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考试周刊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摘要:地理学研究对象之一的“地理环境”是由四大圈层所构成,是地表各种自然与人文要素的有机组合系统。自然环境四大圈层之一的大气圈,对人类生存具有重大的意义。人类难以直接看到大气,以致我们对大气的了解较为抽象,学生对宏观的三维空间的大气运动的学习更有难度。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程开发;研究

结合《大气》这章特点,教学中开发和充分利用校本课程资源能使教学内容化难为易,我在教学必修Ⅰ第二章《大气》中开发和充分利用校本课程资源体会如下:

一、 动手实验突出直观性

教学中要通过开发和充分利用校本课程资源体现直观性,将抽象事物转变为直观形象,如教材P29页活动,在玻璃缸内做“热力环流”实验,观察烟雾在玻璃缸内是如何飘动的,让学生通过观察,真切地感悟到大气运动的存在;通过让学生动手做“三圈环流”模型,将庞大的地球表面空间类比缩小到能触手可及,让学生直观感受并结合简单的热力环流原理去推理三圈环流的形成与分布;教学时也可以通过绘制和阅读各种图形图像及利用多媒体模拟情境平台的功能,将抽象的运动变为可视的运动;教师还可以适时利用直观生动语言拉近学生与大气理性知识的距离等。还有挂图、模型、标本、仪器等教具是为教育教学活动专门制作的,所以要利用好以教科书为主的各种印刷品进行直观教学,如教学《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何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时,用挂图指出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东面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由于强烈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以致行成了季风环流,所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岸形成了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受来自海洋上湿润季风影响带来了充沛的降水,以致使长江中下游平原没有被沦为沙漠。

二、 理论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中要开发和充分利用校本课程资源,要突出联系生活实际,地理环境丰富多彩,我们生活的大自然奇妙而又生机勃勃,生活环境中点点滴滴都是我们开发与利用的重要课程资源,所以要教会学生从学习和生活中去发现地理问题。大气中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有冷热风云雨雪霜等变化,人类的生活时时与大气发生着关系。诸如城市热岛、海陆风等来自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是对热力环流原理存在的有力证明;还有我国的台风、寒潮与梅雨天气等有力地证明了天气系统的存在;我国东部季风风向的变化有力地证明了季风的存在。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是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学习的不是空洞的纯理论而是有用的地理知识。教学中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提取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已有的经验和体验,将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起来,会使学习的内容变得鲜活生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地理知识对生活的以及未来发展的益处。

三、 良好的师生合作

良好的师生合作也是一种可以开发和充分利用的校本课程资源。文化内涵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各校人文环境千差万别,要充分利用校园的人文环境育人。课程设计和课程创新的主体是教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体是学生,师生都是学校课程资源的主体。每位优秀教师身上蕴藏着鲜活的课程资源,本身就是一本“百科全书”,“名师出高徒”就是很好的例证。学生的知识储备与所见所闻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新教材为了给教学留有空间,很少直接给出分析过程与结论,而是让师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材案例或替换生活中的案例来推理得到的。为了让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教材内容多处隐藏思考的切入点和探究问题的生长点。这些都需要良好的师生合作,利用师生储备的知识与阅历共同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四、 图文互用

教学中要开发和充分利用校本课程资源,充分理解地理图像,地理图像是地理的重要语言之一,要能图文互用。本章中涉及众多种类的地理图像:气候类型图、坐标图、等值线图、平面示意图与立体模型图等。教学中要教会学生会读、會画地理图像,同时可以迅速地将图像转换成语言表述,如热力环流的图文互用。热力环流的因果关系表述:近地面空气的受热或冷却→引起气流的上升或下沉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边讲边绘热力环流图来解释其形成过程一目了然。又如冷锋与暖锋天气差异的区分,绘图让学生分清谁是主动移动的气团是关键点,通过边讲边绘图解释,活用图解简单明了,事半功倍且易把握要点。

五、 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

要开发和充分利用校本课程资源,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关于大气方面的知识。网上充足的资源信息可以使学生思路更开阔。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合理选择和有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教师可以多提问,如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的规律是什么,大气中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如何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对气象灾害人类如何防灾减灾等等问题,都关系到人类社会是否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自主探究或开展地理兴趣小组、编辑墙报、专题讨论、知识竞赛、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利用学校广播站或有线电视网、校园网传播自编的地理节目等,教师应鼓励和指导学生利用网络知识组织小组讨论,利用网络知识查阅如何开展天文气象等各种丰富多彩的地理观测活动等,提高学生学地理和用地理的能力。

总之,新课程教学中要求开发和充分利用校本课程资源,我们教师要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并可用于课堂教学的师生自身的经历和体验的地理课程资源;同时结合具有丰富多样、涵盖广且信息大、时代感强且贴近日常生活实际等特点的校外地理课程资源,可作为校内地理学习课程的延伸和深入。合理地开发利用好校本课程资源,有益于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进而树立科学的环境观和正确的世界观。

作者简介:

汪家生,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牛镇高级中学。endprint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708630.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