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术期刊 > 工业设计

基于情感化设计理论的儿童产品设计研究

基于情感化设计理论的儿童产品设计研究

陶源源 张琳

摘要:二胎政策的开放意味着孩子的开支将在家庭开支总额上的比例不断增加。物质丰富导致人开始追求精神上的建设家长对儿童产品的关注不再是单纯的性能展示,更多的是关注到儿童与产品之间的情感交流。因此,能够促进儿童素质健康发展的产品设计将愈发受到社会各个阶层的关注。文章主要是以儿童产品为研究对象,研究在儿童产品中情感化设计对其的影响以及设计原则,以儿童的心理研究作为研究的基础,了解情感化的设计在未来的儿童产品设计研发中的重要性以及表达对未来儿童产品的期望。

关键词:儿童;产品设计;情感化

中国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18)06-0035-02

1前言

从芝加哥学派“形式追随功能”到现阶段“形式追随情感的设计”。人们不再满足于单一的功能需求,更多的是在追求情感上的满足,愈发关注产品带给用户的精神体验。人的情感是非常复杂多变的,但是激起情感的模式却是有规律可寻的[1]

情感设计正是遵循规律有目的性的引起人们的情感反应,这导致产品与用户之间的情感交流。唐纳德·诺曼的“情感化设计”从设计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将用户情感与产品设计进行融合探索,并且系统的阐述了情感的作用与意义,但是在文章中并没有系统的提出如何具体运用情感化设计,特别是在用户体验设计行业目前还没有系统性的情感化设计运用方法。如何让产品与用户之间产生共鸣是现在设计师需要在进行设计创造时着重需要考虑的因素。

中国的产品行业在追求表面形式的奢华外表下,往往忽视产品本身的可用性,忽视产品与环境住之间的和谐,不能与用户建立起长期的情感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儿童在扮演者使用者的角色,真正的消费者是孩子家长。家长在给孩子购买产品的过程中,大部分人认为儿童产品只是一个物件,原先家长只会注意儿童产品的外观是否有趣可爱,儿童是否愿意使用产品,而忽视了儿童与物之间其实是一个建立情感交流的过程,产品在儿童的世界里不是机械化的物品而是他们童趣世界的小伙伴。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多的家长开始注意到儿童产品能否让产品与自己的孩子一起进行情感互动,促进孩子的情感建立,甚至是希望儿童产品能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因此,现在的儿童产品不单单是要满足安全性、娱乐性,更主要的是要满足情感性的设计。一般的产品关注的是技术和它们所提供的功能,而成功的产品关注的是情感[1]

2情感化設计的概念及其价值

情感化设计是指人与物的情感交流为目的的创作行为活动,是建立在以人为本设计基础上。在设计的过程中处处以人为本,是一种人文精神,是人、机、环境完美和谐的结合。诺曼和德拉泊出版的《以用户为中心的系统设计》主张设计应将重点放于用户,提出设计师、用户心理模型与系统的关系,详细阐明了研究用户的重要性。

在论文中主要研究对象是儿童,探索情感化对儿童产品设计的影响。对于设计师来说,首先最重要的是知道如何变换角色,将自己扮演成一个儿童跟他们一起生活在同一个儿童世界里,只有将自己沉浸在儿童的世界中,认为自己也是一个“儿童”,设计师才能做出正确的设计决策,设计出好的儿童产品,设计出属于儿童的专属产品。真正体会过儿童内心世界的设计师才能设计出有情感的设计,才能够对儿童的心理素质等发挥启蒙教育、行为引导、个性塑造等至关重要的作用。儿童人数以及消费比例的增长,在饱和的儿童产品市场怎么突出产品特点,情感化设计趋势在儿童产品中的趋势是必然的。

瓦龙·亨利龙将儿童心理的发展水平分为四个阶段:动作的发展时期、主观或个性时期、客观性时期和青少年时期[旧。设计师需要了解每个阶段儿童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动作、语言来感受儿童不同时期的情感需求。例如:Bowhead Technology的设计师设计了一款名为Gululu的水杯,他们将电子宠物这个游戏融入到水杯的设计中。这款产品不仅是一个水杯更是一个电子宠物,只有通过不断饮水才能让其长大并开拓出更多的宇宙空间。更有趣的是为了增强水杯与儿童之间的互动性,在水杯设计上内置传感器,只要抚摸瓶子就可以与宠物互动。产品还可以通过配套的APP进行年龄、体重等信息的设置,从而制定出适合自己孩子的饮水需求,家长同时也可以通过配套APP来观察孩子每日的喝水情况。在这款水杯的设计上也体现购买者家长的心理分析,把握住家长对孩子健康成长的关注心理,让家长乐意去购买这款水杯。

3儿童产品的情感化设计原则

认知心理学家诺曼在《情感化设计》中,根据现代心理学对情感的分析,认为人的情感体验来自于情感产生的三个水平:本能水平、行为水平、反思水平。诺曼认为,情感化设计相应地也有三种水平:本能水平设计、行为水平设计和反思水平设计[1]

3.1形象与印象:本能情感设计

儿童主要是依靠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感官直觉来感受身边的环境,人的本能水平的情感总是优先于意识和思维的,所以本能水平情感设计给予人的最初感观效果和第一感觉有直接关系。

儿童可以敏锐地接受到周边事物传递出来的情感信号,设计师在设计儿童产品的时候需要重视造型、色彩、材料以及肌理上的选择。儿童产品主要就是以其外形颜色、结构、色彩来吸引儿童。例如:Enormouschampion玩具(图2)在制造上都是使用自然的树木和枫木材,以及表面的油漆、着色剂、封口蜡都是无毒的,玩具的包装上也是使用单纯且鲜艳的颜色,第一时间得到孩子的关注并且在使用过程让孩子产生愉悦的心情也让家长能够放心并进行购买。在情感化设计上色彩的表达是最为直接与强烈的,甚至色彩可以影响我们的心理特征以及心理活动。

3.2功能与人机:行为情感设计

行为层次上的情感是用户和产品交互时所感知和体验到的“可用性”,以及所产生的“高效率”带来的愉悦感和满足感。人和产品之间的交互情感来自于人在使用产品时,所能流露出来的情感和感知体验。在情感设计上中的行为水平设计主要研究的是产品的性能,即功能、效能和使用性。

在行为水平设计着重点在于儿童的行为研究,产品的性能是研究的关键。儿童产品设计必须符合儿童的行为特点,需要重点考察人的習惯性认知和动作,在设计上主要是考虑功能与人机交互这两个方面。儿童产品在功能的设计必须是简明易懂,设计师需要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包括思维特点、想像特点、注意力特点和学习特点来设计产品。比如在儿童家具的设计上,椅子的主要功能是“坐”,在满足坐这个功能后需要考虑其他的使用要求,行为情感设计中的人机交互侧重于易用性,设计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需要符合儿童的使用特征——家具的设计上是否方便搬动,是否可以让儿童自己动手对家具产品进行拆装组合,一些巧妙的设计可以让儿童与产品之间有“亲密”互动以及培养儿童行为锻炼。

3.3想像与感受:反思情感设计

反思层次的设计,关注的是想像与感受,它受文化、地域的影响会有很大差异,与使用者受教育的程度也有很大关系。它不是一个即时的反映,是经过理解后的情感和感受。设计上主要是用情境故事设计和人文关怀设计来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体现对人的尊重和关爱。反思水平设计能让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从情感上对产品产生某种情感上的依赖,让产品的整体形象给使用者留下感性的认知。例如:城市化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孩子接触不到自然,挪威设计师设计的klat ret re是一款儿童玩具树,整颗树由若干个Y型树权组成,可以自由组合,这样儿童就可以在家自己“种”下一棵树,体会爬树的快乐。甚至还可以将这款树的设计看成是一个衣帽架。设计师也是对现有的生活环境进行了思考,了解现在孩子缺少的自然乐趣,才会设计出这款有意义的产品。并且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联想将树作为衣帽架使用。

4结语

产品的情感化设计应该具有两个重要的功能:一是产品的设计能让人与物件产生情感交流,二是产品的设计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情感化设计其实就是为是实现情感的互动与交流。

好的设计一定是出自有相应感受的设计师之手,设计师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愉悦的心情才能令孩子心情愉悦的设计,产品直接表达了设计师的情感、情绪并在儿童产品的外观上表现出来。

儿童产品在未来的设计中更多的应该是体现家长与儿童的参与活动,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提升家庭感情。儿童产品在未来的设计中不将只是机械化的物品,更多的将是儿童心灵世界的伙伴。

参考文献

[1](美)糖纳德·A·诺曼·情感化设计.付秋芳,程进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49+51+60+65.

[2](法)瓦龙亨利龙.儿童心理发展百度百科,http://baike sogou com/v69267257

[3]吴国荣,王薇.儿童只能玩具中人机交互设计的研究[J].包装工程,2012.

[4](瑞士)荣格心理类型学华岳文艺出版社,1989百度百科,http://www.doc88 com/p-6505932067365 htm

[5]杨子倩产品的情感化设计研究[A].人类工效学,2011.

[6]张志东,李海鹰.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工业设计的影响[A].包装工程,2011.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36561.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