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考试周刊

例谈小学科学教学中迷思概念的转变策略

例谈小学科学教学中迷思概念的转变策略

摘 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由于学生即有的知识经验无法解释生活中某些新现象,导致认识和理解存在偏差,从而形成迷思概念。迷思概念对小学生科学认知负面影响很大。本文从迷思概念说起,通过小学科学教学中迷思概念的成因分析,就如何转变迷思概念做了简要论述,旨在人们对迷思概念转变教学有一个正确认识。

关键词:科学;迷思概念;转变策略

一、 迷思概念综述

迷思概念是指某一特定科学概念组织中,对某事物或某现象所持有的一些有别于目前科学所公认的想法。我们把为正规科学教育之前形成的概念称为“前科学概念”,简称“前概念”。教学中当记忆储存的前概念与科学概念不符就叫做迷思概念。迷思概念是新旧知识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已经拥有的概念和新事物、新观点、新现象不一致引发认知冲突。迷思概念普遍存在,非科学的知识认知结构和思维倾向形成了小学生学科学的绊脚石,很大程度影响了小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二、 小学科学教学中迷思概念的成因

在小学科学学习活动中,导致小学生迷思概念出现的根本原因有以下三个主要方面。

1. 学生前认知的影响

在走进具体的科学课堂教学情境之前,学生对生活中存在的某种现象、某个事物以及某种观点就有了自己思维方式和个人看法,形成了所谓的“前概念”,组成了前认知系统。前概念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促进学生对新概念的理解,又能妨碍学生建构新概念。例如教学光的传播路径时,有学生总认为光在水中是沿曲线传播的,主究其原因是受“折射现象”这个概念影响导致了迷思概念。

2. 学生直觉经验的影响

學生通过日常实际生活中的所见、所听、所感积累了大量的科学常识,这种凭借直觉经验获得的“科学知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新事物、新概念的分析和理解。如笔者设计了一个主题为“胖子和瘦子拔河,谁的力气大?”调查统计,调查结果仅有49.5%的小学生认为胖子瘦子力气一样大。这就是源于生活中个别胖子力气特大的直觉判断,从而导致学生错误理解的最简单真实的例子。

3. 《科学》教材的影响

《科学》教材是遵循学生认知特点、心理特征进行整体设计,但由于课文内容的选择以及知识点的顺序设计,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学生新知识学习。如果不结合学生前认知这个基本事实,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学生就容易因“前概念”领会不深刻而出现迷思概念这个问题。

三、 促进迷思概念转变的教学策略

1. 了解学生前概念

上文提到前概念是学生的一种个人知识认知结构,属于个体知识框架的一部分,构成理解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基本前提。课前,教师可以通过谈话法、调查法、观察法、分析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情况并加以深度分析,了解学生前概念是迷思概念转变教学的关键依据。

案例回放——《沉与浮》教学

师:说说物体为何会浮在水面上?

生1:比较小的物体会浮在水面上。

生2:比较轻的物体会浮在水面上。

生3:我认为大而且轻的物体会浮在水面上。

上述教学片段中,生1和生2的前概念与科学概念明显存在一定差异,第三个同学的前概念符合科学概念。教师在问答过程中清晰地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就可以通过预设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能够更好地转变学生的迷思概念,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值得借鉴。

2. 转变迷思概念

程兰本达教授将教学比作“过河”:此岸就是学生自己已有的概念,河对岸就是我们希望他们发展到的概念。事实上,转变学生迷思概念的过程其实就是对学生即有的认知系统进行重组和再建构,而建构的过程就是认知发展同化和顺应过程,二者都是将新信息引入已有的认知结构,同化是为了加强学生思维模式,顺应是为了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并依此做出调整。转变迷思概念应该用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加以指导。

案例回放——《固体的认识》教学

活动一:通过区分生鸡蛋和熟鸡蛋,让学生对固体典型特征有了进一步认识。

活动二:通过操作石头、木块、杯子、面粉等材料,让学生正确认识固体的基本性质。

活动三:通过收集蜡烛烟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烟、飞尘也是固体。

由于学生平时对固体概念认识并不够深刻,潜意识中总认为烟、尘此类东西并非固体。上述教学活动通优化实验材料的结构,使学生明白有些固体是非常微小的,甚至肉眼都无法观察得到,促使学生把迷思概念和科学概念进行比较和对照,通过这种“随即通达”的教学策略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转变迷思概念。

3. 建构科学概念

从长远来讲,建构科学概念是转变迷思概念的关键。迷思概念具有隐蔽性,如学生在日常生活里就听说过“酸雨”这个自然现象,但很少有学生问明白“酸雨”是什么,因为在他们脑海中下意识以为“酸雨就是呈酸性的雨水”。这就是迷思概念一个显著特征。笔者认为,教学时科学教师应以学生的认知冲突为出发点,通过运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脑海中的科学概念更加清晰化,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新概念,实现概念转变,从而建构新的科学概念。

例如,当学生对于“静止在桌面的木块将受到桌子施予木块的力”这个概念有理解困难时。为此,教师请学生演示木块让弹簧弹起的情景,在学生初步感知弹簧对木块施加一定弹力这一事实后,让学生想象若是把木块置于四脚有弹性的桌子上,“静止在桌面上的木块将受到桌子施予木块的力”这一说法是否成立?通过类比,建立起“弹簧”与“桌子”某种联系,引发学生新旧知识冲突,帮助学生领会和理解概念的内涵,拓展了概念的外延,转变了学生已有前认知,让迷思概念逐步转化为科学概念。

如何破除迷思概念禁锢,建立科学概念对于小学生真正掌握科学知识来说意义重大。小学生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迷思概念问题,迷思概念出现有其必然性,迷思概念也有其价值意义。小学科学教师要因势利导,在具体教学中让学生尽量亲历体验科学认知全过程,让抽象的科学知识更加具体直观、生动形象,促成小学生迷思概念彻底转变。

参考文献:

[1]姜旭英.科学教学概念转变策略之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

[2]程柱建.自感现象迷思概念的转变策略研究[J].中学物理,2017,35(11):8+17.

[3]祁雪莉.不同学习策略对转变学生化学迷思概念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4]程柱建.自感现象迷思概念的转变策略研究[J].中学物理(高中版),2017,(6):8,17.

作者简介:何志辉,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绥安中心学校。endprint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711525.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