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术期刊 > 文教资料

大学生就业文化培育探析

大学生就业文化培育探析

邵宝文 王桂波

摘   要: 随着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就业形势愈加严峻。“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亟须从就业文化培育上找寻创新模式,将课堂教学文化、求职实践文化、就业指导教育文化融入完整的就业教育与指导服务体系,在满足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的基础上,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与专业能力。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文化   就业指导教育

1999年扩招后,我国大学毕业生每年激增,大学生的就业观念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变化,就业双向选择原则下招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进行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时亟须“以学生为中心”,从就业文化培育上找寻创新模式,将课堂教学文化、求职实践文化、就业指导教育文化融入完整的就业教育与指导服务体系,在满足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的基础上,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与专业能力。

一、大学生就业文化培育现状

大学生就业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校园文化是高校这一特定的文化氛围中形成的精神活动与物质形态的总和,是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及学校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就业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在校园文化影响下形成的正确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积极寻求合适工作的就业氛围,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影响巨大。

(一)学生就业文化意识不浓厚

当代大学生大一时十八九岁,毕业时二十二三岁,社会阅历有限,对所学课程里蕴含的深层教育意义并无深刻认知。大部分学生大都持有这几种心态:第一,我拿到本科毕业证一定能找到工作,只要学分拿到了,那么就业质量怎样先不考虑,和就业文化更没有关系;第二,就业重要的是学好专业,综合素质没那么重要,更没必要树立就业文化意识,车到山前必有路,找到什么工作和运气、学历有关,跟自身文化素养没关系。在校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等课程的学习往往流于表面,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了解限于表面,不知道深究自己适应就业形势的方法,对简历求职信等就业文体的写作往往止步于拿到学分,没有真正树立就业意识。第三,本科就业不占优势,先考研缓几年也许更好就业。这种心态比较普遍,将考研当成不面对就业的一种方式,没有考虑到考研、读研完毕,即使读博完毕,依然要面临就业问题。第四,车到山前必有路,大学生不可能没工作。没意识到花四年时间读一个专业是为了有专业技能,导致很大比率的学生毕业后所找工作专业不对口,本质上是浪费了四年大学专业的学习,浪费了国家的教育资源和人才资源。

(二)校园文化中就业文化不浓厚

高校一般比较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注重发挥学生社团、各项活动对于校园文化的融入作用,原因是学生一般比较注重社团活动,有着年轻人的参与热情,但在社团开展活动中就业实践活动比较少,就业文化无法同社团文化、各项活动紧密结合。第一,本科学生往往专注考研究生、考公务员,本身对就业问题的关注时间就有限,社团活动里就业内容活动氛围不浓,更难以向学生传达就业意识。第二,就业文化无法深入学生生活、宿舍,比如学校各种活动。各个学校经常开展各种类似“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活动,就业文化内容非常少,大部分是思考就业方向而已。第三,校园文化中朋辈群体的就业文化沟通极少。大学生的业余关注往往明星或者考研等,极少私下讨论就业文化问题,极少思考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氛围。

(三)课堂教学中缺乏就业文化

“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等相关课程多注重对求职信、求职简历、职业环境、职业发展趋势等具体知识点的分析及相关能力的培养,对就业文化很少提及,多留置到学生进入职场后自我感悟企业或者单位的文化。第一,一旦进入职场,这种就业文化体悟就带了职场竞争的残酷,缺少了文化背后深厚的沉淀意义。第二,学生参加工作后,很难有时间静下心来思考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往往困于加班、工资不够花等现实问题。第三,学校是实施教育的地方,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打基础的地方,在学校教学中润物细无声地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远比走向职场后临阵磨枪要有用得多,因为意识决定着行动。

(四)社会重视就业技能不关注就业文化

社会在选用大学生时更多重视大学生所学的专业和相关经验,对内化于大学生知识体系中的文化因素不够关注,对大学生沉淀起来的就业文化意识缺少考察,往往导致青年学生入职后因文化认同不够而辞职,造成人才流失,浪费企业对新进员工的培训时间和金钱。第一,企业过多关注就业基本技能。相关专业、学历本科还是专科、有无相关职业资格证或者其他相关证书,忽略学生的文化底蕴。第二,对企业文化的考察不够。除了一些特殊职业和工种外,还会对应聘者说明工作时间、工作方式、工作强度,其他一般工作往往不会提及经常加班等,导致一些大学生入职后不久就厌倦了加班,重新选择工作。人才流失严重既不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又不利于学生长久的职业发展。

二、探析大学生就业文化培育的意义

(一)就业文化培育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认知自己

大学生群体作为年轻人,充满生活的激情和对未来生活的热情,愿意为实现自己的梦想付出汗水和努力,但往往对自己认知不够全面,不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人格、职业能力,难以在就业选择时做出决断,在考研、考公还是就业中难以抉择,在选择哪个企业时找不到合适的方法。第一,相关活动影響人。就业文化培育过程中,相关活动能引导学生掌握就业环境SWOT分析法、职业决策平衡单方法等科学方法做出决定,引导学生对自己有正确认知,准确定位自己,走向社会后能很快融入企业文化,将专业所学回馈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第二,朋辈群体影响人。无论哪种就业文化培育路径,只要有朋辈群体,就能对大学生起到引导作用,因为已经毕业学生的今天,就是在校学生的明天。第三,自身的反思影响人。人无完人,重要的是能慎独,能反思,才能保持进步。

(二)就业文化培育能够引导学生全面认知就业形势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象牙塔中的大学生尽管有就业危机意识,但对就业形势严峻的具体表现并不了解。第一,活动促进认知就业现状。就业文化培育的相关活动能够使大学生对就业形势有全面的认知,对蕴含在就业趋势、就业技巧里的就业文化感同身受,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走向职场后很快适应社会,融入企业的文化。第二,就业文化培育促使学生意识到文化认同的重要性,对就业形势有初步了解,全面认知就业形势。

(三)就业文化培育有利于推进高校就业工作

目前高校就业工作难以推进,更多本科学生选择继续读研,考研氛围远远超过就业氛围,导致学校就业工作流于表面。第一,就业文化培育能提高学生对就业重要性的认识,认识到大学毕业后要靠一份职业或者就业养活自己、孝顺父母,不啃老、不等靠,自强自立成为合格社会人。第二,就业文化培育能提高学生的就业技能。在就业文化培育过程中,各种活动的刺激促使学生意识到就业的重要性,有利于高校就业工作。

(四)就业文化培育有利于企业留住人才

就业文化培育过程中,大学生可在对相应就业文化培育的活动中明确职业价值观,明確个人就业方向,明确自己寻求的企业,进入理想企业后容易快速融入企业文化,集体归属感强,比较容易发挥专业技能和聪明才智,实现个人人生价值,从而企业人才不流失,员工结构稳定,效益容易提高。第一,文化认同能使员工尽快尽早对企业有归属感,愿意和企业一起成长,不断完善自己,人才不流失。第二,文化是内化于心的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的影响巨大,在校期间已经形成就业文化体系,工作后这种沉淀会慢慢显示出来,对企业文化查漏补缺,有助于企业留住人才。

三、大学生就业文化培育路径

(一)借助朋辈效应推进就业文化的形成

大学生作为青年人群体,比较容易崇拜偶像,尤其显示生活中的榜样典范更容易引起大学生的认同。因此,高校邀请已经毕业的学生回校介绍应聘过程、畅谈企业文化的影响,梳理所学专业与职场的关系,启发在校生提升职业情商和就业技巧,使学生对于就业文化有更深刻的认知,这样朋辈的交流促进了就业文化氛围的营造,推进了就业文化的形成。第一,邀请已经毕业的学生回校。现身说法的作用非常巨大,尤其对心理尚不够成熟的在校大学生群体来说。已经毕业的学生的切身经验,更能影响在校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和文化认同的意识。第二,深入挖掘朋辈选择的原因。结合后来在职场的发展,深入思考、挖掘、总结先前选择的重要性,以及每个已经毕业同学的气质与职业选择的吻合性,企业文化是否是自己想要的文化,身边的案例远比听说一百个案例更起作用。

(二)强化相关学生社团就业文化的营造

社团是高校文化形成的重要组织,学生之间的交流更能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尤其创新创业类和就业类社团,可开展相关活动促进就业文化的传播。社团之间往往相互联通,不同社团间文化的相互融合,整体上提高就业素质,促进就业文化的传播,将就业文化从学校主导的自上而下发起,推广到自下而上的交流互动。第一,增加就业文化类社团的建立。学生的社团成立是自发的,学生发起、学生自主管理,但学校和班主任、任课教师的引导也很重要,引导成立就业类社团,增加校园社团在就业领域的影响至关重要。第二,不同社团联合相互影响。就业文化的传播会体现在各个方面,如果就业类社团较少或者太过年轻,就多联合其他社团,也是一个加强影响力的办法。

(三)推动就业文化在校园文化的融入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成长发挥着影响作用,比课堂教学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文化意识。第一,就业环境育人。为了促进就业文化建设,我们可以利用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环境,在校园文化中多开展就业文化活动,并举办各种形式的就业文化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就业文化现状调查、就业文化主题宣讲、就业文化征文大赛等,并借助校内电视台、校报、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师生朋友圈等对这些活动进行到位宣传和推广,保证学生对前述活动的知悉,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最终使就业文化深入学生的知识体系,影响学生的言行。第二,就业文化的内化至关重要。思想决定行动,思维决定人生,能内化于心的才能对一个人的一生性格、工作起作用,因此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就业文化的传播,利用校园文化是最好的、最简便、最有效的方式。

(四)加大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就业文化因素

创新创业教育在各高校陆续开展,对大学生创业的鼓励、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引导及各种类型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中就业文化因素的影响,都对大学生的就业文化意识起到一定作用。第一,这些积极健康的就业文化氛围,深刻熏陶、影响大学生的就业行为,成为大学生走向职场后影响其职业活动的精神文化,将不断形成和调整的就业价值观念内化为工作领域的道德判断,更利于培养出有专业技能同时心理素质过硬的复合型人才。第二,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发挥各个二级学院专业建设力量,将就业文化因素融入专业课中,使学生既有专业技能,又有良好的文化素养,从而顺利走向社会,成为对社会、对家人有用的人。

大学生就业文化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加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更多关注,将高校就业文化、企业文化融入完整的就业文化培育体系,提升大学生对就业文化的认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就业能力,充分发挥高校文化育人的作用,为社会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有创新力的现代化人才。

参考文献:

[1]景有荣.高校就业文化建设路径[J].大众文艺,2019(23):213-214.

[2]吴凡.朋辈教育视阈下的高校就业文化建构探析[J].新西部,2018(32):130+129.

[3]吴青松.高校校园文化与就业文化建设的融合[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11):249-250.

[4]齐超.基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就业文化建设研究[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5(04):92-94.

基金项目:山东华宇工学院2019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创新研究》(2019JG61)。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22285.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