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地理教育

地理实践力指导下的地理常态化教学

地理实践力指导下的地理常态化教学

赵执一 王月健

在2017年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中,将原本的三维目标细化,形成了四大核心素养。其中,地理实践力作为此前从未有过的名词出现在课程标准之中。目前,地理学科已经脱离了文理分科中文科的范畴,应该重新在新高考背景下分析地理教学[1],将地理原本的地理学科综合性体现在常态化教学当中。其中,地理实践力作为原本被忽视的理学性质的具体表现,更应该值得思考研究。课程标准中指出,地理实践力应是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2]。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目前的地理实践力培养仍处于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的阶段[3]。本文将从五个主要教学方法为着眼点,基于课堂教学,分析在地理实践力指导下的常态化地理教学,为一线地理教师提供实践参考。

一、地理实践力中,“表现”在常态化教学中的反映

(一)教师讲授中

教师的讲授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教学步骤,如何在教师讲授中渗透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常态化教学中主要需要思考的问题。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利用地图以及视频引导学生主动收集地理信息同时帮助学生处理地理信息。通过情景设置让学生产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学生活动中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活动是常态化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教师应在学生活动前充分设计活动计划,使得能够参与活动方案的设计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

(三)实验设计中

地理作为综合性学科,知识体系内同时包括理论基础和实验基础。课前预先设计实验,学生进行实验时提供多种器材选择,帮助学生找寻不同的解决方案,教师重视引导和鼓励,让学生主动反思,积极尝试。让学生在不断地试误中学习知识,克服困難。

二、地理实践力在教学方法中的具体应用

(一)在讲解接受法和问答法中

讲解接受法和问答法中,教师时课堂的掌控者和促进者。如何体现地理实践力就成为教师的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中,讲解接受和问答法是教师使用最多的方法,他们能为教师提供一个全面且易于掌控的课堂,同时也最容易忽略对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1)将地理实践力融入讲解和问答的技巧中

学生虽然在讲解接受教学过程中处在被动接受的状态,但他们的大脑是在跟着老师的讲授高速运转着。在使用讲解接受和问答法时,适当的停顿,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维的跟进。给学生一点时间,他们能给你无穷的答案。加上老师的语言引导或肯定,学生能够一定程度上进行反思,并且鼓励学生提出不一样的看法,让学生能够找到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方法。利用微小的细节,就能让学生体会到探索问题的乐趣,从而产生兴趣。

(2)将地理实践力融入讲解和问答的内容中

即使再好的教学技巧也需要与之搭配的内容。应该认识到地理实践力并不是必须基于研学旅行或实验才能体现,一幅图、一张画、一句话,同样能够带来能力上的提升。在讲解接受法和问答法中,积极主动的利用生动形象的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和例证,力求学生能够基于自身的经验想象出场景。在熟悉的场景中,学生能够更容易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将知识通过具体的场景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二)在发现和探究式教学法中

发现和探究式教学法大多数需要创设情景,这就为地理实践力的体现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和探究式教学法需要针对本节课内容设定情景,从而通过情境引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加之教师引导,从而得到知识。而地理实践力,正是这个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1)将地理实践力融入情景设计中

要在发现和探究式教学法中体现地理实践力,首先就需要从情景设计出发。在教学情景设计时,不能将所有的条件全部提前设计好,需要给学生留有“余地”,在一开始就为学生提供多种解决方案。例如:在设计之初就将原本既定的器材略去,而设计为多种器械的选择;数据收集方式同样可以由学生进行设计。在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地理基础后,可以使用目标导向,情景设计更加开放,进而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2)将地理实践力融入学生活动中

学生活动是发现和探究式教学法的核心环节,也是体现学生为主体的关键环节。教师通过引导、指导和辅助的方式,在学生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更可以提倡小组合作,加强学生间的思维碰撞,让学生具备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并从中找到兴趣,形成良好的正反馈,加强学习内部动机。

(3)将地理实践力融入总结升华中

学生在经历了学生活动后,已经获得了大部分的知识,但是难以形成体系,所以总结升华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要在短时间内收集整理的学生思路和想法,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形成思维导图,该思维导图并不是本节课的总结,而是学生的思维过程、想法汇聚成的“脑图”,它能体现学生的课堂思维过程。将其展现出来可以有效地使学生形成体系知识,并且相互学习其他同学的思路,以及不能实施的思路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反思中学习,找到自己的问题和问题全新的解决方法。

(三)在实验教学法中

实验教学法,是将实验直接运用在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它能够让学生直观的理解现象背后的原理,以小见大,最终达到将原理内化,广泛应用在今后遇到的各种相同问题上。这是能直观体现地理实践力的课堂教学方法,但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有这样的条件进行实验教学法,所以就衍生出了如下三种教学分支:

(1)利用视频进行实验教学法中的地理实践力体现

在物质条件有限的地区,并不能很好地将自然界的物态变化进行还原,于是他人制作的实验视频就成为操作性实验的代替品。在视频实验的学习中并不是一味地观看视频,学生需要有思考的时间和思维的碰撞,这就需要教师对视频进行精心的编辑和设计。将一段实验视频中的操作环节单独拿出来,分段整理,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按需播放,并且设计选项,让学生进行下一步的选择,并且将学生提出的不正确的操作放在黑板上,之后再来反思。或将实验准备那一段视频放出来后,让学生思考如何进行实验。后续根据视频,针对性的剪辑和加工。目的是让视频成为实验,而不是影片。

(2)教师进行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地理实践力体现

部分实验由于器材限制和资金限制,并不能做到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实验的演示性操作。比起视频实验,教师操作实验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可以试误,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自己认为的操作会出现什么问题。其余部分与视频实验类似,但教师可以随时演示学生的各种想法,使学生能够在反思中学习,并且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在实验开始前能提供更多的工具和实验条件,供学生选择。事前教师需要设计出至少两种完成实验的方法,以便应对学生发散的思维。

(3)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中的地理实践力体现

部分地区和部分学校,在某些实验上,可以通过学生的自主实验进行教学。学生操作可以直接锻炼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这类实验开展前需要教师设计出完整的实验器材、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但不需要将实验步骤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完成实验。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收集资料等方式,对现有素材进行分析。教师则起到辅助的作用,引导学生完成实验、鼓励学生试误、帮助学生总结,最后总结学生实验过程,完成课堂教学。该方法是最直接的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方式,学生眼、耳、口、手、脑,全面协作,完成地理实验的同时,认识地理现象、内化地理原理、扩展学生思维,打下今后知识迁移的基础。

三、总结

(一)脱离空想,让地理实践力融入课堂

地理实践力作为课程标准中核心素养的一环,是高中地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目前的地理实践力培养大多出现在如:研学旅行、调查访学等课外教学方式中。这并不能很好的反映出地理实践力在常态化教学中的渗透。

在目前阶段,应注重将地理实践力带入课堂,使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课堂学习中融入地理实践力才是主要任务。通过教师的语言、动作、活动设计、实验设计等方式,让地理实践力立足课堂辐射课外。在理论层面上先让学生建立起地理实践力的核心思想,待条件成熟后,学生才能有意识的运用方法,以地理的视角审视我们所生活的世界。

(二)合理推想,让评价方式脱离桎梏

在全新的理论体系和学科构架下,需要基于地理课程标准构建新的地理教学评价方式。如今地理作为具有综合性、区域性的交叉学科已经脱离的原本的文科范畴。如何由上而下的改革地理评价体系成为新的研究课题。

学生在高中阶段进行的是以考试为导向的学习模式,即考什么学什么。在这种模式下,课程标准单方面的改变并不能直接改变教室内学生的学习情况。只有改变评价体系,从传统的文科综合出卷思路中跳脱出去,基于新课标的核心素养进行试卷编制才能有效地改革目前的地理教学现状。

(三)大胆设想,让常态化教学走出教室

常态化教学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只是在目前的大环境下,我们仍然以课堂教学作为常态化教学的教学手段。在思路转变、评价方式改变后的明天,我们有望见到走出教室的常态化教学。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地理实践力就能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并不局限于教师的语言、动作、图片视频和实验中,而是走进身边的地理。在自然界中學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4]。

地理实践力并不应该单独拿出来培养,而应该渗透在地理教学的各种方式之中,地理实践力所包含的东西囊括了整个地理教学中的各个方面,甚至育人的各个方面。它在为学生提供地理学习框架的同时也在为学生提供地理学习的兴趣。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只有拥有了兴趣,才能学好一门学科。兴趣也正是教师所追求交给学生最好的东西。

参考文献:

[1]李勇,王丽.基于地理高考试题的地理实践力教学路径探究——以2020年全国卷为例[J].地理教学,2020(19)_58-6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张小兰,李俊峰.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地理教育,2020(11)_46-48.

[4]宋发刚,黄本涛,胡建敏.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地理生活情境化教学[J].地理教育,2021(03):9-11.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643804.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