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考试周刊

激发内驱力 在数学课堂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

激发内驱力 在数学课堂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

摘 要:心理学认为,人的内驱力不仅是行为的持续动力,更是大脑思维的诱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才能在课堂上强化他们的数学思维,进而取得理想的学习成绩。本文围绕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旨在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内驱力;思维;教学

要学好数学这门神奇的学科,需要有一个开阔的数学思维,灵活地去思考、探索数学的神秘面纱。数学的逻辑性思维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观察线索、解决问题。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有意识地去思索、理解数学的解决方法和数学思想,开拓学生的数学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数学修养。

一、 利用认知冲突,运用矛盾导入开篇内容

随着课程的递进,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也随着提升,有的学生会因为基础薄弱,亦或是对之前所学习的知识没有进行复习巩固,导致他们无法理解新知识的概念,对接下来的学习内容充满了迷惑、甚至是恐惧,产生了认知冲突。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运用矛盾导入开篇内容,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去思考、研究,逐步地领悟新知识的精髓。例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时,首先,在开篇设计环节时,教师可以在讲解全等三角形相关性质、定理内容,等到学生理解了全等三角形的三条边和三个角都对应相等后,设置一个问题,创设一个疑惑的情境:“对应边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这句话是一个真命题,那你们知道,对应角也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是真命题吗?大家讨论一下,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原因。”学生各持己见,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两个阵营,让他们互相争辩。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逐渐明白了“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是一个假命题。教师在学生疑惑的时候,引导他们慢慢地走进数学的殿堂,帮助他们拨开迷雾。

二、 结合生活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

初中生的年纪不大,正是一个对未知事物充满着好奇的年纪,在学习上,如果他们对一门学科有着极大的兴趣,他们就会主动地去探究,去挖掘其中的宝藏。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内驱力,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去揭开数学的神秘面纱。例如,在讲解“函数”概念第一课时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素材来引出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在加油站加油时,油量和金钱的变化情况,或者在公园游玩时,水库的水量与时间的变化情况等。以讲故事的形式,帮助学生认识常量、变量、函数等概念知识,接着,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由讨论,说出生活中存在的函数关系,有的学生会想到手机的剩余电量和使用时间的关系,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分为。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的概念,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要根据学生对新知识的吸收情况和理解能力,以教材知识为基础,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素材,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总结,给予学生一个高效率的课堂。

三、 抓住数学特性,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藏匿于生活中,数学教材里也融入了大量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生活素材,以便学生更加直观清晰地理解课本知识。教师可以抓住数学特性,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找寻数学的身影,创设一个生活情境,营造一个生动形象的生活化课堂氛围,将教材里的典型案例变“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引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一元二次方程”等知识的开篇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素材,设置悬念提问学生:“小红在梳妆时照镜子,在镜子里发现了身后的鬧钟,此时的闹钟显示的时间是2:35,那么此时到底是几点钟呢?”、“某商场正在对一种饮料进行销售,饮料的进价是3.6元,销售的价格是4.5元,一天的销售量是3500瓶,通过市场调研分析,如果饮料的价格每降低0.2元,销售量就会增加到5500瓶,如果商场的盈利额度要达到5000元,那么饮料的卖价应该是多少?”通过现实问题引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让中学生学以致用,提升他们的数学修养水平。

四、 注重问题延展性,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设定一个合理的学习目标,既可以激励学生认真学习,还可以让学生觉得有序地学习,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有始有终,从起点到终点,蔓延分散,挖掘出更多的知识宝藏。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研究时,要注重问题延展性,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在进行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生活素材和教材内容,以模型为助力,帮助学生准确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建模和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同心圆的定义与圆心相同,但是半径不同的两个圆”的内容时,学生会对这个概念产生疑惑:“笔尖离开纸,还能画出一个同心圆吗?”这个问题无法从理论知识分析:(1)同心圆必须有一个圆心;(2)两个圆半径不同是无法相交的。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侧方位出发,换位思考:“折叠纸的一个角,以折叠点为起始点,画一个小圆,在终点后将笔尖移到折叠的反面,然后将折叠还原,继续画另一个大圆。”通过动手操作解决问题,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综上所述,在课堂上适时地设置悬念,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结合教材内容和生活素材,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灵活的、开阔的思维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攻破数学的堡垒。

参考文献:

[1]黄文水.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探讨[J].考试周刊,2016(43).

[2]赵小雅.浅谈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16(09).

[3]耿亮.浅谈如何开展初中数学的探究式教学[J].新课程(上),2015(04).

作者简介:

唐小娟,江苏省徐州市,徐州市铜山区柳泉镇中心中学。endprint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710515.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