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考试周刊

关于构建师范生教师专业伦理素养的理性探索

关于构建师范生教师专业伦理素养的理性探索

摘要:教师专业伦理是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重要标准。针对现今师范生教育中专业伦理素养的严重缺失,本研究深度剖析了师范生专业伦理建设在培养目标、课程建设、教育和实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转变传统师范生培养理念、増强专业伦理课程设置、丰富专业伦理实践环节、创设专业伦理教育氛围等措施构建师范生专业伦理一体化建设体系,以提高专业伦理教育质量,提升教师专业伦理素养,深化师生幸福感和德性伦理。

关键词:师范生;教师专业伦理;专业化发展

教师专业伦理素养依附于教师这一特定职业而产生,并随着教师职业的发展而深化。教师专业伦理是指教师在专业化教育工作中所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业准则。早在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就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一文中,首次正式提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的、持续的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自此,关于教师专业化伦理素养的研究逐渐影响到各国各地区的教育结构,成为教育学者的研究热点。

一、 师范生教师专业伦理素养教育的现存问题

教师专业伦理素养的教育对于师范生职业化、专业化发展至关重要。但目前教育环境下,师范生的培养强调“技术化”驱动“专业化”,忽略了师范生职业信念和专业素养的构建,使师范生专业化培养陷入误区。

(一) 培养理念及培养目标较为片面,对专业伦理认识模糊

当前大多数师范院校对师范生的培养侧重于专业学科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的“技术化”指导,忽视了教师教育专业伦理精神层面,缺乏专业情感、职业信念、奉献精神等伦理素养的塑造。将师范院校的教学任务单纯地理解为提高师范生的知识水平与教学能力,将其定义为“学生”,忽视他们的“准教师”角色。这一培养理念缺失教学的道德性和伦理性,无法肩负教师“人文向度”和“精神建构”的使命,难以引导师范生主动反思和研究教学活动中的专业伦理实践。

(二) 专业伦理课程建设缺失,知识体系处于边缘化状态

课程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载体,是培养教育家、人民教师不可或缺的教育媒介。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结构的合理性、科学性直接关系到日后师范生的总体水平和知识层次。现今师范院校的课程体系中涉及教育部所规定的大学生必修课程即通识课程,其中虽包含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方面的课程,但仅限一般道德的培养,未诠释师范生的专业伦理。专业课程也多针对学生所学或将来所授学科知识,鲜有教师专业伦理方面的专门课程,致使教师专业伦理课程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无法体现教师专业伦理的要求。此外,教师专业伦理教育的授课任务多由未经专业教育训练、缺乏娴熟教学技能的教师负责,难以保障教育效果,無法有效实现对师范生专业伦理的塑造,严重影响师范生专业伦理素养的发展和成效。

(三) 专业伦理教育实践深入不足,教育效果不佳

实践是检验师范生专业水平的标准,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有助于师范生熟悉基本的教学技能,并在实践过程中增强专业精神与专业责任感,深化专业伦理素养。长期以来,对于师范生专业伦理教育的授课方式主要停留在传统式教学,以课堂讲授的方法灌输大量理论知识,内容较为浅显零散,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方式往往导致师范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无经验可循、缺乏有效指导,难以形成多维度的全面的专业伦理知识体系。此外,师范生的教育实践活动一般安排为观摩课堂教学,学习授课技巧,实践时间短、内容匮乏、学生参与度不够,师范生很难有机会深入体验班级伦理环境,解决教育伦理问题,最终导致师范生专业行为能力较差,出现师范生专业伦理知行断裂的现象。

二、 构建师范生教师专业伦理素养的对策

师范生作为我国教师人才输入的有力支撑,对其进行教师专业伦理教育的培养对提高未来整体教师素质和教育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师范生专业伦理教育的诸多问题,我们结合国家对教师专业伦理建设的要求和师范生的职业伦理现状,坚持一体化、专业化、科学化的培养理念,探寻培养内容的拓展与方式的创新,以期提升师范生的教师专业品质、保障教师发展质量。

(一) 提升师范生专业伦理意识,转变传统师范生培养理念

培养理念是决定师范生教育中专业伦理培养的重要因素。我们首先要意识到教师专业伦理的主要功能是帮助教师摆脱教师职业生涯中的各种束缚,获得职业幸福。教师专业伦理是教师职业生活质量的伦理保障,能够影响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因此我们需要提升师范生的专业伦理意识,明确教师专业伦理在教师专业行为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此外,高校的师范生教师专业伦理教育应形成教师职前、职中、职后的全程规划,建立内容衔接、资源统筹的一体化教育体系,将教师的专业化伦理培养贯穿教师教育的全过程。

(二) 增强专业伦理课程设置,提高专业自主性和自律性

增强专业伦理课程的设置,完善师范生课程体系是提高教师专业伦理素养最基本的途径。师范类院校应积极鼓励具有相关教学经验和科研基础的教师进行教师专业伦理教育研究,同时根据各学院实际情况开设校级和院级教师专业伦理类课程。该类课程旨在体现教师专业的特殊性与价值内涵,契合师范生道德认知规律;严禁教师专业伦理标准的泛滥化、模糊化、形式化。在课程设置中要直观具体地呈现教师所需承载的职业要求和社会责任,具体包括:教师所应具备的责任、义务、敬业意识,教学伦理、科研伦理、社会伦理,对学生坦诚、公正,保证学生的教育权益、身心健康,与家长平等交流、与同事坦诚合作,正确行使专业判断、积极传输正面价值,保障学生福祉和公共利益等。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专题报告、问题讨论等多种手段,帮助师范生结合教育实际进行学习,对于将来在教育中需处理的关系、矛盾及困境形成基本的认知和思想准备,提高师范生专业判断及处理伦理困境的能力。此外,有意识地将教师专业伦理教育融入通识课程、基础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中,提高其专业自主性、自律性,强化专业意识、深化专业精神,多维度贯穿和渗透教师的教育责任和价值目标。endprint

(三) 丰富专业伦理实践环节,增进专业理论与教育实践相融合

人类的伦理关系无法在主客之间凭空产生,而是在主客体间交往关系中发生的。仅仅依靠“坐而论道”式的课堂理论教学进行灌输式教育或情境假想式培养,无法实现专业伦理的提升。只有让师范生参与实践训练、亲身体验才能让他们在面对具体问题时思考对策、感悟真知,实现知识、能力与态度的协同发展,以形成良好的专业伦理素养。

师范教育急需改变传统重理论、轻实践,重传授、轻体验的教学模式,需将问题教学和情景教学思维融入师范生专业伦理教学设计和实施中;创新性地制订教学规划,摒弃不系统、无规律,走形式、无时效的实习模式,切实提高师范院校的教学实践活动见习、试习、实习、研习的多样性和实效性。通过教育教学实践丰富师范生的知识层次,帮助其培养坚定的教学信念、职业精神、服务意识等。此外还可通过师范生自行組织的假期支教、顶岗支教等实践训练,使师范生关注并投身于农村及基础教育,深化自我专业伦理素养。

(四) 创设专业伦理教育氛围,构建师范生教师专业伦理支持体系

教育氛围受社会文化、学校文化、教师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教育氛围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生受教育的程度以及德行造诣的好坏。现今教师专业伦理缺失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与我国“伦理本位”的文化传统严重不符,同时也对教师专业伦理的教育氛围造成不良影响。鉴此,我们应深刻反思并采取有效措施创设教师专业伦理氛围,构建师范生教师专业伦理支持体系。第一,号召社会树立符合当代人文需求的教师核心伦理价值观,保障教育方向的正确性,促进教师专业伦理的稳步建设。第二,塑造校园专业伦理文化以利于师范生教师专业伦理的形成。通过学校风气、学校环境、教师形象、社团活动等多种渠道引领师范生的教师专业伦理发展。第三,丰富师范生教师专业伦理教育途径。在传统讲授培训模式的基础上,开发互联网式的教育培训平台;在知识结构理论化培训的基础上,引导师范生开展专业伦理的自我修养;在注重个体专业伦理素养的基础上,设置交流、互动的专业伦理培养活动,丰富学生的伦理体验,将教师专业伦理素养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形、实化于行。

三、 结语

师范生专业伦理教育的目标是使师范生能够妥善处理专业活动中的各种伦理关系,有效处理教学情境中的伦理问题。构建师范生专业伦理素养有利于帮助师范生发挥教育机制,积累实践智慧,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育质量;增进师生关系、校园文化、社会氛围的和谐发展;将教师幸福感和德性伦理深化实践,以实现未来人才培养的专业化、科学化、人文化、理想化。

参考文献:

[1] 徐廷福.论我国教师专业伦理的建构[J].教育研究,2006(7).

[2] 何茜.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教育实践课程及其保障实施[J].教育研究,2015(8).

[3] 郭苏豫.高校教师专业伦理问题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11).

[4] 檀传宝.教师专业伦理基础与实践[M].北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7.

作者简介:韩晗,河南省开封市,河南大学民生学院。endprint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708356.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