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徐斌
摘要:职业教育学分银行是职业院校将学生的学习数据与学分进行收集、归纳整理,鼓励学生在毕业之后仍可通过自身学习,将所产生的学分进行存储、兑换。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对于职业院校学生的成长发展及专业能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会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但在实践中,由于对学分银行的重视程度不足、作用了解不全面、定位模糊、学习成果认证标准不统一以及覆盖范围不明确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分银行运行的推进。应加强对于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的宣传,提升学分银行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的覆盖范围,促进学习成果统一认证标准的建设,推动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全面运行与发展。
关键词:学分银行;职业院校;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1)01-0038-05
学分银行起源于终身学习理念的兴起与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旨在为人们的发展提供一种“统合的、一体化的、真正能方便学习者开展学习和教育的机会” [1]。开展学分银行试点工作,是“职教二十条”中明确提出的要求,对于我国职业院校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职业院校对于学分银行理念、制度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深入,还存在定位模糊、对于学习成果认证标准不一及缺乏明确的管理规则等问题,影响了职业院校学分银行的正常开展与运作。因此,职业院校还需进一步提升教师与教学教务管理人员对于学分银行制度的认识与重视程度,明确定位,统一学习成果的认证标准,制定运行规则,促进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的健康发展。
一、职业院校运用学分银行的重要价值
1982年,学者关世雄发表文章《美国成人教育一览》,首次将学分银行这一概念引入我国。2004年,教育部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中首次提出建立和探索学分银行制度[2]。经过十多年的积极探索与实践,我国的学分银行制度在教育领域的开展与运用已取得了显著成绩,如国家开放大学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建设,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慈溪市民学分银行建设以及各种协议联盟模式开展的学分互认。在职业教育领域进行学分银行制度的实践,有助于提升学校的内涵建设,促进职业院校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还有助于帮助学生明确自身职业发展方向,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职业教育水平的提升,进一步加快我国职业教育标准化建设速度。此外,学分银行还有助于我国人力资源的开发,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
(一)有利于促进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自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建设学分银行系统”以来,我国职业院校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于学分银行管理模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建设与探索。职业院校学分银行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有助于促进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借助学分银行,符合资质的职业院校可以加入到学分银行系统,不达标的院校就无法获得学分银行的准入资格,通过市场机制淘汰一些不达标的院校,势必会导致各院校间的竞争,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借助学分银行,学习者的教育收益将大幅提高,可满足学生获取相应职业教育资源的需要,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丰富及实践技能的提升,促进职业院校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职业院校可以更高效的对接市场的需求,有利于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二)有利于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培养高素质的职业人才、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一直是职业院校教育活动开展的主要目标。学分银行可以实现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与转换,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大引擎。当学习者的各类学习成果获得认可后,将大大提高学习效用,换言之,借助学分银行,学习者的学习计划可以有更大的自主性,可以有更廣阔的发展空间,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特长、爱好,自主选择、有机组合,更好地满足学习者个性化需求。学分银行为职业院校学生树立有效的学分评价与转换模式,提升学习的目标指向性,鼓励在学习过程中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促进职业能力的提升[3]。
学分银行使学习者获得多样的学习机会和多元的评价体系,避免了由于重复学习而导致的时间浪费,增加了学习的自由度和灵活度,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降低了教育成本的支出,提高了教育的收益率。
(三)有利于推进我国职业教育标准化建设
职业院校学分银行的运用对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工作开展模式借鉴了现代商业银行的管理理念,将职业院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学分当作可存储、兑换及信贷的工具,通过学分认定、积累与转化,打破原本存在于职业教育之间、职业教育与非职业教育之间的壁垒,为1+X证书制度更好的落地提供支持。首先,可有效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纵向衔接与横向沟通,不仅有助于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还有助于推动我国职业院校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有助于促进我国职业院校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通过职业院校学分银行的运行,推动职业院校之间育人理念与方式的交流沟通,从而推动职业院校工作效率的提升及进一步发展。最后,还有助于将信息技术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紧密结合,促进职业院校的学分系统的建设及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四)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源开发
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借鉴了现代商业银行的管理理念,将职业院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学分当作可存储、兑换及信贷的工具,通过学分认定、积累与转化,打破原本存在于职业教育之间、职业教育与非职业教育之间的壁垒,学分银行的建立使得学习者通过不同路径获得的学习成果能得到转换,降低学习和成才成本,人力资源开发的社会总成本也随之降低,从而凸显制度建设的溢出效应和社会价值。通过建立多样化的激励保障机制,吸引社会资源积极投入到职业教育领域,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
二、职业院校学分银行建设存在的问题与难点
职业院校学分银行的管理模式是学分银行制度落实的关键。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由于大家对学分银行管理模式的理解与重视程度不足,导致了学分银行管理模式的定位模糊、学习成果认证标准不统一,使学生的学分转化存在困难,影响了学分银行运作的效率。此外,职业院校学分银行具体运作过程中缺乏明确的实施规则,导致了学分银行运行效率的低下。
(一)职业院校学分银行定位模糊
明确的定位对于职业院校学分银行的发展及有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首先,职业院校对于学分银行管理模式的诉求不清晰,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没有对学分银行的运作提出明确目标,导致职业院校教师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对于学分银行管理模式的运用程度有限,影响了学分银行的学习成果转换作用的发挥。其次,大部分职业院校限于本校学生的学分互认工作开展,影响了在学习过程中与其他院校的横向沟通及与高一级学府之间的纵向沟通,影响了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最后,由于对于学分银行这一管理模式存在认知误差,认为学分银行仅仅是将学生现有学习成果录入网络系统,将学习成果存储起来就可以了,弱化甚至忽视了学分银行将学习成果转换的功能,也是影响职业院校学分银行发展的重要原因[4]。
(二)职业院校学分银行的学习成果认证标准不一
科学统一的学习成果认证标准对于职业院校学分银行高效的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但大部分职业院校在学分银行的学习成果认证标准上还存在不少分歧。首先,职业院校一般都具有本校的学习成果认证标准,部分院校虽与周边学校或区域内学校在学习成果认证标准上大体达成了一致,但仅仅是在学习成果认证上拥有了推广学分银行管理模式的条件,与普通本科院校之间的教育层级界限明显,其学分互认工作开展存在较多困难,影响了学分银行管理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其次,在职业院校学分银行管理模式運用过程中,由于各校人才培养模式标准的不同,导致不同地区之间的职业院校无法形成统一的学习成绩成果认证标准,继而影响了学生选修其他地区课程时的学分认证,影响了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发展[5]。最后,不同院校的学习成果认证标准侧重点不同,导致多数院校在制定统一的学习成果认证标准时分歧过大,与高等院校在学习成果认证标准上不能达成一致,不利于我国职业院校学分银行管理模式的推行,不利于职业院校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以及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职业院校学分银行管理模式缺乏明确的规则
制定明确的章程及具有普适性的工作原则对于职业院校学分银行管理模式的推广和运用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大部分职业院校都缺乏对于学分银行管理模式实施原则与标准的详细说明。首先,大部分职业院校没有对学分银行管理模式在教学管理过程中的管理内容与管理方式进行明确界定,在实际的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部分教师与学生就何种学习成果应该录入学分系统以及学习成果的量分标准不明确,导致学分银行管理混乱,影响了职业院校学分银行管理模式作用的充分发挥,限制了职业院校学生在专业能力上的提升。其次,部分职业院校对于学分银行管理模式的覆盖范围并没有进行明确说明,导致职业院校对于学分银行的运用处于被动的跟风状态,无论条件是否成熟,是否满足学分银行的准入条件,都匆匆加入学分银行,导致职业院校学分银行的管理工作效率下降。最后,职业院校学分银行管理模式的开展缺乏专门的实施主体,大部分职业院校在学分银行管理模式的开展过程中都缺乏专门的机构与部门对此类工作开展进行推进和指导,其他校内部门抽调的工作人员专业性不强,导致职业院校学分银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碍,影响了工作的开展。
(四)职业院校教学及管理人员对学分银行管理模式了解不足
教师对于职业院校学分银行管理模式了解程度的高低,对于这一模式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职业院校的教师与教学教务管理人员,对于学分银行管理模式的了解直接决定其工作态度与质量。然而,在实际推广过程中,职业院校学分银行管理模式并没有得到重视。首先,职业院校教学管理人员对于学分银行管理模式的了解与理解程度较低,不重视学分银行作用的发挥[6]。其次,部分职业院校教师对于学分银行管理模式的重视程度不足,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录入学分银行了解不全面,导致教师对于学生的学分录入不及时,部分教师还存在对于学分银行中的教学资源汇总工作态度不积极的情况,影响了职业院校学生学分银行制度的贯彻与落实[7]。
三、职业院校学分银行管理模式的路径探析
推动职业院校学分银行管理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及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是职业院校教育工作开展的目标和方向。在职业院校学分银行管理模式实施过程中,首先要明确职业院校学分银行管理模式的诉求与定位,帮助职业院校领导和教师明确自身的在运用学分银行进行教学管理过程中的教学目标以及本校人才培养方向。同时,相关教育部门还要进一步统一职业院校学分银行管理模式下学习成果的认证标准,明确学分银行管理模式的工作原则,促进学分银行管理模式下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与兑换,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职业发展方向,促进学生终身学习以及充分发挥学分银行的作用。
(一)明确职业院校学分银行的定位
在职业院校学分银行管理模式实施与运用过程中,明确学分银行管理模式的定位是促进学分银行作用发挥的关键。首先,职业院校领导是学分银行管理模式的决策者与推进者,对于学分银行管理模式的开展与运用具有重要作用,在职业院校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院校领导要明确运用这一管理模式的意图和初衷[8]。由于学分银行管理模式主要是让学习者拥有自我积累与资格转换平台,所以要积极争取相关教育管理部门的授权与认证,具备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登记、换算资格,同时也要加强对于学分转换过程中的监督与管理,促进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及专业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其次,相关教育部门还要适当扩大职业院校学分银行管理模式的覆盖范围,确保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成果不仅可以在本校内进行存储与兑换,还可以与其他院校进行交流,从而进一步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职业院校学生积极主动地实现自我知识更新与技术提升。最后,相关教育部门还要继续加强对于学分银行管理模式在实施过程中的管理和引导,对于学分银行管理模式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不断完善职业院校学分银行的实践规则,促进学分银行管理模式进一步发展[9]。
(二)统一职业院校学分银行管理模式的成果认证标准
科学统一的学习成果认证标准对于职业院校学分银行管理模式的实施与推广具有关键作用,可促进学分银行管理模式应用范围的扩大及学生学习成果的有效兑换。在职业院校学分银行管理模式实施过程中,首先,职业院校要聘请教育专家与专业或领域相关的课程专家进行论证,在不改动职业院校学分银行原有原则基础上,根据院校实际的教学资源与师资力量,制定出一套科学完善的学习成果认证标准,同时要征求职业院校一线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的意见与建议,对于学分银行成果认证标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沟通与解决,促进职业院校统一学习成果认证标准的实现。同时,职业院校还要加强与周边学校的沟通与合作,进一步拓展地区间学分互认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其次,为职业院校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职业院校学分银行建设过程中,相关教育部门既要明确职业院校统一的学习成果认证标准,同时也要考虑职业院校的本身专业与学科特色,对于职业院校的教学能力以及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科学全面评估,促进不同地区职业院校学分互认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最后,教育部门还需进一步明确不同层级院校之间学分互认工作的开展模式与细则,推动不同层级院校之间学习成果的认证,对于部分职业院校与综合性大学学分互认工作的开展,要加强对于综合性大学与职业院校的专业考察,确保双方在教学质量及学科关联性上具有一定的匹配性[10]。
(三)明确职业院校学分银行的规则与范围
明确职业院校学分银行开展的范围与实施规则,对于职业院校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的学分银行运用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学分银行的管理内容,对于职业院校学生学习过程中何种学习成果会得到学分银行的认证、存储并且可以兑换進行明确的说明,为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成长发展指明了道路和方向,促进了职业院校学生进一步成长和发展。其次,相关教育部门要进一步明确职业院校学分银行的开展范围。由于我国职业院校的学分银行管理体系建设还不完善,院校和专业并没有与其他院校进行对接与合作,导致学生的学习成果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得到认证,不利于职业院校学生进一步成长和发展,所以要在学分银行的建设过程中明确其开展范围,进一步促进职业院校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最后,职业院校在学分银行的开展过程中要设立专门的管理主体。学分银行的开展不同于传统的职业院校教学管理工作,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既不与教师队伍重合,同时与传统的教学管理队伍关联性不大,所以需设立专门的管理主体,对于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审核,促进职业院校学分银行规范发展。
(四)提升职业院校教学及管理人员对于学分银行的重视程度
职业院校学分银行的应用与推广,既是基于我国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民众职教需求不断增长的现实需要,同时也有助于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规划的清晰明确及职业能力的不断提升。所以,在学分银行建设过程中,首先,相关教育部门要加强对于学分银行宣传,特别是优势功能方面的宣传,不仅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明确学分银行在职业教育过程中的优越性,同时还要积极组织职业院校领导进行学习和了解,提升职业院校领导与教师对于学分银行的理解与重视程度,顺利推进学分银行制度的落地实施,促进学分银行健康发展。其次,在学分银行的运行过程中,职业院校要加强教师培训,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化,提升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对于学分银行的了解以及配合程度,促进职业院校职业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最后,职业院校学分银行建设工作的开展还要进一步提升教学管理人员对于学分银行的重视程度,积极组织职业院校教学管理人员对于学分银行管理模式管理细则进行学习,同时深入了解一线教学管理人员对于这一管理模式的意见与建议,进而对学分银行管理模式进行进一步优化,促进学分银行管理模式的优化发展。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学分银行的建设与实施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分阶段稳步推进,充分总结试点阶段的经验,要全社会和相关的机构共同参与,深入研究与实践,结合当前人才需求的结构,不断创新理论,完善标准体系的建设,优化认证标准,统一操作规程,搭建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宣传与引导,利用区块链技术逐步建立起职业院校学分银行的社会公信力,真正实现学习成果认证、积累和转换,让广大学习者的需求通过学分银行得以实现,促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小燕,王瑛.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问题与突破路径思考[J].职教论坛,2020(2):143-146.
[2]杜沙沙,吴南中.学分银行章程建设:价值取向、建设逻辑与基本内容[J].成人教育,2020(2):6-10.
[3]朱敏.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是技术技能人才终身成长的重要支撑[J].教育发展研究,2019(19):77-84.
[4]季欣.学分银行信息系统实施敏捷开发的动因、技术策略与保障条件[J].现代教育管理,2019(8):93-98
[5]王鑫.学分银行模式下学分认定与转换细则制定初探[J].成人教育,2019(7):85-89.
[6]王春娟,李嘉林.我国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的必然、实然与应然[J].职教论坛,2019(6):118-123.
[7]吴南中,卢锦运.学分银行组织架构与运行机制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9(9):38-44.
[8]齐亚丽.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的现状、困境及对策建议[J].教育与职业,2019(6):78-83.
[9]张伟,吴南中.学分银行驱动教学改革的特征与策略[J].成人教育,2018(7):15-18.
[10]吴南中,李慧玲.学分银行认证标准体系与运行机制建设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8(18):44-49.
(责任编辑:刘东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