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考试周刊

高校学分互认机制的探索与思考

高校学分互认机制的探索与思考

摘 要:学分互认机制是基于学分制的一种制度安排,是实现高等教育多元化、开放式发展的重要载体,是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本文借鉴国外跨国修读学分互认的成功经验,对国内高校学分互认机制的实施路径进行制度设计,并据此提出具体的管理对策和改进路径。

关键词:学分制;认定;转换;资源共享

随着高校学分制改革的推进,为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并加强与国内外高校间的联盟与合作,希望通过学分互认,达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协同育人的目的。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分认定办法还有待完善,还没有公开透明的转换程序,这些都阻碍了学分互认机制改革的进程。本文以国内外高校实施学分互认机制的实践为基础,借鉴国外跨国修读学分互认的成功经验,对国内高校学分互认机制的实施路径进行制度设计,并据此提出具体的管理对策和改进路径。

一、 高校学分互认机制的背景

学分互认是美国和欧盟促进高校学生流动、实现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举措之一。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美国和欧盟一直致力于推进双方在教育和人才培养上的合作,并建立了第一个“亚特兰蒂斯计划”,后续又签订了一系列协议,开展了学生流动和设置联合学位及双学位等合作交流活动,并开展了高校学分互认的研究,为高校间的学分互认提供各类指导。随着教育国际化和高校学分制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选择到国内外著名高校交流学习,这样如何与国内外高校接轨,通过交流与合作实现学分互认,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毋庸置疑,近些年来我国高校国际化的进程得到了飞速发展,参与国际交流的学生越来越多。但在实际交流与合作过程中,学生跨国跨校修读学分互认,因为学分认定和转换通道不畅、体系不完善、办学水平存在差异等原因,一直未能全面推广。而欧美等著名高校间通过学分互认等机制,顺利地实现了校际合作与交流,既让更多的学生享受了优质教育资源,又提升了学校的国际化水平。积极推行学分互认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和发展方向。正是基于此,教育部于2016年9月出台了《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教育学分认定与转换工作的意见》(教改[2016]3号),提出畅通学分认定与转换的通道,促进各类高等学校之间学分转换,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这预示着国内高校间的学分互认工作即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二、 高校学分互认机制的现状

很多高校自实施学分制改革以来,就开始不断探索学分互认的管理机制,但由于国内高校学分互认机制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科学规范的学分互认体系和质量考核标准。

(一) 高校学分设置及考核标准不统一

目前,国内高校的学分设置各自为政,每个学校几乎都是依据其本身的实际情况和办学水平、特色等,各自为战,还没有比较统一的设置程序和考核方式。学分在学时、质量、价格上没有统一的标准,实际上的差异造成了学分等额,但实质不等效的现状,很难使高校彼此之间互相认可学分,达成共识。

(二) 缺乏科学合理的学分认定办法和公开透明的转换程序

众所周知,我国高校间的学分互认基本上是通过签订交流协议的形式进行的,尽管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是鼓励和认同的,但缺少国家宏观层面的法律及配套政策的支持。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学分认定办法,制定公开透明的转换程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三) 学分认定和转换通道不通畅,未形成严格规范的质量保障体系

理论上,高等学校之间是可以通过积攒学分为媒介相互认定且转换的,但我们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认定外校课程,却是必须要考察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数、考核方式等教学要求和师资水平、教学条件等教学能力,再来逐一评价认定。由于很多高校外校课程之间的相互认定没有统一且规范和细化认定的流程,导致学分认定和转换通道不通畅。

三、 高校学分互认的改进路径

通过考察国外高校的学分互认机制,我们发现建立完善的基于學分制的学籍管理和教务管理制度是前提。同时,我国越来越多的高校实施了学分制,这为学分互认机制的构建奠定了制度基础。

(一) 制定统一的课程认定办法,规范细化认定流程

高等学校之间要通过协商,制定外校课程认定办法,通过制定统一的学分设置标准,规范具体的认定流程等,包括课程认定、涵盖种类、数量以及所学课程学分所占比重。与此同时,教管部门的及时汇总、更新、公布认定的外校课程情况清单,需实行动态管理,保证学生学习外校课程过程中的信息畅通与及时的认定等等。

(二) 改革教学管理模式,推进探索建立“学分银行”制度

伴随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网络课程、慕课建设等网上在线学习已成趋势,这促使高校要不断改革教学管理模式,构建高质量的信息技术平台,实现教学、管理、服务一体化。通过构建高等教育学分存储、认定和转换公共服务平台,得以形成良好的支撑和服务环境。通过探索构建学分制银行体系,为学生建立个人学习账号等,为我们认定学分提供更加强有力的依据。

(三) 建设质量保障体系,监督学分认定和转换结果

高校之间通过交流与合作,共同建设和共同享有优质课程资源。同时也需要不断优化课程内容,强化优质课程资源的遴选、管理与监督等等,建设质量保障体系,监督学分认定和转换结果。

总之,高校学分互认机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我们在推进高校学分互认机制的过程中,必须按照自愿原则,采用协议或联盟等方式,通过课程互选互认的方法,从中不断优化课程认定程序,还需要不断增加课程认定范围,以扩大学生了解和学习外校课程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刘风芹,孙华平,宋艳.国际化背景下跨国修读学分互认机制及管理对策[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6,30(4):13-18.

[2]孔令帅,赵芸.美国和欧盟高校学分互认的挑战、举措与启示[J].高教探索,2015,(9):51-55.

作者简介:

张芳,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大学本科生院。endprint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710343.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