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考试周刊

阅读课语言训练例谈

阅读课语言训练例谈

摘 要:语文是语言,语文的教学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语文阅读教学应着眼于增长学生语言知识,提高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在小学阶段,许多语文课文有着独特的语言结构和章法,它们都是开展语言训练的重要范本。小学语文教师要指导小学生抓住文本感情线索展开比较朗读,充分挖掘文本魅力进行语言文字的咀嚼推敲,将文本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生活化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阅读课;语言训练;例谈

如何使阅读教学不停留在“理解”课文内容这一层面上,而是实实在在地落实语言文字的“运用”,我想,通过教师的指导与帮助,学生有了对范文语言的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的过程体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言文字训练。综观时下的小学语文教学,“重讲解,轻训练;重理解,轻运用”的现象依然挥之不去,“倡训练、重运用”的身影难以真正回归语文课堂的视野。新课程、新理念、新举措,语文课堂上,教师们应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对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表达上。笔者就阅读课语言训练的几点做法,不揣浅陋,杂谈如下。

一、 抓住文章感情线索,展开比较朗读

朗读时要抓住作品的感情线索,确定朗读时的感情基调,还要引起听众的感情共鸣,这“三情”统一一致,就是成功的朗读。领会课文的感情因素,不能靠教师的讲读分析,而是靠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反复品词析句后逐渐体会文本的感情,催化学生情愫。

例如,我校语文校本教材《别了,我爱的中国》一课中三处处写“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教学时,我先要求学生在文中这三处的句子下画横线,并在第一句“别”的一词上添改为“告别”;第二句“别”字添改为“离别”,第三句“别”添改由“永别”,再引导学生抓住作者的“自责——不要——坚决自信”这条感情线索进行对照、比较、推敲:更改的句子与文中原句有何不同,是否可以这样改,为什么?经师生共同推敲,学生热烈讨论,明白课文中第一句“别了”加深依依不舍的真挚感情,第二句“别了”增强万分眷恋之情;第三句“别了”是作者下定了“回来报效祖国”的决心,三句虽然重复,却不可改。最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轻声、缓慢地读第一句;声音较低沉,稍快地读第二句;以响亮、着重的语调读第三句,让学生读出味。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过程要紧抓课文情感线索,探寻情感的源泉,在“层层剥笋”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悟文本,锤炼语言。

二、 挖掘教材内在魅力,进行咀嚼推敲

语文被称为“百科之母”,其教材特点与其他学科相比,有着特殊的魅力,如果教者在教学时既能讲清作者蕴含在文章内的思想感情,又能挖掘出作者睿智犀利的真知灼见,能够感觉到其中的魅力,就能很好地吸引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例如《金色的鱼钩》中写了第二天,老班长端来的鱼汤特别少……还写了老班长先是“笑着说”。而后“皱起眉头”,最后是“露出一丝笑意”。这里写老班长的两次“笑”,是表现老班长舍己为人、高度负责的优秀品质的闪光点,颇具魅力。我曾提问:老班长的头一次“笑”是什么样的“笑”?学生思考后,有的说是“苦笑”,有的说是“假装笑”,还有的说是“故意笑”。我追问为什么老班长要“故意笑”?学生说老班长“故意笑”,是动员战士喝下鱼汤,另一个学生补充说,他以笑脸创造种气氛。我趁热打铁接着问:那么,老班长的后一次“笑”是真笑吗?学生答:老班长看到同志们喝下了鱼汤,心里高兴,真的笑了。我进一步发问:为什么课文仅写“露出笑意”,学生答:“老班长有喜有忧。喜的是同志们喝下鱼汤对身体有好处;忧的是东西太少,仅仅‘一丁点儿他心里自责,所以没笑容,更没有笑声。”我补充说:“作者在这里用‘一丝笑意,用词多么严密啊!”

上述教学片段里,教师自始至终围绕一个“笑”字展开教学,引导学生从中体味老班长内心情感。其实,对教材的钻研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师应善于在平淡无奇的教材内容中发现、挖掘动情点、美点,并指导学生细细品味,咀嚼推敲语言蕴含的思想情感,求得对本文更加深层次地理解和感悟。

三、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促进语言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表达”二字提到56次,由此可见“表达”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前提,语文课堂教学应倍加关注“说”的训练。我们不能割裂语言学习与生活的联系,一味地强调字词的死记硬背,那样的语言学习必将陷入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的窘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努力使课堂教学生活化,让语言训练活動置于这种“生活式”的课堂背景之中,使得小学生能自觉地学语言、用语言。

如《风筝》一课教学时,教师根据“放风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这句话,让学生说说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类似的事情。有个学生说:“我的溜溜球玩坏了,心里很难过。”有的说:“我跟小朋友斗单脚,我输了很难过。”随即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不仅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训练,更为后面的感情朗读作了很好的铺垫。

生活有多辽阔,语文课堂就有多宽阔。语言表达训练与生活有着三种形式结合方式,那就是内引、外联以及对比。简单地讲,“内引”就是将学生生活经验引进语言教学之中。“外联”就是把语言训练延伸到生活实际。“对比”就是语言学习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长期以来,笔者一直主张语文教学生活化,强调语言教学开放性,也只有如此,才能调动学生共同参与语言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促进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总之,语言训练如机械操练,学生若是一味地被动接纳,其收效必定甚微。为学之道在厚积而薄发,语言文字的学习更应注重积累、内化。为了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从阅读教学中汲取语言营养,丰富知识,感知语文信息,积累语言知识,激活言语实践是极佳的途径。

参考文献:

[1]王小龙.在训练中彰显“语言味”——《航天飞机》第二课时教学片段对比思考[J].语文知识,2017,(14):43-44,50.

[2]王秀玲.让阅读教学回归语言本位[J].语文天地(小教版),2017,(7):69.

[3]柯爱荣.小学语文阅读课语言训练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4,(12):15-16.

[4]蒋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研究[D].扬州大学,2012.

[5]章珊珊.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

作者简介:王文燕,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实验小学分校。endprint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710840.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