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考试周刊

本地化翻译特征研究

本地化翻译特征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进步,本地化行业的发展也日益壮大。翻译作为本地化环节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在本地化服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翻译的内容,译者的角色和翻译工具三个方面阐述了本地化翻译与传统翻译的区别,以及针对这种区别,翻译从业者应该采取的应对策略,以期达到提供高效优质翻译服务的目的。

关键词:本地化;翻译;翻译技术;翻译策略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经济全球化推动了跨国企业的产生与发展。以IBM和微软为代表的计算机软件行业,为了实现自身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销售和传播,开始了为方便目标市场的本地化运作。然而本地化并非单一的文本翻译工作,而是翻译与技术的融合,更是以语言为媒介的文化交际。本地化行业发展至今已颇具规模,其服务领域涵盖了信息技术、医疗、财经、机械等多个行业;其服务对象包括了软件、网站、多媒体等等(周晓娴,2012)。2011年6月,中国翻译协会在北京发布了我国首部语言服务行业规范《本地化业务基本术语》(Localization-Basic Terms and Concepts),这不仅是旨在促进和规范国内本地化语言服务行业的发展,更是正式确认了本地化行业在国内语言服务行业的地位,由此本地化和翻译便结伴而行,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

一、 本地化相关概述

(一)本地化行业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西方的翻译从业人员和翻译研究人员就把本地化作为一项重要的翻译产业进行研究。本地化行业在国外也叫做GILT产业。其中G代表globalization,表示全球化,根据莫斯翻译角度的定义是指“某些公司走向全球,将自己的产品推销到不同国家的情况”(Mauzr,2009)。I代表internationalization,表示国际化,是指为了使产品便于更好的被当地市场接受而需要去特色化的一系列过程。通常一种已经接受国际化处理的产品,意味着该产品在设计开发之初就针对今后在全球化推广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过调整,比如将赋有地方特色的时间制式、货币单位、宗教文化等部分与软件编碼分开,使其可以兼容其他语言,使得后期本地化能够有效的进行。L代表localization,表示本地化,最初仅指“用另一种语言改编和翻译软件,使之在语言上适应某个特定地方市场的过程”(Esselink,1998)。现在“本地化”涵盖更广,指任何旨在全球发布的产品,在其进入目标市场地区的时候,其操作手册和宣传材料不仅要适应当地市场的语言,更要适应当地市场的文化习惯。作为本地化行业的“T”,即translation,就是指翻译。翻译作为本地化的核心环节之一,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最终的语言质量和用户体验。从商业模式来看,本地化翻译受技术、时间等因素,译者所面临的翻译环境,接触的翻译内容与传统的翻译有大不同。

(二)本地化翻译

著名的本地化行业调查机构Common Sense Advisory(卡门森斯顾问)2014年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全球范围下包括多媒体和软件本地化、网站国际化、创译、国际化测试、机器翻译等与本地化息息相关的业务领域,总共的市场份额达到 42.96%, 第一次超过传统笔译服务,成为语言服务业的第一大业务类别。由此可见,本地化翻译日益成为当今世界翻译活动的主流。

二、 本地化翻译特征

(一) 本地化翻译的内容

本地化翻译的内容包括用户界面、联机帮助、用户手册、电子学习资料、多媒体作品等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翻译内容以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多样的媒介呈现,与传统翻译多以文本呈现的情况有很大不同。这些通过不同媒体呈现的翻译材料必须经过提取需要翻译的内容,并转化为文本形式的技术处理之后,才能便于译者翻译。通常这类经过技术处理的本地化翻译文本具有碎片化、标记化和动态更新的特征(崔启亮,2015)。与传统翻译中大段语篇由各式结构完整的句式和紧密联系的语境构成不同,本地化翻译多面对的是结构不完整的短小独立的语句。在软件、网站的本地化翻译中,用户界面由菜单、对话框和字符串构成,对译员来说,这些短小独立且缺乏语境信息的翻译内容是“碎片化”的。本地化翻译文本中会夹杂很多非译元素需要在本地化翻译时不做处理的完整保留(例如公司标识和签名),这些非译的部分必须用标签控制其显示方式,以便其在最终的目标文本中保留与原文本相同的格式及功能,因此本地化翻译文本是“标记化”的。在软件、网站、多媒体本地化中,信息是不断更新的,那就意味着本地化翻译的内容也处在动态更新中。

(二) 本地化翻译中的主体

传统翻译基本延续着“寻找原文—翻译—译本接受”的三步骤,与本地化行业中“国际化—本地化”两步过程有着极大不同,这种不同的转换模式也影响着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角色。首先,尽管宏观上本地化翻译只有“本地化—国际化”两部分,但其中涉及的翻译活动参与者众多,从项目经理、本地化经理、本地化工程师、术语师到QA(质量保证)操作员等等,其中所涉及的主体还会因本地化进程的深度而改变。然而作为个体来说,译员在某个本地化翻译项目中,因为本地化翻译的细致分工,他可能只接触到其中的某一个翻译环节,且这个环节的大部分工作还是在计算机辅助翻译下进行,似乎译者的地位在本地化翻译的细致分工和翻译技术的大量运用下,被边缘化了。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本地化行业中多媒体翻译、影视翻译等需要译文有“高附加值”的领域,让译者的再创造空间迅速扩大(王传英,卢蕊,2015)。这与之前翻译界普遍倾向的译者“隐身”的观点背道而驰。

(三)本地化翻译技术

从商业模式来说,本地化行业作为一种生产活动,它对时效有着很高的要求。本地化翻译会使用大量的翻译技术来提高效率和质量。翻译工作者在翻译过程中,为提升效率质量而运用的信息技术都可以统称为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王华树,2014)。在译前处理过程中所运用的编码处理、可译资源提取、术语提取、项目文件分析等技术;在翻译过程中所用到的术语识别、语料库、搜索验证等技术;在译后处理过程中所用到的质量保证、排版发布、测试等技术。这些翻译技术的大量运用,不仅大大提高了翻译的质量和效率,并与传统翻译逐渐产生差异。传统翻译也应客观接受互联网时代下翻译的技术转向。endprint

三、 总结

近几十年来,本地化行业的发展不断深入,本地化翻译也将逐渐成为世界翻译活动的主流。虽然翻译学术界有人认为高技术的、市场化的本地化翻译只不过是翻译的一种特殊的实践形式,但其实这种观点并未看透本地化翻译的复杂性(苗菊,朱琳,2008)。不可否认的是种种变化表明,数字化时代下的本地化翻译已经对翻译研究者和译者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對翻译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翻译研究者和从业人员应该以开放的心态来看待,本地化翻译涉及的内容、过程和主体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翻译领域这一事实,也应认识到现行的翻译理论已经不足以阐释本地化翻译这一特殊的实践,建立研究本地化翻译的新范式很有必要。高校翻译教学以及翻译人才培养机构也应该顺应形势,认识到翻译行业对熟悉本地化流程的译者的需要,应开展相关项目管理、翻译技术的本地化翻译课程。翻译从业人员也应对本地化翻译工具熟练掌握,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1] 周晓娴.国内本地化行业发展及职业本地化翻译人才培养[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4(2).

[2] Mazur,Iwona.The Metalanguage of Localization[A].in Yves Gambier and Luc van Doorslaer(edts.)The Metalanguage of Translation[C].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2009.

[3] Esselink,Bert.A Practical Guide to Software Localization[M].Amsterdam:John Benjamin, 1998.

[4] 崔启亮,张航.软件本地化翻译的文本特征与翻译策略[J].外语与翻译,2015(3).

[5] 王传英,卢蕊.本地化翻译规范研究[J].上海翻译,2015(2).

[6] 王华树.信息化时代的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研究[J].外文研究,2014(3).

[7] 苗菊,朱琳.本地化和本地化翻译人才的培养[J].中国翻译,2008,(5).

作者简介:

徐晓佩,湖北省荆州市,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endprint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708516.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