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考试周刊

汉语母语者时间表征的认知研究

汉语母语者时间表征的认知研究

摘要:时间和空间,是人类生存的两大最基本的领域。由于时间的抽象性,在表征和理解时间时,人们往往将认知领域中最基本的领域——空间域投射到时间域。由于英汉文化等因素的不同,中文母语者与英语母语者在表征时间时采取不同的方法,为了考察中文母语者在表征时间长度不同的时间词时,是否会使用不同的表征形式,作者运用概念隐喻理论,采用了语料库的方法,对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几个时间词:小时、天、周、月、季度和年进行了研究,从而进一步研究和了解英汉两种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概念隐喻理论;时间表征方式;上下时间轴;前后时间轴

一、 引言

时间和空间是人类生存的两个最基本的领域,且吸引了中外学者几千年的研究。认知语言学家认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来源于对空间的认识,空间概念是其他概念形成的基础和来源,由于时间的抽象性,在理解和表征时间时,人们往往会借助空间这一工具,这过程被称作为时空隐喻。因为感知世界的方式相同,所以用空间表征时间具有普遍性,但由于各国文化、思维方式、语言表达等都不尽相同,人们的认知模式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二、 理论背景

Lakoff and Johnson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提出,隐喻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并且人类的概念系统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隐喻性的。Lakoff and Johnson(1980)提出,人類的概念系统的建构来源于日常生活,而人类在理解各种事物时会建立起一整套系统,当人们在理解抽象事物时,人们会自然地把这套系统作为源域,把抽象事物作为目标域,进行映射,从而理解抽象事物。因此,语言学家们普遍认为,概念隐喻其本质是思维方面的,是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认知途径。

Lakoff(1993:239-240)认为概念隐喻本质上是意象图式的。Lakoff 对意象图式的定义是:相对简单的、在我们的日常身体体验中不断重复出现的结构,如容器、途径、联系等。(1987:267)(蓝纯,2003)Johnson(1987)认为意象图式是感知互动及感觉运动活动中的不断再现的动态结构,这种结构给我们的经验以连贯和结构。综合语言学家们的定义,意象图式是产生于人类自身与外部世界的互动和接触中,并赋予这些抽象活动以具体的结构,这样我们在理解其他活动时,会将已经形成的意象图式映射到其他事物上,进行推理,并把看似无关的活动联系起来。(李福印,2007)

三、 基于语料库研究中文母语者表征时间的特殊性

语料库语言学是在文本语料的基础上进行语言研究的一门学科(杨惠中,2002)。语料库为语言学的研究与学习提供了大量真实可靠的研究材料,为了更好地研究中文母语者如何表征时间,本文将会使用北京大学汉英双语语料库(CCL)和北京语言大学的语料库(BCC)。

1. 研究问题

Boroditsky(2001)用实验证明了中文母语者在表征时间时,更倾向于用垂直轴表征时间,本文将会通过这两个语料库对此论证进行进一步证明。本文将会通过语料库,对中文母语者使用不同表征时间的方式进行归类。

2. 研究方法

为了更好地比较各时间词的使用频率以及用法的不同,本研究将通过对时间词:小时、天、周、月、季度和年进行研究,以期发现中文母语者在表征时间的特殊性。本研究中,将以现在为时间参考点。对于中文母语者是否更倾向于用垂直轴表征时间,本文将会比较两个语料库中,上—下、前—后的使用频率。对于研究中文母语者如何选择两种表征方式,本文将以上的时间词跟垂直轴和水平轴进行搭配,发现使用规律。

3. 研究步骤

通过统计词频发现,在CCL和BCC中,上、下的词频远远大于前、后,由概念隐喻理论和意象模式理论,可推断出,垂直轴方位词在生活中的大量使用,会更多的激发从垂直轴往其他域的映射,所以中文母语者更倾向于用垂直轴表征时间很有可能跟平常生活中,垂直轴比水平轴更多的被激发有关。

为了能更进一步分析垂直轴和水平轴使用的差异,本文将以CCL语料库为主,并以时间词:小时、天、周、月和年为例,对相同的时间段进行比较研究。

四、 结论

在CCL和BCC中,上、下的词频远远大于前、后,垂直轴方位词在生活中的大量使用,或许当空间域往时间域映射时,会导致垂直轴比水平轴更多的被激发。通过利用CCL和BCC两个语料库,对时间词:小时、天、周、月、季度和年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并不是所有情况下中文母语者都选择用垂直轴表征时间。垂直轴表征时间主要被用在表达:上/下(一)周、下个月、下个季度、上/下一年、上/下半年。当中文母语者在表达更长的时间,比如:上两周、前两周等时间时,大都会利用水平轴表征时间。本研究发现中文母语者在表征不同时间长短的时间时,会选择不同的表征方式,而且对时间词的心理认知是不同的。

参考文献:

[1]Chen, J. Y. Do Chinese and English speakers think about time differently? Failure of replicating Boroditsky(2001)[J].Cognition, 2007,104(2):427-436.

[2]Lakoff, G., &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3]蓝纯.从认知角度看汉语的空间隐喻[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120(4):7-15.

[4]王超.关于CCL和COCA在线语料库使用方法的研究[J].才智,2014.

[5]杨惠中.语料库语言学导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朱佳,安徽省池州市,池州学院外国语学院。endprint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709929.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