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教书育人

有教无类,关爱班级特殊儿

有教无类,关爱班级特殊儿

童潘云

[摘 要] 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针对班级中的留守儿童、性格有缺陷的学生等,教师都要抱着有教无类的思想给予关爱。教师要建立温情制度,给他们关怀,做好调查以便对症下药,通过书信交往促使其敞开心扉,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展开家校结合的教育,这些方法都能让学生得到关爱,从而逐步改变自我。

[关键词] 班级管理;心理关爱;特殊儿童

作为教师要抱着有教无类的思想,接纳不同学生,采用全纳教育的方法,积极关怀班级特殊学生,使他们感受到班级师生的关爱,进而获得力量,产生积极的道德追求。班级特殊学生包括各种不同的类别,如有的学生生活在单亲家庭,有的学生父母长期在外地工作、属于留守儿童,还有的学生性格比较偏激或过于内向、存在偏差,等等。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采用融合教育的方法,积极引导,促使他们进步。

一、建设温情制度,给予关怀

建设温情制度能更好地开展以人为本的教育,有助于让特殊学生感受到关爱。教师要注意掌握批评和表扬的艺术,当学生出现了不良行为的时候,不要直接进行批评和惩罚,而要给予关怀,让他们自觉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并促使其主动改正。教师要给学生多一点时间,多一点耐心,更好地改善师生关系,用真心关爱学生,持之以恒地给他们帮助,促使其得到进步。

一些留守儿童的家长不在身边,处于隔代教育的状态,爷爷奶奶也管不住他们,因此常常出现上学迟到的问题,放学后也常常在外逗留、玩耍,不及时回家。针对此问题,教师并没有直接批评,而是和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问题所在。如有的学生认为爷爷奶奶很少和自己交流,自己在家里无人说话,教师则引导他们参与到课后兴趣小组中,和同伴交流;有的学生觉得自己以后也会像家长一样外出务工,所以认为学习不重要。针对这些学生,教师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将来从事更喜欢的职业。在教师的温情引导下,学生也尝试改变自我,学会融入整个班级中,此时教师适当表扬,并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

教师要做到批评得法,既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能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在表扬的时候也要注意分寸,既要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又不能让他们骄傲。若能掌握好分寸感,教师就能更好地建立温情制度,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进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做好细致调查,因症施策

特殊学生的情况有很多种,所以教师要做好调查,对症下药,这样才能解决实际问题。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先观察学生的实际情况,然后记录下值得分析的细节,进行分类整理,结合不同的情况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这样既能起到分层教学的效果,又提高了班主任的工作效率。

在接收班级之初,教师就要通过问卷调查、联系前任班主任等方法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并编写学生档案,记录下相关的内容。此后教师密切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自主学习、待人接物、课后休闲等各方面的情况,并进行记录和分析。教师发现同样是留守儿童,由于性格的不同,表现的状态也不一样,有的学生比较内向,不愿意和他人交流,在闲暇的时间常常坐着发呆;有的学生则过于暴躁,性格比较偏激,在和他人交流的时候常常会出现争吵、打架等问题。教师在做好细致调查后,就可以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加以引导,起到对症下药的效果。如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鼓励他们多参加课后兴趣小组,并让性格活泼好动的学生做他们的同桌,促进其和他人进行交流。对于性格比较暴躁的学生,教师则推荐其参与一些能陶冶性情的课余活动,如参加写生等。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能优化教育的好方法,教师要积极观察学生,记录好学生档案,然后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这样的工作展现出了人文化、细节化的特点,有助于提升班主任的工作效率,也比较适合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开展书信交流,敞开心扉

马丁·布贝尔认为,师生之间应该开展平等的交流。他要求教育者要关切学生整个人,将其看成是一个现实的并且有潜在可能的整体。然而不少班级特殊儿童性格过于内向,很少和他人交流,在面对教师的时候会更紧张,在交流时也常常出现面红耳赤、口吃等问题。针对这种问题,教师可以适当调整交流方式,引导他们开展书信交流,促使其敞开心扉。

有的学生性格特别内向,很少主动和他人交流,在受委屈的时候也常常低头不语,很少主动辩驳。教师尝试和其从书信交流开始做起,引导其将自己想说的话用文字表达出来,试着敞开心扉。如该学生在书信中提道:“我其实很想和同学交流,但是我说话太慢,同学们总是不耐心听我说话,我还没有说完他们就说其他的了,也不听我的话,我不知道该如何和他们进行交流。”教师分两方面入手开展指导,首先引导该学生尝试从文字交流开始做起,先写下自己想说的话,整理好思路,然后和他人交流,其次则和其他学生沟通,让他们尝试耐心倾听其表达,避免出现皱眉等不耐烦的表情。在双向引导后,该学生逐渐提升了和他人交流的能力。

除了书信交流以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引导学生用微信、电子邮件等展开交流,如可以在网络贴吧开设“知心姐姐”等栏目,引导学生诉说自己遇到的问题。这种书面交流的方法减少了面对面沟通时的尴尬,学生感觉更轻松,因此也更愿意说出自己的真心话。

四、留意细节变化,即时跟进

部分特殊儿童有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所以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变。针对这些学生,教师不能放弃,而要积极留心观察他们,注意他们的细微变化,然后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引导。这样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他们也会更乐于改变自己,能得到精神鼓励,进而促使其进步。

一名学生的父亲性格比较暴躁,虽然学生父母已经离异,但是父亲的性格还是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影響,该学生的性格也比较暴躁。针对此问题,教师首先和其讨论,让其尝试控制自己的情绪,减少和他人的争执,采用“一吸气,二自问,三轻声表达”的方法,要发怒的时候首先深吸一口气,然后自问一声,看看自己是否有可能误解他人的意思,然后再尝试调整语气语调,轻声细语地表达想法。教师观察该学生,并记录下细节变化:开始的时候该学生虽然尝试压抑情绪,但还是时不时地爆发,教师并没有批评他,而是赞扬了他的变化,鼓励其再接再厉。此后该学生渐渐地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教师再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他能多主动和同伴交流。渐渐地,学生的心理状态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常常更关注优秀的学生,但是却忽略了某些特殊儿童,甚至将他们边缘化。教师要改变这种错误做法,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存在价值,让他们享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

五、加强家校结合,培养习惯

教育家赞科夫认为:“人性的发展,在孤单和隔绝中是不可能的。”特殊学生的问题并不是单靠学校教育就能解决的,而要在家庭、学校的共同努力下才能促使他们真正得到改变。但是不少单亲家庭孩子、留守儿童却缺乏家庭的关爱,这自然影响了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教师要强化家校合作,给家长和孩子制造更多沟通的机会,进而促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名学生的家长刚刚离婚,该学生很难适应家庭结构的突然变化,因此出现了情绪低落等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家校合作。首先,教师联系了学生的家长,告知其孩子在学校中的状态变化,并希望夫妻双方能给孩子一个心理过渡期,利用双休日开展重聚活动,并适当安慰孩子,让他逐渐接受父母婚姻状态的变化。其次,教师安慰该学生,并带领其参与到各种集体活动中,学习如何独立,尝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减少对家长的依赖,同时也让其意识到家长虽然感情不和,但是依然是自己的父母。在教师的引导下,该学生的心理状态逐渐得到了调整,变得更加独立、更加坚强,减少了对家长的依赖。

利用微信沟通,能让学生和家长进行亲密接触,此外教师还可以安排特殊儿童进入教师或其他同学的家庭中,感受家庭的温暖。这样也能促使学生学会如何更好地和他人沟通,进而改善心理问题。

教师要采用各种方法,积极关心每一个特殊学生,找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基于有教无类的思想进行个别引导,设计出各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变其性格的策略。这种循循善诱的方法能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班集体中,获得转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红艳.基于积极心理学的中小学校德育探究[J].教学与管理,2019(21).

[2]李春玲.用包容、关爱之心教育特殊学生[J].北京教育(普教版),2020(4).

(责任编辑:姜波)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515342.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