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俊华
湖北作为茶园面积及茶叶年产值位居全国第三的产茶大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却未真正发挥其茶文化产业效益。通过对湖北茶文化产业发展概况的梳理,分析湖北茶文化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并针对当前湖北茶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尝试性提出相关改进对策。
茶是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由于其含有的对人体有益的健康因子,深受消费者喜欢,据统计,以茶叶为原材料生产的茶饮料、茶食品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湖北作为“茶祖”神农和“茶圣”陆羽的故乡,种茶环境优越,产茶历史悠久,茶叶总产量仅次于浙江、福建和云南,但在茶叶的质量和效益方面还有较大的差距,缺乏与之齐名的国内外知名品牌,究其原因主要是湖北茶产业的文化含量低。通过对湖北茶文化产业的梳理和分析,以期能够推动湖北茶产业的发展。
一、湖北省茶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一)茶文化产业的界定
茶作为中华民族的“国饮”,如今已经成为风靡全球的三大无酒精饮料,饮茶嗜好遍及全球,而从喝茶中衍生出来的高贵、典雅的茶文化精神,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影响超越了民族和国界。因此,近年来,关于茶文化的研究逐渐增多,而茶文化产业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由于其作为文化产业的新分支,研究时间比较短等多方面原因,关于茶文化产业的研究还比较少。
根据国内外学者对茶文化产业的定义分析,茶文化产业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茶文化产业主要指的是经营与茶相关的服务与产品的文化行业;广义的茶文化产业既包括茶叶的生产、加工,也包括从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的服务及提供与茶相关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
由此我们可以归纳出:茶文化产业作为越来越独立的产业形态,突出了文化的投入,使其通过自身的文化特性产生积极的经济活动,同时也会促进互补性商品和服务类型的发展,延续和传承茶文化本身所包含的传统文化和精神价值。
(二)湖北茶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湖北省作为我国的产茶大省,茶园面积、产量在全国20个产茶省中分别居第三、第四位,茶叶的农业产值仅次于浙江、福建,位居第三位,已发展成为全国产茶大省和名优绿茶生产大省。同时,湖北作为“茶祖”---神农、“茶圣”-----陆羽的故乡,种茶、饮茶历史悠久。陆羽《茶经》的问世,探讨了饮茶艺术,首创了中国茶道精神,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理论基础,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里程碑,宋人梅尧臣说“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可见当时茶文化对人们开展茶事活动的重大影响作用。
几千年来,湖北茶文化已经成为中华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茶文化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且随着茶科技、茶产品、茶服务、茶消费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而不断提升,逐步成为推动湖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可以说,湖北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在我国都属于产茶大省。并且通过多年的努力,已形成了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大影响和具有一定市场占有率的名优品牌,如英山的云雾茶、五峰的采花毛尖、鹤峰的绿林翠峰、恩施的富硒茶、竹溪的龙峰茶、保康绿针、谷城的玉皇剑、大悟寿眉、邓村绿茶、赤壁松峰茶等,这些品牌曾在全国名优茶评比和全国农业博览会上多次获奖。但可惜的是其影响力远落后于江浙名茶,离打造产茶强省还有一定距离,茶文化产业的发展还比较滞后。
因此,要将湖北建设成为茶叶强省和富省,应加强对湖北茶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跳出常规的茶产业经营,通过茶文化的优先发展,聚集、涵养茶产业的后发优势,创立茶文化品牌,确立湖北茶叶品牌在世界上的地位。
二、湖北省茶文化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
(一)得天独厚的茶文化资源优势
茶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盛于宋,普及于明清。今天,饮茶风气弥散世界,全世界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多亿人喝茶,茶作为“第五个重大贡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湖北得天独厚的茶文化资源,为茶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支持。
首先,湖北茶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茶祖”神农和“茶圣”陆羽。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日遇七十二毒,遇荼而解之,最早说明了茶的药用来源,被陆羽称之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从而也被誉为“中华茶祖”。而根据《史记》记载,神农氏的部族发源于今大神农架区域,说明湖北饮茶文化已有上万年的历史。“茶圣”陆羽,可以说是湖北人的骄傲和荣耀,出生于湖北天门,一生喜茶、嗜茶、精于茶道,其所著的《茶经》作为中国第一部茶叶专著,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不仅详细的介绍了茶叶种植的条件,并创造了一套完整茶学、茶艺、茶道思想,首次完整地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双重属性,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理论基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标志着茶文化的成熟与全面发展,构成了湖北独有的茶文化品牌优势。
其次,湖北省各地市区也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浓郁茶文化。如恩施种茶、制茶、饮茶历史悠久。根据《华阳国志·巴志》中记载,恩施种茶历史有三千年左右,明朝以后,所制茶叶作为贡茶供奉朝廷,曾受到明成祖朱棣、乾隆皇帝的盛赞;宜昌县县有茶树,处处有茶喝,历史上留下了许多文人墨客关于饮茶、品茶、咏茶的茶诗佳作,如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仙人掌茶的特点,为历代咏茶者赞赏不已。同时,湖北作为中国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清朝时汉口成为世界茶叶港,咸宁羊楼洞的青砖茶也进入了茶事极盛时期,远销俄罗斯西伯利亚及欧洲等地。
再次,湖北茶俗丰富,内容多样,在三国魏张揖《广雅》中记载了原始油茶汤的做法,现在恩施一带仍然盛行。同时,还有许多著名的传说、神话、丰富的人文景观联系在一起的历史文化资源,在湖北黄梅和阳新一带还存留采茶戏的习俗,茶农一边采茶一边唱着茶歌和民歌小调结合而成的的“采茶戏”。这些茶俗文化都可以融入到湖北茶文化产业建设中。
(二)独特的文化载体优势
茶叶属亚热带耐阴性的多年生常绿植物,喜温、喜湿、喜漫射光,要求年平均气温、生产期间月平均气温均在15℃以上,因此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够生长。湖北地处长江中游,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适合茶叶种植,根据调查显示,鄂南地区、鄂东北部分地区为种植茶叶的最适宜区,所种植的茶叶品质优良,其中部分茶种被审定为国家茶树良种和省级良种。
湖北省所产的绿茶、红茶、砖茶远销欧美国家,清朝时期,茶叶在很长的时间内都是湖北最大宗的出口商品,当时“宜红工夫茶”、“砖茶”在国内外享誉盛名。中国农业部从历史文化、品牌价值和农民增收等方面进行考量,将湖北省恩施玉露茶文化系列和赤壁羊楼洞砖茶文化系列入选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目前,湖北现有71个县市区生产茶叶,面积已达455.7万亩,并形成了鄂西武陵山富硒绿茶和宜昌三峡名优绿茶及宜红茶区、鄂东大别山优质绿茶区、鄂南幕阜山名优早茶及边销茶区、鄂西北秦巴山高香绿茶区等“四大优势茶区”。
(三)优越的科技和政策优势
作为中国产茶大省,一方面,湖北省政府大力重视茶产业的发展,专门出台《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等相关政策文件,划拨专项资金用于高效标准的茶园建设和发展,大力支持无公害茶园的建设。目前,无公害茶叶园的建设已初具规模,占据湖北茶园总面积的80%以上;另一方面,依托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人才优势,开展茶叶良种繁育研究,现已取得多项研究成果,其中多项获得部级、省级成果奖励。同时,凭借各县市区的科研机构的科技人才力量,分批、分期对茶农开展现代良种种植培训,提供茶农的种植技术,推广优势茶树良种繁育,加快了全省茶叶的生产种植速度,提高了湖北省茶树品种的质量。
三、湖北省茶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整合历史名茶,打造知名品牌
茶产品是茶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湖北拥有多样的茶类和优质的内质,但存在品牌多、乱、杂的现状。应借鉴浙江省“名优茶”成功转型的精品战略,加大政府的引导作用,对湖北茶资源进行整合、筛选,选取湖北省最负盛名的恩施玉露和赤壁青砖茶作为主打品牌,其它品牌为辅的产品结构与区域布局,集中力量打响湖北茶文化的主打品牌,同时扶持每个产茶区域具有地方特色竞争力的品牌。
(二)茶产业搭台,茶文化唱戏,以文化促发展
湖北作为茶圣“陆羽”的故乡,茶叶栽培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但湖北茶叶知名度却不高,究其原因就是湖北名茶未很好地将地方文化融入到茶叶中。因此,湖北应进一步依托地方文化特色--楚文化,挖掘整套茶文化体系,
沿袭恩施、宜昌等地的饮茶茶俗,组织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茶活动,推动地方民族文化与茶文化的融合,同时,利用湖北独有的陆羽茶文化优势,打造陆羽茶文化品牌,通过行业协会和茶企业不定期组织开展品茶、评茶活动,推动湖北茶文化走出去,扩大荆楚茶文化知名度。
(三)完善科技支撑体系,培植壮大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
一方面,依托湖北省现有科技机构,整合科研力量,完善茶叶科技服务体系,开展茶叶种植关键技术研究,同时,积极开展茶专业人才文化知识的培训,培养茶文化产业所需的人才,为湖北茶文化产业的建设提供智力保障。另一方面,政府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形成完善的茶产业经营模式,促进茶叶种植、茶叶加工、茶产品开发等环节的新突破,构建新型的现代茶叶加工体系。
综上所述,发展湖北茶文化产业,应充分利用湖北丰富的茶文化资源优势和荆楚文化资源优势,积极整合现有品牌,鼓励和支持重点企业和龙头企业打造湖北名茶,借助“万里茶道”,增强湖北茶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推进湖北省茶叶生产大省向茶叶强省的跨越。
(作者单位:咸宁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