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卫国
摘 要: 陶行知基于生活的知行合一教育理论,是其在长期从事教育工作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精华思想内容。主要强调教育工作的开展要从生活出发,并最终回归到生活环境中去,是将教学过程与实践过程实现全面统一的一种教学理念和方法。在初中阶段的历史课程教学中,充分利用生活化的素材和资源开展历史课程的教育引导工作是对陶行知生活化教育要求的一种积极实践。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出发,生活教育模式与初中历史教学实现融合的过程中,需要坚持做好规划衔接、运用科学方法、注重教学评价三方面基本原则,教师应当结合具体的历史课程教学内容,通过生活化思想意识的引领、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组织应用以及生活实践活动的组织达到更好的课程教学效果。
关键词: 初中历史;陶行知;生活教育;融合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918(2022)04-0143-04
一、 引言
生活与学习本身就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从生活环境中寻找素材开展教育引导工作,不仅是更好的教育引导效果的基础条件,也是体现生活与专业知识学习紧密关系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当基于初中阶段的历史课程教学内容,选择生活化的切入点为学生做好教学引导,最终为取得更好的历史课程教学效果提供支持。
二、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简要概述
陶行知作为一位教育家,其所提出的生活教育思想主要强调的是在专业的课程教学中,将生活中的多种元素和资源融入教学工作的开展中,强调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鼓励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将教育过程、学习过程以及实践过程在生活维度上实现融合。对于文章探讨的初中历史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来讲,生活教育思想与历史课程教学的融合能够帮助教师将具有抽象性且与学生日常生活存在一定距离感的历史知识,通过科学的引导方式与现代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思维状态进行连接,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趋势、吸取历史教训的科学途径。另外,基于生活教育理论中的实践学习要求,当初中阶段的历史课程教学融入生活教育理念后,意味着相关的课程教学实践有了更加丰富的资源素材支持以及更广阔的平台支撑。这对于历史课程教学效果的优化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从学生的学习感受上来讲,虽然历史方面的内容从客观上来讲与其日常生活的距离较远,但若教师能够通过生活化的方式方法引导开展相关的课程教学,则有利于学生感受到历史课程的内容与生活之间的紧密关系,提升其主观上对历史课程教学价值的认同感。
三、 基于生活教育理念开展初中历史教学的基本原则探索
(一)做好融合教学的规划衔接,提升生活教育的实际应用效果
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强调的是从生活实际中寻找素材和资源为常规的专业课程教学提供支持。两者之间虽然具备一定的内在联系,但在具体的课程教学组织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融入需要教师结合具体的历史课程内容进行生活化元素的分析和研究,力求在两者融合教学的背景下能够找到具有适宜性的生活化切入点,为取得更好的课程教学效果提供帮助。另外,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还非常注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的营造,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历史课程教学内容在教学引导的启蒙阶段,通过引入具有多元化和灵活性特征的方式方法使得生活化理念背景下的历史课程教学有一个更加轻松愉快的整体氛围和状态,这也是进一步激发出学生探索和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动力。从教师的专业课程教学上来讲,如何将相对抽象且理论性較强的历史知识实现与日常生活的实际进行有效融合也是其专业教育工作开展中应当思考的关键性问题。例如,教师在讲解《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这一课的教学时,就可以列举唐朝时期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引进的一些先进技术资源出发,通过古今对比寻找现代社会与人们日常生活具有紧密联系的原型。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以丝绸之路的路径为例,通过古今对照的方式使学生感受到古代丝绸之路与现代我国国家版图发展之间的差异与共同之处。从而使学生基于宏观的历史变迁维度感受国家的发展变化与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深刻认识和感受到盛唐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鼎盛状态,用来源于生活的对比观察使学生感受到历史与现代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二)注重生活化教育方法的引入,提升历史课程的教学质量
所谓的生活化教育方法,是指教师应当脱离常规的理论知识教育教学模式,将历史知识的学习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解决和思考相联系,让学生在共同探讨和实践的过程中对历史知识的内容有更加深刻且全面的了解。在生活化教育理念的背景下,课程教学的组织方式方法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教师应当将具体的历史知识学习转化为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达到以史为鉴、以史为镜的教育教学目标。需要强调的是,当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引入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时,教师自身首先需要掌握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路径,并且对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掌握及应用原理,确保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引入后能够充分发挥出其提升历史课程教学质量的效果。
(三)重视教学评价工作,引入多维度评价元素
当历史课程的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联动后,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状态以及相关课程内容的学习理解效果,就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与生活环境中的元素和状态进行连接。例如,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观态度以及其思考历史问题时,结合生活实践的能力和意识,就可以成为在生活化教育背景下衡量学生历史课程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另外,教学评价的工作应当在主体上实现丰富和完善,一方面借鉴传统的历史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指标,用客观的理论知识水平以及相关的考核成绩作为基础的教学评价参考。另一方面,还应当将学生自评以及互评等评价模式所得到的评价结果融入传统的教学评价内容体系中,提升教学评价的灵活性和全面性,检验学生基于生活教育理念的历史课程学习效果。
四、 生活教育理念与初中历史教学融合中的问题分析
(一)受传统思想观念影响,教学思路和方法缺乏有效性
部分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路和方法的影响,在开展初中阶段历史课程教学时,通常都是应用常规的教育教学方法,按照既定的教学目标任务和教材内容开展相关的教学工作的。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能够保证理论方面的教育教学任务得到有效的完成,但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这种教学方式具有固定性过强的特征,部分学生可能缺乏自主思考和学习的空间而导致其主观上的学习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另外,过强的理论性也会使学生在客观上感受到历史课程的教学具备一定的难度,降低其自主参与历史学习的信心,导致其历史学习的基础受到影响,从而对后续的历史课程学习造成非常直接的影响,应当受到教师的充分重视。生活化教学方法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之所以存在问题,与教师观察生活的力度不足或历史课程思维的敏感性不足有直接的关系。当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且对于生活化教学方法的认知和掌握能力存在问题时,其在实践工作中应用这种教学方法的主动性就会相对较低。
(二)教师对于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力不足,影响教学效果
生活化教学方法虽然其资源和素材来源于生活,但与传统的历史课程教学模式相比,生活化教学方法的组织实施过程需要教师转变思路,应用更多的素材、通过灵活的方式进行生活化教学方法的组织应用。从目前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角度上来说,大部分教师虽然在理论上对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概念和基本要求有一个初步的认知,但由于其在教学实践中缺乏应用这种教学模式开展教学的经验,其在具体组织历史课程的教育教学时,对生活化素材的应用存在缺乏灵活性和适宜性的问题,直接影响生活化教学方法在实践应用中的效果。对于学生来说,生活化教学方法的积极作用和有效性也未能充分地体现出来,学生主观上的教学体验仍然处在较低的水平层次上,这不利于学生提升对历史课程教学和生活化教学方式的认同感,最终会影响实际的教育教学效果。
(三)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实践力度不足,未发挥出教学引导作用
实践教学在常规的课程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实践效果和实践力度是最终取得实践教育效果的重要条件。尤其是对于历史课程来说,除了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和历史事件有一个科学的认知和体会外,教师更需要将历史课程的教学与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元素和状态进行连接,为学生创造更加充实全面的实践教学机遇,从而提升学生对历史知识理解的深刻性。但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教师由于客观上的实践教育条件缺乏,其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未能充分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开展力度也存在不足。另外,教师本身对于历史课程的实践教学方法和思路缺乏全面的掌握,其在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时,也未能掌握科学有效的方法,这都影响着实践教学的实际效果。
五、 基于生活教育理念的初中历史教学融合路径
(一)加强思想引领,促使学生转变历史课程学习的整体思路
对于历史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来说,思想上的引领和教育是一切教育工作在未来得到落实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对于初中生来说,思想上的教育与引导更是激发主动开展教学投入课程学习中的重要条件。教师应当基于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征,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开展好思想上的教育引导工作,为进一步取得良好的课程教学效果打下基础。这种的思想认知转变,主要是强调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与教育之间的密切联系,并且认同社会及学校的基本理论。在初中阶段的历史课程学习中,避免将课程的学习作为一种单纯的理论知识掌握和应用的学习内容,而应当从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出发,从更加广泛的维度上理解和学习历史知识。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历史知识学习的整体效果,也是培养学生宏观上的历史观念和责任意识的有效路径。教师可结合相关的历史课程内容,从思想上引导学生进行转变和调整,将历史课程的学习放在一个更宏观的范围和更高层次的平台上进行学习和掌握。例如,在讲解历史课程《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的教学引导中,教师就可以结合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生活变化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特征,鼓励学生在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前首先从自身出发,思考个人成长过程中,社会经济发展状态的变化以及给其自身生活带来的变化。虽然基于学生自主感受的相关变化都是比较细微且单一的,但由于这些变化使学生更具有感同身受的感觉,因此教师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价值和意义进行认知,更具备可行性和有效性。当学生认识到历史知识的学习本质上是对过去一个阶段人们生活状态的学习和了解后,其学习历史的目标和思想切入点就会因此发生变化,更加注重通过历史学习为个人的现代生活认知状态和思想动态提供指导。这也是历史课程学习在实践应用维度发挥出其作用的一个典型表现。另外,从实际的教学效果上来讲,能够充分利用来源于现实生活和社会环境中的资源与案例开展历史课程的教学与引导也能够更好地为教师的课程讲解提供支持。
(二)运用生活化的教学组织模式,提升历史教学与生活的融合度
教学方式方法的组织实施是进一步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条件。所谓的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强调的是在教学引导和教学实践这两个教学环节的首尾阶段,要以生活化的方式方法进行开启,并且用生活化的思路和方法进行收尾。只有将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和理念贯穿整个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时,才能够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历史的过程也是观察和体验生活的过程,最终激发学生以史为鉴,不断实现自我完善与提升的积极性。教师可选择相关的课程教学内容,结合具体的课程教学环节分别引入生活化的元素和方法,通过首尾呼应的方式将生活化教育理念融入具体的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例如,在讲解历史课程《科学技术成就》的引导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本身的先进性以及在现阶段普及应用的普遍性从实际出发,在这部分历史课程的讲解全过程中贯穿科学技术支持下的先进设备和方法。通过实践中的条件创造,使学生切身感受到科学技术的进步给其日常生活以及课程教学所带来的便利条件。首先,教师在这部分课程的前期引导阶段,就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向学生提问其所知道的一些先进科学技术类型,并且以计算机技术的引进为代表,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与我们日常生活之间的紧密关系。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入微课视频或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广泛性。在此基础上,当教学过程进入核心的课程教学内容讲解阶段时,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或更加具有智能性的微型机器人设备与素材,在介绍和城县相关的历史课程内容时,将这些技术和工具作为辅助教学开展的重要元素向学生进行展示。最后,教师再通过思想上的引导教育使学生感受到历史发展与科技进步之间的密切关系,并且激发学生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提升、促进先进技术成熟和完善的积极性。这种将日常生活與历史相关知识进行充分联动并贯穿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方式方法,必然能够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历史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关系,激发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加强技术研发和学习的积极性。
(三)加强生活实践力度,将历史课程的教学融入生活环境
生活实践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积累过程,有了生活实践,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力度才能更加深刻,其对于历史课程的学习价值也会有更加充分的认知。教师应当在具体的实践课程教学中重视实践方面课程的引入和应用,用实践教学促使生活与历史课程相衔接。在将实践内容融入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时,教师应当注意从现代环境与历史环境的对比入手,通过生活与历史的连接提升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达到初中阶段历史课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目标。例如,在讲解历史课程《改革发展中的教育》的引导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教育工作与学生本身的紧密联系,分别通过客观的教育资源条件以及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方式方法应用等多方面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人们所能够应用的教育资源在开发利用上的丰富性和充分性。
六、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的课程教学中,生活化教育理念的融合需要吸收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元素作为支持。教师应当结合具体的历史课程内容,通过与日常生活相关元素的引入,为取得更好的生活化教学效果提供帮助。另外,教师自身也应当认识到从生活入手开展历史课程教学的思想引导价值,从而在未来的教学工作开展中重点挖掘和分析生活化的素材与方法,力求实现历史课程教学效果的优化与提升。
参考文献:
[1]唐丹华.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浅谈历史教学生活化[J].新智慧,2019(2):99.
[2]严骏.初中历史教学与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融合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13):25-26.
[3]沈志伟.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与初中历史教学[J].文教资料,2019(10):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