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考试周刊

奏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三步曲”

奏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三步曲”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精心设计弹性化的教学预案、准确把握课堂实践的动态生成、积极反思重建課堂教学是达成教学目标、实现高效课堂的“三步曲”,也是教师应有的教学基本功。

关键词:弹性设计;动态课堂;反思重建

在传统教学观念中,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预案的执行者,按部就班把每个环节都走完就觉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即使课堂教学中出现了问题,也总以为问题出在学生身上。其实不然,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是独特的,哪怕是同一个班级,每一天的教学都是崭新的,课堂更是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对教学预案的动态调整应成为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的自觉行为。因此,作为教师应当为支持学生的学习、服务学生成长奏响课堂教学“三步曲”。

第一步:未雨绸缪——精心设计弹性化的教学预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在备课时应将每节课具体要教学的内容与教学过程事先策划结合起来,构成弹性化的教学预案,并在教学预案设计中就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与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

1. 教学目标的弹性设计。教学目标是统领教学设计的核心,它建立在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状态分析、对可能的期望发展分析的基础上。目标有“弹性区间”,这既是为了顾及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也考虑到期望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可能出现的差异。例如《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目标可这样预设:(1)学生能从现象中概括出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并正确判断;(2)认识奇数和偶数,体会数的奇偶性;(3)培养学生观察、概括、判断的能力;(4)通过学习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数感。学生可从已有知识经验——单数和双数入手,也可从计算是对数的观察入手,这是弹性之一。对数的奇偶性的认识,更为学生发现规律创造了广阔的空间,这是弹性之二。弹性之三便是学生的数感培养,没有相同的学生,也就没有绝对同步的感悟,对数字的敏锐的感觉更是发展不同步的。

2. 教学过程的弹性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重在由何开始、如何推进、如何转折等的全程关联式策划。至于终点,并不是绝对的,重要的是水到渠成,不是硬性规定的全班齐步行进。过程设计还要策划教学行进中的教师活动、相应的学生活动,组织活动的形式与方法,活动效果的预测和期望效果的假设,师生间的互动方式等一系列方面,最后形成综合的、富有弹性的教学预案。

3. 课堂练习的弹性设计。练习的设计也要有“弹性区间”,可以通过不同的作业、练习、活动来体现。教师为学生设计可供选择的有层次、有挑战性的练习,供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练习,使他们不同程度的获得提高与发展。

第二步:灵动实施——准确把握课堂实践的动态生成

教学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完善的动态生成过程,也是一个开放的过程,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角,而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发现者与掌舵人。

1. 珍视意料之外的想法

用现代教育理念来看课堂,不可否认,课堂是生命体的对话,课堂是灵动的,真的可以教学相长。“这种方法我没想到!”就是课堂动态生成的产物。有教学预案不完善的因素,也有对学情了解不够的因素,当然还有在课堂中师生相互对话、互相启发的因素。例如:“甲杯有水50毫升,在里面放入30克糖;乙杯有水110毫升,在里面放入60克糖。哪一杯甜,为什么?”有的学生比每毫升水中含糖的克数,有的比每克糖配的水,有的比糖水中糖占的分率,这几种想法属于常规思维,教师也考虑到了,但是还有学生说:“我假设在甲杯中再放入50毫升水和30克糖,这样一来糖相等,但乙杯水多,所以甲杯甜。”对呀,这不正是运用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吗?教师没想到。还有的同学说:“我比水和糖的相差数,110-50=60,60-30=30,60>50,所以我认为甲杯甜。”仔细一想,也有道理,这不是一一对应的体现吗?

2. 及时调整问题的设计

在教学中我们也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一个问题下去,学生似乎懵了,一反常态地没有人举手回答。此时教师需要及时反思,是不是问题提得太大了?是不是问题中用词不清晰,干扰了学生的思维?还是问题问得太突然,学生一时接不上?教师需要马上作出调整,引导学生积极而有向地思维。

3. 错误也是宝贵的资源

作为数学教师,课堂中学生的练习反馈就是教学成败的晴雨表,教学一旦出了问题,应把学生的错例作为教学资源,寻找问题的根源,重新进行教学,重新设计练习,有时针对学情需要做一些专项练习。经常如此,教师将由操作型向反思型转变,由实践型向科研型转变,大胆实践,善于反思,勤于总结,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转变为学生的学习伙伴。

第三步:破己立人——积极反思重建课堂教学

教学反思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人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核心。当然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运用各种方法,从多视角对自我教学行为及其背后思想观念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能促进自身教学实践的不断改善,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但更为重要的是发展学生,成就学生。

1. 对教学目标的反思与重建

教学目标是统领整个教学设计的核心,在课堂教学的实施中,大凡碰到讲不下去了,学生越学越吃力了,或者还没讲学生就都会了,其实大都与教学目标的定位不够准确有关,不是高估了学生就是低估了学生,不是未吃透教材就是对教材的理解有问题,作为教师有必要首先对教学目标进行重新定位。

2. 对教学情境的反思与重建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严整、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学会分析、加工学习材料,挖掘教材的育人价值,创设贴近本班学生的教学情境。

3. 对练习设计的反思与重建

数学练习是形成和巩固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练习形式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有时设计“娱乐性”练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时设计“操作性”练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时设计“开放性”练习,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如果练习形式单一,缺少挑战性,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效率。

可以说,预设与生成考验着教师教学的敏锐性,新的教学观、新的学生观、新的教材观,还有待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建构与发展。

作者简介:任淑亚,江苏省常州市,江苏省常州市新闸中心小学。endprint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710864.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