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颖
[摘要] 以木结构为主体的中国古建筑,经过了一个不断形成、发展、成熟、演变的过程,反映出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及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工艺技巧、艺术风格。本文以嘉峪关关城保护范围内部分现有建筑修缮工程为例,分析古建筑的保养维修以及其中运用的传统工艺方法。
[关键词] 传统工艺;木结构建筑;嘉峪关城
[中图分类号] G2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3115(2019)03-0180-03
古建筑传统工艺是古代匠人在修建建筑时总结并流传下来经验做法,并经过了长时间的实践检验。几千年来,以木结构为主体的中国古建筑,经过了一个不断形成、发展、成熟、演变的过程,反映出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及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工艺技巧、艺术风格。建筑本身在平面布局、立面形式、构造方式、建筑风格等诸多方面都有着不同的风格特点和鲜明的特色。
当前,对古建筑的保养维修,其目的就是解决危及建筑本身安全的病害问题,使之能“益寿延年”,保持建筑的完整性和健康状态,修缮过程必须遵循原结构、原形制、原工艺、原材料原则开展,运用古建营造的传统工艺进行修缮。
一、概况
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也是明代长城沿线建造规模最为雄壮、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古代军事城堡。1961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游击将军府位于嘉峪关关城的内城,是嘉峪关关城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嘉峪关市文物志》记载:“明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陕甘总督王崇古认为嘉峪关‘三面临戎,势甚孤悬,宜设守备防御,从此在关设守备。建在内城中部的北墙下,坐北向南。”清代重修,为当时游击将军起居及处理军机政务的场所,1943年毁于兵祸,1987年当地政府依据历史照片资料在原建筑的基础上按原貌复建,为两院三厅四合院式,前院建筑主要有过厅、书堂、武堂、议事厅组成,后院是游击将军及家眷生活起居的场所,由东西厢房和后堂组成,占地面积1755平方米,建筑面积808平方米。
二、病害情况及成因分析
(一)病害情况
游击将军府木结构建筑由于年久失修,受西北地区风沙大、日照强等自然因素影响,木构架、装修、台基地面、墙体墙面、屋顶瓦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残损,存在柱体开裂、个别构件缺失、屋面瓦件碎裂、漏雨尿椽、山墙裂隙、墙体抹面局部空鼓、墙皮脱落,地面砖酥碱残损,压沿石、台阶踏跺灰缝脱落等等病害。
(二)病害成因分析
游击将军府等木结构主要是受当地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发生。嘉峪关属于温带大陆性荒漠气候,日照时间长且阳光强烈,降水少,蒸发快,全年多大风,昼夜温差大。全年日照总数在3000小时左右,日照率接近70%。夏秋季多东南风,冬春季多西北风,年平均风速在2.5米/秒。
各个木结构建筑常年受风雨侵蚀和冬季冻融,木结构材料本身收缩出现干裂,尤其是柱体,柱体外部的油饰地仗层受强烈日照和大温差变化而开裂,致使柱体裂隙,屋面瓦件、脊饰粘结材料老化,灰缝开裂,瓦件脱落缺失,墙体抹面层空鼓开裂,地面墁砖碎裂脱落,墁砖松动。
三、修缮中的传统工艺技法
(一)屋面修缮工艺
1.屋面苫背
在屋面的木基层望板上先后抹制护板灰、泥背、青灰背共三道工序。护板灰用过筛后的水泼灰用力由上而下抹压至望板上,平均厚20毫米左右,材料白灰与麻刀比例为100∶5。泥背平均厚50毫米,材料白灰与黄土比例为100∶100,每100公斤黃土掺入麦秸8~9公斤,黄土以水浸泡1~2天后,将黄土和白灰拌和均匀,再分层掺入麦秸,和好的泥上顶后,用木槌在腰部和脊部拍打,出浆后用木抹子压实平整,完成后晾背。青灰背是在泥背晾干至六成时方可施工,厚15~20毫米,白灰与氧化铁黑、麻刀配比为100∶2∶5,抹压严实平整。
2.屋面瓦瓦
瓦瓦前,挂设檐口线1道(滴水底皮)、中线1道、正脊升起线1道和瓦刀线1道,并随时复核准确度及标准度。檐口线是檐部滴水瓦唇下棱的水平线,各垄滴水前端的高低、出檐以此为准;檐部叠压于瓦底上的勾头上棱线,各垄勾头顶面的高低、出檐以此线为准;中线是屋面正中的标准线;正脊升起线是预先在正脊两端钉设铁杆,然后拉线形成中部下弯的弧线,之后确定升起(杜绝出现死折,一旦发现及时调整)。瓦瓦时每垄筒瓦尾部上皮与线相切;瓦刀线是依博缝板弧度栓挂的瓦刀线(即屋面襄度线,瓦瓦时兼垄中线),依线瓦瓦使屋面襄度线均匀。
瓦瓦中,每垄先瓦板瓦,再瓦筒瓦,保证弧度均匀,杜绝死弯。檐口板瓦略稀,可作压五漏五,再上为压六漏四,再上为压七漏三,具体弧度排列,不能出现“倒吃水”现象。各瓦下掺灰泥坐底,再摸青灰坐瓦,灰浆饱满,不得放空心瓦。两垄板瓦之间筒瓦下用白灰、黄土比例为3∶7的略硬一些的泥,先压抹成形后,再用平尺板检查平整度,垂吊瓦中线是否偏移,然后用胶锤击实筒瓦。以此向上瓦瓦。
瓦瓦后,在檐口逐垄垂吊检查瓦垄是否直顺,平尺板检查相邻五至六垄筒瓦上沿是否平整,不妥之处及时调整。有些筒瓦直径略异,但每个瓦的中线必须与垄中吻合,不得出现“一边倒”。瓦随翼角的升起、斜出依次瓦瓦,具体步骤及做法同正身瓦,不赘。靠近角部的瓦件设瓦钉稳固。清除垄间残泥、残灰,通过用水洇湿清除,将筒瓦与板瓦之间切出一个略向内凹的槽,然后用自制小摸子用力将灰青(掺麻刀)挤压进去,外侧瓦肋齐整勾抿,之后及时清扫瓦面至净。待捉节夹垄灰干到七八成时,对屋面进行清扫,将瓦垄之灰浆等杂物清扫干净后,用抹布把筒瓦上的灰迹擦掉。
调脊,脊饰构件及安装位置严格依拆除构件编号进行。调正脊前,先于正脊两端安装正吻,吻内设脊柱、填灰浆过半稳固,外表用白灰勾缝。正脊下部在当勾瓦上安放合包筒瓦,上筑脊身,脊身收线圆和适度。脊身灌满灰浆,上扣扣脊筒瓦。垂脊内侧先扣半砖与外侧当勾取平,然后依照正脊方法砌筑垂脊脊身。
3.屋面瓦件、脊饰灰缝勾抿
用灰刀将瓦件捉节、夹垄松动部分的灰抠除清理掉,通过用水洇湿清除,将筒瓦与板瓦之间切出一个略向内凹的槽,然后用自制小摸子用力将灰膏挤压进去,外侧瓦肋齐整勾抿,不得抹成斜坡状,筒瓦两侧斜度一致,不得出现“一边倒”,勾抿之后及时清扫瓦面至净。
勾抿使用麻刀白灰,配比为麻刀1∶白灰2。之后对灰缝进行做旧处理,用糯米汁掺黄土将其涂刷一遍,使其与瓦件颜色保持协调。
4.屋面瓦件、脊饰局部更换
筒瓦的更换,用瓦刀将残损的筒瓦撬除,之后对其底部灰泥及上下相邻筒瓦洒水洇湿,重新安放新制筒瓦。
板瓦的更换,用瓦刀将板瓦左右两侧相邻筒瓦撬除,将残损板瓦拆除,之后对其底部灰泥洒水洇湿,重新安放板瓦。
檐口勾滴的更换,挂设檐口线2道(勾头上皮、滴水底皮),将残损的勾滴拆除,底部灰泥洒水洇湿,重新更换;脊饰、吻兽的更换,先钉设脊柱,底部满铺灰泥,之后安放吻兽,填灰浆过半稳固,外表用白灰勾缝;更换瓦件、脊饰均依现存屋面瓦件、脊饰形制进行补配,所用灰泥材料白灰与黄土配比为8∶2。
(二)木基层修缮工艺
1.木基层椽、望的拆除工作
拆卸望板时,用拔钉器将望板上的钉子拔除,将望板逐块取下,尽量避免二次破坏;望板拆卸完毕后,拆卸椽时要注意:拆卸顺序必须按照原构件顺序依次拆卸,不得随意乱拆,不得用力猛踩;拆卸过程中要避免对原构件造成进一步损坏;要即时清点总数,做好残损登记表;最后按标准分类,整齐码放。
2.圆椽制作的工艺及要求
把选择出直径适合制作圆椽的荒料,按椽长加出盘头荒份打截,两端画上迎头十字中线,用椽径八卦样板在两端迎头以迎头十字中线套画出八方、十六方,根据八方和十六方用刨子把椽刮圆净光。
把迎头十字中线弹在圆椽身上,用椽样板套画出椽长,画出椽头盘头线、交掌盘头线按椽直径3/10弹出椽金盘线。
用锯把椽头盘齐拉出交掌斜面,用刨子刮出金盘线,并按部分分类码放。
3.飞椽制作的工艺及要求
新配飞椽规格严格按照原飞椽形制制作,并初步加工毛料。把加工好的规格毛料进一步加工刨光成规格椽料,用样板成对套画出椽头椽尾、椽头盘头线。用锯开出椽尾,把椽头盘齐,用刨子把椽头两侧面和地面净光,按序码放以备安装。
4.望板制作工艺
望板厚度依原制,拼接方式为柳叶缝铺钉方式。顺望板厚依原制,宽一椽一档,长随步架椽长上下做交掌,地面用刨子净光,按序码放。横望板长不得短于1.2米,每块横望板的两直边对应拉出柳叶边,按序码放。
5.木基层安装要求
安装时,各类椽子、飞椽、连檐、瓦口木、望板等其它部件都必须符合质量要求,确保在运输、储存、搬运过程中无损坏变形。各类木基层构件的安装必须符合以下规定:各类椽子、飞椽必须钉牢固,椽碗、闸挡板齐全牢固;椽头雀台不大于3厘米,不小于2厘米;花架椽、脑椽乱搭头作法时,上下两端椽尾交错搭接长度不得小于三倍椽径;连檐、瓦口木延长续接时,接缝不得齐头直对,必须对角错搭;横望板错缝窜档不大于80厘米,不小于40厘米,望板对接顶头缝不小于5毫米。
(三)木构件加固工艺
首先對各类木构件逐一检查其保存状况,视具体残损情况维修。凡是折裂、折断、中空、严重糟朽和中部垂弯大于10厘米的檩条、枋均属于补配范围、复制范围、其余微朽的残损均属于加固范围;柱、梁、枋裂缝采用硬木条蘸环氧树脂胶进行嵌补加固,嵌补的木条尽量按每道裂缝的总长、总宽、总深用通材嵌补,之后再于两端束铁箍加固。
对各种瓜柱逐一检查,凡是髓心、通裂及严重残损的,均依据原木构件形制、材质复制;其余微裂的瓜柱、梁枋,铁箍加固后原位继用。其余叉手、替木、随檩枋等构件,依实际状况检修加固、补配。
至此,嘉峪关关城保护范围内部分现有建筑修缮工程已全部修缮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