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考试周刊

例谈“E学习”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实践

例谈“E学习”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实践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装备的革新,现代信息技术已在课堂中得到广泛应用,当E学习走进历史课堂时,将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料,营造奇妙的虚拟情境,帮助学生增强学习积极性,提高历史素养。

关键词:E学习;历史课堂;历史素养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装备的革新,现代信息技术已在课堂中得到广泛应用。初中历史程标准提出要“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因此,将“E学习”引入历史课堂是顺应课程改革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的。本人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现就以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材《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一课为例,谈一谈思考与感悟。

一、 利用平板特点,绘制历史地图

本课需要学生了解故宫的格局和明长城的地理位置。在传统教学中,一般就是出示历史地图让学生观看和观察。本课设计了“探究故宫格局”和“动手画长城”两个环节,学生通过平板下载教师提供的探究任务。学生在学习完课本内容后,动手操作绘制、补全地图。“探究故宫格局”的任务是:标出北京京城、皇城和宫城的范围,中轴线所在的位置,排列出故宫前三殿和后三宫的大概位置。“动手画长城”的任务是:画出明长城的大致走向,并将嘉峪关、居庸关、山海关三大雄关在长城沿线上标注出来。教师提供地图如下。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方法,其中包括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图的方法。历史地图是帮助学生建立时空观念的最好手段。通过本设计,学生可以通过平板亲自动手操作绘制地图,从而更加深刻地了解故宫在京城所处的核心位置,故宫的基本格局和明长城的起止地点、途经路线。在E学习环境下提供的地图更加色彩丰富,显示信息更加全面清晰,比传统课堂更具优势。

二、 引入博物馆资源,促进有效探究

在进一步了解故宫特点的教学环节中,本课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让学生进入故宫博物院数字博物馆进行参观。要求学生参观数字博物馆时找到天安门、太和殿广场、太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坤宁宫的位置和基本介绍资料。在学习完之后,当一回小导游,向大家介绍故宫。介绍内容包括故宫的整体布局特点、故宫的建筑特色、其中一个建筑的基本情况、故宫建筑名称所体现的文化理念。

E学习走进历史课堂有助于引入优质的网络资源,开展探究性学习。很多博物馆都建设了数字虚拟馆,故宫博物院也不例外。进入故宫博物院数字博物馆可以让学生看到故宫的全貌,让学生近距离观察故宫建筑,营造身临其境之感。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故宫的特点,感受其精致与雄伟,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课后主动探究的兴趣,爱国情怀在课堂探究和课后探索中得到培养和升华。

三、 提供充足史料,全面辨析历史

在学习明长城的影响时,本课同样设计了一个资料包下发给学生进行探究,其中包含八则有关明长城的史料或论述,有文字、有图片还有短视频。涉及修建明长城在军事、经济、文化、民族交往和自然环境方面起到的影响。让学生在研读史料过程中总结提炼明长城的历史影响。

史料实证是歷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初中历史课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基本史实,还要逐步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意识与素养。在接触和掌握了足够多的史实史料后,学生才能深层次、立体化地理解明长城的历史作用。传统课堂限于投影屏幕大小或者传统纸张的特点,很难同时提供如此充分和生动的资料给学生探究,数字化学习可以弥补这一点。

通过这堂课的实践,笔者认为有几点值得总结与反思。

第一,E学习历史课堂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传统课堂不能企及的丰富资料,营造传统课堂无法营造的虚拟历史情境,还可以实现更加实时的课堂互动和反馈,并且将学生的课堂探究过程记录下来,供学生课后重温和教师进行进一步研究。

第二,E学习的引入并不是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环境,而是作为传统教学环境的有益补充。笔者认为E学习更适合于具有较强探究性的课堂和学生的课后学习。尤其是为学生的课后学习提供优质课程资源,顺应了学生的能力差异,让教师梦寐以求的个性化教学成为现实。

第三,要发挥E学习应有的功效首先需要学生能适应和熟练操作新的学习工具。相对于普通的纸笔来说,电脑的操作使用更加复杂,出现问题的几率也更大。所以相关机构在开发软硬件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产品的质量,还要关注产品的易用性,不要增加使用者的操作负担。

总之,E学习作为一种崭新的,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学习方式应该广泛推广运用到初中历史课堂中来,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激发学习兴趣,更方便地展示自我,更加广泛深入地参与到学习探究中来,开拓历史视野,培养历史思维,提高历史素养,为其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夏添,江苏省常州市,常州市实验初级中学。endprint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710052.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