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术期刊 > 家族企业

时雨及芒种,花开半夏生

时雨及芒种,花开半夏生

崔志光

芒种和夏至是六月的两个节气,也是与农业生产联系最紧密的两个节气。古代人们早在几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发明了古老的二十四节气,为人们生活带来了便利。二十四节气一方面与农业生产紧密相连,指导人们什么时节进行耕种,什么时节进行农田收获;另一方面在确立二十四节气的基础上,经过观察和研究,指导人们如何更好地适应时令变化,注意保健养生。

别春离愁

小满后十五日,当太阳到达黄经75°,北斗星的斗柄指向丙的区位,为芒种,意思是有芒之谷可播种。古时人们认为最适宜播种的时间就在这几天,过此即失效,所以要抢种,故芒种又称忙种。同时这时小麦也开始成熟,又要抢收,抢种抢收赶在一块儿合称“双抢”,是关系全年农业收成的紧要关头,“春争日,夏争时”形象地说明了这种紧迫状态,所以这是农民最忙的时节,也意味着仲夏时节正式开始了。

芒种有三候:一候螳螂生。螳螂,是我们常见的一种昆虫,古籍形容它“饮风食露,感一阴之气而生,能捕蝉而食,故又名杀虫”;螳螂又名天马,是形容它的动作迅捷如马;还有一个名字叫斧虫,因为它前二足如两柄斧头。因螳螂极常见,分布也广,因此名字不一而足各随其地而称。螳螂于上一年深秋产卵于林木草间,一壳百子,至芒种小螳螂则破壳而出。其干燥卵鞘即是中药里的桑螵蛸*[piāo xiāo],具有补肾助阳之功效。

二候鵙始鸣。鵙(音jú)泛指伯劳鸟,又名博劳,是一种小型猛禽。朱子曰:“博劳,恶声之鸟,盖枭类也。”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气而鸣叫,其鸣声局促尖锐,正当春华落去,此鸟声声似是别春离愁。

三候反舌无声。反舌也叫百舌,是一种能学各种鸟鸣叫的小型鸟类在春天,反舌鸟鸣声婉转,高低抑扬,到芒种节气,与伯劳相反,它感应到五月阴气微生而不再啼鸣。古人认为“螳螂、鵙皆阴类,感微阴生或鸣,反舌感阳而发,遇微阴而无声也。”

芒种过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淫雨霏霏,连日不晴,进入漫漫梅雨期。梅雨因值梅子黄熟而名,《埠雅》有载:“江湘二浙,四五月间,梅欲黄落,则水润土褥。柱础皆汗,蒸郁成雨,谓之梅雨也。”宋人赵师秀写诗道:“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天气湿热,各种衣物、器具极易发霉,于是古人给梅雨起了一个别名,叫做“霉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说:“梅雨或作霉雨,言其沾衣及物,皆出黑霉也。”

芒种雅趣

芒种时节,有件雅事就是收集“梅水”。古代吴地风俗中,居民在梅雨之初,在庭院中排列大缸,收存雨水,以供烹茶,称之为梅水。梅水煎茶不但滋味甚美,而且经宿不变色,不易味。贮瓶中,置阴凉处可经久储藏。《茶解》中说:“烹茶宜甘泉,次梅水梅雨,如膏万物,赖以滋养,其味独甘,梅后便不堪饮。”清人徐士铉有诗“瓷瓮竟装天雨水,烹茶时候客初来。”说的正是此景。《红楼梦》中记载妙玉曾用旧年蠲*[juān]的雨水烹茶,此情、此景、此味,可谓风雅极致。

同时这段日子里,南方还有一文雅的食俗,便是“煮梅”,此习俗早在夏代就已经存在。由于梅子味道酸涩,很难直接入口,于是人们就发明了各种煮梅的方法,大饱口福。芒种煮梅,解渴消夏,这正是古人酷暑中的最好饮料。而“青梅煮酒”更是脍炙人口。所谓青梅煮酒,是将青梅置于黄酒中加热,当青梅稍稍变色,趁热呷一口,酸甜的梅香借着酒香弥漫开来,口感宜人。同时除了味佳,从中医理论上说,梅子其色青,故入肝;其味酸,也入肝。当大量饮酒时,肝脏负担极重,而青梅正好可以提升肝脏功能,降低酒精伤害,故青梅与酒,堪称绝配。南朝鲍照有诗“忆昔好饮酒,素盘进青梅。”可谓深得其中意味。

此时,天地之间湿气重,养生以除湿为要务。湿气困脾,饮食上以益气养脾类食物为主,如小米、山药、太子参等均为药食双宜之品,如山药薏仁祛湿汤等可以经常食用。

“最早”节气

芒种后十五日,当太阳到达黄经90°,北斗星的斗柄指向午的区位,为夏至。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早在《尚书· 尧典》中就有记载(《尚书》约成书于前五世纪,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此时“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这一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日影也最短,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阳气至此已达极致。

夏至有三候:一候鹿角解(此处遵从古音读作hài)。鹿,古籍中记录为“形体小的山兽也,属阳”,鹿角的生长向前与黄牛一样;麋,“乃形体大的泽(水)兽也,属阴”,角的生长向后与水牛一样。夏至一阴生,感阴气而鹿角解,解是脱落的意思;冬至一阳生,麋感阳气而角解,这组对应的记述说明了夏至阳之极、冬至阴之极,阴阳转换,生生化化的寓意。

二候蜩始鸣。蜩(音tiáo)指蝉之大而黑色者,即夏蟬,今俗称知了。雄者能鸣,叫声清亮,雌者无声,此物生于盛阳,感阴而鸣。还有一种小蝉叫螗(音táng),小而绿,叫声尖锐而急促,立秋后才鸣,也称寒蜩、寒蝉、秋蝉,为区别“知了”,俗称“都了”。蝉乃总名,鸣于夏者曰蜩,《庄子》“蟪蛄不知春秋者”中的蟪蛄(音huì gū)就是指夏蝉,生灭都在夏季因此不知春秋;鸣于秋者曰螗,古籍中也多有提及,比如《楚辞》里说到的寒螀(音jiāng)。

三候半夏生。半夏是一种中草药名,因为“夏之半而生”得名,另一名守田,也名水玉。《本草纲目》中称:“五月半夏生。盖当夏之半也,故名。守田会意,水玉因形。”半夏是一种白色块茎药材,生于阴阳半开半阖时,其作为药材的功效,主治人体半开半阖之病,能协调中枢。如果夏至时节半夏不生,说明阴阳失调,按《周书时训》解,就会“民多厉疾”。

夏至是阴阳消长的转折点,是一个指导农事的节气,是以农耕为主的古代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因此这一天又称夏至节。《史记·封禅书》载:“‘夏至日祭地祗,皆用乐舞,而神乃可得而礼也。”所以至少在周代以前我国就形成了“冬至祭天,夏至祭地”的习俗。除了祭地,许多地方夏至有祭祀祖先的习俗。而今夏至祭祀的风俗已不多见,倒是“冬至饺子夏至面”的饮食民俗广为流传。这一食俗是因为此时小麦从南到北开始收割,在新麦收获之时,人们用新麦制作喜面,用于庆贺新丰,祭祀祖宗,祈求祖宗保佑秋天有更好的收获。故夏至吃面既是尝新也有祈恩的意思。

农历五月气候特殊,养生尤须注意,因为五月俗称恶月、毒月。此时五毒(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出没,人易受伤,故民俗多与避邪祛毒有关。如在五月五日(端午)这天采艾草(以午时采山南坡向阳的艾草为最佳)、挂艾草的习俗以驱百邪;也有五月五日午时饮菖蒲雄黄酒以避除百疾、禁百虫的习俗。民俗还有妻子在夏至回娘家的习俗,这样夫妻分离,必然杜绝房事,在夏至阴阳转换之际客观上起到葆养肾精的目的,故此时君子宜节嗜欲,勿任声色。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274.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