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术期刊 > 教育与职业

职业院校教材开发的运行机制与流程优化

职业院校教材开发的运行机制与流程优化

[摘要]职业院校教材开发运行机制包括教材规划机制、教材编写机制、教材审核机制、教材出版机制、教材选用机制和教材评价机制六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教学标准化建设引领教材规划、以教材研究引领教材编写、以教学研究引领教材修订、以教育质量提升引领教材评价等教材开发流程优化方案。基于上述分析,文章提出了如下政策建议:加强职业教育教材研究机构建设、理顺各级职业教育教材规划之间的关系、发布职业院校教材开发研究专项课题、建立职业教育教材评审专家库,以期提升职业院校教材开发质量。

[关键词]职业院校;教材开发;运行机制;“三教”改革;教材管理

[作者简介]崔发周(1963- ),男,河北曲阳人,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硕士。(河北  唐山  063299)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标准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8YJA880009,项目主持人:崔发周)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2)09-0084-08

《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职业教育教材的规划、编写、审核、出版、选用、保障、评价和监督等方面做出了原则性规定,在教材管理上实现了重大突破,为开发职业院校优质教材创造了良好的制度条件。但是,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充分性和不平衡性,实现教材改革的预期目标还需要针对职业院校教材建设中的现实问题,构建促进教材质量持续提升的运行机制和环环相扣的教材开发流程,使得教材成为“三教”改革成果的经验积累和呈现方式,成为展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重要窗口。过去一段时期职业院校教材市场上出现的种种乱象,就是教材开发能力不足和管理机制不完善导致的结果。加强职业院校教材管理研究,促进《办法》在各个环节深入落实,对于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职业院校教材开发运行机制

职业院校教材也可称为职业教育教材,是指职业院校教学使用的教材,包括学历职业教育教材、职业培训教材以及现代学徒制教材、1+X证书试点教材等。所谓教材开发运行机制,是指教材开发系统内各元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构和过程,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由于教材开发系统具有层次性,其运行机制也具有层次性,高层运行机制需要以低层运行机制作为支撑。这里根据职业院校教材开发的实际需求,从教材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分析其应该具备的合理功能和制度设计。

(一)教材规划机制

教材规划是教材开发工作的先导,决定着整项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基本要求。教材规划主要通过对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评估,确定教材开发的规模、种类、重点、目标和工作模式。由于职业教育特有的“跨界”性和协同性,教材规划机制是保证教材开发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从当前职业院校教材开发的实际来看,在教材规划中应该完善以下机制。

1.调查研究机制。规划应该针对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发展需求提出目标和措施,具有现实性、可行性和预见性。尽管教材规划是一项管理职能,但由于现状评估分析和未来发展预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应由具有权威性的第三方机构协助完成。教育行政部门应组织相关力量,详细制定教材规划办法,明确实施机构和工作标准,为职业院校教材编写提供基本依据。

2.标准化建设机制。教材规划是与专业建设规划紧密联系的,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及职业资格标准的变更必然会影响到教材规划。因此,完善的教材规划机制需要建立在完善的职业教育标准基础之上,实现教材与专业教学的无缝对接。在职业资格标准体系和专业教学标准体系尚不健全的条件下,教材建设的标准化工作应在条件较为成熟的专业领域率先突破,引领整项工作的逐步完善。

3.教材规划体系。我国举办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各地发展又很不平衡,教材规划应该分级分类进行。从作用范围来看,应建立国家、省级和职业院校三级教材规划,实现国家统一要求与区域个性化需求之间的协调;从教育层次来看,应建立职教本科、专科和中职学校三个层次的教材规划,既体现不同教育层次的教学要求,又保证各层之间的相互衔接;对于一些关键性、特殊性的专业领域,还应制定专项教材规划。

4.规划落实机制。规划的目的是保证教材开发工作的方向,只有将规划落实到教材编写、出版和使用环节,才能最终实现规划目的。教材规划文本应该发放到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型企业和出版单位,并形成信息化的网络开发平台和具体工作机制。为了有利于规划落实,各相关单位参与规划编制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规划编制与规划执行之间的衔接。

(二)教材编写机制

教材编写机制是指教材编写工作的组织方式和分工协作关系。教育部颁布的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已明确“单位编写制”,由编写单位负责组建编写团队,审核编写人员条件,并鼓励校企双元组合编写优质教材。在这一基本制度框架下,教材编写工作需要完善以下具体机制。

1.编写单位组合。职业院校的编写单位可以是职业院校、普通高校、企业、行业组织以及相关研究机构等,但在目前条件下,任何一种单位都很难独立编写出满足产业转型和“三教”改革需要的高质量教材。高水平职业院校与相关行业龙头企业分工协作,是开发优质专业课程教材的基本条件,也是教材编写单位的基本组合方式。在编写工作中,企业应该主要负责选择典型工作任务和确定工匠精神具体要求,使教材满足产业数字化转型需要;职业院校应该主要负责教材内容设计和单元编排,使教材符合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教学规律。

2.编写团队组建。编写人员是教材开发的基本主体,是提高教材质量的关键。编写单位在组建编写队伍时应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将编写工作需要与编写人员成长需要紧密结合。职业院校校本教材开发中出现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将编写者利益放在了首位,教材成了教材开发的副产品。编写团队成员除了应具备合理的校企结构之外,还应有合理的区域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形成明显的群体优势,也就是说,编写团队应该为满足外部环境要求的优化组合,而不是仅仅满足小团体利益的“满意組合”。

3.编写人员分工。组建编写团队是编写单位的职责,而编写人员分工是主编的职责。教材主编不仅要主持确定教材的整体结构和单元结构,还要充分发挥每位編者的特长,恰当分配编写任务。编写人员应具备所承担单元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并熟悉整本教材的编写要求,防止出现偏离单元目标的“串门”现象。由于目前大多数编写人员教材设计能力和教育学知识较为有限,教材主编需要承担工作指导、人员培训、样章编写、查漏补缺、教材统稿等职责。

4.开放编写机制。随着教材开发平台的建立和协调机制的完善,应探索建立社会化组织主导的专业化编写团队(比如,以权威出版或权威研究机构作为编写单位组织多所职业院校和多个企业参与编写)。目前以职业院校为编写单位主体的现状,具有明显的封闭性和局限性,不利于教材质量的不断提升。未来的开放性编写机制应是一种“众编机制”,吸纳包括学习者在内的大批教材使用者参与教材开发工作。

(三)教材审核机制

“凡编必审”是教材开发的基本原则,也是在教材领域国家事权的具体体现。教材审核的主要内容包括是否符合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方向,是否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是否存在与职业教育类型特征不符的技术内容,是否符合教材规划目标和专业教学标准等。从目前教材改革的实际需求来看,教材审核主要包括以下形式。

1.编写审核与修订审核。编写审核是指对新编教材内容的审核,而修订审核是指对已有教材修订内容的审核。教材审核的目的,是判断教材是否达到国家制度规定的最低标准要求,决定教材能否投入使用。审核结果通常包括“通过”“不通过”两种,特殊情况下可以采用“修改后再审”。可以说,教材审核是为了守住教材开发的“底线”,这对消除教材市场混乱具有直接效果;通过教材审核机制的完善,也会间接地促进教材开发高质量发展。

2.预备性审核与终结性审核。教材内容审核的对象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教材编写方案,包括编写目的、内容框架、教材特色与创新等;另一种是已经出版的教材。对于编写方案的审核是一种预备性的审核,而对于已出版教材的审核是一种终结性审核。前者的优点是可以促进编写方案完善和编者教材设计能力提高,但难以避免编写结果与编写方案之间的差距;后者的优点是可以直接审核教材开发结果,但由于木已成舟,无法将问题解决在编写过程中,容易造成教材开发资源浪费。最好的方式是将编前审核与编后审核相结合,对于已经列入国家规划教材的修订版本采取编后审核方式,而对于新编教材采用编前审核方式。

3.政府审核与职业院校审核。由于教材内容需要在使用中动态调整,教材规划等级也不相同,教材审核也应采用分级审核方式。国家规划教材的入选资格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审核,规划期内的内容修订可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审核;省级规划教材的入选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审核,规划期内的教材修订可由编写单位组织审核。职业院校规划教材由于数量较少,且一般为特殊领域的专业课程教材或选修课教材,职业院校内部审核比外部审核更具专业优势,原则上应由职业院校组织审核。

(四)教材出版机制

教材出版是教材内容的再加工过程,也是教材内容的再审核过程。从目前职业院校教材出版的现实来看,应重点强化以下方面的工作机制。

1.选题管理机制。由于教材具有政治和教育功能,教材出版单位应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杜绝出版未经正式审核的“校本教材”,同时也应防止一些单位和个人以学术著作、培训教材、辅导材料、宣传材料等名义出版职业院校教材。出版单位熟悉教材市场情况,可以与职业院校合作确定教材选题,也可以独立组编职业院校教材,但都应以促进职业教育“三教”改革为根本目的。健全教材出版管理机制,对于扭转当前职业教育教材管理混乱的局面具有直接作用。

2.质量保证机制。出版机构应该建立严格的“三审三校”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编辑修改稿件时存在的失误、纰漏,形成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立体编审模式。目前,一些出版机构为了降低运营成本,主动放弃对教材的编辑权,导致大批校本教材质量低劣。为了扭转这种局面,一方面需要加强出版工作“三审三校”制度执行的监督,落实出版机构的“把关”责任;另一方面需要建设一支既懂出版又懂职教的复合型编辑队伍,促进职业教育教材编辑能力提升。

3.使用培训机制。教材出版机构既是出版单位,也是发行单位,是编者与使用者之间的纽带。为了实现教材开发目标,出版单位应将教材出版作为一个起点,建立教材质量市场追踪制度,强化后期的教材推广和用户服务工作。利用自身的中介优势,组织编写人员对职业院校教材使用者开展针对性培训。

(五)教材选用机制

职业院校对教材的选择和使用是产生教材开发效果的中心环节,也是教材改革的落地措施。为了形成规划、编写、出版、使用的完整链条,当前应该在职业院校教材选用上下大功夫。

1.加强政府对职业院校教材选用的监督。国家应该明确职业院校使用政府规划教材的最低比例要求,重点监督“校本教材”的使用情况,对于违规使用质量低劣教材的职业院校和有关责任人,应该制定明确而详细的处罚措施。教材使用情况应该列入职业院校年度质量报告,政府教材监督部门也应每年发布教材质量报告,对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

2.加强职业院校专业化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在职业院校实践中,目前许多职业院校对专业教学改革较为重视,但却忽视了教学管理,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失控,甚至一些教学管理人员不能鉴别所用教材是否为国家规划教材。因此,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教学管理队伍是职业院校建材管理规范化的重要措施。

3.加强职业院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职业院校教师既是教材编者,也是教材使用者。教师之所以选用劣质教材,不选用经过审核的国家规划教材,大多并不是由于专业知识和能力不够,而是缺乏对社会、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为了个人利益而牺牲社会利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职业院校优化教材选用机制的治本之策。

(六)教材评价机制

教材评价是按照一定价值观进行的教材优劣评判,是形成教材开发闭环的一个重要环节。职业院校教材开发需要坚持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包括以学生为中心、服务产业发展、促进“三教”改革、推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现媒体融合等,核心是体现职业教育的本质功能,反思教材开发过程,促进教材质量不断优化。

1.多元化评价主体。职业教育教材的职业性、教育性和科学性要求决定了评价主体的多元性,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院校师生和管理人员,职业教育研究人员特别是教材研究人员,都应参与教材评价。其中具有教材编写丰富经验的人员应该占大多数。为了科学组织职业教育教材评价活动,国家应支持建立社会化的专门评价组织,培育专兼职教材评价人才,实现评价活动的常态化。

2.多维化的评价标准。职业院校教材评价不能只看课本本身,而是应该结合教材开发过程和使用效果,形成多维化的评价标准。有学者提出从教材内容、教材设计、教材印制和教材使用等维度制定标准,从实体思维转向实践思维,从静态思维转向权变思维,从计算思维转向统计思维。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制定出适用全部职业院校的教材评价标准几乎是不可能的,教材的适用性和科学性只能对多数地区或某一层次职业院校而言,但一般不能只适用于一所职业院校。

3.多样化的评价结果。教材评价的目的是促进教材质量的不断提升,形成优胜劣汰机制。一方面,要推出内容设计和印制质量俱佳的精品教材,向职业院校广泛推荐,并对编者和出版单位进行奖励;另一方面,要评出质量低劣的不合格教材,并向社会公示,让这些教材加速退出市场。在当前职业院校“校本教材”大量充斥市场的情况下,为使符合标准的国家规划教材尽快占领市场,强化教材退出机制是一种强有力的管理手段。

二、职业院校教材开发流程优化

教材开发流程是指教材开发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及其相互衔接关系。流程优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补充新的环节或改变流程中各环节的相互关系,形成新的运行机制;二是优化流程中的各个环节,使已有的运行机制更加有效。目前,职业院校教材开发中存在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开发滞后于教材开发,过分迁就职业院校的违规行为;职业院校缺乏教材审核权限,不利于教材的“二次开发”;教材使用效果考核标准不够清晰,缺乏源头数据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应该对现有教材开发流程采取以下优化措施。

(一)以教学标准化建设引领教材规划

职业院校教材的高质量发展,有赖于职业教育标准化建设的突破。我国要在职业院校教学改革试点探索的基础上,系统地总结经验,分析现实条件下的教学规律,将试点成果创造性地转化为教学标准。根据教材开发的需求,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应该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开发适应产业转型的新专业教学标准。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都是随着产业技术的转变而转变的,因而教学标准和教材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也就是说,教学标准开发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过程。在缺乏专业教学标准的条件下开发教材,只会发生两种情况:一种是将专业教学标准与教材同步开发,教材开发过程同时成为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过程;另一种是根据不同编者的偏好自主确定教材内容,导致同种教材内容差异过大。当前出现的情况主要属于后一种。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机制并不完善,尚未解决谁来开发、如何开发的问题。从教材开发的视角看,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应该在政府统筹下,由行业组织(或具有行業管理性质的组织)负责组织相关专家完成。在此基础上,由职业教育研究机构组织专兼职教师完成教材开发工作。

2.开发可指导教材开发的新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材开发的直接依据,也是教材审核的直接依据。目前的专业课程标准主要是由各个职业院校制定的,存在着不统一、不规范的问题。为了能够支撑教材开发,职业院校课程标准需要进行两个方面的完善:一是完善课程标准审核机制,点多面广的课程应该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审核,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可由职业院校理事会、专业教学委员会等机构组织审核;二是制定课程标准开发规范,包括过程规范、内容规范和文本规范,标准中应对教学安排、教学方法和教材编写提出具体建议。

3.规范教材名称。为了便于教材管理和教材使用,各级规划教材的名称需要与课程名称保持一致。目前教材编写出现了“各自为战”的局面,为了规避抄袭之嫌,教材名称五花八门,有的虽然名称不同但内容雷同,有的虽然名称相同但内容大相径庭。依据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统一教材名称,是治理职业院校教材乱象最为简单有效的措施,也是教材审核和教材选用的基础性工作。对于已经列入前期国家规划教材又符合现期国家规划教材评审条件的,再版时可直接采用统一教材名称;而对于教材名称与课程名称(或分课程名称、模块名称)不一致的新编教材,应不再列入国家规划教材。

(二)以教材研究引领教材编写

《办法》规定:“承担国家统编教材编写修订任务,主编和核心编者视同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承担国家规划公共基础必修课和专业核心课教材编写修订任务,主编和核心编者视同承担省部级科研课题,享受相应政策待遇。”这里既提出了教材编写的激励机制,实际上也提出了教材编写的一种工作机制。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教师和教学领域均有专项课题,但教材领域尚无研究专项。未经系统化的研究就编写教材,这是教材开发机制不完善的典型表现。教材研究应该包括以下三个层次。

1.基础理论研究。教材基础理论研究是针对职业教育教材开发共性问题所开展的研究,主要包括职业院校教材的基本功能与社会价值、教材的基本特征、专业特征与层次特征、教材开发的基本主体与一般主体结构、教材形态的发展与教材发展史,以及职业院校教材管理的国家政策等。教材基础理论研究主要是由专门研究机构人员进行,实质上是一种职业教育服务机制,也是国家意志在职业教育教材领域的体现。教材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形式主要是论文和专著,是一种社会化公共产品。

2.应用研究。教材应用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不同专业领域、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教材开发模式,是理论研究与开发研究之间的过渡。职业教育教材开发模式研究是目前教材研究中最为薄弱的一个领域,尚未出现被广泛推广的研究成果。教材开发模式的核心是课程开发成果向教材转化的模式,主要解决编写主体、教材内容、教材用户和信息媒体之间的关系问题。在目前的职业院校教材开发实践中,主要存在简单模仿、专家指导、自主开发、合作开发等方式,其中基于在线精品课程建设、1+X证书制度试点、现代学徒制试点、职业农民培养等专项改革的合作开发占有较大比例。在最为集中的专业课程教材开发中,对教材内容的处理较为合理,但对教材用户的研究明显不足,没有处理好教材内容与教材使用之间的关系。

3.开发研究。开发研究是教材编写者为了实现教材开发目标而进行的以教材为最终成果的研究类型。开发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需求调查、教材选题、编写目的确定、教材特色创新、编写团队组建、单元结构设计、媒体结构设计等。《办法》规定承担国家规划教材编写修订任务,视同承担省部级科研课题,就是因为教材编写者完成了相应的开发研究;目前的教材研究成果主要是由职业院校一线研究人员和教师完成的教材开发研究。为了使得教材开发研究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国家应该改变现有国家规划教材评审流程,将教材开发研究分为立项评审和结题验收两个阶段,对编写者申报的编写方案进行先期评审、择优立项,书稿完成后进行结题验收,通过验收的项目才能正式以国家规划教材名义出版。通过这种改进,既可以提高教材质量,又可以限制劣质教材进入流通环节,避免造成资源浪费。

(三)以教学研究引领教材修订

教材使用者在教材开发中担任着参与教材修订的责任,是教材开发共同体中的重要角色。使用者参与的教材修订实质是“二次开发”,就是在教材使用的过程中发现其存在的不足,对教材内容和结构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完善,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教材修订应建立在教学研究的基础上,教师只有具备了参与教材修订的能力,创造性地而不是被动地运用教材,才能真正取得良好的教材使用效果。

1.教师应该能够充分理解教材。充分理解教材的编写目的和设计思路,是教材使用的基础。职业院校教学是一种传授职业知识和职业技术的专业化活动,教师应该具有职业教育学专业知识。如果仅仅熟悉生产技术,不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就不能理解教材内容选择和编排的逻辑,无法实现与教材编者的沟通。国家应该实行“先培训、后上岗”的职业院校教师制度,对具备三年以上企业工作经验的人员进行一年以上的教师资格培训,获得资格证书后才能获得职业教育教师资格,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教材使用能力。

2.教师应该能够对教材加以完善。职业院校教师应在职业教育学基本理论指导下,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适应性,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发展。教师教学的过程,也是自身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能够对教材内容和编排提出合理化建议,是一名具有高度责任感的高水平教师的重要标志。在現实条件下,任何一种教材都难以做到尽善尽美,职业院校教材更是具有动态生成的特征。所有教材使用者共同参与教材开发,是教材不断提高适应性的重要途径。

3.教师应该努力实现自主开发新教材。在借鉴现用教材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新的编写思路,实现对原有教材的超越,是教材“二次开发”的最高境界。教学需要不断地接近客观规律,教材也应不断地进行创新。实现这种超越的基本条件,是教学外部环境发生重大改变,原有教材适应性降低,而新的编写方案具有更强的适应性。通过伴随性教学研究和不间断的教学反思,敏锐地捕捉外部环境信息和内部技术条件的变化信息,才能持续提升教材质量。

(四)以教育质量提升引领教材评价

教材评价的基本原则应该是以评促编、以评促用、以评促教,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为了实现这一社会公益性目的,避免市场机制对教材评价造成干扰,防止职业院校教材“野蛮生长”,职业院校教材评价流程应该做出以下改进。

1.实现评价标准的科学化、分类化、公开化。评价标准决定着评价效果及教材开发工作的走向。判断评价标准是否科学合理,主要是看能否促进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能否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能否促进社会就业。不断加强评价标准和评价办法的研究,是提高其科学性的基础。由于职业教育本科、专科和中职各个层次的教材具有巨大差异,制定分类评价标准是实现科学化的必由之路。公开并大力宣传评价标准,使得所有教材编写者、出版者和使用者都了解评价标准,并保持评价标准的相对稳定,是增加教材评价引导力的重要措施。

2.淡化教材用量在评价指标中的比重。在教材领域中市场机制经常是失灵的,原因在于学生并没有教材选用的权利,而职业院校管理者可以受利益机制影响失去对教材价值的判断力。夸大教材用量在教材评价中的作用,可能会助长教材销售环节利益输送、弄虚作假等不正之风。对于教材的使用范围,应主要看是否有名校名师使用,是否有中间商参与教材发行,本校用量占全部用量的比例,避免简单地采用发行总量指标评价教材的影响力。也就是说,国家应该从社会利益出发,以教材评价引导教材使用,而不能以教材使用引导教材评价。通过评价机制的完善,形成编写者聚精会神编写优质教材,出版者凝心聚力出版优质教材的局面。

3.建立逐级评奖制度。2021年教育部首次组织评审了全国性的职业教育教材奖,对于教材质量的提升起到了重要激励作用。但是,由于全国教材奖获奖人员名额有限,只能起到一种引导作用,尚不能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国家应制定教材奖励评审办法,建立国家、省级和院校三级奖励制度,使得大部分国家规划教材能够参加评审。这种制度既可以提高教材评奖结果的准确性,又可以提高教材评价的有效性,对于教材的推广使用也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促进职业院校教材管理流程优化的几点建议

《办法》颁布时间不长,开发运行机制完善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尤其是在压实地方政府和职业院校管理责任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为了促进职业院校教材管理流程不断优化,当务之急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职业教育教材研究机构建设

我国举办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教材研究方面也应具有最大的规模和最强的力量。加强教材研究,也是突出職业教育类型特色的重要措施。在各级职业教育研究机构中,应设立专门的教材研究部门,面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求开展教材领域的研究工作。国家职教研究机构重点开展教材基础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指导各地开展职教教材研究;省级职教研究机构重点开展省级教材规划、省级教材评价以及国家教材政策落实方面的研究,具体指导各个职业院校的教材研究工作;职业院校应设立专门职业教育教学研究机构,具体开展各个专业、各门课程的教材开发研究。

(二)理顺各级职业教育教材规划之间的关系

当前职业教育教材管理的重点是实现由无序向有序的转变,改变教材过多过滥的状况。职业院校公共基础课程教材和点多面广的专业课程教材应由国家统一规划,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和个别职业院校特有的课程,应该分别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进行规划。这项工作的难点在于需要首先列出国家规划教材目录,否则省级规划和职业院校规划就无法进行。对于已经列入国家规划教材目录的教材,地方政府和职业院校不能以不同名称再次列入本级规划;对于尚未列入规划教材目录的紧缺教材,应列出指导性教材目录,引导教材编写单位按需开发。教材规划总的格局应该是“国家规划占大头、省级规划占小头、院校规划占零头”,以此力促劣质教材尽快退出职业院校课堂。

(三)发布职业院校教材开发研究专项课题

教材改革与教学改革具有紧密联系,又具有相对独立性。高质量的教材开发需要解决教材选题、内容设计、编写队伍建设、数字化资源开发等一系列特定问题,需要开展广泛系统的研究。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课题以及中国职业教育学会规划课题中,应设立教材开发专项课题。该项课题按照不同教育层次、不同专业大类分别颁布课题指南,经过专家评审后确定教材开发项目,课题以教材终稿作为最终成果。凡是新编教材均应经过系统化研究并通过结项评审后,方可列入国家规划教材。由于教材开发专项课题规模较大,除国家财政给予经费支持外,承担单位应给予必要的配套经费支持。

(四)建立职业教育教材评审专家库

适应教材开发活动频繁、环节较多、要求较高的特点,应该建立一支责任感强、学术底蕴深厚、具有丰富教材编写经验的评审专家队伍,完成规划起草、课题评审、教材审读等专业性工作,并承担必要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任务。专家库成员应包括专门机构研究人员、教材编写单位一线专家、行业企业专家等,具有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为了提高专家工作水平,应通过学术交流、业务培训、合作研究等途径,增加专家们的学习和交流机会。

[参考文献]

[1]李媛.问题导向视角下《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规范举措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7):5-9.

[2]曹建,杨晓方.“三审三校”提升学术出版质量策略研究[J].中国出版,2018(10):3-6.

[3]李子云,王艳黎.职业教育教材编写质量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2):32-35.

[4]李鹏,石伟平.什么样的教材是“好教材”——职业教育教材评价的理论反思[J].教育发展研究,2019(19):59-67.

[5]宋以华,钱堃,陈勇平.基于《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的职业教育教材改革探析[J].教育与职业,2020(14):108-112.

[6]俞红珍.教材的“二次开发”:涵义与本质[J].课程.教材.教法,2005(12):9-13.

[7]范竹君,徐国庆.在规制与市场之间:职业院校教材管理体系的构建[J].职教论坛,2020(4):27-32.

猜你喜欢 教材开发运行机制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理财·市场版(2022年5期)2022-05-30
以职业素养为导向的中职英语教材改革探索职业·下旬(2017年8期)2017-09-20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7年13期)2017-09-14
核心素养理念下低年级阅读教学内容的选取小学教学研究(2017年6期)2017-06-17
中高职衔接教材的开发研究职业教育研究(2017年1期)2017-03-11
论我军军事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继续教育(2017年1期)2017-03-01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运行绩效评价中国市场(2016年30期)2016-07-18
循环经济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科技与创新(2015年24期)2015-12-21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678233.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