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
摘要: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为响应商务部创新会展服务模式的号召,解决高职会展专业人才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不足的问题,构建了“内融合、外延展”的双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并从“会展+”专业群设置、项目化教学法、开放的创业氛围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能够培养出紧跟会展行业发展趋势的复合型创新创业技能人才。
关键词: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会展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1)01-0061-05
2020年1月,会展业因外部经营环境巨变按下了暂停键,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让全国会展业几乎处于停摆状态。2020年4月,商务部办公厅发布了《创新展会服务模式、培育展览业发展新动能有关工作的通知》,再一次强调创新在会展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在互联网、大数据、虚拟仿真技术日渐成熟的背景下,会展业创新已经迫在眉睫。因此,在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鼓舞下,尤其是在我国第一大展——广交会6月成功举办了云上展会的情形下,会展业正式开启了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行业巨变必然引起教育改革。高职院校作为会展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想要紧跟行业发展、推动会展教育改革,就必须响应商务部关于创新会展服务模式的号召,充分对接数字化、智能化会展企业的人才需求,描绘出会展业创新创业人才的特征,进而通过调整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教学实施方案、组建创新型师资团队等方面的改革和努力,提升高职会展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在会展业创新服务模式以及“互联网+”的教育背景下,构建双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会展专业的教育改革有重要意义。
一、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在创业教育方面,国外比较注重教育实践和经验总结。美国高校普遍主张“实践线性、理论支撑”的理念,倡导“以行动为导向、以经验引导体验”的教学模式,总结了由创业基础理论课程与专业结合的创业课程、创业实践课程组成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同时,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各界的创新创业竞赛,并为学生创业项目提供孵化指导服务。德国采用“双元制”教育理念,注重企业与学校的联合。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建立了一套完备的课程体系,包括创新创业法律法规、企业创业管理等课程;同时,与行业企业共同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在实践中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体验式教育在日本受到了较高的关注。为了推动创新创业,日本高校依托创新创业社团,采用讲座与短课程相结合、实习制度和产学官联合教育的模式,实现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英国、加拿大等国家创业教育正在由注重个人创业能力的培养转向为公司企业、社会等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二)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教育工作者对创新创业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集中在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业教育的方法途径、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构建等方面,而具体到高职会展专业双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相对较少。杨洁提出了基于产教融合的“6D”人才培养模式,其实质是双基支持、双师指导、双线课堂、双创并行、双证齐驱、双能并进等六个方面的统一[1];马华斌基于CDIO理念构思了双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设计了三位一体教学方案,实现学生基础技能、综合能力和研究创新三方面的提升[2];雷若欣、吴萍则将PICC-CDIO相结合,尝试构建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市场需求为基础,设计构思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并通过职业资格考试、专业竞赛、实习实训等加以实施运作[3]。
回顾以上文献,前人对会展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已有一定的研究,但针对高职会展专业的较少,且针对“互联网+”背景下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更少。加上线上展会、云上展会已成为会展业发展趋势,对会展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构建符合会展行业发展趋势的双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尤为重要。
二、高职会展专业双创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会展专业人才较为匮乏,会展市场对从业人员的需求在未来 3 年内将达到 600 万人,但目前全国会展从业人员总共才 100 多万,缺口高达 500万[4],而且高校会展教育培养的学生在质量和数量上无法满足行业需求。为此,笔者对广东省部分高职院校会展专业以及会展企业进行了调查,发现目前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培养目标及定位模糊且与教学实施脱节
我国共有116所本科院校、200所高职院校开设了会展专业[5],本科、高职同属于我国高等教育,但是在培养目标和定位上有很大区别。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会展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从事会展服务、接待、策划与管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然而,高职会展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很多是仿照本科教育“厚基础、宽口径”的設计,这就导致课程目标不明确、内容多而不专、理论知识多等问题,无法实现高职会展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教学内容更新速度慢且双创教育融合度低
通过对广东省7所高职院校会展专业的调查,发现教学内容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材,自备讲义的教师占比不足10%。现阶段,会展专业教材数量上虽然较多,但内容较为陈旧、相似度高,工作手册式及活页式等新型教材尚未使用。同时,在创新创业的热潮中,很多高职院校开设了创新创业类课程,但是这些课程自成体系,与会展专业课程融合度较低,不能做到相互交融,这就导致学生很难将创新创业知识、技巧等运用到专业实践中。
(三)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方法方面,专业教师普遍采用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等传统教学方法,但是从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来看,项目教学法的满意度(83.6%)最高,尤其是对校外项目的诉求最高。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大一、大二主要是以校内教师课堂授课为主,传统教学方法不能满足学生对实践的诉求,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大三则直接进入企业实习,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养都难以达到企业的要求。
(四)教师队伍专业构成单一且企业实践少
根据对广东省7所高职院校会展专业的调查,教师所学专业主要集中在旅游管理(54.3%)和企业管理(28.1%),集中度较高。由于会展业的行业交叉性较强,尤其是现在处于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阶段,对学生综合各专业知识的能力有了更高要求,这就要求会展专业教师团队结构更加多样化。会展专业教师的平均年龄约为37岁,教龄超过8年的占比72.4%,有连续1年以上会展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占比8.7%,有非连续1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教师占比15.2%。会展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少,且缺乏完整的会展项目运作经验。
(五)校外资源利用率低且合作方式简单
会展项目一般规模较大、需要在专业场地举行,因此,很多实践教学环节必须依赖校外资源。现阶段,由于缺少政、校、企三方共同参与的平台,存在很大程度上的信息不对称,这就导致各院校校外资源利用率均不高,且合作方式较为简单,主要是企业接受学生实习、专业人士到校授课等,不能形成教学闭环,也不能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三、高职会展专业双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在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会展类专业明确指出学生应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加上会展服务模式创新步伐加快,这些都决定了创新能力培养应作为高职会展专业教育的基础要求。因此,在会展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扎实学生的基础能力素养;同时,会展项目具有行业依赖性高的特点,为适应会展业发展需求,构建了“内融合、外延展”的高职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
(一)内融合
内融合是指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即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创新意识和创新技法相融合,体现了创新性对会展专业培养的重要性。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内容,创新意识是学生培养的重要目标,创新技法可以通过教师讲授习得基本方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专业知识、技能和创新意识、技法不是相互平行的两条线,而是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在实际教学中,大一开设专业基础课(如会展概论、管理学基础、市场营销等)和创新创业基础课(创业基础、创新思维训练、中小企业管理等),在专业基础课的实训中融合创意技法,同时,以会展业及会展项目为背景讲授创新创业基础课;大二开设专业核心课程(如会展项目管理、会展策划、会展服务、会展文案等),加深专业知识理解,在专项技能训练和综合实训中,运用加强创意技法,提升创新意识;大三设置毕业展任务及实习任务,通过毕业展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创新技法,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識,完成创新意识向创新行为的转变。通过企业实习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运用、检验专业知识技能,同时,教育学生着眼于工作内容与流程,有意识地改善工作步骤及工作方式,培养其持续改进、精益求精的创新意识。
(二)外延展
外延展是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行业知识面(知识延展)、提升学生专业相关技能(技能延展)、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素质延展)以及建立积极的创新创业心理(心理延展)。会展业较高的行业依赖性决定了其专业人才必须具备宽广的行业知识面,即有会展行业知识,也要有会展项目所涉及行业的专业知识,因此,知识延展是会展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必要部分;会展活动的项目化运作方式,且会展管理人员人数较少,这就决定了会展人要有一定的延展技能,不仅会策划、组织与服务,还需要掌握营销、传播、展示设计、商贸等多方面的技能;素质延展是在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快速学习、多问题处理以及行业适应性等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满足了会展行业项目化运作、团队管理以及快速发展的需求;心理延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经常被忽略,但是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是学生身份认同、努力拼搏的内在动力,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心理是开展创新型会展人才培养的重要部分。大一入学、大三毕业学生要面对身份的转变,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学生要克服各种困难、承受各项考验,心理疏导是非常必要的。
四、双创融合人才培养措施
(一)明确一专多能的创新型会展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会展专业要明确自身培养目标,即培养从事会展服务、接待、策划与管理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不同于本科会展专业的人才培养,高职会展教育要把技术技能培养作为出发点,设计出实践性更强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基于创新创业的教学理念及会展业的特点,需要紧跟行业发展,将会展业发展前沿及企业用人需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具体而言,高职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分解为三个部分:一是技术技能培养目标,包括会展活动策划、组织、接待服务等能力。二是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目标。该目标不能与技术技能目标完全割裂,要与专业技能相结合,体现在会展活动策划能力、展示设计能力以及参展安排等方面。三是适应行业需求的发展目标。这一目标是前两个目标在行业内的综合体现,学生要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的公司、不同的工作岗位、不同的行业范畴和不同的服务模式,只有一专多能的会展创新型技能人才才能够在日新月异的会展行业中扎得下根。
(二)建设“会展+”专业群
在一专多能的创新型会展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指引下,一专要夯实会展专业基础(知识+技能),在专业内就能够实现,但多能的方向各不相同,就需要借助专业群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会展活动工作内容庞杂、涉及行业众多,会展业发展速度迅猛,高职会展专业只有结合本校的专业情况和专业优势,打造特色鲜明的“会展+”专业群,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培养出符合会展行业需求的人才。“会展+”专业群以会展专业为核心,与市场营销专业、数字艺术专业、财经贸易专业、外语专业、广告传播专业、工程造价专业等组成课程互通、资源共享、学分互认的专业群,实现会展+营销、会展+传播、会展+设计、会展+外贸、会展+工程等不同方向的会展人才培养目标。
(三)构建“实训、实习、竞赛、创业”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职会展专业人才,必须以专业教育为依托,在专业教育中寻找创新创业教育的切入点和契合点。结合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会展专业实践教学进行改革,重构与行业发展相适应的创新创业型实践教学体系——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见图2)。
在教学实践上,基于微任务设计理念,以“四位一体”为突破口,形成高职会展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方案。该方案理念由认知到操作、由专项到综合、由常规到创新的转变,设计了“专项技能—综合训练—仿真实操”的实训模块、“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的递进式实习模块、“活动策划+展示设计+参展安排”的专业竞赛模块和“会展协会—活动工作室—会展企业”的创业孵化模块。四大模块相辅相成、共同作用,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提升创新创业意识。
(四)项目化教学融通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
项目化教学是对常规课堂教学的一种创新和突破。在会展业中,会展活动均是以项目组为单位进行项目化管理和运作,因此,项目化教学对于高职会展专业教育尤为适合。现阶段,大部分高职会展专业的核心专业课设置是按照学科体系划分的,如会展项目管理、会展营销、会展接待与服务、会展文案写作等,课程内容重叠且功能割裂,虽然涵盖了每项职能和任务,但是却不能给学生提供会展项目的整体性视角。项目化教学可以设置在某一门课程教学中,也可以设置为专业课程学习后的综合实训、毕业实训等。项目化教学以一个真实项目为依托,营造真实的任务情境,与会展项目工作流程相一致,让学生在真实任务中完成会展项目策划、组织实施、接待服务等工作任务。项目化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实现创新想法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会展项目任务完成过程中,实现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双提升。
(五)深化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点,深化校企合作是高职人才培养和会展行业发展的需求,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体现在“引进来、走出去”。“引进来”主要是将会展行业专业人士、企业项目和行业最新实践引入学校,学生结交企业人士、參与企业实际任务、接触行业最新发展,能加深行业认知、提升专业技能、开拓行业视野;“走出去”主要是让教师、学生和创业项目走出校园,教师提升了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能力,学生深入参与了企业会展项目运作,创业项目能够直接接受市场检验。通过“引进来、走出去”打破学校与行业之间的界限,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高职院校输出行业所需人才,真正做到工学深结合、校企多合作。
(六)强化成果输出以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创业氛围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激励—保健理论),满意因素(激励因素)是指可以使人得到满足和激励的因素,不满意因素(保健因素)是指容易产生意见和消极行为的因素,这两种因素是影响员工绩效的主要因素。具体到学生培养方面,学生成果输出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成就感、自我效能感和自豪感,属于激励因素,创新创业氛围包含了学校对创新创业的倾向性、师生关系、奖惩制度以及创新创业条件等,属于保健因素。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强化成果输出(激励因素)、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创业氛围(保健因素)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行业巨变促使会展职业教育改革,其中,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这场变革中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只有将创新创业融入高职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才能为创新驱动模式下的会展业提供更适合的人力资源储备,才有可能创新会展服务模式,推动会展业“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给会展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打造新引擎。
参考文献:
[1]杨洁.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6D”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为例[J].重庆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4):5-9.
[2]马华斌.“后G20前亚运”背景下会展专业“双创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A].荆楚学术[C].武汉:武汉创读时代出版策划有限公司,2020:48.
[3]雷若欣,吴萍.基于PCCC-CDIO理念的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安徽C学院为例[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4):59-63,68.
[4]朱茜.2018年会展行业市场规模与发展趋势会展经济持续升温,人才缺口、场馆利用率成发展障碍[EB/OL].(2019-01-18)[2020-09-01].https://www.qianzhan.com/analyst/detail/220/190118-bb709a24.html.
[5]张颖,王尔捷.基于会展发展需求的高职会展人才培养模式[J].现代教育管理, 2019(2):203-205.
(责任编辑:张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