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考试周刊

初中历史教学中思维导图运用的误区及应对方法分析

初中历史教学中思维导图运用的误区及应对方法分析

摘 要:初中历史科目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核心素养,对学生正确看待历史,借助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下,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开始使用思维导图,虽然思维导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效率,但是受到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学习能力等的限制,一些教师在使用思维导图过程中依然有一些误区。文章针对这些误区提出了详细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够为历史教师带来帮助。

关键词:初中历史;思维导图;误区及应对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05-0143-04

思维导图,顾名思义是指人的大脑通过对各种知识的联系感知,借助关键词、符号、图形等构建的一张效果图。通过该效果图,能够合理地将各种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展现,提高学生记忆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学生若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独立构建思维导图,在各种复杂的历史事件、历史时间的学习中,就会快速掌握方法,为后期的深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 初中历史教学中思维导图运用的误区

(一)教师方面

1. 功利性质

一些初中历史教师发现思维导图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于是在课堂上也想着使用思维导图快速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这就使得教师在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之前,盲目借助思维导图,不仅不能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反而让学生变得更加混乱,最后很多学生认为思维导图的出现不会帮助历史学习,于是就慢慢放弃思维导图,而教师急功近利的心态下,思维导图的效果也不能很好的凸显。

2. 全面包办

初中历史教师往往有着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因此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较为严重,认为在课堂上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所有的思维导图都要按照教师的方法去设置,或者教师将思维导图设置完成之后让学生进行抄写。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对思维导图的认识也不深刻,仅仅停留在文字表面的思维导图学习,并不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并且教师构建的思维导图也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设立,往往对学生来讲没有针对性。

3. 不能坚持

思维导图各种各样,教师应当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接受能力,科学灵活地选择思维导图,再加上由于一些教师认为思维导图效果相同,因此形式也相同,不管什么样的知识都使用思维导图。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兴趣较低,并且效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有些教师就会认为思维导图对学生的帮助不大,久而久之,就再也不会使用思维导图,继而转变为传统的灌输式课堂。如此一来,学生在枯燥乏味的课堂中,不会提高学习主观能动性,慢慢地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也会逐渐降低。

(二)学生方面

初中历史科目作为文科科目之一,很多学生认为文科只要大量背诵就可以,不需要花费精力去构建思维导图,并且一些学生觉得与其构建思维导图,还不如多记些笔记,这样能够在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引导下锻炼大脑的记忆能力。或者教师已经为学生讲述思维导图的重要性,但是学生仍然不愿意自己构建思维导图,只觉得教师讲什么,自己记什么就可以,如此固化的学习方式,让很多学生难以接受思维导图,更别提用思维导图提高学习能力了。

(三)其他方面

进入初中阶段,学生要学习很多种科目,因此能够分给历史科目的课余时间非常有限,而思维导图的构建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时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生没有足够的工具、时间支持,会认为构建思维导图是浪费时间,久而久之,思维导图在学习中的作用也会逐渐消退。

二、 初中历史教学中思维导图运用的应对方法

(一)依据准确的教学目标,使用思维导图

教学目标是教师开展教学和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方向,把握目标对课堂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教师需要注意到,在课堂设置的每个环节都应当以明确的教学目标为主要引导方向,思维导图的构建也是如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之后,教师再利用思维导图将教材中的所有时间、事件、人物互相串联,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有效记忆历史知识,从而快速完成教学目标。

例如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的时候,教师首先明确教学目标为提高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教师提前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失败的原因,并且深入了解《马关条约》的相关内容。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讲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学生不仅能够深入了解该事件各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同时也会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必要时候,教师再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甲午中日战争的视频,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借助视频,学生的知识记忆能力也会有效增强。

(二)创建轻松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能力

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響,现阶段初中历史课堂上,还是教师大量地讲解,学生被动地画知识点以及做题。虽然历史知识有很多需要死记硬背,然而整节课堂只让学生进行背诵未免显得枯燥。教师应当紧密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教材的内容,通过思维导图构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将历史教材中的每个单元,每个章节,甚至每个事件进行汇总,在学生脑海中构建一条长长的历史时间线段图,在该线段图中,再借助思维导图,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掌握最多的知识。

例如在学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不同少数民族的音乐,组织学生借助多媒体观看民族舞蹈,浏览各种民族的服饰。学生在高涨的兴趣下必然会了解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区别。教师再借助思维导图,将书本的内容与多媒体的资料相结合,引导学生思考清政府对待少数民族的态度是什么?通过什么样的政策?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学生借助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及思维导图,可以快速进入思考状态中,并且也能做好教材知识学习的过渡。

(三)借助准确的思维导图,完善知识体系

初中历史教材是由教育部和地方教育部共同商讨制定的,内容有着众多联系。但即使是这样,在初中历史教材中的知识点仍然有着分散的特点,若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技巧,单纯依靠死记硬背,很难提高学习效率,并且也不利于提升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而此时教师就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让学生将分散的知识点进行串联,不仅提高记忆力,还能提高理解能力。教师应当深入了解思维导图对历史教学的积极作用,合理把握思维导图的使用时机和使用方式,从而为学生的记忆奠定良好基础。

例如,在学习《侵略与反抗》这一单元的知识时,教师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巩固这一单元的内容,可以和学生共同制作思维导图。在共同制作的过程中,学生温故知新,边回忆已学知识,边接受新知识。教师可以将关键词“侵略与反抗”作为思维导图的核心,然后向外延伸各个分支,写上关键词,例如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在每个分支下面继续发散,写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相关条约的签订,学生不用看教材,只看思维导图就能在脑海中形成较为全面的知识体系,教材内容的学习也会更加深入。

(四)借助丰富的思维导图,剖析历史事件

历史事件包含大量的历史人文素养和价值观,对学生的历史思维培养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遇到重要的历史事件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深入剖析,全面分析历史事件在整个历史阶段所起到的作用。在剖析历史事件时,除了表面上的人物关系,时间关系,还要让学生结合其他与该历史事件相关的内容,构建完整的事件学习框架。教师利用思维导图首先为学生呈现直观的、清晰的历史事件发展经过,让学生通过思考自己找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同时教师也应当重视构建思维导图过程中深度思考习惯的培养。

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时,很多学生没有学习历史之前就听说过鸦片战争,也了解鸦片战争的核心人物是林则徐。学生受到先入为主的思想影响之后,再进行学习会受到自己原有知识结构的限制。进入初中后,教师应当让学生深入思考,让其以鸦片战争为核心构建思维导图,向下延伸到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等不同分支,在每个分支处教师都应当详细讲解,从而巩固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指导学生画思维导图,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呈现各种思维导图的构建方法之后,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构建思维导图,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体验进行科学的学习。思维导图构建的过程和结果中,教师都应当进行针对性的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历史知识画出不同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有效进行历史的学习。学生在初次勾画思维导图时一定会有各种问题或者困难,教师要善于引导,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例如在学习《贞观之治》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首先明确核心关键词,学生通过了解教材,会将“贞观新政”作为中心词,然后向外延伸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法律等环节分析,于是学生就能找出下一分支的关键词。接下来的关键词由学生独立思考,教师进行审核。当学生完成思维导图的构建之后,教师再选取几个优秀的思维导图在全班进行展示,并进行深入分析。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也会得到很好的提升。

(六)有效借助思维导图法,再现史实资料

思维导图另一大作用就是为学生再现各种史实资料。在历史学习中,必然会涉及很多史实资料,通过史实资料,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教材中的历史内容,在学习史实资料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领取不同的学习任务,按照教师的要求,小组之间互相讨论和合作,探讨出史料中可供研究的内容。学生仔细分析,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对史料进行归纳和整理,从而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备。另外教师也要定期为学生推荐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史实资料,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为深度学习奠定基础。

例如,在学习辛亥革命这一章节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独立构建思维导图,并且最终整理和归纳出孙中山先生在辛亥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例如有的学生会以时间为线索,用时间数轴进行整理,而有的学生则会以地点为线索,画出简单的地图,有的学生则会用辛亥革命的准备过程与结果作为线索,进行知识树状的形式整理。不管学生选择何种思维导图,最终都会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教师再与学生共同探讨核心问题,本章节的内容学习也会更加有效率。

(七)借助不同的思维导图,激发独立学习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基本具备独立意识,在学习中也愿意依靠自己的方法进行学习,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独立学习的意愿,科学借助各种方法为学生搭建独立学习的平台。借助思维导图,根据新课标的相关要求,让学生依据教材的理解,独立构建思维导图,形成具有个性的知识框架。学生在独立制作时也会发现不懂之处,从而与教师进行深入交谈,教师也能了解学生的各种问题,帮助学生降低学习难度。当然教师在引导学生构建思维导图时应当注意以下四点:首先,对学生进行基础思维导图的培训,让学生通过模仿再到创作。其次,让学生了解思维导图最大的优势是图文并茂,最好用图和文字进行,避免形式过于花哨,内容过于繁冗。再次,学生可以个性化设置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学生学习,但同时也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供必要的平台,学生可以加入一些自己喜欢的动漫元素丰富思维导图的形式,从而提高思维导图的有效性和趣味性。最后,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思维导图的评价,必要时候可以在全班进行展览,或者让学生自己进行阐述。

(八)借助不同的思维导图,整合各类知识

历史教师通过思维导图会将关键内容作为核心知识点,然后向外发散成树状图。一般来讲,历史知识具有递进性、层次性、整合性的特点,因此每个历史事件都不应当单独学习,而是应当与其他事件共同结合。教师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将相关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构建某种联系。以教材中的单元结构为主导,引出其他的主干内容,再结合每课时的主要内容,作为思维导图中的单元分支。现阶段很多初中学生对时间的利用以及历史时间的分配缺少足够的认识,在学习历史知识时也会出现零散、没有效果的弊端。针对这些现象,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利用课时分支进行知识点的处理,并且学生在构建思维导图过程中也能够详细了解在每个历史阶段中所有的历史知识。

例如在学习救国道路的新探索时,在教材中为学生设置了四个阶段,分别是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农村包围城市四部分内容,要想让学生了解到这四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教师就可以将救国道路的探索作为关键点,然后向外衍生四个大分支,每个大分支继续向外衍生小的知识点,学生看到教师的思维导图之后,就能详细地将本单元的所有知识构建联系,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九)借助不同的思维导图,挖掘知识联系

历史知识璀璨神奇,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古老的知识,同时也有历史文化素养。在每个单元的学习中,教师也应当关注历史事件的细节掌握,让学生把握住历史知识的单独性和联系性,在感受主干知识和分支知识之间的联系时,就可以用思维导图进行。通常情况下,在课堂上教师绘制的思维导图一般是手写形式,色彩单一,对学生来讲没有吸引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标注不同的颜色和关键词,让学生将知识与图形和颜色构建联系,这样能够让学生把握重点知识。当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绘制思维导图学习历史知识,必要的时候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每个小组共同绘制一幅思维导图,小组之间分工合作,有负责查资料的,有负责绘画的,有负责完善的,有负责检查的,通过互相讨论,学生对思维导图的认识也会更加深刻。

例如,在学习《列强侵略与民族危机》这个单元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把列强侵略与民族危机分别作为一条主干思想,然后在分支中写上鸦片战争、中体西用、自强新政、西學东渐和甲午战争,学生按照五个分支仔细学习教材中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梳理思维导图,学生就会了解中国清王朝的大门是如何被打开的,中国是如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并且学生还能再次复习林则徐虎门销烟,邓世昌甲午战争等的相关内容,从而准确把握教材的核心思想。

三、 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初中历史教师,首先应当在课堂上重视使用思维导图,其次要培养学生独立构建思维导图的能力。教师应当摒弃传统的机械背诵式课堂模式,借助思维导图,让学生发掘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规律,从而让学生在有效的思维导图中掌握尽可能多的历史知识。教师也应当定期对学生的思维导图学习进行监督和指导,确保学生一直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科学使用思维导图,从而实现教学相长,真正为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春兰.初中历史教学中思维导图运用的误区及应对策略[J].文理导航(上旬),2018(3):49-50.

[2]韩爱平.探究初中历史教学中思维导图运用的误区及应对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14):105.

[3]钟梅.初中历史教学中思维导图运用的误区及应对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9(5):144.

[4]张生珉.初中历史教学中思维导图运用的误区及应对策略[J].文理导航,2018(6):60-61.

[5]孟玮.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误区及应对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9(12):88.

作者简介:郑燕华(1987~),女,汉族,福建漳州人,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学,研究方向:初中历史教学。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711804.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