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考试周刊

如何挖掘课程资源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挖掘课程资源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中提出要全方位挖掘课程资源,本文以纪录片《大国崛起》为例,通过阐述五个课堂实例,说明课程资源中的影片资源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通过笔者平时的教学实践及外出培训听课,反思在运用过程中应留意的三个方面,最后在结语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教学;课程资源;大国崛起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中提出要全方位挖掘课程资源,包括校内外的文本资源和音像资料,包括图书、报刊、照片、影视节目、录音电影等。而这些形形色色的文本资源和音像资料,如何挖掘其中的内涵,使之化为可利用可操作的课程资源是我们广大一线教师应该钻研的课题。

笔者特别推崇的是央视推出大型纪录片《大国崛起》,其中不仅涉及了制作者对十五世纪以来世界历史的深刻理解,也涉及了我国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所面临的全方位的选择、挑战和发展战略。故本文以笔者运用《大国崛起》纪录片相关文字和影片资料的教学实践为例,谈谈如何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 对历史与社会教学的作用

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配合影片资源的播放,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笔者还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 创设情境,激发新课学习兴趣。

孔子曾曰:“好知者不如善知者,善知者不如乐知者。”好的素材是促使学生成为“乐知者”“乐学者”的第一步,选取好的影片作为导入新课,是一堂课成功的一半。

【案例一】在学习“新航路的开辟”时,笔者剪辑了《大国崛起》的第一集“海洋时代”的开头一部分,作为新课导入播放。

【案例分析】视频首先展示了1500年前后欧洲人所画的世界地图的演变,最后又在视频结尾,抛出问题“究竟是什么力量推动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发现开辟新航路从而实现崛起呢?”通过这样的设计,既完成了新课的导入,创设了本课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回到了15,16世纪的欧洲,也提出了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动机是什么?”从而引起学生探究本课内容的兴趣。

2. 突破重难点,有利学生理解内容。

影片往往具有画面精彩、场景生动的特点,能够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与理解。利用影片资源的这种优势,不仅可以激发起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维,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案例二】在学习“英国议会对王权的胜利”时,笔者选取了第三集“走向现代”中两段历史教授的访谈视频:一为中國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向荣,二为中国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钱乘旦。

【案例分析】八年级下册教材中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和爆发原因的阐述较少,学生不易理解或理解不深,故视频展示两位教授的访谈视频,通过教授对查理一世召开议会征税及议会对其的态度,使学生更加明确了查理一世与议会的矛盾来源,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之一是由于查理一世的专制统治。

3. 拓展延伸,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正确运用影片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既可以使学生仿佛进入活生生的历史场景,身临其境,更有利于激发起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案例三】当学习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美国和德国工业发展势头超过英国。一些同学便在课上提出自己的疑惑“为何美国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独占鳌头?”笔者根据学生的疑问,引入第十集“新国新梦”的一个片段。

【案例分析】美德两国后来居上,工业发展势头超过英国,但是教材并未给出原因。针对学生的提问,进行课堂生成,针对教师给出的视频片段再来思考为何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涌现了那么多的发明家,使美国从一个只会照搬欧洲技术的学生,成长为一个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国家,再拓展延伸美国把专利权写入宪法的做法对我们国家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有何借鉴及现实意义。

4. 紧贴中考,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材料分析题是近年中考历史与社会的主要题型之一,但是根据以往的考试情况来看,学生的得分情况往往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不少学生一看到题目当中的材料如一些深奥的史料文字就一个头两个大,无迹可寻无处落笔。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笔者相信应是“功在平时”。而像《大国崛起》其中既有精选的历史图片,更有历史学家的评论访谈,如能合理运用,一来有利于学生熟悉历史材料,积累基础知识,二在平时潜移默化中也改变了学生觉得历史材料高深晦涩无法理解,无法下手解题的窘境。

【案例四】在复习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内容时,笔者以第十一集“危局新政”的一段视频中的解说词作为材料设计了一道材料分析题。

【案例分析】显而易见本题考查的是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的苏联新经济政策及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此段材料略显晦涩,但并非无迹可寻,如学生能把握关键人物“列宁”,关键词“强攻”“改变”“政府干预经济”,在理解新经济政策背景和罗斯福新政特点的基础上,便可成功解题。笔者相信在夯实学生历史基础的同时,教师在优秀历史纪录片中多撷取好的历史材料来编题让学生多练多思,不假时日定能有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

5. 培养情操,塑造乐观生活态度。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它体现着人才培养的方向。因此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上,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塑造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显得至关重要。在这一方面,合理使用影片资料,有时候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五】在学习第一次工业革命这课,课堂结尾可播放第四集“工业先声”中一个片段展现马修·博尔顿和詹姆斯·瓦特有着完全不同的性格。

【案例分析】对于蒸汽机的改良,学生往往只知瓦特,不知道他的合作伙伴马修。教师可以此作为德育教育的落脚点。在视频材料的播放结束后,引导学生谈观后感,可使学生了解合作的重要,同时也使学生感悟到发明创作并非一帆风顺,一次成功的背后可能是千百次的失败,所以我们不要惧怕失败,应充满希望且乐观地面对,坚持不懈地尝试才能收获成功的喜悦。

二、 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运用

当然教师也得认清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影片资源是一种辅助手段,只是为了服务教学,故在实践中切不可主次不分,甚至以此替代教材。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教学反思,总结概括出对于影片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把握时间

历史与社会课堂时间一般为40或45分钟。因此,如若教师引入的影片资源不经过剪辑,时间过长,则易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如《大国崛起》每集均在一小时以上,如在课堂上大篇幅地引入,势必会造成教学重难点不突出,学生观看完视频后不知究竟哪些内容是教材要点,教师无法正常组织教学活动,则教学任务失败。

故笔者认为时间应控制在5到6分钟以内,这样既可以达到想要的教学效果,也不影响其他环节的展开,使教学流程从容不迫。

2. 关注数量

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某个知识点,往往会去搜集许多相关的材料,笔者曾经也是这样一个“马大姐”般的教师。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罗斯福新政》时,笔者为了让学生感受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即缓解经济危机,使得美国从噩梦一般的经济危机中走出来,在课堂上播放了《大国崛起》第十一集的3段小视频,但是事后笔者发现过多的素材反而使得学生犹如走马观花,对任何一个素材都无法得到深刻认识。

因此,笔者认为在课堂中影片资源不能选择太多,1-2个为宜,这样才能做到有张有弛,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从而获得更好地教学效果。

3. 善于选择

有效地选择影片资源往往能掀起整节课的高潮,成为最出彩的一个环节。如《大国崛起》的十二集,可谓有多处精彩绝伦发人深省,似乎通通让人无法割舍,但是如果教师不加选择地“喂”给学生,不仅不会使得学生“营养全面”,反而会造成学生“肠胃负担”的加重,那就得不偿失了。

那么如何选择适合的素材,笔者认为应以教学目标作为选择的依据,既要贴近学生生活,也要紧扣社会热点时事,按照这样的标准选择每课所需要的视频素材,才能服务于课本,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三、 结语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学生不可能不接触大量电影电视等影音文化,可惜学生有可能会看到有关历史的影视作品多为杜撰,戏说之流的娱乐片,却很少可以接触一些既具有可看性,又选材严谨的优秀历史纪录片。

故笔者衷心希望在未来的历史与社会教学中,能有教师将更多优秀的历史纪录片合理地引入课堂,如《复兴之路》《故宫》《彩色第三帝国》等等,以此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学习本学课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历史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沈钟敏.历史与社会课堂中视频素材的有效运用[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2(5):52-54.

[2]夏丽霞.电影式教学: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堂[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下旬,2013(12):44-45.

[3]李峰.浅析电影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化作用[J].新疆教育,2013.

[4]朱東来.大国崛起(图文版)[M].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

作者简介:陈琦,浙江省杭州市,杭州市萧山区益农镇初级中学。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711488.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