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考试周刊

游戏在幼儿健康心理构建中的作用与应用探究

游戏在幼儿健康心理构建中的作用与应用探究

李云

摘 要:对幼儿来说,最喜欢也最适合的活动形式就是游戏。游戏能够使幼儿在感受到愉快的同时,获得成长。在幼儿的健康心理构建过程中,游戏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通过游戏能够很好地帮助幼儿消除消极情绪,培养积极性格,能够发现幼儿的心理问题,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还能够使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升。为此,文章对游戏在幼儿健康心理建构中的作用及应用策略展开论述。

关键词:游戏;健康心理建构;心理素质;情绪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06-0155-04

在现代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永远是不变的主题。现代心理学表明,健康心理是一个人智力和人格发展、潜能开发、道德品质形成、积极适应社会的前提,是一个人整体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但是目前很多幼儿园更加注重幼儿智力开发和习惯培养,而在心理健康方面则相对薄弱。其实,培养幼儿健康心理,并不一定只能通过开设课程、实施专业的心理疏导、心理问题矫治等途径来实现,通过游戏也能够很好地促进幼儿健康心理的构建,而且游戏的途径更适合3~6岁的学龄前儿童。

一、 幼儿心理健康的现状

在当下的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中,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智力的开发、美育的提升占据了幼儿教育的重要部分,而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的大量调查研究表明,幼儿心理健康情况不容忽视,比如情绪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性格问题等。

(一)情绪问题

情绪问题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幼儿阶段,情绪的问题是最普遍的,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幼儿普遍缺乏情绪的控制能力,容易出现愤怒、惊恐、嫉妒、惭愧等负面情绪,对应情绪就会出现一些行为,比如大哭大闹、畏畏缩缩等。但是很多时候,父母、教师并没有真正关注幼儿的情绪,而是只看到了情绪背后的行为,便为幼儿贴标签。

(二)人际关系问题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都需要通过不断地进行社会交往才能过正常的社会生活。但是由于城镇化的发展,幼儿的人际交往非常简单,很多幼儿都没有玩伴,所接触的也多为家人、长辈,因此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障碍。

(三)性格问题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可以发现,很多幼儿存在着性格方面的问题。比如,有的幼儿胆小、害羞,不敢当众发言;有的幼儿自卑、怯懦,不敢参与集体活动,更羞于参加集体演出、比赛等;有的幼儿脾气暴躁,在与其他幼儿的交往中经常出现攻击他人的情况,等。

幼儿时期出现这些心理问题是非常普遍的,只要家长、教师加以合理的疏导,就能够改善这些心理问题,使幼儿实现心理健康发展。

二、 游戏对幼儿健康心理培养的重要作用

游戏在幼儿健康心理的培养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能够消除幼儿消极情绪,使幼儿形成积极的性格;能够发现幼儿的心理问题,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能够增强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幼儿归属感与安全感;能增强幼儿的毅力与自控力。下面,我们分别就这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游戏能够消除幼儿消极情绪,使幼儿形成积极的性格

在幼儿的健康心理构建中,情绪情感的健康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一些幼儿由于家庭环境、性格或者是监护人变化等问题,表现出一些消极的情绪,比如爱生气、常愤怒、喜欢骂人、多愁善感等。而通过游戏,则能够很好地消除幼儿的这些消极的情绪,使幼儿感受到快乐,感受到温暖。尤其是一些户外的体育游戏能够很快地放松幼儿心情、室内的角色扮演游戏能够使幼儿初步感受到角色的职责,这两种游戏在消除幼儿消极情绪方面更是非常有效。此外,选择不同的游戏,对幼儿不同性格的培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经常玩老鹰捉小鸡游戏,有利于幼儿养成勇敢、责任心强的性格。

(二)游戏能够发现幼儿的心理问题,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

成人在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能够通过语言表达、行为排解等自行缓解、解决,但是幼儿在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语言表达水平较低,对自己内心的了解不多,因此难以进行表达、排解。为此,需要教师及家长不断地观察幼儿、了解幼儿内心世界。而游戏,恰恰是最适合发现幼儿心理问题的活动形式。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了解幼儿的性格、情绪、心理等,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导。比如,在一些游戏中,有的幼儿或者不参与,怯懦地看着别人游戏,或者总排在最后,“被迫”参加游戏。这一定程度上能够表明幼儿内心的自卑和孤僻。游戏中发现这些问题后,教师能够及時采取措施,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游戏能够增强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幼儿归属感与安全感

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在于人际关系的适应。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使人获得较高的归属感与安全感,有利于身心健康;不良的人际关系容易使人感觉到紧张、压抑、孤独,不利于身心健康。当前,幼儿园里的部分幼儿缺乏人际交往能力,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也很少交朋友。但是游戏则能够打破幼儿之间的心理壁垒,使幼儿在游戏中培养对他人的信任,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并且在游戏中学会处理矛盾,大大提升人际交往能力,从而提高幼儿的归属感与安全感。

(四)游戏能增强幼儿的毅力与自控力

幼儿由于年龄较小,很多情况下缺乏毅力和自控能力,这是非常普遍的,也是值得关注的。在游戏中,由于幼儿都需要遵守游戏规则,因此会在游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毅力与自控力。举例来说,“一二三木头人”的游戏规则是:喊“一二三”的时候可以任意走动,但是喊“木头人”的时候则需要保持不动,即便身体未能完全平衡,也要保持不动。在这样的游戏中,幼儿懂得了游戏规则,也学会了控制自己的行为,增强毅力。

三、 游戏在幼儿健康心理构建中的应用策略

在幼儿健康心理构建的过程中,应用游戏,需要为幼儿打造宽松、安全的游戏氛围;借助游戏对幼儿的心理状况与情绪状况进行细致的观察;借助游戏使幼儿体验成功的愉悦,培养幼儿自信心;通过游戏缓解幼儿负面情绪,缓解心理问题;强化游戏的针对性和指导性;通过游戏催发幼儿积极情感,辅助幼儿形成健全人格。下面笔者将结合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就这几个方面一一展开探讨。

(一)为幼儿打造宽松、安全的游戏氛围

为了更好地发挥游戏在幼儿健康心理构建过程中的作用,教师必须要为学生打造一个积极的、和谐的、宽松的、安全的游戏氛围,要确保幼儿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过程中。比如,在组织“小小运输车”的游戏中,让幼儿分别扮演货车司机、装卸人员、仓库管理人员等,合作运输货物,并且进行小组间的比赛。在这个过程中,所运输的货物、运输的“货车”以及运输的环境都需要确保绝对安全,只有确保了环境的安全,才能使幼儿更好地沉浸在游戏中,充分感受游戏的点滴乐趣,同时也能够在此过程中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

(二)借助游戏对幼儿的心理状况与情绪状况进行细致的观察

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相对比较薄弱,他们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与情感,因此在出现心理问题时,常常会手足无措。教师可以利用游戏中幼儿的表现,来走进幼儿的内心,发现幼儿的情绪与心理。比如,有的幼儿在玩搭建游戏的过程中,搭建的房间总是没有门窗,而且总是喜欢在搭建的东西周围搭出很高的围墙,他们不喜欢跟其他幼儿一同搭建,总喜欢将积木据为己有,放在自己的“领地”,不允许其他的幼儿触碰。这些幼儿普遍缺乏安全感,有较强的防卫意识和防御心理,很少表露自己的内心,也很少与其他幼儿一同游戏。教师观察到这类幼儿的时候,一方面应该记录这些幼儿的表现,对其表现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应该制定相关的引导策略对其加以引导,多进行沟通和交流,鼓励他们走出狭小的空间,与他人一起合作。

(三)借助游戏使幼儿体验成功的愉悦,培养幼儿自信心

由于自身经验不足,或者害怕输、害怕游戏失败等,一些幼儿在游戏中会表现出胆小、被动等问题,这也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之一。不仅如此,在其他的活动中,这些幼儿也可能会被动、胆怯。为此,教师应该适当降低游戏的难度,设计符合每一个阶段幼儿的游戏,使幼儿勇敢地克服胆怯心理,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轻松地在游戏中获得成功,使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逐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第一,详细地介绍游戏规则,使幼儿清晰地了解游戏任务,明白自己在游戏中扮演的角色和需要掌握的技能,做好游戏的准备。比如,小班的游戏“球宝宝找朋友”,教师需要为幼儿讲清楚游戏规则:“同一颜色的球宝宝是好朋友,比如红色的球宝宝跟红色的球宝宝是好朋友,它们住在红房子里,白色的球宝宝跟白色的球宝宝是好朋友,它们住在白房子里。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送球宝宝回家,看谁能够送最多的球宝宝回家。”如此,幼儿能够很清晰地了解游戏规则,并且遵循规则,将相同颜色的球放在相应颜色的箱子里,而教师则需要对其进行夸奖:“我看到你把很多的球宝宝都送回了家,你真是个游戏高手。”游戏很简单,幼儿在简单的游戏中获得了一定的成就感,自信心也得到了培养。

第二,鼓励幼儿,肯定幼儿的进步。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很多的困难,比如,不知道如何继续、害怕失败、遇到了难以跨越的沟壑等,有些幼儿就会畏缩不前,中途放弃。作为教师,应该鼓励幼儿思考,用信任的语言、目光来激励他们,肯定他们:“这样不行,可以再试试别的办法。我相信你一定可以。”比如,为了锻炼幼儿跑、钻等体育技能,教师利用纸箱和呼啦圈等材料布置了游戏场地,要求幼儿分两组,分别站在起跑线上,听到老师口令后绕着纸箱跑,期间越过障碍物,跑到场地的另一端钻过呼啦圈,再越过障碍物,绕着纸箱跑,回到起跑线。游戏进行中,轮到豆豆(化名)的时候,他却往后退,犹豫不前。教师带领别的幼儿一起为他加油,反而让他大哭了起来。于是,教师握住了豆豆的手,坚定地说:“豆豆跑得非常快,但是这些障碍物太多了,有点担心对不对?没关系,老师陪你一起好不好?”教师带领豆豆一起跑完,豆豆的紧张情绪得到了缓解。教师笑着鼓励他:“豆豆真棒,跑得比老师都快。现在,豆豆自己跑一圈,我相信会比上一次还要快。”在教师的鼓励下,豆豆独自一人跑完了全程,在老师和同伴的掌声中,他露出了开心的笑脸。

(四)通过游戏缓解幼儿负面情绪,缓解心理问题

不同的幼儿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有着不同的情绪特征,但是无论什么性格的幼儿,都会存在着一些负面情绪,一些或多或少的心理小问题。因此,教师应该借助游戏的方式,来缓解幼儿的负面情绪,解決他们内心的小问题。在此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研究各种游戏的特点、差异、采取相应的对策,游戏前,我们注意分析幼儿发展现状、游戏的目标和形式,注意因材施教、随机开展游戏,提高针对性。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游戏的针对性,针对不同个性、不同特点的幼儿,要选择不同的游戏种类和游戏角色。比如,好动的幼儿,可以让他扮演医生、交警等安静沉稳的角色;孤僻的幼儿,可以多参加集体游戏,还可以为其分配一些组织者的角色,使其逐渐放开自己,融入集体……根据幼儿的特点给予幼儿最恰当的角色,能够很好地发挥出游戏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

如,一些幼儿在家里受到了来自父母、祖父母的溺爱,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任性,不懂得尊敬长辈。所以,教师组织了娃娃家的角色游戏,并且设定了游戏情节:让一名幼儿假扮任性、不听话、不尊敬长辈的娃娃——彩彩(角色名),其他幼儿扮演爸爸妈妈、老师、阿姨、爷爷奶奶等。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看到了游戏中不懂事的彩彩,对她非常讨厌,从而又联想到了自己在家里的表现,感觉到非常惭愧。通过游戏,生动地向幼儿进行了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心中想着他人等方面的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五)通过游戏催发幼儿积极情感,辅助幼儿形成健全人格

健全人格的最简单的定义就是人格的正常和谐的发展。心理学对健全人格的相关特征有学术角度的定义,认为可以从五个维度来定义一个人的人格是否健全心理是否健康——性格(内外倾)、人格品质(善恶)、责任感、情绪稳定性、思维开放性。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也应该成为教育的重点。一个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不健康的孩子,不可能具备健全的人格。因为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是孩子的社会文化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科学素质的心理基础,而且还是形成孩子健全人格的前提条件。我们应该从小引导培养孩子向健全人格方面发展。

幼儿喜欢游戏,在游戏中,教师应该利用游戏来催发幼儿的积极情绪,在积极的氛围中,逐渐实现对自己行为和情绪的控制,从而逐渐形成良好的、健全的人格。

举例来说,关于责任感的形成,我们可以利用游戏来培养。强强(化名)常常会有莫名愤怒的情绪,经常会欺负其他幼儿。对这样的孩子,教师可以利用“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使他扮演“老母鸡”的角色,来保护身后的“小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多进行引导:“强强真是一个勇敢的鸡妈妈,你保护了这么多小鸡,真是个大英雄。”如此,赋予他一种保护其他人的责任感,他的愤怒和暴力的情绪会得到很大的缓解。

再比如,就思维的开放性来说,我们也可以通过游戏来实现。就简单的“撕纸”游戏来说,教师可以准备各种纸,让幼儿任意撕,撕成不同的形状,然后教师要求幼儿根据撕后的纸条来想象出各種事物,从而在锻炼幼儿手眼协调能力的同时,培养幼儿的想象力、空间感和思维的开放性。

开展游戏的目的是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为此,教师应关心指导幼儿游戏,指导幼儿游戏关键在于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与教师的指导结合起来,使游戏生动、活泼,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既不放任自流,也不包办代替。

四、 结语

文章从四个层面探究了游戏对幼儿健康心理培养的重要作用,并从五个方面对游戏在幼儿健康心理构建中的应用策略展开了论述。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培养幼儿习惯、开发幼儿智力的同时,幼儿的健康心理建构也不容忽视。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游戏在幼儿健康心理建构中的作用,利用游戏这一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与健康的心理,这将是幼儿未来成长的根与源源不断的养分。

参考文献:

[1]邹菲.魅力体育 健康心理:浅谈幼儿园体育游戏促进幼儿心理健康[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12):88.

[2]王璇,赵静,赵娥.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及实施中存在的问题[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33(7):22-25.

[3]连洁荣.论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与游戏的心理功能[J].教育教学论坛,2012(22):200-202.

[4]梁樑.民间体育游戏对幼儿身心健康影响的作用分析[J].科技展望,2016,26(16):332.

[5]吴锦芬.谈在角色游戏中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8,2(6):53.

[6]顾逸民.以游戏化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J].山西教育:幼教,2019(12):30-31.

[7]廖雪芬.利用游戏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分析[J].中华少年,2016(12):254-255.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711837.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