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考试周刊

习作言不尽,微文可探径

习作言不尽,微文可探径

摘 要:文章基于微型化写作研究之上,以小学阶段的微写作教学为例,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围绕学生的写作困惑点,制订了微写作教学的目标,为了减少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的畏难情绪,层层搭建习作训练平台,让学生有层次、有梯度、由易到难地进行微写作的训练,聚焦“如何写得具体”进行课堂实践探索,让学生在创设的熟悉的生活情境下掌握微写作的练写目标,达到我手写我心的“妙笔生花”之佳境。

关键词:微写作;具体;教学情境;目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15-0025-05

课题项目:文章系福建省漳州市2021年度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立项课题《以校园活动为载体的微写作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立项编号:ZJKTY21133)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黄少红(1980~),女,汉族,福建漳州人,福建省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第二中心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微写作教学。

每一次批阅学生的习作时,总对孩子们流水账似的叙述和粗线条的描写勾画深感无奈,没有鲜明生动的细节,没有流光闪现的聚焦,泛泛而谈的空洞文章,有如未加雕琢的璞玉,如此让人叹息的习作现象,让一线语文教师们眉头紧蹙,苦苦思索着如何帮助孩子克服习作的畏难情绪,培养学生习作的主观能动性,让这些有如未加雕琢的璞玉般的文章大放异彩?笔者觉得需从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认知特点出发,从聚焦“如何写得具体”入手,在习作教学中渗透习作技巧与方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下,对习作形成更具象化的感受,从而慢慢爱上习作。而在语文课堂中进行微写作的习作训练,恰恰可以成为学生在习作中“如何写得具体”的落脚点,笔者结合近年来语文课堂中微写作训练的实践与探究,以小学阶段的微写作教学为例,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与大家共享。

一、分析学情,巧设目标与内容

对三年级的孩子而言,写一件事往往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比如说:爸爸和我下象棋;妈妈鼓励我跳绳;和好朋友比赛游泳等。但是在批阅孩子们的习作后,教师会在不经意间发现:孩子们总是把目光和笔触聚焦在文章中所叙述事件的结果,而往往忽略了事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关于整个事件的过程性的描写,因而通读整篇文章后,在品读孩子习作中关于叙述一件事情的过程时,常常给读者带来深深的单薄无力之感。

为了让孩子们更集中地聚焦在这篇微写作中,帮助他们意识到自己习作中存在的不足,笔者在习作批阅的过程中,采用了学情分析法:在批阅文章后,首先给学生的作文进行客观性的评分,然后进一步仔细地分析学生的习作学情,找出孩子在该篇习作里比较凸显的优点,以及需要改进的缺点,确定孩子在习作中最需要别人帮助的关键点,拟用作文批阅表格的方式,对学生相对应的微写作篇目进行更加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指导。

比如笔者在批阅学生的微写作作品——《发生的一件事》时,对这篇微写作进行的学情分析如下:

内容项目命名样例及理由

确定一个最值得其他孩子学习的“习作亮点”选择典型的事例集中聚焦在一件典型事例,把事情写清楚

确定一个最需要改进的问题聚焦如何进行分解事件叙述中缺乏细节描写,习作叙述内容部分不够丰满老师在指导这篇习作时针对班级孩子的习作学情进行分析,习作教学的目标“把一件事情写得清楚写得具体”,就借着图表很好地凸显了出来,所以教学内容由此变成了:如何引导孩子把事情写得清楚、具体。鉴于三年级孩子的思维发展能力特点,他们的具象思维能力相对还是占主导作用,因此为他们创设生活中所熟悉的教学情境,引导孩子在叙述的过程中利用动作的分解把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叙述清楚,便是一个很好的微写作习作指导切入口。

再比如指导学生进行微写作《游玩路上的美景》一文时,可以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要把路上见到的美景描写得深刻而又吸引人,应该怎么去表达?首先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自己的理解,然后在师生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慢慢总结出要把景色描绘得吸引人,需要让描写景色的文字具有画面感。也就是说教学内容变成了如何让文字变得有画面感。那么什么叫画面感呢?如果仅仅用专业性的概念去进行表达,孩子们还是没办法领会“画面感”这个词的内涵的。因此,笔者先提供了以下三个段落,它们都是描写同一个场景,让学生进行对比品悟:

1. 夕阳西下,天际边红彤彤的一大片,彩霞的光芒照耀大地,给人们带来安详和快乐的感觉。

2. 傍晚,落日的余晖洒在天际边,霞光万丈,洒遍绿水青山。火烧云渐渐地消退在暮色笼罩的山野中,天际边的那片彩霞依然凝聚,经久不灭。温柔的阳光穿过薄薄的纱幔,变得朦胧扑朔,抬起眼一看,看见夕阳尽绽迷人的光芒。

3. 这时傍晚将近,夕阳垂在矗立的两山之间,江面上被夕阳笼罩的江水犹如金波涌动,两岸的石头似乎也变得烙铁般的通红了起来。还有那不知名的可爱鸟儿,扑腾着翅膀灵巧地掠过江面,似乎在淘气地与江水嬉戏,那空灵的叫声传得很远很远。对岸有人敞开歌喉,拖着长长的余音在喝着山歌,却只听其声而未见其人,只是慢慢地,慢慢地,声音开始变小了……

第一个段落,总体来说并无任何语病,只是用词比较苍白,没办法给人身临其境的意味。“红彤彤”一词,表达的红色到底是到什么程度?其中的“安详和快乐”,又显得十分虚泛,很难让读者产生共鸣。这种程度的文笔,更类似于记流水账,但是如果要加入情感直抒胸臆,总是让人感觉有些说不出的空洞乏味。

第二个段落同样描写的是夕阳。自然比前一个段落更具有一定的观赏性。整段文字集结了大量的华丽辞藻,乍一看是挺美,但依然无法掩饰其间空洞的本质。这类的文章经不起推敲,没办法让读者提炼出内在的精神,這是虚无缥缈的辞藻堆砌下,常常会出现的现实问题。整段文字仍然是没有真正走心的文字。

第三段文字则没有“霞光万丈”“经久不灭”“朦胧扑朔”等华而不实的辞藻,有的仅仅是删繁就简后的白描。寥寥的几笔,却让夕阳、江面、远山、鸟儿跃然纸上,画面感十足。读者在品读时不知不觉中沉醉其间,真正感受到了走心文字的真实魅力。

如此先确定好感悟“画面感”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在描写的细节处进行对比,这样展开对比的教学,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就能够习得,如何把描写景色的段落写得具有画面感,与读者产生精神上的共鸣。

二、拟定支架,逐层推进教学过程

老师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学校的很多校园活动,也可以作为微写作教学的载体,比如说可以利用学校评选校级优秀“劳动积极分子”的契机,笔者为孩子们创设了以下的习作情境:同学们,为了响应学校的号召,做到推选的公平公正,我们先推选出班级的“劳动积极分子”,请你用心寫出你推选他(她)的理由,要求写清楚他(她)的事迹,让所有的老师和同学被你的推选理由打动,都来支持你的推选。

在整个教学互动的过程中,笔者先让孩子们明确习作任务:推选优秀的“劳动积极分子”参评校级评优,于是孩子们热情高涨,纷纷各抒己见,推选各自心目中的人选。为了参评成功,也为了教学的集中,笔者引导孩子们在客观表达的基础上,意见能够达成一致,推选班级劳动委员——范晓雪,接着开始讨论:要确定写什么事情,能够体现范晓雪具有爱劳动爱班级的集体精神。孩子们个个畅所欲言,轮番讨论后,一起总结了范晓雪平时最经常做,也是做得很用心的一件事——扫地。

确定了要推选范晓雪的理由“扫地很认真”以后,笔者就引导孩子们紧紧地扣住“扫地很认真”这个聚焦点逐层地展开,先建立这篇微写作的写作支架,让孩子们知道“扫地”这个看似简单而又有点无聊的动作,是可以划分出更细致的分解动作的。

经过一番的讨论互动后,最后为这篇微写作确立的写作支架如下:

此时笔者就出示了习作目标,引导孩子们根据图表的提示,慢慢地熟悉训练步骤,让他们了解到可以借助动作分解的方法,把需要描写的一件事情写得具体写得清楚,并在此基础上,老师和同学一起完成了关于“扫地”这个动作的分解图。

分解图如下:

至此,接下来剩余的课堂时间就留给孩子,让他们根据上面的分解图表进行练笔,笔者则在课堂来回走动巡视,为习作中遇到困惑的孩子提供相应的帮助,让他们能更轻松地突破各自的卡点。经过这样的教学后,班级里很多孩子的微写作片段都给老师带来了出乎意料的惊喜。以下是李宜融同学的微习作:

认真扫地的范晓雪

今天轮到范晓雪值日了,首先她兴冲冲地来到教室的卫生角,左手拿着扫把和垃圾桶,右手拿着一个洒水壶,慢慢地走向我们班级的卫生包干区。

晓雪来到了班级的包干区以后,把手里的垃圾桶和洒水壶放在操场的一个角落,然后拿着扫把认认真真地扫起了地板,她从篮球架这边耐心地扫到乒乓球台那边,突然,一阵秋风吹来,树上的叶子纷纷飘落下来,她轻轻地放下手中的扫帚,把一片片落叶捡起来,放进一旁的垃圾桶里。晓雪又看到乒乓球的台下有些发干的泥团,于是就拿着洒水壶跑到水龙头下接了水,走到乒乓球台旁,对准台下的泥团洒下水,然后又跑回教室拿了铲子,对着泥团铲了许久,终于把泥团铲除干净了。接着,她把包干区所有该打扫的地方都检查了一遍,发现篮球架下有一块口香糖紧紧地贴在地面上,赶紧又跑回教室拿钳子,来到篮球架下,对准地上的口香糖,把它夹了起来,用废纸包好,然后丢进了垃圾桶。

最后,她把垃圾桶里的垃圾送到学校的垃圾场倒干净,把所有的劳动工具送回了班级的卫生角,一一摆放整齐,整理完了卫生角,她就愉快地哼着轻快的歌儿一蹦一跳地回家去了。

这样帮助学生拟定了习作支架,引导学生根据习作支架,就能快速而又清晰地理清需要描写的段落脉络,学生的习作自然能够写得具体而又清楚。

三、借助课文,拓宽学生的思维方向

在教学《索溪峪的“野”》一文时,笔者告诉孩子们在游一个景点时,可以不按地点的转换顺序来写。写景的时候,很多时候都是按照地点转换的顺序来写的。比如爬一座山,先从山脚的见闻写起,接着描写来到半山腰看到的景色,最后表达登顶后一览全貌的喜悦。笔者会引导孩子,能不能像这篇文章的作者一样,用一个词或者一个字来概括自己曾经游览过的景点,然后整个段落都围绕着这个词或者这个字进行表达。孩子们通过学习课文后,领悟到了写作的方向,马上进行了如下大胆的尝试:

张家界的“高”——那里的山真高,那里的洞真高,那里的电梯也很高。

庐山的“醉”——山是醉的,溪流是醉的,天气是醉的,人也是醉的。

西藏的“怪”——服装很怪,食物很怪,风俗更怪。

黄山的“奇”——石头奇,松树奇,云雾奇。

如此围绕着一个中心特点进行微写作训练,也能够帮助孩子更轻松地完成习作段落,习得新的习作方法。

四、教后反思,推进后继的增添补益

(一)教学情境的生活化

教师在习作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周边可以利用的教学情境资源,不吝给学生提供多层次、多角度的教学情境,让孩子在熟悉的教学情境中的体验更加真实,更加丰满,比如像以上的微写作情境范例,关于班级推选同学参加校级优秀“劳动委员”的评选,这样的情境与孩子的学校生活息息相关,是非常珍贵的微写作资源,符合小学生的思维认知特点,能够充分调动他们所有的感官进行体验和感悟,这样接地气的场景创设,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接受,自然也愿意更用心地去思索去表达,从孩子们上交的关于校级优秀“劳动委员”的微写作作品来看,证明这样的训练确实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

还有孩子们在“班级影院”观看的影片,以及对自己印象深刻的镜头的刻画,都让我们看到了生活化的教学场景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往往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以及创作的欲望,让他们对自己心中涌动的感受更加具象化,更愿意我手写我心,把内在的真情实感通过语言文字刻画并传达出来。让孩子们在一次次的训练中感受到原来把事情写具体真的不难,只要愿意用心感受,没有传达不出来的情感。

(二)习作技巧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比如上面指导学生进行微写作《游玩路上的美景》一文,对“让文字的表达如何具有画面感”这样的教学目标,如果用专业的概念去引导学生,往往显得苍白空泛而又没有说服力,所以在教学中,列举三个描写同一场景的不同段落,让学生去读去品悟,反而会让学生在具体的段落对比中,捕捉到什么样的语言表达才更具有画面感,这样的对比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微写作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具象化的体验中学会如何更深刻地表达。

(三)關于动作分解的细化

关于“认真扫地的范晓雪”这一微写作片段,从习作结果看,师生通过互动交流和讨论,一起分解的一系列值日动作,与孩子们每天值日时日常打扫的大致方向一致,因此孩子们可以很轻松地根据板书上的动作分解图进行习作。但有些局部还可以进行细化和调整。比如说关于动作的增补部分,在习作指导的过程中,孩子们会注意到班级的包干区分界线——花坛里也有垃圾,比如学校其他同学乱扔的零食袋、纸张、矿泉水瓶等,可以用手捡的直接用手去捡,如果遇到太小的垃圾,就可以用钳子夹起来,再丢进垃圾桶。有一个细心的孩子在习作中还建议,垃圾桶里的垃圾清理后,要拿一个新的袋子,轻轻地置放在垃圾桶内,这样一来,扫地的动作除了上述分解图里的动作外,还可以加上“捡”“夹”“置放”等几个小动作,整个段落变得更加的细化和完整。

(四)写作支架的选择与增加

从习作结果来看,搭建写作支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孩子们拓宽思路,让他们在微写作中的细节描写变得有章可循,更易于帮助孩子克服习作中的畏难情绪。同时在习作教学的互动中,有的孩子会提出这样的疑问:是不是只能写范晓雪一个人扫地,还是可以写同一天的几个值日生在扫地。从这个疑问里笔者意外地汲取了灵感,卫生轮值是孩子们的集体活动,所以除了写范晓雪认真扫地以外,写其他同学的扫地情况也是合情合理的,特别是如果在写范晓雪认真扫地的同时,添加其他扫地不认真同学的表现,反而更能衬托出晓雪扫地的认真负责,因此,在下一轮的习作评价修改环节里,可以即时增加一个新的写作支架:范晓雪扫地的动作以及不认真扫地同学的动作,形成鲜明的对比图,在这样一个对比鲜明的写作支架图的引导下,孩子们在修改这篇习作时,又有了新的方向和思路。

(五)写作布局的调整

在推选校级优秀“劳动积极分子”的微写作训练中,笔者发放空白的稿纸给孩子,因此他们在斟酌本次微写作的题目上,以及如何写好段落开头这两方面浪费了较多时间,这就有悖于微写作把“事情写具体”这个写作训练的初衷。所以在随后的习作评价修改中,可以把题目、文章的开头与文章的结尾都附在稿纸上,让孩子们根据稿纸上提供的大框架,集中精力进行事件的描写,以便更好地促进微写作细节具体化目标的达成。以下为制定习作范围后的参考范例:

一次认真的值日

一年一度的优秀“劳动委员”评选活动,在学校里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我们班推选班级的劳动委员范晓雪同学参评,因为她值日很用心,扫地时特别的认真。

首先……

然后……

接着……

最后……

因为她作为我们班的劳动委员,总能以身作则带领同学们认真扫地,所以我们推选她参评校级优秀“劳动委员”的评选,希望老师和同学们都能支持她!

如此在微写作的课堂教学互动过程中,在尊重孩子学情的基础上,制定相宜的内容及目标,逐层推进教学过程,有助于学生克服习作的畏难情绪,更易于理解并接受,能够更自然地表达内在的真情实感。并利用后续的微写作评价修正环节,引导孩子“如何把事情写得具体”,就能够取得相得益彰的成效,孩子们呈现的微写作作品总会有意想不到的精彩纷呈。

微写作篇幅短小,时效性强,是作文训练的轻骑兵,为小学阶段的习作训练提供了很好的过渡练兵场。以上的微写作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只要因事制宜,找准习作的切入点,孩子们就能在老师的引领下,展示自己观察生活的多方位视角,唤醒来自心灵深处的情感涟漪,结合微写作训练中见微知著、以小见大的特点,就能够在一次次的习作训练中,水到渠成地达成“妙笔生花”之佳境。

参考文献:

[1]沈建军.微型写作课程实践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

[2]管建刚.我的作文训练系统[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3]邓彤,王荣生.微型化:写作课程范式的转型[J].课程教材教法,2013(9).

[4]余映潮.落实课堂微型写作活动的设计[J].语文教学通讯,2015(9C).

[5]何捷.为儿童而教:写作教学进行时系列谈[J].新课程研究,2013(10).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712205.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