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考试周刊

浅谈赏识教育对高职学生成长的影响

浅谈赏识教育对高职学生成长的影响

曹云��

摘 要:赏识教育主要指的是教师对学生在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进步给予适时适当的赞赏和鼓励的一种教学方式。本人的实践教学管理经验证明,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较为明显的增加高职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潜力和热情。

关键词:赏识教育;高职学生;成长

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和實体出现的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新生事物。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全方位迅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2005年全国高职在校生数为713万人,占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45.7%,比1996年提高5.1个百分点;独立设置高职院校1091所,是1996年的3.2倍,占普通高校总数的60.9%。职业教育显然已引起了全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高职在校生的成长成才过程已经成为反映当代中国青年学生成长状态的重要维度之一。研究和探讨高职在校生的成长,并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心理需要实施教育,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把他们培养成为新时代的高素质劳动者,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一、 高职学生的群体现状

高职院校的生源类型层次复杂,差别较大,有高中毕业生、中专毕业生以及职高毕业生等。这些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基础较差,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等现象。然而当今社会,“学习好便什么都好”的观念几乎已深入每个中国人的骨髓,这就造成了大众对异于传统本科教育的职业教育的认识存在片面性或戴着有色眼镜。因此高职学生一贯的被贴上“差等生”“笨孩子”“没前途”等贬义的标签。外界的“歧视”创伤了他们本就不够自信的心灵,从而使他们徘徊、矛盾、痛苦,于是自卑心理逐渐产生,影响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的表现,进而被更加歧视,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某些同学自暴自弃,认为自己就是比别人差,就该“低人一等”,失去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这种心理上的自我放弃产生的后果远比任何低智商带来的后果更可怕。

1. 高职学生的品行特点

笔者执教于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在两年多的工作时间中,通过观察和调查发现,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在诸多方面并不比普通本科院校学生差,她们一样尊敬师长、刻苦努力、怀揣梦想,甚至他们比本科院校学生更能吃苦耐劳。只是在介绍自己的学历和目标时,显得缺乏自信和规划。

此外一些高职学生喜欢标新立异,对老师存在不信任感,有比较明显的逆反心理,追求物质生活,贪图享乐,抗干扰能力较弱,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在遇到与自己观点相反的人或事时,易冲动,好用武力,缺乏正确的沟通方式。从他们与人交谈时不愿双目对视的简单动作中不难发现,他们的埋头苦干有时候只是为了掩饰心中的自卑。

2. 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缺乏学习的自信心;学习动机不明确;目标不够明确;学习的竞争意识不强烈;自主学习意识淡薄且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等。另外自律性较差,学习效率较低。

二、 鼓励对学生成长的心理影响

鼓励教育的心理学本质即是以鼓励促成长,以信任促完善,以爱和生命的教育让学生在理解和包容中培养坚韧的性格,在耐心和赞赏中找到正确的成长道路。从心理角度上看人的成长过程,在遇到困难逆境时,人们对鼓励、支持的心理需求远远大于鞭笞和批评。对于高职学校的学生而言更是如此,他们更渴望被人肯定和赞扬,而引导或批评都会对他们的心理及成长产生很大的挫败感。鼓励教育,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一定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朝着师生共同的教学目标而努力的过程。鼓励机制的实质是教师通过激发与鼓励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激励并形成合理的自我激励机制。

美国心理学家特尔福德认为,驱使学生学习的基本动机有两种:一种是社会交往动机,另一种是荣誉动机。前者表现为学生愿意为自己所喜欢的老师而努力学习,从而使其获得教师的称赞,以增进师生友谊;后者则是一种更高级的动机,即是人们要求在社会上取得一定地位、待遇的愿望体现,如追求别人对自己的尊敬、希望获得别人的肯定、赞扬、称颂等。这两种动机的产生都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学习积极性的心理基础。

教师的表扬、肯定和鼓励对学生常常起着积极的强化作用,表扬是对行为的肯定,可满足学生对自尊的渴望,激发学习的动机。因此适时、充分、恰当地对学生进行鼓励,就像催化剂一样对学生的内因产生转变作用,在教学效果上往往会事半功倍。对于某些缺乏自信的高职学生来说,“鼓励”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品行素养等方面中显得尤为重要。

鼓励可以激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因此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发现学生的优点,并不失时机的给予充分的肯定,通过不断的心理暗示,建立他们的自信心,让学生都能在每天的学习中感到有所成就,从而使其有勇于进取的信心和动力,做一个精神丰富,目光坚定,气质高昂的人。

三、 个人教学中的“鼓励”教育的影响案例

在学生刚大一入学的时候,一个女生的眼神深深地触动了我。她和任何人说话时都是低着头,双手合拢放在身前,不停地拽着衣角,眼睛总是透过镜片的上沿偷偷地看人,眼神中流露出满满的胆怯和羞涩。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这个学生的特殊性以及自己肩上担子的沉重,我努力地去了解她的内心世界,也不断探索改变她自卑心理的方法。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应用于未来工作的专业技术,更要教会他们做个“大写的人”,起码要挺起腰杆,做个自信、乐观、有担当的人。

因此在担任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宠物医学157班的班主任一职时,本人在教育教学以及学生管理工作中,一贯以欣赏的眼光来观察和对待学生,以“鼓励”而非“批评”的教育模式来引导和教育学生。

1. “鼓励”的学生管理模式对班风的影响endprint

我深知这群学生内心的自卑,更认识到他们渴望被外界肯定的迫切愿望。因此我在工作中都以发掘学生优点和鼓励学生奋进的方式开展。比如在班会中经常分析专科生比本科生的优势所在,表明他们不比本科生差,甚至在实际操作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上更有优势,应聘工作时有更强的竞争力,让他们对自己的专业前景充满希望;其次,在平时的宿舍检查及晚自习纪律检查中,努力发掘学生可取之处并表达最真挚的表扬,有不足之处的也委婉指出并给予可行的改进方法。

通过一年的“鼓励”教育熏陶,学生的自信心明显增强,说话有底气,性格变开朗,会主动与老师交流心得,探讨学习,甚至在实训课后卫生工作也能做的认真到位,班风纪律以及学习成绩都名列年级前茅。

2. “鼓励”教学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班上有个江西省高考统招录取的女生,和班上其他学生进校时的基础成绩相差无几。她的性格比较内向,学习刻苦努力。在第一学期期末的时候,文化课成绩排在班级第五名,但她凭借学生会成员1.5分的加分政策险胜第二名成功荣获班级第一名。于是各种荣誉、赞扬、羡慕包围了她。在这样一种老师鼓励和学生赞扬的氛围下,她在第二学期各门功课成绩突飞猛进,并以88.57的平均分远远甩开了第二名。

学校在对新生进行班级分配时,所有班级的学生成绩都所差无几。但在我以鼓励的管理模式下,班级的精神面貌也煥然一新。每次的班会、宿舍检查即使他们做得不够好,也会尽量发现优点和可取之处,并给予及时、适度的鼓励和赞扬。有时候任课老师私下对我表扬学生的上课纪律、课堂表现时,我也会特地在晚自习时转达并不失时机的加以表扬和鼓励。这样使得全班学生个个精神抖擞,斗志昂扬。水到渠成,我们班的课堂纪律和表现以及期末成绩等都在年级前列,也受到广大任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因此,我更加坚定了“鼓励”的教学和管理模式。

四、 “鼓励”教育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运用原则

1. 适时原则

教师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应及时发现学生的困惑或者疑问,在课堂上善于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能从学生的听课表现上抓住学生对于课堂知识内容的盲点和误区,及时地对这些内容详加阐述。同时对于脸上充满疑惑的学生可进行适当提问,鼓励学生作答,并给予表扬或指正。而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也应该适时的给予学生鼓励。如在课堂纪律管理上,对于任课老师反映的问题应该在班会上放在最后指出,而任课老师反映的课堂听讲积极认真的情况可在班级通讯群里面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并在每周例会上给予肯定并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做到更进一步。

2. 适度原则

就教育本身而言,它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性工作,这其中表扬和批评是同时存在的,不能将其分离开来,或者过于偏重某一个方面。要想正确运用赏识教育,教师应当对于学生的身心需要有一个正确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根据其心理需求进行表扬、鼓励。

同时鼓励教育的运用应遵循一定的适度原则——将表扬放在一个主要的层面上,批评作为辅助性层面,使得受教育者的人格能够实现良性发展,从而挖掘出自己最大的潜力,实现人生的价值。

3. 真诚原则

前人大量研究与调查结果显示,过度的鼓励或表扬,往往会适得其反,使学生的耐性降低,挑战和竞争意识减弱。一些空洞的不带感情色彩的鼓励词汇,如:你真棒、肯定行、好极了等,不仅不能激起学生的信心和斗志,有时甚至让学生产生厌烦感,从此不愿意听这个老师的教导,学生之后的发展就很难控制。因此在给予学生鼓励时一定要真诚、真挚,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你的支持和期望。

五、 总结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的教师要充分重视鼓励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及学生管理上,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使得学生能够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尊重和肯定,并以此调动起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事实证明,鼓励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还能推动高职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同时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者,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用发自内心的关心、爱护、尊重、信任和鼓励,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激发他们的潜力,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现代化建设中合格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丽.对高职教育特点和高职学生特点的再认识[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8:(21)10-12.

[2]黄乐览,黄伟萍.高职学生的思想特点及教育对策研究[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12-114.

[3]丁建武.浅谈中职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09.

[4]山林林.鼓励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心理学分析[J].求知导刊,2016:127-127.

[5]刘晓英.鼓励教育在民办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247-247.

[6]韩晓娟.激励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社会科学:引文版,2016:00105-00105.

[7]阮艳.城乡结合部初中学习困难学生的激励教育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2013.

[8]蔡广浩.论赏识教育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现代化,2016.

作者简介:曹云,江苏省泰州市,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endprint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711526.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