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考试周刊

掬古典之泉濯蒙尘之心

掬古典之泉濯蒙尘之心

石楠��

摘要:新的课程视角和课改理念下,初中语文应该掬古典之泉,濯蒙尘之心,让孩子们在中华古诗文的浸润中学会热爱祖国,热爱故乡,懂得“恕与责任”,知晓“孝敬与礼仪”。教师应该通过人文滋养、自主自悟和迁移阅读,使孩子们在中华经典的海洋中“郁郁乎文哉”。

关键词:人文滋养;自主自悟;拓展延伸

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掬古典之泉,濯蒙尘之心,让孩子们在中华古诗文的浸润中学会热爱祖国,热爱故乡,懂得“恕与责任”,知晓“孝敬与礼仪”……的确,让一些传统文化的精粹浸润孩子们的心灵,远胜于教师苦口婆心的道德说教,有些传统文化警句一经入耳,一经入心,便转化为孩子们内心的“山山水水”,便与孩子们的内心和人生对接,不知不觉生成对周遭世界的处事方式和态度。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引领孩子们沉浸在这样的“对接”中,让孩子们在中华经典美文的田野中尽情翱翔,并以此丰富自己的言语生命和精神生命。

一、 不仅仅是诗句背诵,更是人文滋养

语文是素养性、综合性和积淀性的课程,需要动机的感悟、情趣的培养、学养的累积、人格的陶铸。这样的“综合性”决定了孩子们对古诗文的学习不能仅仅满足于背诵和记忆。时下,在一些古诗文学习中,让孩子们熟读背诵的现象比比皆是,至于对诗句所包含的沉甸甸的语文素养、人文素養和道德素养则可有可无。窃以为,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不仅仅是多背了几首古诗,多记住了几个成语,多了解了一些作者轶事,更是对古诗词人文底蕴、精神滋养和品性纯化的全面把握和深刻理解。

比如,新编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中的《唐诗五首》,不论是王绩的《野望》、崔颢的《黄鹤楼》,还是王维的《使至塞上》、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抑或是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不应仅仅让孩子们背诵下来就完事了,而应从总体上去体会这些诗的特点和情感。比如,读王绩的《野望》,不仅仅要知道这首诗描写的山野秋景,更要理解王绩因为孤独抑郁而怀念起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的心情;读崔颢的《黄鹤楼》,不仅仅要了解到这首诗是描写黄鹤楼的“千古之奇”,而且要通过诗歌意境的再加工,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加强修养,陶冶情操……

好的古诗文学习,不仅仅是作者简介、写作背景、中心思想和写作手法等方面的背诵,更是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亲情教育、友情教育等不可或缺的契机,使之受到熏陶、感染和滋养。对于成长中的初中生而言,与中华传统文化的相遇,不仅仅是熟悉古诗词,而是心灵的明悟,是人生的激励,当然也是品性的提升;不仅仅是与中华传统文化“相见”,而是“相处”,是“相知”。而这样的“相知”之后,孩子们一定与以前有所不同。

二、 不仅仅是整齐划一,也是多元解读

“诗的妙处,有口里说不出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似乎无理,想去却是有情有理的。”如何体会这种只有“想”才具有的“诗的妙处”?窃以为,必须抛弃那种整齐划一的阅读,那种标准答案前提下的阅读,而注重孩子们的个体感悟和多元解读,才能真正理解“诗的妙处”,才能让孩子们在经典古诗文的百花园中“千树万树梨花开”。

仍然以《唐诗五首》的学习为例,读王绩的《野望》,有的学生读出了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但有的学生读出了清新、希望和朴素,作为教师,不能把这样的多元解读都统一为一个标准答案吧;还比如,读王维的《使至塞上》,有的同学读出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和悲伤之情,而有的同学读出了诗人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读崔颢的《黄鹤楼》,可以同意李白的“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谦虚,但也可以认为李白远远比崔颢强得多,不能因为诗人的自谦而产生一些错觉……

这样的多元解读和个性解读,应该成为孩子们阅读中华经典古诗文的一个重要的视点。初中阶段的中华传统文化阅读,应该放手让孩子们自主阅读,自能感悟,自主体验,孩子们才有可能在经典文化中发现新的自己,成就独特的、最棒的自己。作为语文教师,当发现学生的回答有或越轨、或意外、或另类的倾向或苗头时,千万不能一棍子打死,千万不能摁下暂停键。相反,教师应把这样的独特感悟和多元解读,当做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加以利用,并以此培育孩子的自主意识、创意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 不仅仅是课内阅读,也是迁移阅读

真正好的古诗文学习应该实现一个循序、渐增的过程,“由一首诗扩展到一类诗,在比较中发现、归纳出某一方面的特点和规律。”这里所谓的“扩展”不仅仅是同一类诗歌体裁方面的扩展,同时也应该是阅读方法真正的“由此及彼”,真正的学用结合,更广意义上的阅读实践之路。

如读完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之后,可以对比阅读韩愈的《早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读读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读读杜牧的《江南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学完王维的《使至塞上》之后,可以对比阅读其他描写边塞风光的诗句,如李贺的《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范仲淹的《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对于沉浸在阅读深处的初中生而言,对比阅读和拓展阅读愈开放,孩子们阅读的视野就愈开阔,随之,阅读积淀也就愈丰富。作为语文教师,不仅仅要引领学生在课内对比阅读,而且要引领学生在课外阅读,不仅仅要对比阅读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的类似内容的作品,而且要对比阅读不同作家的同一内容的作品,在比较中升华,在比较中明理,在比较中获得沉甸甸的语文素养和精神养料。如此,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和影响必将走向多元,必将生机勃勃,必将是“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既然是例子,就不应当仅仅拘囿于课文中的“例子”,而应凭借“例子”阅读更多与此相关的古诗文作品,或有对比鉴赏,或有登高望远,让课内语文和课外古诗文深度对接,互为补充,以此洞开孩子们的多重视域,并以此内化为孩子们的人生养料。但愿,初中语文教师能够引领孩子们沉浸在传统文化的曲径幽深处渐行渐深,并有沉甸甸的收获。

参考文献:

[1]黄国才.把古诗词读进儿童的心里去[J].小学语文教学(会刊),2015,(9):11.

作者简介:

石楠,吉林省通化市,通化县快大茂镇东宝中学。endprint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708897.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