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考试周刊

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教育谈

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教育谈

摘 要: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永恒主题,教师进行的一切教学活动,不仅要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而且要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己任。课堂教育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知识与方法,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到教学课堂的各个环节,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创新;开放式课堂教学;学法指导;创新意识和能力

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永恒主题,教师进行的一切教学活动,不仅要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而且要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己任。因此,教师如何通过创新性的教学活动,逐步发掘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下面谈谈笔者在教学数学中尝试创新教育的粗浅做法。

一、 营造创新氛围,诱发学生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心理学研究表明,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帮助学生形成和发展创新思维的能力的重要条件。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的源泉,是创新教育的核心。然而,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学习积极和主动性并不会自然形成,它取决于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比如,在教小数的性质时,先在黑板上写出3、30、300之类的一组数,提问谁能在第一个数的后面加上适当的单位,并用等号把三个量连起来,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发现3米=30分米=300厘米,或者3元=30角=300分,3=3.0=3.00等等。这样创设情境,形成悬念,把学生引入到巧设问题情境中,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 改进教学方法,营造创新机会,培养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过程比结论更为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与时俱进,树立調整和纠正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角色和地位的理念,努力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促进者。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让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归纳、总结;积极诱发学生的思维动机,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1. 实行教学民主,使学生敢于创新

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思想,切实解放学生的头脑,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嘴巴。让学生敢于质疑问题,以主人翁的精神参与教学活动。教学环境宽松化,是形成学生良好的心境,使之没有焦虑,没有压抑,没有恐惧参与学习的有效途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思维敏捷,能够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早在本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就指出:“传统的教育保守、刻板、缺乏创造性,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所以实行教学民主在课堂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开展合作学习,在合作讨论中表现创新才能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最大的弊端是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是消极的接受。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则能较好的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学习环境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讨论和解答问题,通过互相讨论,摆一摆,讲一讲,增强合作意识,使学生由学习上的对手变成伙伴,扩大了课堂信息交流的多向性,有利于激活思维,激发学生创新的火花。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在教学中应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想说、想做、想知的欲望,进入“欲言又不能”的境界。如在教学“商不变的规律”时,教师先讲“小兔分萝卜”的故事:①两只小兔分四个萝卜,②8个萝卜分给4只小兔,③40个萝卜分给20只小兔。当第三次分萝卜小灰兔很生气,认为这么多的小兔分萝卜,自己肯定分得很少,这是为什么呢?使学生产生了疑问,萌发了想知的欲望,为后面的合作学习、讨论埋下了伏笔。又如,在教学“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时,有学生提出:“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这显然是一个错误的结论,但看到全班学生疑惑的眼神,我不能指责和批评,就让学生尝试、验证,得出正确结论,为学生提供民主、宽松的合作学习环境,保护学生探索欲望,为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创新意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 渗透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创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1. 把握正确的教学观。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似乎一提到“教学”,往往就被片面的理解为单纯的教师“授课”,出现重教轻学现象,这是对教学的片面理解,应该正确地处理教与学的关系,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把学法指导提到应有的高度。

2. 协调好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那么怎样才能使主导与主体统一于教与学的活动中呢?这就需要通过学法指导来完成。教师的主导作用最成功的体现就是学法指导,而学法指导的结果,就是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提高。

3. 树立教法服务于学法的观念。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是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他们自觉主动和创造性地去掌握知识,提高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在研究学法的基础上去研究教法,使教师的教更有效的服务于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使学生会学,而不用老师教会。那种试图通过学校教育而一劳永逸的把学生培养成全能人才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学校全方位的培养,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在掌握知识的前提下再创造,再发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课堂教育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知识与方法,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到教学课堂的各个环节,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作者简介:

杨金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干海乡小学。endprint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708054.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