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考试周刊

浅论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浅论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摘要:新一轮小学品德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但也让我们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部分存在着“走形式”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轻者影响小学品德课程教学的效果,重者则可能让我们的教学改革功亏一篑。为了更好改进、解决上述问题,切实提高小学品德课程教学的水平,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分别从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定、课前教学的准备、教材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模式的改进几个方面,对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问题进行了专门探讨,并探索性地提出了改进的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

小学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内容为基础、以培养儿童良好品德为目标、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焕发了小学品德课程教学新的生机,不论是在教学理念、形式上,还是在教学策略、方法上,较传统小学品德课程教学都发生明显变化,极大激发了儿童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新一轮小学品德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让我们看到了可喜的进步与成果,但也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轻者影响小学品德课程教学效果,重者很可能让我们的教学改革功亏一篑。比如,通过调查发现,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走形式”现象,单纯按着教材、教案教学,而不关注儿童生活经验、内容,教学过程走环节,而不顾实际教学效果,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着实令人担忧。

鉴于上述问题的存在,笔者欲从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定、课前教学的准备、教材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模式的改进几个方面,深入探讨了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问题,并探索性地提出改进措施与建议。

一、 教学目标设定上,注意针对性和科学性

教学目标从来都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所有课堂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和展开的;能否完满实现教学目标,不仅与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内容安排及儿童的参与积极性、主动性有关,其同样与教学目标设计科学与否有关。

首先,要看教学目标是否具有针对性,能否做到针对课堂上多数儿童、甚至是每一个儿童,如果设定的教学目标过于宏大、宽泛、空洞乃至笼统,可想而之是不可能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而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在这种教学目标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只会走虚、走偏,没有第二种可能。

其次,就是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否具有科学性,虽然努力设计了教学目标、对教学目标进行了“分层设计”等,切实保证了教目标的针对性,但是不符合儿童的现有知识、生活经验基础,严重缺乏科学性,这样的教学目标同样是没有意义的,只能说是“中看不中用”。因此,应该致力于提高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目标的针对性、科学性,奠定小学品德课堂教学高效性基础;简言之,就是细化课程目标、分析单元目标、落实课时目标。

特别要着重落实课时目标,因为课时目标更小、更具针对性,也更具操作性,如果存在什么科学性问题,更容易改进,实现起来也更容易;当每一个课时目标逐一实现时,相应也就实现了单元目标,当每一个单元目标实现时,相应也就实现了课程目标。每一堂小学品德课,只要我们结合教学要求和儿童实际,解决了儿童的一个疑问、实现了一个小目标,我们就可以向更大的目标迈进,达到保证、提高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二、 课前教学准备上,需教师、学生共同参与

做好课前教学准备工作,是保证、提高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小学品德课程的主要品性是综合性,兼具理论性、实践性及开放性,要想在教学中保证与实践这些品性,仅依靠教材或者说教材内容是无法实现的,需要更多资源的辅助、补充和支撑,以及开展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之前充分的准备工作。课前准备工作,能够让教师更充分、深入地理解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以及合理安排教学的各个环节、过程,做到“心中有数”;课前教学准备,还能够让儿童提前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所要完成的任务,首先在思想上做好学习的准备,其次是在学习过程参与上做好准备。

小学品德课堂教学前的具体准备,可以分为教师课前准备和学生课前准备;所谓教师课前准备,就是在课前主动开发、利用有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的各种资源而所做的工作,比如: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所需的文本资源、音频资源、视频资源、人员资源、设施与设备资源及文化资源等,泛指可能在教学过程中用到的资源,都需要教师提前搜索、开发准备;只有教师在课前准备到位,课堂上才能够有的放矢,才不至于让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为空谈。

而所谓学生课前准备,主要是指为了配合课堂教学由儿童提前做的工作,如:资料收集、现象观察、工具制作、走访调查等准备性活动;一般由教师在前一节小学品德课结束时作为实践性作业布置给学生;关于学生课前准备工作,除了需要教师明确要完成的任务、活动外,关于任务、活动完成的程度、情况等“标准”也要提前告知学生,用来指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三、 教材内容处理上,协调好灵活与刻板关系

教材及其内容是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原则上要求教师要严格按着教材内容安排开展教学,是保证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完全脱离教材内容的教学是不可能有效的;但这并不意味碰上教材内容不可改变,事实上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在教材内容安排基础上予以灵活运用,比如颠倒内容的先后呈现顺序,这样操作也是可以的,因为灵活性同样是小学品德课堂教学应该坚持的原则,一味坚持按着教材内容安排开展教学并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就小学品德课程教材内容而言,其在设计安排上可能更注重“普适性”,即适用于多数儿童,而实际教学考虑的是要照顾到的所有儿童,这就在是“刻板”坚持教材内容安排,还是灵活处理教学内容上产生了分歧;笔者认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教材内容的处理,既不能“刻板”也不能太灵活,应该二者并用,但以协调好二者间的关系为前提。

要求我们的小学品德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内容的处理,不必“唯教材是上”只会“死教教材”,而应该结合本地、本校和儿童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教材内容;这里主要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教材内容的变序处理,不一定必须按着教材内容先后顺序开展教学,同样可以结合传统节日、主题日、纪念日、公益活动、班队会等偶发性事件“跳跃着”开展相关内容教学;第二层含义是教材内容的转换处理,即教材中的内容可以与儿童的实际生活经验不符,这时可以找类似的、與儿童有相关生活经验的内容“替代”教材内容开展教学,后者在教学上同样是科学的。

四、 教学模式改进上,敢于采用新思想、新理念

不同教学模式,不仅在教学策略、教学方式及学习策略、学习方式上有所区别,就其体现的教师、学生在教学活动的地位与作用也是不一样的,最终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也是不一样的。传统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更多地采用“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学为根本”的教学模式,教师主导着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学权威”,儿童只能被动接受“训戒”,而不是“主动体会”,与当前最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所倡导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严重不符,就更不要说让儿童在课堂上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了。

因此,必须改进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模式,用最新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指导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构建新型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模式,使之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根本”,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把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儿童自主探究。在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采用新型教学模式固然是可以的,但同样要思考保证教学有效性问题;要求在使用新型教学模式的课堂上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要关注与保证全体儿童的参与度,新型教学模式中学习的本质在于探究、合作,而要做到这些的前提是儿童积极、主动参与,如果儿童不能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再新型、再先进的教学模式也不会有任何的教学效果。

第二,要关注与保证全体儿童的学习完成度,由于课堂上儿童更多的是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每个儿童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有所不同,而最终所导致的学习进度、学习效果也会有所不同,这时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儿童的学习完成度予以充分关注,避免出现儿童“赶时间、赶进度”学习的情况。

参考文献:

[1] 岳芯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31).

[2] 尹宏.浅析生活课堂在小学品德课堂中的作用[J].中华少年,2017,(14).

作者简介:张建萍,福建省武夷山市湖桃小学。endprint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708331.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