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教书育人

培养再造想象力发展语文学科素养

培养再造想象力发展语文学科素养

夏晓勤

[摘 要] 语言应用和建构的能力、文本赏析和创造的能力,这些都属于语文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想象的方式让他们提升这两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 想象力;学科素养;小学语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促使学生得到思维的提升和发展也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想象力是实现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创造性和开放性思维的重要基础,不仅如此,促使学生想象也能让他们更好地展开文字应用,学会如何创造,让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一、学习修辞,补充意义空白

修辞是散文、诗歌等文本中常有的手法,由于修辞手法的运用常常使得词句脱离了它们原来的意思,转向了特别的意义,所以常常会造成一些意义空白,这样就需要利用想象去填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文章中精彩的修辞手法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作品的场景,然后总结修辞手法的特点是什么,并展开自主创写。

学习《匆匆》一文时,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在默默地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一句,说说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在脑海中想象其场景。学生认为这是比喻的手法,一滴水落入大海无声无息,所以时间的流逝也与其一样,给人毫无征兆的感觉。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这样比喻的好处是什么,学生认识到这样能将“时光匆匆”这种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地展现出来。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创作,想象一下还能用怎样的画面比喻岁月的流逝,同样用比喻句的形式展现。如有学生用“时间好像一辆高速运转的列车,但是却只有始发站和终点站,中间不会停靠,让你根本来不及细细品味沿途的风景”展现时光的匆匆流逝,同时也表達出了对人生易老的无奈心情。通过这样的想象,学生发现修辞句常常有隐含意味,需要细细品味,合理想象,才能真正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

运用结合修辞手法展开想象,能促使学生提升鉴赏能力,同时也能让他们在自主创写中提升建构和创造的能力,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和发展。

二、赏析字词,碰撞经历体验

优秀的作品常常是作者反复斟酌后的产物,所以其中每一个字词常常都包含着无穷的魅力,需要学生仔细品味、展开想象,才能体会到它们的巧妙之处。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作品中的关键性字词进行赏析,同时展开想象,看看有限的字词体现出了怎样无限的韵味。这样学生就能和作者进行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的碰撞,进而更好地读懂作品。

《池上》一文展现了具有童趣的画面,如果没有一定的想象力,很难体会到作品中的情趣。教师鼓励学生抓住“偷采白莲回”中的“偷”进行想象,说说这里说的是否是字面意思,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教师让学生想象一下自己在家中是否也有偷吃食物、偷偷玩耍的经历,当时的想法是怎样的,家人对待自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结合想象,学生和“小娃”形成了共鸣,体会到了其内心的感受。小娃天真可爱,并不是真正要“偷”东西,而是以一种恶作剧的心态,想要在他人毫不知情的情况下采回白莲,让众人大吃一惊。结合想象,学生认识到“偷”并不表示字面的意思,它实际上展现出了憨态可掬的孩童形象,体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除此以外,教师还引导学生分析“不解藏踪迹”的“解”和“浮萍一道开”的“道”等字词,想象一下作者描写的是怎样的画面。

审美赏析能力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赏析字词不能只是了解字面意思,还必须理解其中隐藏的含义,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读懂。教师要指导学生积极展开想象,结合生活经历进行品味,挖掘隐含的寓意。

三、浸入意境,融合景物情感

不少精彩的诗歌和散文中都会运用景物描写,作者写景物的目的是要用其展现自己隐藏的内心世界,将自己心中所思所想展现在其中。若要让学生进入作品的意境中,教师就要引导他们展开想象,从景物意象入手,思考其中蕴藏了怎样的情感。这样学生就会发现,不少作品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展现了作者细腻的内心世界。

在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教师引导学生尝试采用图文融合的方式,用绘画涂色的方式进入到意境中。教师给学生分发空白的西湖图,让他们运用绿色、红色等颜料展开绘画涂色,在活动中,学生激发了想象,感受到作者描绘了一个明丽的西湖景象。此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样的景物描写词句进行想象,说说作者为何要写绿叶红花,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学生体会到:“从词句中我能感受到愉快的心情。”教师又促使他们想象:“可是这首诗是送别的时候写的,送别时不应该是悲伤哀婉的吗?你能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吗?作者为何要写这样一首诗呢?”学生进入情境中,体会作者的情感,认识到作者是想要用美丽的风景让对方产生留恋之情。若非结合想象,学生很难理解作者此时复杂的内心情感。

作者在描写意境的时候常常力求运用形象化的、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制造一种主客观浑然一体的艺术氛围,将读者带入到想象的空间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积极展开想象,进入到作品的意境中,提升他们的赏析能力,让他们感受到作品的美妙之处。

四、托物言志,拓展时间空间

不少作品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运用象征的手法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具有隐晦的特点。对于小学生来说,要想理解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难度很大。此时教师要引导他们拓展时间和空间,利用想象穿越时空,来到作者生活的年代,挖掘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这样学生就能提升赏析能力。

《墨梅》是一首托物言志类的作品,作者用梅花比喻自己,想要表达高洁的情怀。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首先给他们介绍作者的生活经历,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此后让他们充分想象,拓展时空,进入到当时的特定时空定位中,想象一下作者的内心世界。学生发现作者生活在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前夕,当时的社会必然充满了各种矛盾和敌对的势力,作者无法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社会现状,所以他只能选择了隐居。教师又引导学生想象作者是否甘心隐居,他心中真正的想法是什么。学生发现作者不被世俗黑暗势力所引诱,不会和他们同流合污,所以他选择了隐居,并用梅花比喻自己的人生态度,表示自己不愿意向世俗献媚,有着高尚的情操。结合想象,学生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怀,同时也更好地理解了“墨梅”有怎样的象征意义。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写一下,将自己想象中的作者形象用笔墨表现出来,进一步与其产生共鸣。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读写结合的活动,在自主创作的时候也拓展时间和空间,将自己想象成古人,尝试还原古人创作时的内心世界。这样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同时也能明白作者的情怀。

五、创编故事,鼓励虚构创造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还有不少童话、神话类作品,它们都具有一定的想象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作品,引导学生自主想象,学习如何自编故事,展开虚构创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结合文本进行分析,说说作品中有哪些内容是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哪些是现实生活的影射,然后再展开自主创作,学生就能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想象力。

《我变成了一棵树》是一篇充满了生活气息的童话,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说说作品中有哪些体现了想象力的地方。学生很快发现“人变成树”,这是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是作者想象的内容。此后教师又让学生说说哪些内容是和生活吻合的地方。学生发现作者写了一个贪玩的孩子“英英”,还写了一个和蔼可亲的妈妈,这些都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形象。这样学生就明白了虚构故事也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现实生活。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创作,将自己的真实生活和虚构的想象世界建立起联系,自编童话故事。

教师引导学生在完成自主创作后展开互动交流的活动,给他们搭建平台,让他们将自己创写的作品上传到网络上,进行自评互评。这样学生不仅提升了想象力,而且自主建构和审美创作的核心素养也都会随之得到提升。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上的一切,推动了进步。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很容易激发学生活动想象和创造思维,所以教师也要重视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引导他们运用直觉、想象、感悟等方式进行思考,并组织他们展开各种语文活动,给他们以回味和想象。

参考文献:

[1]吴静霞.“想”于意料之外“象”在情理之中——浅议小学语文想象力的培养[J].小学教学研究,2019(36).

[2]袁春慧.想象力: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双翼[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20(6).

(责任编辑:姜波)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515335.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