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考试周刊

原型启发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原型启发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陈鑫��

摘要:古人云:“思虑久后,睿自然生。”程颢、程颐认为张旭(唐朝书法家,人称“草圣”)之所以能“见担夫与公主争道”和“公孙大娘舞剑”后悟出笔法,是因为他“心常思念至此而感发”,这里的“至此”就是遇到一个让张旭能够受到启发的事物的瞬间,而这个“让张旭受到启发的事物”就是“原型”。“双程”认为,灵感是思维的结果,人们只要对问题持久地思考,原型就能产生启发作用。学生写作就是一个极需灵感和创作动机的行为,“原型启发”能够对语文写作教学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原型;写作教学;启发

一、 原型启发概述

原型启发在心理学领域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研究,张庆林等人提出的“原型激活”理论就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所谓“原型”,就是对目前的创造性思维起启发作用的认知事件,而“激活”就是将原型事件(以及其关键性启发信息)与当前问题形成关联,并指引当前问题空间的启发式搜索,从而促使当前顿悟问题的顺利解决。近几年,原型启发逐渐在教育学领域得到发掘并运用于实际的教学之中。简单地说,原型启发中的原型就是对解决问题有启发作用的事物,写作教学中的原型启发是指教师为学生提供可借鉴的实例,引发学生的顿悟,从而达到“举一隅而反三隅”的写作效果。原型启发中,原型可以是教师提供的,也可以是学生自主发掘的,所以教师不仅要将学生作为对象进行原型启发,也要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发现。

原型启发的心理特征有以下两点:第一,当学生处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之中时,经过持续的思索,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百思不解时,头脑中偶然呈现出某一知识点,顿时受到启发而“柳暗花明”的感受。第二,学生富于一定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善于联想,善于迁移,将掌握的知识方法应用于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中,迸发思维的火花。只有这两点相结合,学生才能将“原型”化作启发思维的灵石。

经过长期的实践,原型启发被视作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途径和方法。新颖性和适用性是创造性思维应具有的两个关键特征。例如,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诞生是之前没有出现过的,并且创造出的事物被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之中。原型启发最早被应用于仿生学这种科学技术领域,由此诞生了许许多多改变人们生活的科技发明。而将原型启发应用于语文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在写作上的创造性思维也未尝不可。

二、 原型启发的种类及其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按照“原型”的种类可将原型启发分为以下六种:

1. 实物启发

实物启发的优点是直观,给学生的印象深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效果更加明显。实物启发时,教师可以把实物带到课堂,也可以带领同学们到课堂外去观察。例如:教师以“树与人生”为主题要求学生进行写作,教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树林中去观察,树桩上刻印着时光的年轮,落叶代表着生命的凋零,树杈象征着生命的延伸。大自然的一切都能够让学生感悟人生,获取灵感。

2. 言语启发

言语启发是最传统的启发方法,可以追溯到孔子的“不愤不悱,不启不发”和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可以说言语启发的策略也是发展最成熟的。言语启发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辅助其他启发方式进行,单独使用对教师的能力要求较高,教师需要针对课堂上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引导和启发,运用反问、延伸、复述等策略让学生顿悟。在写作教学中,当学生缺乏写作灵感,无从下笔时,教师就可以在言语上给予一些刺激,给学生提供可行的思路,让学生找到思维的突破口。

3. 图案启发

人们可能都有过这种体验:小时候美术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让同学们发挥想象说说看这个圆是什么。事实上,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图案启发案例。图案启发相对于实物和言语启发来说想象的空间更大,例如,在写作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呈现一幅“太极”的图案,学生可以进行充分地联想,确定主题,进行写作。太极图可以理解为世界万物的对立统一,阴阳、正负、老少、男女等等,继而引申为中庸、和谐等内涵,这样就促进了学生的想象力的发展。

4. 声音启发

声音启发是听觉器官给予学生刺激,这种刺激更容易直指学生心灵深处,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启发方式。《命运交响曲》充满激情,迸发出生命的呐喊,给人以鼓舞;《梁祝》哀婉凄美,令人心生恻隐;《渔舟唱晚》喜悦欢快,歌颂祖国大好河山,令人心生愉悦。不仅是人为的创作,大自然的声音也能给人启发,许多艺术家选择到大自然采风,才得以创作出悦耳的乐章。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写作的主题下选择适合的音乐,给予学生一些倾向性,制造一种有助于学生创作的写作氛围。

5. 行为启发

这种启发方式的原型大多是人的行为,有时也指动物,比如说,怀孕的羚羊给屠夫下跪的动作,虽然不能给羚羊赋予人的思想,但就教育意义来说,教师可以站在人的角度思考这个行为,所以对学生来讲,还是有启发作用的。当然,我们还是主要谈人的行为。在一个社会当中,人與人之间才得以互相影响,有时候一个动作、一个行为都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新闻报道等表现方式呈献给学生。双手接住从高楼坠落的孩子、推开险些被大巴车撞到的学生、雨中为过马路的残疾乞丐撑伞,这些行为不仅能够成为学生写作的素材,还可以作为真实的例子进行德育。

6. 现象启发

许多科学家都是从现象到原理慢慢揭示出科学的奥秘,由此可见现象对人的启发作用。可以说,现象无处不在,但学生要有质疑精神和充分的想象力才能从现象中发现真理。同样的现象,有的学生能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而有些学生就只是作为旁观者看过罢了。

现象启发对学生本身的素质要求高,在写作教学中,一般为学生提供社会现象或者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一些社会现象。自然现象对学生在写作方面的启发有限,这是语文本身的人文性决定的。

三、 原型启发需要注意的问题

原型启发在写作指导中需要注意两点问题:一是避免机械的模仿,原型启发由于存在一个明确的原型,所以容易陷入机械的模仿当中,学生应以原型为启发点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二是注意启发的时机,古人指出“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是启发的好时机,不能学生有一点创作上的困难就去提点,至少学生要有一定的想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原型启发。

作者简介:陈鑫,辽宁省沈阳市,沈阳师范大学。endprint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708134.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