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考试周刊

Cosplay的商业化研究

Cosplay的商业化研究

摘 要:COSER——当他们被视作是一个亚文化群体来看时,它的建立包括后续发展乃至最终“淡圈”现象的发生都是主客观各种因素相加的结果。在继续深入对于个人进行访谈后发现,至少在个体上,“入圈”和“淡圈”这一对互逆过程代表是其与外部群体或个体不同性质的联结方式,而所谓的“淡圈”现象并非仅仅是因为个人内心活动变化所导致。

关键词:商业化;Cosplay;淡圈

一、 入圈:情感联结小圈子

作为一种亚文化群体,COSER群体的发端在于以COS这种行为为核心建立成的社交圈子。青少年本身就较为倾向于追捧时髦,突出自我文化潮流。但参与COS活动本身就代表他们已经不仅仅是单纯地对动漫文化感兴趣,而是为了谋求一种更高层次的认同感。

最初发现,在初次进入COS圈子时都有一种渴望被认同的心态,此时他们需要确认同龄人是否与其一样对于该种事物抱有相同态度。与其说是ACG文化的兴起造就了青年COSER这个群体,倒不如说是年轻人内心中对于群体认同的渴求。他们需要建立起自己特质,需要证明自己与众不同,而COS则同时满足了他们现实和心理双重需求。

但当这样一个圈子已见雏形之后,圈内成员就会产生明确“圈内人”和“圈外人”的区分:已入圈的成员一方面希望能够有更多成员加入——这代表他们的行为得到了认可。这种复杂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会成为日后群体发生变动的诱因,此时COSER的小圈子们即使规模不大,即使最初只是依靠单一共同情感建立,它也已经具备了两种不同属性:一方面它是一个由共同兴趣而自发形成的部落,同时又是一个具备社交沟通能力小群体。

二、 维持和发展:COS的圈子模式化

在前文所提到单纯因爱好而聚集起来小群体正逐渐成为更具有合理性的组织,它们可能是某个社团或某个兴趣小组。同时,新成员随着时间推移慢慢形成了身为前辈的自觉,如此往复即形成了模式化的组织。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成员间的共性被加强,为了统一性组织的发展,个体被要求具有统一性的行动,同时,“圈内”和“圈外”的差距被进一步拉大,而不是原来两者之间模糊的定义。

相较于传统的亚文化群体和场域而言,COSER群体在模式化和结构化的过程中,网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意义上来说,新个体参与到一个已经成型的群体中,意味着他需要融入到其中的社会网络。从场域的角度来说,则代表着个体的“投入”。而网络的出现将这一行为的成本大大降低了,即新个体可以更为自由地接受原有的惯习和规则,同时网络提供了一种更为直接的集群化的方式,而新个体又往往表现出对这种虚拟关系的期待。

事实上,固有的准群体在发展后期,伴随着最开始的群体认同的偏移,人们的相互认知与认同形式被广泛化了。

三、 淡圈:商业联结个体和原生群体崩溃

商业化的最大影响在于,它改变了群体内部的原有均势。COSER群体和众多亚文化群体一样是由单一形式文化资本为基础发展起来,因此群体在发展初期,事实上存在一定排他性:他们固执地将纯粹且坚定的共同兴趣作为入圈并受到认可唯一标准。但这必然会压缩群体本身发展空间及为社会大众所接受程度,另一方面,COSER群体所蕴含的社会资本事实上是巨大的,它拥有足够的话题性和开辟新社交模式的基础,相对而言,由COS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经济资本反而成了最弱一环。对于COS来说,其文化资本的过度强势,一方面抑制了社会资本发挥,另一方面也没能提升经济资本,而群体为了能够更加持久地生存并获得更多社会认可和外群体认同,从而走上了模式化道路。而引入商业竞争来获取经济资本,从而得以打破原有均势,经济资本的引入无疑为群体发展提供了更为稳定方向,而社会资本随之被开发出来,并在一定程度上化为经济资本一部分,而在新场域逻辑中,文化资本反而被压缩至占比最小一部分,甚至可以说,文化资本所代表群体所持文化“纯洁性”已经不再重要,换句话说,“新”COSER群体内趋力性质发生了改变,随之而来则是整个群体认同发生了改变。

但是,与其说是经济资本的引入替代了文化资本的主导地位,倒不如说是经济、文化、社会三种类型的资本在调整后重新角力的结果,最开始,经濟资本的力量相对孱弱,这直接导致了最初的COSER群体是一个极为典型的艺术场域:对于物质利益法则的拒绝和排斥;而随着群体追求身份认同和资源占有的迫切,伴随着商业竞争而流入的经济资本改变了这一格局,定期的商演和相对稳定的层级结构的形成促使原生群体完成了模式化,同时群体所隐藏的社会资本被开发了出来,成员逐渐将其视作一种新的社交方式和平台。

客观地说,所谓“淡圈”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它更像是部分个体认同和群体认同发生断裂的结果,商业化带来的另一个结果是,单一社团转变成了“社团—公司”二元模式,相对前者,后者显然更适合在资本市场中生存,但同时也意味着社团主导权必然会大部分移交给资本运作方,这显然会使成员感受到偏差和迷茫,但新成员却并不会有这种感受.

因此无论是成员和成员之间,还是成员与群体之间,都存在原有成员和新成员关于认同的断层。这种断层也许不会外在地具体表现,但若有外在因素的突然刺激,如原有关系网的分崩离析,或是某方面压力加重,个体本身就会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再适合继续在群体中生活。这种刺激的外在表现往往体现为现实压力和交流成本的提高,这种刺激也会让个体意识到其与群体本身关系的淡化,往往在此时个体会开始主动弱化自己与群体之间的联系。

四、 结论

本研究将大学生COSER群体中出现“淡圈”现象视作为一种个体与群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社会事实,而非个体举动。“淡圈”实质是个体内心对于其所在群体的群体定位和相关认同产生偏离,同时受到外来刺激后引发的结果,就个体而言,其行为事实上表达的是他意识到自己在群体内部已经被逐渐边缘化。通过场域理论的分析发现这种转变背后也是这样一个团体属性的改变,因为共同兴趣而走到一起的这个小团体强调的是个性和对COS文化的理解程度,这关系到他们是否有足够的热情将这样一个团体维持,而后期,为了能够获得更大的社会认同,他们需要扩大团队规模和建立稳定的运作机制和平台,这就不可避免地走上了模式化道路,商业资本在这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淡圈”不完全是个人行为的产物,它代表是不再适应新团队理念的个体在其与群体相互作用后做出的选择。

作者简介:周思瑶,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710973.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