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时政综合 > 南风窗

核酸检测的造富神话

南风窗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学术归档 最新发布 模块sitemap 名妆网 法律咨询 聚返吧 英语巴士网 伯小乐 网商动力

核酸检测的造富神话

胡万程

5月27日,北京警方通报了一起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案件。

一家叫“金准医学”的检验实验室,违规将多区采集的“5混1”“10混1”核酸样本,采用多管混检的方式进行检测,影响了检测结果准确性。

这并不是第一起核酸检测实验室违规事件,一周前,一家叫“朴石医学”的检测机构才因“原始检测数据明显少于样本检测数量”(漏检)被立案查处。

这样的事在其他地方也有发生。河南许昌的“金域医学”被指实施了引起病毒传播的严重行为;安徽合肥的“和合医学”和“诺为尔医学”数次出具了“假阳性”报告等等。

在核酸检测常态化的当前,伴随各地检测而来的巨额订单,将核酸检测养成了规模超过百亿的行业。

在这个“百亿江湖”,造富神话不断,但也乱象丛生。

疫情暴发初期,核酸检测远没有今天这样快速、方便和廉价。那时候,只有出现发热症状的人才能去发热门诊检测,而且检测样本总量非常有限。但之后市场开始逐渐变大。

检测的原理不难,因为新冠病毒是一种含有RNA(核糖核酸)的病毒,若能在患者样本中检测到新冠病毒的特异核酸序列,就可以判断该患者可能被感染。其中,最常见的是荧光定量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法。

那时,全国的单管核酸检测能力约在120万份/天。仅仅过了一年,这个数字就提升到了1600万份/天。到了今年5月,中国一天的检测能力近5700万份/天。

2022年4月1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李金明介绍称,从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已经完成约115亿人次的核酸检测。如此庞大的数据背后,是越来越多提供核酸检测服务的卫生机构和医疗人员,以及新开发的“混检”方法。

南风窗记者调查统计,截至2022年5月,全国共有1.3万家医疗卫生机构、15.3万名技术人员参与核酸检测活动。而检测方式也从之前的单人单管,变成了“5混1”“10混1”乃至“20混1”,这大大提升了检测效率。

从最初近200元的检测费用,降到最新的“单人单检不超过16元,多人混检每人份不超过5元”,这得益于政府的大范围采购与数量众多的供应商及產品。

据了解,核酸试剂盒每份平均生产成本4元上下,政府的集采带来大额订单的同时,也压薄了利润。去年,京津冀鲁联盟集采把核酸检测试剂盒的最低供货价“打”至5.38元时,卡尤迪董事长李响曾感慨,“这价格已经低到不可思议”。

尽管如此,动辄几亿人次的检测量,依然让有能力降低生产成本的企业趋之若鹜。“虽然利润低,但量大,薄利多销我们也愿意。”安徽省一家不愿透露姓名的试剂生产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从整体来看,经历三年发展,核酸检测市场目前呈现出价格不断下调,规模增速放缓,入局企业数量减少的特点,市场份额较为集中。

2020年,率先通过核酸试剂审批的华大基因、圣湘生物、达安生物、东方生物全年营收增长在100%~1200%不等。这些最先尝到甜头的企业,顺应海外市场需求,开发了新冠抗原、抗体检测试剂盒,也进一步推高了业绩。

核酸检测产业链中,除了试剂,另一个重要的是第三方医学检测机构(以下简称ICL)。

依托独立医学实验室,ICL为各类医疗机构提供医学检验及诊断外包的服务。它处在医学检测行业产业链的中游,它的上游是检验试剂和仪器生产商,下游是医院、体检机构、个人等需求方。

在核酸检测常态化之前,ICL其实是一个集中度很高的行业,市场大部分都由金域医学、迪安诊断、艾迪康、达安基因这4家头部公司占据。除了艾迪康没上市,其他三家都是上市企业,而前者也正在筹备赴港上市。

但5月份以来,包括北京、上海、深圳等在内的多个城市,开始探索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布局建立15分钟核酸“采样圈”后,寡头显然不够用了。

原本,ICL机构的准入门槛比较高,比如规定每300万人口才能设置一个ICL,投资和人员都有相应要求,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也不容易拿。但在 2015年之后政策放开,限制变少,ICL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设立。

天眼查数据显示,2021年新增ICL 437家。今年截至5月,又有220家新ICL成立。

据南风窗记者不完全统计,全国可核酸检测的地方,除了各地的公立医院之外,共建设了100家公共检测实验室、780家城市检测基地,ICL超过800家。

“我感觉自己和流水线工人没什么区别。”刚加入北京一家ICL的PCR设备操作人员小W向记者吐露心声。样本接收、样本检测前处理、试剂准备、核酸提取、仪器设备及实验室清洁等工作,虽然都需要资质证,但实际上技术难度并不高。

“样本海量,导致工作强度很大。我入职才两个月,就有两个老员工离职了。而由于持有资质的人不多,我们新招人挺难的。”小W说。

小W告诉记者,他们老板其实也不敢大力招聘和购入新设备,因为不知道何时常态化检测会结束。一旦没有那么多需求了,人力和设备都会闲置。

海量的样本数,长期高负荷的工作,以及部分公司的利润导向,不可否认ICL中还是存在一定的乱象。好在除了已知的几件之外,合格率处于高水平。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国家临检中心已累计对超过3.8万家次实验室进行了评价,合格率为99.4%。

如果与发达国家相比,本次借“核酸东风”扶摇而上的ICL,可以算作一个很好的发展契机。2000年,日本的ICL渗透率高达60%、欧盟国家为50%、美国为35%,而我国的ICL渗透率仅6%。可预计的是,随着市场渗透率的提高,未来还有较大发展空间。

不过当疫情带来的红利褪去,新冠检测需求下降后,一些人必须另找出路。

疫情的反复,让一些人失去工作,让一些人收入锐减,但也让一些人找到了财富密码,尤其是在核酸检测这门生意上。

华大基因是一个因新冠疫情而起死回生的典型公司。

疫情发生之前,华大基因的主业生育健康业务营收及毛利润下降,低谷时股价跌掉八成。但由于在疫情初期成功研制出核酸检测试剂盒,且迅速通过应急审批、获准首批上市,华大基因一下子“满血复活”。

上海某生物试剂行业从业者向记者透露,核酸试剂技术门槛并不高,一些科研能力强的实验室也能自己研发试剂盒,但主要就是审批麻烦。“致病性病原体相关检测试剂,是医疗器械中的最高审查级别,正常情况下审批至少要两到三年。”

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华大基因营收28亿元,净利润2.79亿元。得益于测试剂盒的成功投产,仅2020年第一季度,公司收入就高达7.91亿元,同比增长35.78%,净利润1.37亿元,同比增长38.19%。

受益的不仅仅是华大基因这样的核酸检测试剂盒生产商,还有硕世生物这样的核酸配套检测仪器制造商。2020年一年,硕世生物营收高达17.4亿元,增幅502.4%,归母净利润8.2亿元,同比增长878.5%。

圣湘生物以诊断试剂、仪器、第三方医学检验服务为主营业务,预计2020年实现6375%~7008%的净利润增幅,是该领域涨幅最高的公司。这让创始人戴立忠的财富市值超过150亿元,跻身福布斯亿万富豪队列。

ICL行业头部企业同样赚得盆满钵满。可以从正在筹备上市的艾迪康的招股书看到,得益于核酸检测的需求带动,艾迪康实现两年翻一倍。旗下拥有的26个实验室,覆盖了31个省市的17000多家医疗机构的专用冷链物流网络。

2019-2021年,公司实现收入分别为17.29亿元、27.42亿元、33.80亿元。其中,核酸检测贡献了三成总营收,2020年和2021年合计收入21.57亿元。

除了在国内发财,不少人也在国外通过核酸检测掘出了金矿,被美国百亿大单喂成“新冠利润王”的九安医疗就是代表。

2021年11月,九安医疗的新冠抗原家用自测OTC试剂盒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紧急使用授权。

据统计,自去年11月新冠自测试剂盒获批至今,它先后获得五笔重大订单合计21.0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4.28亿元。

当国内的抗原试剂厂商因为欧洲的资质比较容易拿到都选择去欧洲出口,美国市场出现了真=空期。九安医疗抓住了重要时机,利用“iHealth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产品”通过自身渠道及亚马逊平台进行销售,并与客户签署了重大合同及订单。

这样的造富神话,在这场“核酸检测盛宴”中还有很多。但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这样的景气不会持续太久,疫情总会过去,供给过剩的现象正在显现,颓势已初见端倪。

口罩和测温枪“先疯再滥”的前车之鉴,让各位参与者不敢掉以轻心。如何在一地鸡毛之前,体面地赚上最后一笔,是他们正在考虑的问题。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678059.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