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考试周刊

教师对小班幼儿消极情绪的回应方式研究

教师对小班幼儿消极情绪的回应方式研究

摘 要:小班幼儿情绪具有反应强烈、情绪规则意识弱、外显性强等特征,班级中多种因素都会导致小班幼儿消极情绪的出现。其中,伤心、生气、害怕、焦虑四种消极情绪中伤心出现的频率最高,教师对幼儿消极情绪的回应会影响幼儿情绪的健康发展。文章梳理了教师在面对小班幼儿伤心、生气、害怕、焦虑等几种典型的消极情绪的回应方式,并对教师回应方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对教师消极情绪的有效回应给予具体的教育建议。

关键词:小班幼儿;消极情绪;回应方式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15-0155-04

作者简介:蔡琴(1983~),女,汉族,江苏常州人,常州市刘海粟美术幼儿园,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小班幼儿在人生第一次进入社会的“关卡”中,既要处理与养育者的分离焦虑,又要学会适应集体的规则,个体内外环境的失衡使得幼儿消极情绪表达比较频繁。幼儿的消极情绪通常会伴随着不愉悦的主观体验,降低幼儿的积极性和活动动力。然而,小班幼儿还处在情绪社会化的初级阶段,消极情绪调节与控制的能力比较弱,不善于隐藏情绪,对消极情绪的表达尚未与社会的要求和预期保持一致。《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健康领域”关于幼儿情绪的目标与要求中提到,幼儿要“经常保持愉悦的情绪,不高兴时能较快缓解”“表达情绪的方式比较适度,不乱发脾气”,因此,教师要“允许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并给予适当引导”“帮助幼儿学会适当表达和调控情绪”。

一、小班幼儿消极情绪产生的原因

幼儿的情绪波动大,变化快,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原因会导致消极情绪的产生,影响幼儿的正常学习生活,幼儿消极情绪可能源于身心状况、环境因素及人际交往,厘清幼儿消极情绪的成因对引导幼儿的情绪控制和调节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源于自身身心状况的消极情绪

小班幼儿常常因为自身原因而产生消极情绪,当幼儿身体不适、衣物穿着不当时,他们往往难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意愿,可能会流露出消极情绪,并以哭闹的形式提醒教师关注。除了生理不适之外,心理的不安也是引起小班幼儿情绪起伏的因素之一。刚入园时,幼儿会面临适应上的问题,与父母分离所带来的焦虑感、陌生环境带来的恐惧感都可能带来消极的情绪状态。自身身心状况所导致的消极情绪可能会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表达能力的增强而逐渐得到缓解,不再是幼儿消极情绪的主要成因。

(二)环境因素导致的消极情绪

幼儿的学习、游戏、生活都发生在特定的环境之中,教师所营造的物质和心理环境都会对幼儿的情绪产生影响。温馨的物质环境能够为幼儿带来安全感,让幼儿能够感受到内心的平静,但是环境中过于刺眼的颜色、光线,过于嘈杂的声音等都容易成为幼儿不良情绪的诱因。此外,物质环境中材料的数量及丰富程度也与幼儿的情绪体验相关。如果材料无法满足幼儿游戏和学习的需要,或是因为难度不适宜导致幼儿在使用过程中受挫,抑或是材料本身的趣味性不强,无法让幼儿投入地探索,都会引发幼儿不愉悦的情绪感受,他们会感到失望或伤心,也可能会由于受挫而产生焦虑情绪。除物质环境外,幼儿也需要较为轻松的心理氛围,在充满关爱的环境中,当幼儿有更多机会能够自由探索时,他们的心理需求会得到满足,相应也会产生积极的情绪;相反,如果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幼儿遇到的问题缺少关心,对待孩子的态度过于严厉,多用批评的方式引导行为,就容易导致幼儿产生害怕和焦虑的负面情绪。

(三)人际交往所带来的消极情绪

幼儿在班级中的人际关系主要是同伴和师生关系,幼儿与同伴和教师的互动情况也是幼儿情绪的来源。由于幼儿思维具有自我为中心的发展特点,所以他们通常会不加掩饰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很少会顾及他人的体验和感受,也缺乏成熟的社会交往技能,也就容易與同伴产生认知上的冲突,当双方都无法理解对方的想法时,往往会产生矛盾,可能会演变成身体上或语言上的伤害。在小班幼儿中,因为争抢玩具、排队、无法准确地传递交往意愿而产生的冲突屡见不鲜,同伴之间的不和谐也会导致幼儿产生对同伴的不满,进而导致愤怒或伤心等消极的情绪体验。此外,教师也是引发幼儿消极情绪的主要原因,由于教师在幼儿的心目中比较权威,是幼儿信赖和依恋的对象,因此,幼儿会非常在意教师对自己的态度与看法。在师幼互动中,教师的态度与评价可能会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等传递给幼儿,从而影响幼儿对自己的评价。当教师带着积极的情绪发起互动并传递正向的反馈,幼儿会体验到开心、愉快、进取等情绪体验;然而如果教师带着负面情绪发起互动并总是给予负面的反馈,也会让幼儿丧失积极性和自信心。当幼儿犯错时,教师对幼儿的批评、威吓也会导致幼儿出现畏惧和不安的感受。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交往的频率上升,由于人际原因引发的负面情绪的情况也可能随之增加。

二、教师面对小班幼儿消极情绪的几种回应方式

小班幼儿情绪具有反应强烈、情绪规则意识弱、外显性强等特点,其典型的情绪表现有四种:伤心、生气、害怕、焦虑。其中,伤心出现的频率最高。总体上看,小班幼儿的消极情绪通常与特定的目的相连,借由情绪的表达是在向教师传达其物质或心理层面的需要,希望引起教师的关注,能够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而教师对消极情绪的回应正是在幼儿出现消极情绪时,能够察觉幼儿的情绪变化,分析并选择最为恰当的方法来应对和处理幼儿的消极情绪。而在处理不同类型的消极情绪时,教师往往会采用不同的回应方式。

(一)幼儿伤心情绪的主要回应方式

伤心情绪是一种在小班幼儿群体中最为常见的消极情绪,多是由于自身原因。对小班幼儿来说,尤其是在入园适应期,与养育者的分离很容易让幼儿引发伤心的情绪。

教师在面对这类情绪时往往会采用安慰鼓励的方式,用同理心的语言或动作鼓励幼儿表达和释放自己的情绪。如“你不开心的话,可以先哭一会儿”“你想要一个拥抱吗?”“我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你愿意和我说说吗?”……当幼儿暂时无法从伤心的情绪中走出来时,教师也会使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让幼儿将关注的重点从情绪诱因或情绪本身转移到感兴趣的玩具、话题上来,从而帮助幼儿从消极情绪中走出来,逐渐过渡到积极的正向情绪中。

(二)幼儿害怕情绪的主要回应方式

幼儿害怕情绪的原因一般有两种:一方面是由于个体自身对未知的外部环境的恐慌,如害怕很高的地方、害怕闹钟的声音、害怕陌生的人等;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环境中的人的影响,如作为权威形象的教师的指责或批评往往也是幼儿害怕情绪的来源。

当幼儿表现出害怕情绪时,尤其是由教师引发的害怕情绪时,教师通常会采用负强化或者惩罚的方式回应幼儿。如,因为幼儿不愿意自己动手吃饭,教师通常会说,“不吃完就不许回家”,这样的话语会让幼儿产生害怕情绪,积极性降低,甚至产生更加强烈的抵触情绪。

(三)幼儿生气情绪的主要回应方式

小班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比较弱,往往会因为自己无法完成某件事而出现摔东西、大哭等生气的情绪表现。老师在面对这类情绪时通常会以解决问题为指向,在当下的问题情境中通过问题的解决,如教给幼儿换鞋、穿衣的方法等,以舒缓幼儿的情绪。在幼儿情绪逐渐平缓时,教师还会加上鼓励或具有幽默感的话语为幼儿营造正向的情绪氛围。

此外,由于年龄特点的影响,幼儿更关注自身的体验和感受,“自我中心”的特点使得同伴之间物权冲突频发,而这是引发小班幼儿生气情绪的另一个重要的诱因。当幼儿因生气情绪而产生攻击性行为时,教师通常会先采取批评与制止的方式,限制幼儿当时的行为,并在幼儿逐渐冷静后通过具体的方法告诉幼儿在面对类似问题时,应该怎么做。

(四)幼儿焦虑情绪的主要回应方式

幼儿焦虑情绪的主要原因是与养育者分离的焦虑情绪和面对幼儿园集体环境与规则的不安与焦虑情绪。幼儿分离焦虑情绪有不同的表现方式,部分表现为哭闹或喊叫等相对外显的行为,有些幼儿则沉默寡言,拒绝参与集体活动;由于环境或规则导致的焦虑则表现为在班级中来回徘徊、不愿意说话或频繁上厕所等。

在应对幼儿的分离焦虑情绪时,当前教师最常用的方式是和幼儿进行口头约定,以缓解幼儿离开家人的不安。比如在幼儿刚进园时,告诉幼儿“我给妈妈打电话,让她第一个来接你”。在入园后,如果幼儿的情绪依然得不到缓解,则通过安慰、陪伴以及注意力转移的方式帮助幼儿减轻焦虑情绪。而在面对幼儿因紧张而产生的焦虑情绪时,如果教师能够及时识别幼儿的紧张情绪及其来源,通常能够用语言和动作来安抚和鼓励幼儿。但若教师未能觉察幼儿的“反常行为”是因为紧张而引起,往往会采用忽视的方式做出回应。

三、影响教师对幼儿消极情绪回应方式的因素

教师回应幼儿消极情绪的方式并非一成不变的,即使是面对相同类型的消极情绪,情绪的不同成因、幼儿不同的气质特点都会影响教师对回应方式的选择。不同气质类型的幼儿在面对外界环境时的体验与感受都会不同,因此,在面对幼儿的消极情绪时,教师会根据幼儿的气质类型选择应对方法。此外,面对同一个幼儿的消极情绪,不同教师会使用不同的回应方式,这与幼儿、情绪产生原因以及教师自身的情绪意识有很大关系。

(一)幼儿情绪产生原因影响教师的回应方式

如果幼儿的消极情绪是由于自身引发的,教师的回应会具有包容度,多采用支持性的语言和动作回应。比如,在面对因幼儿个人原因产生的焦虑、害怕、伤心等情绪时,教师在语言上采用言语安慰的方式,在动作上,会采用抚摸、拥抱的安慰动作。但是,在面对由教师或他人原因所产生的害怕、生气等焦虑情绪时,教师在语言的回应上往往会使用控制行为和讲道理的方式,在动作上更多使用干预动作和指责动作。这是由于教师在面对师幼互动交往中的“冲突”时一时无法平静客观地处理应对。此外,教师的回应方式也会受到幼儿消极情绪持续时长的影响。由于小班幼儿的情绪表现非常频繁,起伏较大,教师很难捕捉到消极情绪时间较短幼儿的情绪信息,有时在教师做出回应和选择之前,幼儿自己因为其他原因已经恢复到较为平静或积极的情绪状态。因此在面对这类情况时,教师使用最多的回应方式是忽视、安慰与鼓励表达。

(二)教师自身情绪意识影响幼儿情绪回应策略

教师的情绪意识指的是其对自身和他人情緒的察觉、辨别以及情绪强度的感知。如果教师具有高情绪意识,他们能够及时发现幼儿消极情绪的存在,并使用与情绪相关的词汇来标识情绪,进而鼓励幼儿通过不同方式大胆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在面临幼儿消极情绪时也会更加宽容,并愿意接纳幼儿的情绪波动。相反,如果教师本身的情绪意识低,他们可能意识不到幼儿消极情绪的产生,也不会关注幼儿的情绪状态,即便是感觉到幼儿有消极情绪,也注意不到幼儿的情绪变化。

可以说,教师是否能够意识到幼儿消极情绪的存在、有效识别幼儿的消极情绪类型以及准确分析和判断消极情绪的成因是影响教师对消极情绪是否会做出回应的重要影响因素。此外,教师自身的情绪状态对幼儿情绪的影响也值得关注,幼儿是反映成人行为的“镜子”,幼儿的情绪也是教师情绪的折射,教师无法察觉自己的情绪,且不能意识到自己的情绪表现带来的影响,不仅难以发挥其在幼儿情绪意识和能力发展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甚至会成为负面的模仿对象。

四、教师对幼儿消极情绪有效回应的思考与建议

教师对幼儿消极情绪的理解、关心和接纳,从本质上看,是在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展情绪教育。在此过程中,幼儿能习得正确的情绪表达方式,合理调控消极情绪,促进幼儿情绪的健康发展。但在实际的情绪教育实践中,受专业发展水平的影响,很多教师虽然能够发现幼儿的消极情绪,但由于情绪教育意识不够,对幼儿消极情绪的回应以及对幼儿的情绪教育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一)积极接纳幼儿的消极情绪

教师对幼儿消极情绪的回应方式体现了其态度和倾向,教师对幼儿的态度反映在语言和行为中,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影响幼儿的感受和行为。

幼儿的情绪有着不稳定、模仿性强等特点,因此,教师的态度和行为都会对幼儿的情绪发展产生影响。如果教师自身情绪喜怒不定,则会让幼儿感到无所适从,幼儿情绪也不稳定。此外,如果教师对幼儿的消极情绪抱有消极的态度,对幼儿的消极情绪采取压抑、控制或者否定的方法,就会营造出紧张的氛围,进而触发幼儿更多的消极情绪或者加剧不良的情绪体验,对幼儿的情绪健康是百害而无一利的。相反,如果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主动关心幼儿情绪状态,在面对积极情绪时,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和行为来对待,为其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情绪环境,就会让幼儿产生对所处情境的安全感以及对教师的信任感,从而稳定情绪,激发幼儿对事物的热情。幼儿在遇到情绪问题时也会模仿教师的处理方式,从而能够正面地看待自己的情绪并体察和宽容同伴的情绪。

(二)与幼儿建立安全依恋关系

师生关系是影响幼儿健康和情绪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幼儿与教师形成安全型的依恋关系时,他们会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情绪,放下自己的心理戒备。尤其是对教养困难型的幼儿来说,安全的依恋关系能够有助于缓解因压力所带来的情绪和生理的不良反应。以往研究表明,幼儿通常能够与对他们行为具有敏感性且能够悉心照料的教师产生安全的依恋关系,也就是说,当能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尊重和爱时,幼儿就能够产生一种依恋性的情感,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

因此,教师在面对幼儿时要以包容的心态和公平的态度对待每个幼儿,了解不同幼儿的需求,以帮助幼儿清楚了解自己。教师对幼儿需求的察觉与满足,实际上是在向幼儿传达一种积极的信息,即“你们是值得被爱的”,这能够增强幼儿的信任感与自尊心。在安全依恋关系建立的基础之上,幼儿会与教师关系日益亲密,这有助于他们逐渐独立,并发展起健康的情绪情感。

(三)培养幼儿自我情绪疏导的能力

如何控制和处理情绪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教师不可能及时关注到每一个幼儿的情绪变化,而且也不可能持续地对幼儿的情绪进行追踪和关注。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把握时机,以引发消极情绪体验的事件为契机,对幼儿进行引导。其中不仅要关注问题的解决和处理,更应该关注幼儿主动性的发挥,向幼儿传授控制情绪和疏导情绪的有效方法,让幼儿在遇到问题时,可以尝试独立解决问题,而不会过分地依赖教师的帮忙。

(四)家园一致助推幼儿情绪发展

美国人类学家、生态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将个体生态环境由内向外分为四部分:微观系统、中介系统、外部系统及宏观系统。其中,幼儿最为熟悉的,也是与之生活最为密切的就是微观系统。中介系统则是微观系统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而家长作为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对幼儿情绪发展的影响也至关重要。

家长的教养方式是家长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的综合体现,其也折射了家长对幼儿的态度,以及处理幼儿情绪的方式。以爱、支持和民主信任为主要教育行为的家长,愿意接纳幼儿的各种情绪,幼儿就会情绪稳定,表现出社会所需要的行为。这类幼儿通常活泼、开朗,有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较强的独立性,不会过分依赖教师和家长。但是,如果家长倾向于专制型的教养方式,习惯于命令和支配幼儿,幼儿则会表现出被动、依赖性强等特点;而溺爱型的父母则会让幼儿产生更强的依赖感,这两种教养方式都会导致幼儿环境适应上的困难,如果安全感缺失就会带来消极情绪。因此,教师在面对幼儿的消极情绪时也需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与家长携手共同帮助幼儿化解消极情绪的不良体验,做好家园共育,形成一致的情绪回应方式,实现幼儿健康情绪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秦宁.教师对小班幼儿消极情绪的回应方式研究[D].信阳:信阳师范学院,2019.

[2]陶亞哲.教师应对幼儿消极情绪的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

[3]邱珊珊.教师应对幼儿消极情绪的策略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6.

[4]孙璐,吕国瑶,刘晓晔.教师对幼儿消极情绪的认识与回应[J].学前教育研究,2018(4):3-13.

[5]应玉红.小班幼儿消极情绪的疏导策略[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3,15(4):124-126.

[6]倪慧芳.教师对幼儿情绪的有效回应[J].幼儿教育,2013(Z4):27-29.

[7]张绵绵.小班幼儿入园适应期的消极情绪及其应对策略探析[J].幼儿教育研究,2018(6):60-62.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712217.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