是指以企业某个项目为教学案例,对项目进行模块化分解,把相对简单的模块作为考核指标分配给大一学生,稍难的模块分给大二,最终将整个项目的合成作为大三毕业考核指标之一。在企业专业化、项目化、模块化的课程教学改革中及时将行业的新技术、新标准、新的发展方向纳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采用这种项目化、模块化的课程教学和考核指标的分解,实现一个项目贯穿高职院校学生入学到毕业整个学业生涯,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专业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在本专业的创新能力。企业参与教学课程的改革是企业的优秀教育资源向学校传递的重要途径。

3.创新订单班管理模式

订单班产生主要借鉴了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技能与将来工作岗位的匹配度,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缓解了现存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但是在新的充满变化的社会环境和机遇条件下,企业订单班模式的人才培养显现出了新的问题与不足,订单班学生流失现象成为职业院校部分专业日渐凸显的主要问题[2]。尤其是大一期间学生流失较为严重,企业对新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贡献几乎为零。根本原因是传统的订单班合作模式下,企业在学生大二才开始深度介入,校企合作对于大一学生形同虚设,大一学生缺乏对企业的认知和情感。创新订单班管理模式应该从以下方面开展:首先,班级日常管理上,应该参照企业的管理模式,把企业中部分考核制度完善修改后引入订单班班级管理,如对学生宿舍管理、教室管理、实验管理等可以参照企业5S管理方法标准,也可以参照企业“绩效管理(KPI)”制度修订班干管理考核办法等。其次,在企业文化培养方面,学生可以适当参与企业的大型活动,在重大活动上穿工作服,体会企业的归属感,利用课余时间集体学习企业规章制度等,真正融入企业文化。最后,在福利方面,学生进入订单班,享受企业节假日福利,对优秀学生设立企业奖学金,甚至可以从学生入班开始计算工龄,提供学生带薪实习等。通过以上方式,让大一学生充分体会到校企合作的内涵,增加订单班学生对企业的归属感,企业管理模式引入班级管理对于学生是一种区别于传统教育的全新体验,本身就是学生培养方法的创新,给学生营造了创新的氛围。

四、校企合作提高新生创新能力的实验研究

基于以上校企合作培养高职院校新生创新能力的措施进行实验研究,本实验优选实验对象、合理制定评价指标、科学进行数据分析、严谨得出试验结论。

1.实验对象

本研究实验对象为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2018级机电一体化技术1班、2018级机电一体化技术2班、2018级机电一体化技术金纬班。其中2018级机电一体化技术1班、2018级机电一体化技术2班为普通班级,2018级机电一体化技术金纬班为上海金纬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和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订单班。以上三个平行班级学生人数、生源、男女生比例、入学成绩基本一致,排除了相关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评价指标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扎实的专业知识、优秀的职业素养和卓越的动手能力。根据以上要素构建了学生创新能力评价匹配指标,如表1:

3.实验数据

本实验分别收集了三个平行班最近一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班级荣誉(省级或以上)、比赛获奖比例(省级或以上比赛获奖人数占班级总人数百分比),汇总成创新能力横向对比数据,如表2。同时收集了2019级机电一体化技术金纬班入校以来三个学习的期末考试成绩变化、班级荣誉和比赛获奖比例,形成纵向对比数据。如表3。

4.数据分析

由表2学生创新能力横向对比数据可知,采用上述“校企合作培养高职院校新生创新能力的措施”的2018级机电一体化技术金纬班,创新能力的各方面指标要比另外两个平行班高出很多。由表3学生创新能力纵向对比数据可知,采用上述“校企合作培养高职院校新生创新能力的措施”的2019级机电一体化技术金纬班,创新能力的各方面指标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直线上升。

5.结论

横向和纵向数据表明上述“校企合作培养高职院校新生创新能力的措施”对于高职院校新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十分有效。

五、几点思考

校企合作从大一新生开始,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十分有效,企业辅导员的引入加强了校企合作的深度,一定程度上避免校企合作流于形式。企业参与学校课程的制定,提高了人才培养方案的精准度,创新采用订单班的形式,把企业的部分管理方法优化为学生管理办法,让学生提前进入工作状态,增加了学生对企业的归属感。但是校企合作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思考。

1.企业辅导员管理机制有待健全

辅导员长期与学生相处,对学生的影响巨大,尤其是在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方面。企业辅导员作为企业职员,属于社会人员。学校和企业必须建立有效的选拔机制和监督机制,确保企业辅导员言行举止符合高等教育规范要求。

2.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的措施有待健全

校企合作必然要求企业有人员、设备、资金等资源的投入,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会考虑经济利益的最大化[3](28-32)。尤其是采用本文所述的校企合作方式,企業设置企业辅导员、参与课程建设、创新订单班管理都会增加成本。建议政府部门建立多样性的激励政策,包括财政扶持、税收减免、项目扶持等,切实增强企业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意愿。

参考文献:

[1]李丽萍.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双向构建体系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02).

[2]赵学敏.高职院校校企订单班学生流失现象的调研与建议——以A民办高职院校为例[D].南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9.

[3]王蕊.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以BIM应用技术方向专业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20(07).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度教育科学研究立项课题重点项目“高职院校大一新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案探索”(项目编号:2019jk04);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重点课题“校政红企联动,创新高效三全育人途径探索”(2020NLDJ-ZD01)。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22259.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