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考试周刊

探索在通用技术课程中融入劳动教育的途径与意义

探索在通用技术课程中融入劳动教育的途径与意义

摘 要: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是落实“五育并举,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结合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制定切实可行的劳动教育目标,探索在通用技术课程中融入劳动教育的途径与意义,为中学劳动教育的持续推进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通用技术课程;劳动教育;途径;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11-0017-04

一、 引言

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用勤劳的双手劳动创造出灿烂的文明,留下了无数宝贵的财富。现在,劳动仍然是我们最基本的活动,我们熟悉的工作、生活、生产无一不是在劳动。因此,在中学阶段,更加需要落实劳动教育,让学生养成知劳动、爱劳动的好习惯。其中,通用技术课程的项目式教学工作的开展,就可以很好地渗透劳动教育理念,让学生知劳动、爱劳动,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

二、 在通用技术课程中融入劳动教育的背景

(一)教育现状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之后,在落实的过程中,各个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都对劳动教育有了全新的认知程度。从学校实际的落实情况看,劳动教育还存在课时不足、持续性不强、内容单一等问题。以笔者的学校为例,笔者学校是一所城区完全中学,平常学生主要的劳动仅仅是教室和卫生区的打扫,寄宿生还会有内务整理等劳动。笔者对初一和高一的学生调查发现,在家庭中,学生的劳动教育基本都被家长忽略了,家长基本包办了学生的所有家庭劳动,只要求学生专注于学业;在学校里,有初一的学生反映说班主任或者科任老师会有惩罚性的劳动,经常会听到老师说类似于“上课讲话的罚扫地几天”这样的话语。于是,学生无形中形成了“劳动是表现不好的学生做的事情”这样的错误观念;在课程设置上,2020年新颁布的《福建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管理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劳动共6个学分,必须在高中三学年持续开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但劳动技术课经常被一些主要课程所占用。

因此,对当下学校的劳动教育教学工作需要重新规划。另外,意见中也明确提出,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所以,在学生紧张的学业当中,可以将劳动教育融入相关学科教学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价值,培养学生实践的劳动能力。

(二)学科联系

首先,2017版《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中关于通用技术课程性质的介绍是这样的: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创造、体现科技与人文相统一的课程。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内容几经更迭,已形成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核心,关注全体学生发展,提高学生技术素养,培养实践能力,强化人文素养,倡导个性发展的多元内涵。其结合实践性与学科性的优势,有利于促进劳动教育新发展,有利于推动劳动教育从单一的体力劳动融合脑力劳动,提高学生整合知识、应用知识、物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见表1)

其次,2020年新颁布的《福建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管理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劳动共6个学分,必须在高中三学年持续开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6个学分中的4个学分,劳动课学习内容与通用技术的选择性必修内容以及校本课程内容统筹,应至少在通用技术选择性必修内容“技术与生活”或“技术与职业”系列中选择1个模块,并从工业、农业、现代服务业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项目中自主选择1~2项生产劳动技能进行学习。该管理意见的出台更是对在通用技术课程中融入劳动教育指明了方向。通用技术选择性必修内容“技术与生活”“技术与职业”系列中的家政服务、服装设计、智能家居应用设计、电子控制等活动形式,都能帮助学生通过劳动实践掌握常见的、与家庭生活或职业生活相关的技术知识与技能,提升物化能力,传承工匠精神。

最后,通用技术可以充分开发与利用校内外各种教育装备资源为学生提供劳动教育场所,比如学校内的校园、土地、教室、种植园、计算机教室、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创客空间等。学校和教师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社会中的广泛资源,比如校外可以使用的土地、原有的小农场、小工厂、花卉栽培基地等开展劳动教育。例如:当学生学习“现代农业技术专题”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并帮助他们与当地的农业技术推广站或种植园、养殖场等联系,学生就会有条件亲自体验所学的课程内容,接触农业科技研究人员,参加基地有关的实践活动,并在劳动实践中向农业科技人员学习有关先进的农业技术。

综上所述,对当下的劳动教育教学工作规划,可以将劳动教育融入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中,落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感受到劳动带来的快乐。

三、 在通用技术课程中融入劳动教育的途径

(一)顶层设计:明确劳动实践“做什么”

劳动主要分为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型劳动,可结合通用技术课程体系进行循序渐进的设计,融合实施。

高一主要学习通用技术必修1内容,必修1模块是以生活中的产品设计为主线,让学生从发现问题开始,经过制定设计方案、制作原型或模型、优化设计方案,直到最终方案的确定,形成一个完整的劳动过程。本模块可以在项目式教学中融入日常生活劳动和服务型劳动。以台灯设计项目式教学为例,学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台灯使用中的问题,并提出问题,紧接着经历问卷设计与社区问卷调查或者访谈等实践活动,然后确定台灯设计方案,制作原型并测试等一系列的劳动。从中,学生可以感受到劳动的价值、培养学生一定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高二主要学习通用技术必修2内容,必修2比必修1更为具体地介绍人类在劳动中遇到的最关键、意义最普遍的问题。其中既有概念性问题,又有生产、生活劳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比如《流程及其设计》中融入生产劳动的若干流程(马铃薯的种植流程等),让学生明确生产劳动该做些什么;《系统及其设计》可以结合生活中热门事件,比如新型冠状肺炎疫情防控的需要,请学生设计一个社区后勤防疫方案、组织核酸检测的方案等。

高三可以结合学生个人未来职业规划在通用技术选择性必修和选修模块中自主选择1~2个模块进行个性化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劳动,感受劳动的力量。比如福州第八中学的三十多名师生利用通用技术课、劳动教育课,以及放学休息时间,在两位民间造船艺人的指导下,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他们自己立龙骨、竖桅杆、挂风帆、绘图案,建造了一搜“福船”。从这种劳动实践中,他们拓宽了知识面、有效提升了劳动素养和学科素养。

(二)过程体验:明确劳动实践“怎么做”

通用技术课程标准的大项目式教学设计思路,每节课每个任务模块都有各自的劳动体验项目,充分贴合了通用技术“做中学,学中做”的课程理念,让学生通过劳动体验明确劳动实践该怎么做。

比如:必修2模块的《控制及其设计》设计了“制作盆栽植物自动浇水装置”“制作抛球器模型”“搭建雨水收集池水位报警装置”“搭建定时浇水控制系统模型”“搭建土壤湿度控制浇灌系统”“搭建抽水控制系统模型”“运动会会旗自动升旗控制装置的设计”和“设计制作雨水收集池水位报警和水位控制系统”等8个技术体验项目,充分挖掘日常生活劳动中运用控制的事例,启发学生从生活生产中控制的应用实例出发,了解控制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选择性必修“技术与生活”系列现代家政技术模块通过让学生设计家庭收支预算表的劳动预算家庭收支,培养学生有计划地劳动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规划、创造和改善生活的能力;制定家庭事故隐患排查表的劳动培养学生的家庭生活安全防护能力;家庭急救药箱的使用演练活动让学生明确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应承担的义务,从而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选择性必修“技术与生活”系列服装设计模块,教师请学生设计中国结元素的缩小版纸模礼服。首先让学生应用不同的构思方法,进行系列服装构思,其次手绘或计算机辅助绘图完成设计图,再次根据服装表现效果进行修改和创新,提高学生创新设计能力。最后把每套服装分解成衣片,完成服装的裁剪图,拼合粘接组装成缩小版的纸模礼服。

(三)持续推进:生成劳动实践开放性作业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长在手指尖上”。学生掌握了设计类的劳动的一般过程后,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实际,自主发现生活生产劳动中的技术问题,提出问题,并设计一些装置来改善我们的生活。比如:学生小文暑假做了一个布艺手工作品,希望能像照片一样用相框挂在房间里,可是没有合适的相框。于是该同学运用学到的设计知识,网上收集信息,画出自己的构思草图,制作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相框的结构与功能、材料的性能、连接方式等,做出了创意十足的个性化相框。学生晓雷提出疫情防控下,学生线上教学要用到手机,那学生如何防手机沉迷呢?现在有很多防手机沉迷App软件,却没有防手机沉迷的硬件装置。那么能不能设计一款适合中学生的防手机沉迷装置呢?于是他咨询了老师和家长,查阅知识产权局网站,应用信息课上学到的绘图软件建模,3D打印出防手机沉迷的硬件装置,网购了一些Microbit开发板等元器件,用Python编辑器进行硬件编程,经过代码调试、功能测试,终于设计出了防手机沉迷的装置。

笔者引导学生们将课堂上学到的劳动技能延伸到生活中去,去发现、去设计、去调查研究、去访谈、去做模型、去优化、去编写产品说明书等。这一系列的劳动实践开放性作业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有劳动教育课时不足、持续性不强、内容单一的问题,培养了学生创造性劳动的潜质,让学生真正地做生活的主人,知劳动,爱劳动。

四、 在通用技术课程中融入劳动教育的价值

(一)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针对前面笔者提到的学生形成的“劳动是表现不好的学生做的事情”错误观念,笔者在通用技术课堂上非常重视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在跟学生一起走进技术世界开始,每节课都会列举一两个各行各业的先辈们辛勤劳动推动社会进步的事例,让学生可以对社会当中的全部劳动者,都可以保持着一定的崇敬之情,同时也进一步认识到劳动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劳动观念。比如学生学习通用技术选修课程“传统工艺及其实践”时,笔者首先让学生通过调查与走访身边的传统工艺传人、工匠、工艺大师,了解他们为了传统工艺的继承与发扬做出的努力,其次让学生用视频或图片记录他们日常的艰辛劳动,最后让学生使用相关工具、设备、材料,制作简单的传统工艺作品并交流制作心得。学生在经历项目探究、具体实践基础上,体验、感悟传统工艺传人和工艺大师们不怕苦、不怕累,用辛勤的劳动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文明和财富。

(二)弘扬和践行劳动精神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明,都是我们的劳动者秉承科学严谨的理念,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随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通用技术课程学习的过程本质上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劳动意识、合作意识的过程,帮助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精益求精、锲而不舍、严谨细致的劳动精神的过程。通用技术课程中不管是学习设计图样的绘制还是模型或原型的制作都非常强调科学严谨的劳动精神。比如学生设计防手机沉迷装置的时候,在制作模型环节中,笔者会提醒学生建模时尺寸一定要精准,各个结构件的相对位置一定要准确,不然会导致后期电路板无法安装。

(三)提升实践的劳动能力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学生应积极参与职业体验活动,真实体验流汗出力的劳动过程。通用技术课程中蕴含的诸如操作学习、设计学习、制作学习、试验学习、绘图学习、装配学习、体验学习之类丰富而独特的学习方式。学生能够在亲手操作、亲身体验,发展初步的劳动行为能力,在创意制作劳动中与装配调试劳动中提升大家的劳动素养,发展问题解决能力和提升实践的劳动能力。这些以实践學习为核心的学习方式将改变学生的认知图式和生活方式,促使学生深入客观世界、深入真实生活、深入丰富的实践,主动去获得知识和劳动能力。最重要的是,这种“劳力与劳心相结合”,传统科目所形成的“手不能提篮、肩不能挑担”的畸形现状将得到改善。

(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就劳动过程来说,劳动是一个严谨、细致和充满创造的过程。学生在通用技术课程学习中养成了一系列严谨、细致的劳动习惯,诸如发现问题后要明确问题的价值、设计前要先收集信息、分析总结出有用信息就可以着手构思方案、方案构思一定要重点考虑产品的功能、制作模型应明确材料及其连接方式、最后一步是编写产品说明书等。这些良好的劳动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精打细算、精益求精、遵守规范、尊重规律、善于批判、注重质量等品质,对一些做事马虎、粗心大意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极好的行为矫正训练。

五、 结语

雨果说,未来将属于两种人:思想的人和劳动的人。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学校要充分发挥丰富的社会中的通用技术实践场地和课程资源,用好通用技术这门实践课,统筹设计、整合实施劳动教育,加强学生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劳动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观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顾建军,吴铁军.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3]金丹丹.劳动教育与通用技术课程统整推进的路径探究:以苏教版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为例[J].中小学班主任,2021(2).

[4]姚全江,唐化兰.探索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劳育渗透的途径与意义[J].考试周刊,2021(6).

[5]福州高中生历时三月造8米大船 传承非遗技艺.https:∥www.163.com/dy/article/GPSTBJUS0546D0ZP.html?clickfrom=w_bdnews.

作者简介:翁梅芬(1982~),女,汉族,福建莆田人,福建省莆田哲理中学,研究方向:通用技术教学研究。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712028.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