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考试周刊

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

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

黄敏霞��

摘要:有效的数学学习,要求学生既要在思想意识和行动上积极主动参与,又要经常和同伴进行小组讨论、交流与分享,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谈谈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

关键词:小组合作;实效;有效指导

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有效的数学学习,要求学生既要在思想意识和行动上积极主动参与,又要经常和同伴进行小组讨论、交流与分享,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谈谈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

一、 制定规则,讲求合作实效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小组活动中,是否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充分思考,这是小组合作学习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教师要从制定合作规则入手,让学生明确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必须得遵循规则。

第一,在独立思考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

老师提出问题后,不要急于讨论,要先独立思考一会儿,然后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以防止学习好的学生把探索的结果、答案过早地说出来,同时创造条件,给那些平时不善言谈的学生留有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时间和空间,避免优差两极分化,促进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合作中得到发展。

第二,分工明确,认真完成各自的任务。

根据教学内容和活动形式的需要,每组设立小组长、操作员、记录员(兼汇报员)、检查员等角色,让学生明确每种角色的职责,要求学生在合作学习时认真完成各自的任务。为了让每位学生都有充当不同角色的机会,获得不同的学习体验,可以采用“角色轮换制”:给每组(前后桌)四人编号,四个角色一星期轮换一次。这样,小组成员分工明确,相互配合,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每个学生都把自己当作集体中的一员,积极参与合作学习,自觉管理自己的行为,防止游离于小组学习之外。

二、 有效指导,提高合作能力

合作学习是否真正有效,与教师的调控和指导分不开。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无所事事,也不能只停留在维持纪律上,应该承担指导者、参与者、沟通者、激励者等角色,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1. 恰当选择小组学习时机

转变学习方式,倡导小组合作,并不意味着可以把所有的问题交给小组讨论解决。如果讨论的问题过于简单,激发不了学生讨论的热情;难度过大,则多数学生参与不了。因此,教学时要注意小组学习时机的选择,一般在以下情况引入“小组合作”:①问题处于模糊、似是而非时;②问题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时;③学生对问题持不同看法、各执己见时。

例如教学“倍的认识”(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可以先让学生进行独立操作(摆小圆片),在活动中理解“倍”的意义;然后放手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仔细观察情景图,提出用除法解决的问题让同组同学解答,并记录下来;最后组织学生进行反馈和评价。开放的问题,开放的方式,极大地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倍”的意义的理解。

2. 合理安排合作时间

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合作学习的时间问题,向学生提出时间要求。这个时间要适当,不宜过短,蜻蜓点水式的合作根本达不到目的;也不宜过长,否则学生讨论易偏离主题,浪费时间。时间要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合作学习要讲求效率,珍惜时间,它并不是硬性的,要根据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和学生讨论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控。

3. 运用评价指导合作

学生在合作时积极参与,认真倾听,这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实效的保证。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不仅影响讨论效果,还无法使讨论深入。因此,要求教师适当运用评价对合作进行有效指导。

(1)对个体的激励。对于课堂上积极参与小组学习、认真完成任务、专心倾听别人发言的学生当场给予语言激励。这样,既使学生的学习表现及时得到肯定,体验参与合作带来的乐趣,又能激发其他学生积极参与合作。

(2)对学习小组的激励。以小组为单位,对合作学习的效果进行记分,评分标准以整个小组每个成员的表现为依据,每周给予得分最高的小组奖励。以此激发起小组间的竞争意识,增强合作效果。可以采用攻擂、守擂的形式,每周根据积分评出擂主,暂时落后的小组可向擂主发出挑战,通过这种形式把课堂激活起来,鼓舞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的热情。

(3)对合作学习的反馈和总结。合作学习结束后,要组织学生及时评价,以便对所研究的问题形成清晰的认识,达到知识的建构。此外,要注意对合作过程的评价,例如可以评出“最佳组织奖”、“共同进步奖”、“最佳合作奖”等奖项,以激发小组的团队意识。

三、 关注差异,培养合作品质

小组合作不仅是学习方式,更是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既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竞争,更要促进学生在融洽、和谐的氛围中建立起团结、友爱、信任的情感。在同组中,由于成员间的差异,有的学生思维敏捷,言语流利,乐于表达;而有的学生反应较慢,羞于开口,只听不言,或者在小组汇报时得不到同组成员的认同,甚至遭到嘲笑,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因此教师必须正面引导,培养良好的合作品质。

同时,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照顾差异,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使这些学生有充分表达的机会,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一分能干什么”(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时,轮到一位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同学发言,他没能把小组探索的结果很好地表达出来,本组同学对他加以指责。教师发现了这个问题,给这个小组加上1分,同学们都感到诧异和困惑。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这位同学能够承担责任,大胆地代表小组发言,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大家说这1分该不该加?”同学们听了,齐声说:“该加!”接着,教师又适时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看待和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目的而不是形式,要真正在数学课堂中扎实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合作精神,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学生一种自然而然的新型學习方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第1版,第2页.

作者简介:

黄敏霞,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丰泽区实验小学。endprint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709717.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