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考试周刊

《红楼梦》日译本的翻译研究综述

《红楼梦》日译本的翻译研究综述

张利雪+张颖��

摘要:《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名著,不仅在国内乃至国际都享有颇高的盛誉,因而越来越多的海外译者研究这部名著。日本在《红楼梦》的翻译研究领域也有较为系统的探究,这为我国红学译者提供了良好的研究资料。本论文探究了《红楼梦》日译本的翻译研究状况,并从文化翻译视角探究《红楼梦》日译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红楼梦》;日译本;翻译研究;文化翻译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首,自脂砚斋评《石头记》以来,后世对其研究延续至今。随着国际交流的加深,该作品被译为多种外文版本,甚至还有维语、藏语等多个民族语言版本,这使得全世界出现了一批“红学”翻译研究热潮。

一、 《红楼梦》翻译研究的总体概述

从检索知网文献看出,有关《红楼梦》的翻译研究篇数之多,涉猎语言之广。以2007~2017年十年的数据为例,《红楼梦》翻译研究文献情况如下:

图1近十年知网中《红楼梦》翻译研究数据统计

从图1数据来看,博硕士论文对《红楼梦》的翻译研究所占比重最大。近五年博硕士论文主要以翻译理论为支撑,以《红楼梦》译本为脚本进行剖析,涉及的翻译理论有关联理论、改写理论等。苏艳飞(2012)对金陵判词及典故的英译进行分析,说明互文性造成的翻译困难,这为我国新一代红学翻译研究提供了新颖的研究角度。而国内对于《红楼梦》日译本的翻译研究并不多。以近十二年的《红楼梦》日译本翻译研究为例,知网中的《红楼梦》日译本研究始于才洪侠、李筱平(2005)发表的以《红楼梦》为蓝本的中日亲属关系翻译对比的文章。

二、 《红楼梦》日译本翻译研究现状

截至目前,日文全译本有四个版本,分别是由松枝茂夫、饭冢朗、伊藤漱平,以及井波陵一翻译的全译本。前三个版本已取得一定的日译研究成果。总括起来为以下三个方面。

1. 词汇学角度的日译本研究

词汇学角度主要从动词和名词两个角度研究成果较多:①有关某一人物或多个人物服饰动作词汇的日译研究;②成语日译研究;③一个或多个版本的绰号语、颜色词的日译研究等。由李玉敬编,平松圭子、武永尚子译(1975)关于《红楼梦》词语对译一书中列举了书中高频率出现的动名词汇,并分析中日词语的差异性与实际运用。

2. 修辞学角度的日译本研究

《红楼梦》日译本的修辞学翻译研究角度中,尤以隐喻日译研究为主。隐喻是一种表意外显,深意内藏的手法,它蕴含着一定的理、法、规等思想。在《红楼梦》一书中隐喻手法贯穿始终,蕴含很多中国古典文化。由于中日文化的差异性,在日译本中就会涉及此方面的翻译研究。戴丽(2016)指出,运用归化和异化手段分析隐喻日译的内容,当运用异化手段与原意表达冲突时,则可变换为归化手段达到隐喻翻译的效果。

此外,该作品还涉及双关、排比、对比等修辞。虽然其他外译本中涉及的研究较多,但这方面的日译成果不足,不失为翻译研究的新领域。

3. 文化翻译视角下的日译本研究

翻译不仅是语言文字的转换,还蕴藏着作者和译者两者不同的文化联系。例如,亲属称谓、人称代词表达等。表达方式不同,透露的两国文化也迥异,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通晓两国文化,才能达到良好翻译效果。张烨(2016)以中日死亡委婉语的对比表现为基础,结合井波陵一的新译本探究了中日两国丧葬习俗的文化内涵,为红学日译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三、 《红楼梦》日译本翻译研究的不足與展望

许多学者学习中国古典文化是从研究《红楼梦》开始的。但是,在宗教信仰、建筑学、文学典故及古器物等方面的日译研究相对薄弱。

以古器物翻译为例,该作品描写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古器物。如作品中出现的“成窑茶杯”“土定瓶”“薰笼”等器物的日译都要掌握中国古代烧窑文化、熏香文化、食文化等。这些古器物与书中人物又有关联性,既是每个人物形象的代表,又暗示了这个人物的地位嗜好等。宁贵霞(2012)从功能理论视角探究作品的中英翻译问题,运用功能理论,参照其他版本译文,译者可找出误译原因,并探究两国的文化内涵差异。

四、 结语

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使得海外尤其日本出现了一批红学翻译研究热潮。但是,从研究领域、研究成果等方面来看,我国红学的日译研究比较欠缺。因此,在《红楼梦》日译本的研究中还需更广阔的平台,借鉴其他语种的翻译研究成果,不断完善日译研究领域,为国内红学日译研究提供更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苏艳飞.论互文性给翻译造成的困难——以《红楼梦·金陵判词》典故英译为例[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04):80-82.

[2]才洪侠,李筱平.中日亲属称谓对比研究——以《红楼梦》为蓝本[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6):58-63.

[3]李玉敬著,平松圭子,武永尚子译.《紅楼夢》詞語対照例釈[J].燎原,1987(7).

[4]戴丽.《红楼梦》隐喻表达的中译日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6):106-111.

[5]张烨.中日死亡委婉语的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6.

[6]宁贵霞.从功能理论视角看《红楼梦》中的器物翻译[D].河北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张利雪,江西省南昌市,江西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张颖,江西省南昌市,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endprint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708247.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